姜尚冰凍岐山,不損一兵一卒葬送了殷商十萬大軍,又將魯雄、費仲、尤渾於三軍前斬殺,以祭拜文王在天之靈,西岐的聲勢可謂大漲,消息傳回朝歌,直讓聞仲怒髮衝冠,一臉煞氣逼人,雙眉中間的豎目迸出二尺多長的寒光,待聞仲恢復了平靜,半晌無語,心中不禁的懊惱自己小看了西岐的野心,西岐此舉,頗爲毒辣,其危脅猶在東南二路之上,此時若再不認真對待,趁早將之剿滅,終將成爲殷商的心腹大患。
聞仲靜下心來,耐心的又看了一次戰報,不由的一陣冷笑,這姜尚不過用小小的五雷正法,就斷送了我十萬大軍,只怪自己大意,不曾想到姜尚乃是闡教門下的修行之人,看來得自己親自帶兵前去了,好在眼下有大將鄧九公和竇融鎮守三山關和遊魂關,東南二路叛逆的氣勢完全被壓了下去,自己也能脫身出來,如此卻要好好準備一下了。
第二天,聞仲入朝,向紂王稟報了西岐誅殺十萬大軍一事,紂王雖然昏潰,但此等大事也是讓紂王吃了一驚,心中沒了主見,聞仲見機將自己準備親征西岐的計劃說與了紂王,紂王哪有不同意的,當即發出虎符、黃旄、白鉞,賜聞仲全權負責徵罰之事,至於征戰所需,儘可支取,不需再報,交待完一切,紂王說了句太師辛苦後,便回了內宮,自去玩樂了。
聞仲回到府詆與屬官細細的商議了一番,都覺得眼下西岐勢大,不應該再過小視,應儘可能的挑選精兵良將前去征討,是以整套作戰計劃佈置的十分周祥,聞仲持虎符自各地抽調精兵四十萬,兵分五路於岐山外圍集結,正路先鋒由青龍關總兵張桂芳擔任,青龍關副將風林爲副先鋒,帶領青龍關五萬精兵,先進到岐山打下營盤,嚴密關注西岐一舉一動,張桂芳和風林都是自幼得異人傳授秘技的左道之士,不但持有密術,而且武藝超羣,是聞太師的嫡系,擅能斬將搶關,是以被聞仲委以重任;
左路軍由佳夢關魔家四將帶領,領兵十萬,自佳夢關出發,直插西岐城左側,這魔家四將更是不可小視,不但身有密法,更有異寶,長兄魔禮青,擅用一杆長槍,力大無比,步戰無敵,又有一柄寶劍,名爲青雲劍,劍身之上刻有符印,中分四字,乃是地、水、火、風,這風乃黑風,風內有萬千戈矛。若人逢着此刃,四肢成爲齏粉;若論火,空中金蛇攪繞,遍地一塊黑煙,煙掩人目,烈焰燒人,並無遮擋;次爲魔禮紅,有一把傘,名曰混元傘,傘上有祖母綠、祖母印、祖母碧,有夜明珠、碧塵珠、碧火珠、碧水珠、消涼珠、九曲珠、定顏珠、定風珠,還有珍珠穿成的四字爲“裝載乾坤”,這把傘一撐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轉一轉,乾坤晃動,有裝載萬物,三爲魔禮海,有一面巨型琵琶,上有四條弦,分按地、水、火、風排列,撥動絃聲,風火齊至;最小的乃是魔禮壽,有一白鼠,名爲花狐貂,乃洪荒異種,放起空中,可變身,形似白象,脅生飛翅,可食盡世人,這四兄弟向來形影不離,同進同退,甚是難敵。
右路軍爲禁衛軍威武大將軍洪錦帶領十萬威武禁軍,直取西岐右路,這洪錦早年拜入截教,學得旗門遁法,此術法爲左道幻術,有一法寶名爲遁門旗,戰陣之中,將此旗立起,讓人防不勝防,稍有疏忽就會失了性命。
後路軍由聞仲的兩個弟子餘慶、吉立率領,領兵五萬,後路軍不需直接上陣撕殺,只需保障後勤供應就好,而聞仲怕朝歌方面在自己與西岐交戰之時,糧草得不到補充,纔將自己的徒弟派做了後合。
聞仲親率二十萬精兵,位居中軍,策應各方,以求壓住陣角。聞仲安排好各路兵馬,總是覺得自己所率的大軍力量過於單薄,除卻自己再無戰將可派,故而不甚滿意,可朝歌之中實在缺少能徵擅戰的將軍,這回討伐西岐把紂王的禁軍中的主力威武軍都抽了出來,實在是沒人呀,可是沒有,聞仲不由的聲聲長嘆。
餘慶乃是聞仲的親傳弟子,自幼被聞仲撫養成人,也最能揣摸聞仲的心思,看到聞仲眉頭緊縐,長噓短嘆個不停,知道聞仲是爲缺少能徵擅戰的大將發愁,遂對聞仲說道:“老師唉嘆,可是爲缺少戰將而發愁?”
