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

天啓二十九年的十月,因爲小冰河氣候的影響,諾大的北京城已經開始飄起了雪,剛剛散朝後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沒有如往常一般去西暖閣值房聽機要重臣奏報國事。

前段時間的一場因寒而感的病讓他着實在病榻上躺了半月,好在現今的大明隨着生物發酵工程和細菌學的發展,已經可以生產小單位的抗生素,且種類也開始變多,能應對各種急慢性疾病。

因而,作爲大明這個超級帝國的掌舵者的他並沒有因此而倒下,懸了半月的心的革新派和鷹派大臣也總算了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畢竟,誰也不知道如果當今皇帝陛下驟然離世,此刻正瘋狂走向無止境的掠奪與侵略的大明王朝會不會回到以前的樣子,回到以前男耕女織,以農業爲國家經濟支撐,實行文官與君主共治的社會。

好在大明皇帝朱由校並沒有像前幾任皇帝一樣,總是很容易在壯志躊躇時溘然離開,而徒使大明陷入黨爭的無盡深淵。

不過,朱由校的確已經四十九,年近五十,這擱在大明朝已算快步入老年,也正因爲此,近日已有不少大臣進言讓朱由校保重龍體,修身養性,不可沉湎於酒色。

朱由校對此好意倒也能接受,但他也知道,無論是二十年前大臣們諫言自己廣蓄妃嬪以延子嗣還是現在讓自己剋制房事以延壽元,這些大臣都爲的是自己,但好在現在這些大臣身份不再是萬曆時期以犧牲國家利益來滿足個人商業利益的士紳文官,而是代表眼下大明整個大小各級商會和手工業者利益的資本家,他們同朱由校基本上就一個政治訴求,即拼命往外掠奪,以充實自己的財富。

因而,這些大臣很關心自己的身體,不過,自己也一直在注意,從天啓七年以來,他就一直堅持着鍛鍊體能,甚至也會組織去關外會獵,再加上現在他這個皇帝沒有文官壓制着,也就沒什麼鬱悶的心情,因而即便是得場小病也並無大礙。

即便是牀第之間,他也未減絲毫雄風,縱橫馳騁於一夜御數女也不成問題。

站在紅牆之下的朱由校摸了摸自己頜下的鬍鬚,看向從屋檐下飄落的雪花,不由得吹出一口暖氣,剎那間,雪花漸漸融化成水,最終除了溼了路面以外已別無痕跡。

若不是在天啓七年到天啓十年這段時間剷除東林黨,一改沉珂已久的政治頑疾,此時大明只怕就會如這雪花一樣落於無形,而此時的整個華夏大地也只怕會依舊響徹着異族的鐵蹄,即便如夢境般的江南此時也不過是修羅場。

前段時間,應天巡撫唐甄來報,揚州府城人口已突破百萬,乃即大明兩京與成都、廣州、鳳陽諸府後又一個人口破百萬之數的大城市。

雖不過是一件普通的地方官員上報地方人口錢糧情況的奏疏,但卻讓朱由校頗爲感慨,因爲若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此時的揚州城此時剛剛經歷一場大屠殺才四年!

今年的天氣越發的冷,如果擱在原有時空的這個時候,天災加上人禍,只怕整個華夏大地凍死餓死之人將無法計算,但好在此時的大明,因農業稅的不徵收和偏南地區更多耕地的開墾,使得此刻的大明並沒有饑荒之患。

“陛下,別待太久,小心冷着了”,在司禮監掌印位上也已幹了二十餘年的王承恩不知不覺也鬢染白霜,背也越發的佝僂了下來,說法也有些中氣不足,朱由校聽後也不由得握起了他的手,問道:“你也快七十了吧?”

王承恩點了點頭,別過頭去緊緊地握住嘴,硬是把要咳出來的痰嚥了回去。

朱由校見此便不由得說道:“不必如此小心,朕準你在朕面前咳嗽,恕你不敬之罪!”

“饒是如此,也不該在陛下面前唐突,若過了病氣到陛下身上,老奴就是萬死也難贖的罪過了”,王承恩說着就替朱由校拍着翼善冠上的雪花:“陛下看上去還是這麼年輕,只有保養得體,只怕還真能萬壽無疆!”

“你也跟着那些阿諛奉承的人學什麼學,這世上哪有萬壽無疆的人,喊萬歲也左右不過是吉利話或者爲表示地位尊崇而已,但這天地萬物皆有因果興衰,豈是人力可強求的。”

朱由校笑着訓斥了王承恩幾句,見他穿着自己御賜的蟒袍,也就不由得想起已於三年前辭退內廠提督之職的魏忠賢來,便不由得問道:“魏忠賢現在如何了,這老太監倒也活得久,八十多了還沒斷氣。”

“不敢欺瞞陛下,魏公公原本打算在面見陛下後就坐一回火車去山海關看看關外秋色的,但誰料在回京途中偶感風寒,再加上年老體弱,已於三日前病逝於北京府邸”,王承恩低下頭回道。

朱由校聽後倒是不由得內心震動了一下,在二十年前,他動輒就把官居一二品的東林高官或者叱吒風雲的皇太極、多爾袞等歷史人物凌遲殺頭,絲毫沒有這些當世人傑離自己而去的悵然之感,而如今隨着被抓獲的鄭芝龍在詔獄痛苦而死,魏忠賢在回京途中與世長辭,他才發現這個時空的歷史人物也在漸漸的離自己而去。

見自己陛下如此悵然若失,王承恩自然知道是因爲自己剛剛提到魏忠賢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緣故,在王承恩看來,畢竟魏忠賢也算是幫助陛下掌控皇權的第一功臣,也是從一開始就陪着陛下與朝臣鬥爭的得力干將,而在那個時候,還沒有自己和李明睿、盧象升這些人的身影,如今陛下因魏忠賢離去而傷感也實屬人之常情。

王承恩也不禁暗想自己他年若也離陛下而去也似乎能讓陛下失神片刻,若也能如此,即便此生無後,也算知足了。

“令禮部厚葬魏忠賢,以三公之禮葬之”,說着,朱由校就轉身朝西暖閣走去,一入西暖閣,王承恩就將朱由校剛纔的吩咐傳達給成基命,成基命也沒違拗忙命內閣中書草擬,而這時候,一直坐在閣房裡昏昏欲睡的李明睿卻也顫顫巍巍地走上來遞上奏本:“陛下,老臣祈求陛下賜臣告老還鄉!”

第九章 早朝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上架感言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壯膽吶喊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二章 紅丸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