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勸說司馬徽

司馬徽見呂布意在藏拙,連說數聲:“好!好!”就不再繼續評論,而是轉身領着衆人進了他的茅廬。

呂布進了茅廬之後,覺得甚是涼爽,外面的驕陽被茅草擋在外面,茅廬四周的青草綠樹和屋後流過的山澗清泉也都讓這茅廬降溫不少。

茅廬裡除了擺着幾摞書簡、一架古琴、一柄寶劍外,幾乎是家徒四壁,越發顯得是陋室一個。

呂布看到書簡甚少,心存疑惑,問司馬徽:“先生廬中書冊怎地如此稀少?”

司馬徽只是微笑不語,徐庶搶着答道:“先生博聞強記,堪比寫《論衡》之王充,每讀過一卷書皆積存心裡,歷盡數十年卻不忘半點,先生讀過數萬卷書,書簡皆分發於潁川學子,而書中精髓亦留存於先生心中。先生的學識智慧深如海,我等即便跟隨一生,亦不能學完。”

司馬徽笑罵道:“元直,癡兒,莫要拍老夫的馬屁,老夫不吃這一套。”原來剛纔呂布給徐庶等人講述‘拍馬屁’的典故時,司馬徽已然聽到,到此活用。

呂布頓時想起後世和諧年間某些附庸風雅的暴發戶們搞出的超大書房,書房裡擺了千萬冊書籍,卻完全不看,兩相對比,呂布越發欽佩司馬徽居所的簡陋質樸中透出的偉大,心有所感,便又把《陋室銘》重新吟誦一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東吳子陵臺,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因諸葛亮還是一介孩童,便把“南陽諸葛廬”改成了“東吳子陵臺”,子陵指的是東漢名士嚴光嚴子陵,他是光武帝劉秀的好友,卻拒絕了劉秀的徵召,隱居在富春江,設臺垂釣。

雖然呂布是應時應景所作,司馬徽卻以爲是呂布專門爲他而寫,而且整篇詩賦裡都是對他的推許,還把他比爲本朝名士嚴光嚴子陵、楊雄楊子云,如此有格調的拍馬屁,讓司馬徽甚是受用,對呂布的印象更好上許多。

司馬徽原來抱着管你呂布再有紫薇之相我也不會爲你效力的頑固想法,但現在他的態度有所鬆動,可見東漢末年的賢才們還是挺憨厚質樸的,只要上位者稍微恭維他幾句,他就感情衝動了,像是曹操恭維荀彧‘吾之子房也’,荀彧就無怨無悔地爲曹操幹了半輩子,若是和諧年間,你再忽悠也沒用,大家都盯着錢。

郭嘉見司馬徽的表情,就知道這位老師對呂布的好感有所上揚,便徑直問道:“學生聽說先生想避難荊州,不知確否?”

司馬徽點點頭:“董卓一入京師,司隸地區與臨近的豫州兵事必定糜爛,戰禍連綿必然殃及潁川,亂世亂地無法擺得一張書桌,吾受老友龐德公相邀,準備前去荊州襄陽躲避洛陽戰亂。奉孝,元直,你二人可願隨吾同去荊州?哦,吾幾乎忘了,奉孝你乃吾賢弟胡昭胡孔明(注1)之弟子,你須問過孔明意見。”

書中暗表,這胡昭,字孔明,潁川人,著名隱士、書法家。他比另外那個字孔明的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後來避亂於冀州,袁紹徵之,辭而不就,隱還鄉里。曹操多次請之,胡昭無奈,只好應命見曹操,但到了之後,自陳一介野生,無軍國之用,仍懇求歸去。曹操不得不無遺憾地說:“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胡昭便居於陸渾山中,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河南溫縣的世家子弟司馬懿,胡昭慧眼識人,見司馬懿聰慧通達,智計絕倫,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業,於是就竭盡全力,傳道授業。

郭嘉笑着搖搖頭:“先生欲往荊州,可知荊州刺史已由御史中丞韓馥接任,韓馥此人徒有虛名,既無將略亦無政才,僅靠依附袁氏得此重任,荊州在此人治理之下,必定內憂外患,不得安寧,先生欲將書桌擺在那裡,怕是要失望而返。”

司馬徽愣住了,他細細一想,便道:“韓馥是潁川人氏,亦曾與吾交友,雖至誠純良,忠君愛民,怎奈沒有權術,無御人之術,生性懦弱膽怯,懦而信人,只可爲坐不垂堂之君子,卻不可外牧一方百姓,尤其是在這亂世將至之際。如此看來,荊州不可去矣。以奉孝看來,吾該搬往何處?”