聞仲半晌無語,接着又是一聲長嘆道:“如今殷商風雨飄搖,征戰四起,賊盜亂生,先有北海叛亂方平,又有東南二路叛逆,屢戰不寧,如今這西岐聲勢雀起,若再不鎮壓,只怕更勝東南,可是眼下家國空虛,諸多大將棄殷商而去,各地都抽調不出人手來,我心焦慮,如之奈何。”
餘慶上前一步道:“老師,如今國內無人,老師親征也是甚不得手,不若於三山五嶽之中,可邀一二位師友,往西岐協助一臂之力,如此,西岐自然可定,何勞老師再去費心,有傷貴體。”餘慶的這一句話有如一語驚醒夢中人,讓聞仲想起了衆多學藝時的道友,直讓聞仲哈哈大笑道:“卻該如此,我怎麼鑽到了牛角尖中了呢,若不是你提起,我倒把這些道友都忘卻了。”聞仲笑過,對餘慶、吉立二人說道:“你二人可於朝歌安頓糧草,以作征戰之需,我去海外尋些道友,三日內必回,三日後,即爲大軍起拔之時。”
聞仲跨上墨麒麟,把兩根金鞭往麒麟角上一掛,起手在麒麟的頂角上一拍,這墨麒麟四足自起風雲,瞬間便消失在太際之中。聞仲此時要到西海九龍島,這九龍島中有四個修行之人,頭一位姓王,名魔;二位姓楊,名森;三位姓高,名友乾;四位姓李,名興霸,這四人合稱九龍島四聖,都是截教弟子,曾經和聞仲一起在截教門下學藝,關係極爲密切,而且修爲高深,是以聞仲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四人,聞仲認爲若是得這四人之力,平復姜尚這個闡教不入流的弟子卻是容易。
墨麒麟速度極快,千里之遙不過轉瞬之間,西海九龍島立在滔滔海水之中,島上佈滿奇花異草,青松檜柏,待上得島來,聞仲把坐騎落在崖前,徑自上了山頂,來到洞府門外,哈哈大笑一聲道:“洞中可有人否,故友前來,怎麼也無人出來相迎呢?”不一會洞門大開,從洞中走出五個人來,爲首的四位正是九龍島四聖,四聖後面還跟着一位,道袍飄飄,斜背一把寶劍,腰間懸掛着一個豹皮囊,這人長的豹眼環生,嘴角揚着微笑,一臉和藹真誠的樣子,卻是不認識。
四位道人齊出洞來,見是聞仲,紛紛起禮大笑道:“聞兄,是那一陣風把你這個殷商的大太師吹到九龍島來了?”聞太師一見幾人出來,滿面笑容相迎,也是哈哈大笑的還了禮,聞仲與四人多年未見,自是一番親熱,在一番寒喧之後,聞仲把目光轉向隨同四聖一起出來的人身上,向四聖問道:“這位道友,卻是不曾相識,還望四位道兄予以引見一番。”
九龍島四聖見聞仲所問,正要回答,這人卻向上一步,對着聞仲起手一禮,先行開口道:“貧道乃闡教申公豹,今日得見聞兄卻是三生有幸。”
“闡教申公豹。”聞仲聽得此話,頓時一楞,第一個反映就是壞了,自己來錯地方了,我來此處就是請四聖出島助我討伐西岐,誅殺闡教姜尚,沒想到這九龍島四聖此時卻和闡教牽扯上了,如此,他們哪裡還能助我一臂之力嗎?
“聞兄,聞兄。”王魔見聞仲也不還禮,也不言語,只是雙眼發直,楞在當聲,遂出聲輕輕的呼喚起聞仲來。
“啊,卻是申道友,聞仲有禮了。”聞仲聽得王魔招喚,意識到自己失禮了,急忙向申公豹還禮。
“聞兄遠道而來,快快入洞奉茶。”四聖將聞仲引入洞中,叫童子奉上香茶,見聞仲心不在,心中不由的感到奇怪,遂問道:“聞兄從哪裡來,看聞兄心神不寧,可是有何心事?”
