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愛瑞德紅衣大主教以後,蒂姆低頭陷入了沉思之中,自己先前的大話是不是吹的有點猛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具體實力到底是什麼樣的,蒂姆很清楚,如果單單對上海軍的話,蒂姆是有信心戰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畢竟伊比利亞半島這些年來注重發展海軍,並且每一艘戰艦上都配備了強大的火炮,其中所取得的成果肯定也不是花架子。
即便是對上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蒂姆心裡也是不虛的,更何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此刻的海軍還並不是巔峰時期,所以蒂姆有信心能夠絞殺掉土耳其人的戰艦。
只是一場戰爭的勝利還是得結合各方面因素來判定,其中以陸軍的比重更大,一提起奧斯曼曼土耳其帝國的陸軍,蒂姆心裡一下子就虛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以及募兵制可是有着悠久的歷史,其首個軍事組織是十三世紀末由奧斯曼一世在安那託利亞西部的部族裡組織的。隨着帝國的壯大,軍事系統越來越繁複,它有一套複雜的募兵及封地制度。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維持秩序、守衛邊界的地方防禦任務全部由行省衛戍部隊承擔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滿足軍事需要,必須在當地人中建立起一種民兵制度,這就是傑爾賓特(意爲道路守衛)衛隊。
僕從國附庸軍隊在奧斯坦土耳其的征服事業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其重要性超過人們通常的想象:從十四世紀後半葉到十五世紀早期,他們甚至構成了奧斯曼軍隊的主力。
在被征服的大部分地區,奧斯曼人對當地的控制僅限於中心城鎮,鄉村的封建主們把宗主權轉交給新主人後一切照舊。直到十五世紀中期,土耳其人才在南巴爾幹地區強行建立了直接有效的行政軍事統治,因爲當奧斯曼帝國征服君拜占庭帝國絕大多數領土之後,已無後顧之憂,不需對他們繼續懷柔,而當地基督教王公面對歐洲的十字軍浪潮,多次掀起叛亂,也已經使蘇丹無法信賴。
很多封建王公的子弟在駐伊斯坦布爾的穆特菲裡卡騎兵團服役,這個軍團也吸收土耳其貴族的後代,是卡皮庫魯部隊的編制,穆特菲裡卡以薪餉爲生,有統一的制服並接受正統***宮廷教育,服役的同時扮演着人質的角色。
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達維亞是奧斯曼帝國最重要的三個基督教附庸國,除了當地封建王公的軍隊,瓦拉幾亞的弗拉齊遊牧民也是巴爾幹附庸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雖然居無定所,四處漂泊,但同樣承擔附庸義務,提供步兵和騎兵。
東摩爾達維亞的延伸部與克里米亞汗國接壤,三百多年以來,克里米亞的韃靼人一直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忠實盟友和附庸,無護甲的韃靼輕騎射手十分勝任襲擾敵人和開路先鋒的任務。
克里米亞汗國相當貧窮,因此對戰爭、掠奪和戰利品充滿渴望,如有需要,韃靼部落中的男性成員無不蜂擁而至,即使很多人連馬匹都無力購置。
韃靼的職業軍人被稱爲歐古蘭,他們數量不多,擔任米爾扎貴族軍事統帥的近衛軍。除此以外,克里米亞汗還擁有二十小隊的騎馬步兵,他們都裝備火槍,從王家直屬領地的村莊中招募而來。
韃靼人的弓箭頗具威力,在十八世紀以前,其射程和命中率甚至在火槍之上,殺傷力也不遜色,尤其對密集的步兵隊型,韃靼射手的游擊戰術和箭矢威脅甚大。
在開闊的俄羅斯大草原上,韃靼人逐水草而聚,並時常襲擾掠奪他們的鄰居哥薩克人,搶劫他們的女人和孩子賣作奴隸。
哥薩克人偶爾也爲蘇丹打仗,與使用輕型的兩輪馬車遷徙的韃靼人不同,他們的馬車有四個輪子,又大又重,可以首尾相連結成大車陣,置火繩槍和輕型火炮加以保護。在水上,哥薩克人的技藝也毫不遜色,烏克蘭的河流就是哥薩克獨木舟的天下。
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的庫爾德人是最接近帝國心臟的自治附庸。他們原先與波斯的薩法維王朝結盟,共同對付奧斯曼土耳其,但在卡爾迪蘭之戰(1514)謝利姆一世率軍大敗易斯馬儀後,庫爾德部落長老們轉而投靠了奧斯曼帝國。
此後,帝國在此設立了專門的胡庫梅特桑賈克,由世襲的貝伊負責管理,並調耶尼色裡軍團駐紮在中心城鎮中。庫爾德人驍勇彪悍,他們平時遊牧,在蘇丹召集時將隨耶尼色裡一同出征並承擔重要任務。例如在1596年的一次出征中,迪亞爾巴基爾(位於今土耳其東部,庫爾德區首府)的庫爾德騎兵曾爲奧斯曼大軍殿後。
其他中東地區的附庸自治政權還有黎巴嫩的瑪洛尼派基督徒和德魯茲派***,而馬穆魯克埃及和伊拉克、阿拉伯灣沿海和厄立特里亞則處在半自治狀態,在這些地方的中心城鎮,都駐有耶尼色裡軍營,標誌着奧斯曼政府的主權。
除了兵役,這些附庸地區的自然資源對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具有極端重要的作用,例如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和瓦拉幾亞供應木材、火槍、戰馬、錫和繩索;庫爾德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則提供了瀝青、硫磺和硝酸鹽。
奧斯曼帝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有土耳其新軍、西帕希、艾堅斯及軍樂隊。奧斯曼帝國軍隊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戰軍隊,是第一個使用火槍和加農炮的軍隊。
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奧斯曼人開始使用獵鷹,那是一種短闊的加農炮。高速、高機動性的輕騎兵使用弓箭、短劍騎在土庫曼馬及阿拉伯馬上作戰,不攜重甲,強大、紀律嚴明的重騎兵人馬皆披重鎧,在最關鍵時向敵軍發動強力進攻。
其作戰模式與蒙古帝國相似,如佯裝撤退,以新月型的陣式包圍敵人,發動突擊,十七世紀中及大土耳其戰爭後,奧斯曼帝國軍的表現下滑。十八世紀,奧斯曼帝國軍在對奧地利的戰事裡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在北方還被俄軍迫得節節敗退,喪失領土。
自此,奧斯曼土耳其陸軍才徹底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