郭嘉和徐庶相視一笑,徐庶向司馬徽行了一個大禮,勸諫道:“不瞞先生,學生已經下定決心,願追隨我家鎮北將軍將軍前往冀州,奉孝亦願意追隨奉先主公。以我等觀之,將軍非但有出衆武略,亦有精妙文采,更難能可貴的是將軍有一腔愛民之心,因預感到天下即將大亂,他便散盡家財,蒐購糧食,準備招攬各地流民在冀州屯田,此等善舉,將爲我大漢保留數十萬元氣。學生相信,冀州在將軍治理下,必將是大漢治下唯一一塊福地,更兼將軍重視教化,爲了先生能來冀州教化學子,竟然在董卓壓境之際,冒着生命危險前來潁川拜訪先生,此赤誠之心,先生怎忍拒之?不如先生隨我們一同前去冀州。”

司馬徽心有所動,卻亦有糾結之處:“吾數年前曾去冀州探望故交田豐,遍看冀州上下,雖然沃野千里,但久經黃巾賊、黑山賊洗劫,已然是滿目蒼夷、民不聊生,雖然已故冀州刺史賈琮治理有方在前,將軍治理得道在後,然冀州若想恢復大漢第一州的富饒氣象,亦需要三到五年,可是呂梁山中白波賊、太行山中黑山賊、青州一側之黃巾、幷州北部之南匈奴、幽州北之烏桓鮮卑均紛紛前來騷擾擄掠,冀州怎會得到安寧,吾又怎麼安心在那裡教書育人?”

呂布胸有成竹地說道:“如若我能保證,半年之內平定白波賊,一年之內平定青州黃巾,兩年之內平定黑山賊、南匈奴,五年之內平定烏桓鮮卑,先生可願隨我前去冀州?”

司馬徽甚是不信:“此等亂民異族,朝廷征討十數年,皆不能平定,你區區一州刺史,將一州之兵,又豈能破之,不知你有何智謀可以平定之?”

第69章 明珠不暗投第534章 準備培養孫尚香第242章 賈詡定計取箕關第613章 聖女趙愛兒第2章 等待好機會第375章 張繡的嬸嬸鄒氏(二)第137章 水淹於毒第483章 拓跋送上門第546章 董卓舊部第516章 董襲救孫策第53章 被陳宮暫拒第395章 皇宮密道懇第203章 何求美人折第554章 獻帝貴妃董琳第860章 卑彌呼二十一條第231章 華佗的麻沸散第18章 收西園四軍第288章 謹遵太后懿旨(二)第752章 趙儼和杜襲第337章 九針還精術第227章 中情局都督滿寵第35章 互相陰對方第499章 向蒙古騎兵看齊第289章 管亥欲襲張遼第241章 兵發河內擒賈詡(七)第125章 發討董檄文第786章 江東十二虎臣第731章 掘樑孝王陵第358章 討董之盟軍被伏第41章 就十天時間第781章 三國相師第434章 忘憂城堡第791章 絕色步練師中第215章 呂布戰三英(一)第115章 韓浩問計第541章 連環計(下)第311章 趙雲副手陳到第99章 董白換貂蟬第786章 江東十二虎臣第589章 趙雲白馬義從第526章 黃蓋魏延打游擊第604章 任職迴避制度第13章 十常侍寶藏第615章 聖女王魯蓮第543章 史阿潛伏第834章 劉備假仁假義第733章 胖丫頭糜貞第437章 傾巢而出第102章 黃琬謝呂布第331章 一箭三雕之策第720章 貨幣穩定第192章 誰掌大權第21章 赤兔和寶甲第309章 魏延來了第59章 陳羣陳長文第447章 放棄滎陽第591章 陳到白耳兵第438章 雞澤暴雨第646章 新封狼居胥第653章 各個擊破第484章 雞鹿塞外第68章 可爲帝爲王第591章 陳到白耳兵第676章 黃忠斬夏侯淵第356章 討董之董卓堅守洛陽第25章 商議離洛陽第739章 休傷我主第449章 再度摸金第411章 對女神蔡琰的逆襲第810章 檢舉人分成第137章 水淹於毒第242章 賈詡定計取箕關第852章 滅野豬皮的祖先第851章 滅烏桓蹋頓第108章 隨我衝陣第71章 詭異的客棧第324章 迎娶甄姜(一)第609章 幽州名將牽招第725章 她們的事業第41章 就十天時間第422章 敵衆我寡第542章 董卓重修函谷關第533章 孫策母親別樣心思第652章 誘敵深入第86章 得皇家密探第471章 呂玲綺請戰第204章 一曲動蔡琰第86章 得皇家密探第260章 於夫羅重掌南匈奴第365章 討董之激發盟軍士氣第146章 創立中央軍第323章 三妻四妾第243章 箕關有李肅第555章 董卓孫女董白第585章 閻行虎豹騎第727章 國淵和孫禮第431章 路堵死了第350章 討董之兩條狗曹操劉備第834章 劉備假仁假義第538章 董卓頻遭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