“這,這,”聞仲一生耿直,不擅說謊,聽得四聖如此一問,卻是不知從何說起,也不好說出來,只能這、這的起來。
“哎,聞兄一向快人快語,怎麼今日卻是這般模樣?”王魔輕輕的問道。
“聞兄可是見申道友在此,有何難以啓口這事,不好說出來。”楊森比較機警,先是見聞仲一聽申公豹之名後便發楞,知道問題可能出在申公豹身上了,遂輕輕的試着問聞仲。
聞仲一聲長嘆,自感十分羞愧,卻是不好說出口。
李興霸見聞仲扭捏的樣子,心中不喜道:“聞兄有何話卻是說出來,申道友非是外人,且爲人極是仗義,與我等情若手足,既使傷了申道友顏面,也斷不會與聞兄過不去。”
申公豹見聞仲不語,又聽了四聖的言語,哈哈一笑道:“我猜聞兄可是爲西岐一事而來吧。”
不得不說申公豹察言觀色,判斷推理的能力是真強,從聞仲爲殷商太師和聞仲聽得自己闡教弟子這隻言片語中就能推斷出結論來,這份能耐卻是非常人所能俱備的。申公豹見聞仲猛的擡頭,雙眼放出光來,知道自己說中了,接着笑道對九龍島四聖說道:“聞道友此來是想請四聖道友出山,前往人間界西岐平復叛亂,聞道友,我說的可對?”
聞仲聽得申公豹所說,一臉尷尬之像的看着四聖輕輕的點了點頭。
“我道何事呢,你我兄弟同在教下學藝,情同手足,此事有何說不出口嗎?”王魔自得聞仲小題大做甚是可笑,便搶白起聞仲來。
“聞道友是聽聞我乃是闡教中人,而那人間西岐主政之人也是闡教門下弟子,怕傷了我與衆位的感情,故而不好說出口來。”申公豹哈哈笑着,給衆人分析。
“正如申道友所說,我來九龍島是想請四位道友出島,助我平復西岐叛亂,而西岐主政之人姜尚姜子牙,乃是闡教門下弟子,與申道友同出一門,我沒想到在此處遇見申道友,怕申道友念及同門之誼,這話說出來傷了兄弟情分,故而覺得爲難。”聞仲也知道遮也遮不住了,索性全說出來得了。
“原來如此。”四聖齊齊點頭,不由的把目光轉向了申公豹,打算看申公豹什麼意思。
要說這個世界上誰最恨姜尚,姜子牙?不是聞仲,聞仲與姜尚之間乃是國戰,彼此爲國,其中沒有個人恩怨,故而談不上仇恨,卻是申公豹最恨姜尚,不但恨,更是嫉妒,申公豹不明白,爲什麼自己與姜尚同時拜入闡教,自己聰慧異常,學什麼都快,在崑崙山中人緣極好,而姜尚性格木納,不擅言辭,一天就知道挑水、劈柴,種樹,他的五行遁術和五雷正法,還是自己指導他學會的呢,可是老師元始聖人爲什麼就那麼向着姜尚,什麼好處都給他,自己像苦行者一般風餐露宿,東奔西走到處傳教,他卻出將入相,得享人間富貴,這差距也太大了吧,故而申公豹認爲是姜尚在自己背後說壞話,取得了老師的信任,而元始老師也是偏心,申公豹不敢怨恨元始,卻是把所有的恨都轉向了姜尚,是以申公豹最恨姜尚。
此時申公豹見九龍島把目光轉到自己身上,他老奸巨滑,哪能不明白幾人是什麼意思,就是讓自己來決定幫不幫聞仲,如此報仇的機會,怎麼能放過,遂哈哈一笑道:“聞道友多慮了,我是闡教弟子不假,而且我與姜尚同是元始老師的親傳弟子,但是就是因爲這樣,我就得幫他嗎?聞道友不知,我與姜尚同一天拜入闡教,姜尚明面裡像是不擅言辭,實際上卻在背地裡最爲奸詐,在元始老師面前說我壞話,又哄得老師高興,纔得到老師重視,而我卻被老師趕下山來,做那傳播闡教教義的苦差使,多年來,我走遍三山五嶽,受盡苦楚,你說我能幫助姜尚嗎?又是因姜尚的背後說辭,我在闡教之中受盡委屈,平日裡多不與同門往來,好在我行走三界,交下若多朋友,推心置腹,才添平我心中的苦楚,四位道友讓我拿主意,我便說聞道友情面於此,當然要幫,不但要幫,我還會走遍三界,爲聞道友遍邀三山五嶽的豪傑,齊至西岐,徹底揭露姜尚的險惡用心,滅絕西岐姬姓,還殷商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