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上一臺階

如棋隨着南宮長樂的話,想起了上一世,時間不一樣,人物也不一樣,但是這樣的婚禮,主角,卻正是自己,那時候的如夢,風光無限。但是風光的背後,卻要有所承擔。

“不可能是我。”如棋否定南宮長樂的話,如棋知道,這一世的慕容如棋是不可能坐上那轎子的。

“我知道。”

如棋擡頭仰望南宮長樂,自從受傷之後,在這段慢慢將養的日子裡,不知道是不是營養充足,還是因爲他十八歲的劫過了心情大好的緣故,南宮長樂竟然又長高了些許,此時如棋站在南宮長樂的身邊,比他矮了一掌之多。

“我知道你不會,也不想,而且,你在這裡。”南宮長樂伸手握着如棋的手,溫暖的大手,傳來一陣暖熱,慢慢的將如棋的心都溶化了。

感覺,讓如棋滿心暖暖的,她抿嘴一笑,“萬一我真的坐在轎子裡呢?”如棋攏了攏手,她喜歡現在這一種感覺,紅着臉,卻不願意放手。

本來跟在如棋身後的大丫環丹丹見狀,揮了揮手,帶着小丫環停了下來,不打擾兩人。

“我去搶你回來。”

如棋低對一笑,心情愉悅非常,已經將在齊王府所受的氣都消得一乾二淨了。

兩人慢慢的走向如棋所住的月朗院,在院門前,“年後,我讓師傅將日期定下來。”意思是南宮長樂想娶如棋過門了。

“嗯。”蚊子似的聲音,但是南宮長樂卻沒有錯過。

“進去吧。天冷了。”嘴上如是說,眼卻不願意從如棋的身上離開。

“你先回去,傷纔剛好,不要冷着了。”

“你進去,我就回去。”

“你……!”如棋本想說你回去,我才進去,但是一想到兩人如果都不讓步,這一晚,怕就是耗在這裡了,於是笑着點了點頭。“好。我進去了,晚安。”

知道情況的丹丹帶着丫環在後面迴避,但是在屋子裡等待的雙雙她們卻不知道情況,只知道主子回來了。要出來迎接。看到這難捨的一幕。幾個小丫環都抿嘴笑了起來。

如棋見狀,只得紅着臉,轉身回了屋子。

在如棋消失於眼前。南宮長樂才轉身離開。

此時,如琴她們也回來了,也是提前離席。

接下來的兩天,平風浪靜,但是在黃桅三朝回門之後,慕容家收到了一個消息,顏凌竟然與黃桅分房而睡,說是按皇家的規矩。

帝與後是分房分院的,但是王爺卻不一定。

何況新婚才三天?

這消息讓許多人都多了許多的想象。

是真的只是按規矩?還是……裡面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

齊王府內是怎樣的情況,慕容家上下都沒有興趣,這時,大家都在忙着兩件事,第一件是封紅兒安胎,第二件是如宗的婚事。

如宗的婚事定下來了,就在來年的年頭三月。下定,過禮,又是一番的忙碌。

比較好的是,黃家是清水人家,而慕容家也是由清水出來,兩家都只需要依清水城的例來處理,何況有如光的婚事在前面,何氏處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的,張氏,佟氏更是下力的幫忙,雖然忙碌,可是慕容家上下都臉帶着笑。

一年多,兩年的時間,足夠讓人看見河道治理的成績,景帝龍心大悅,他下令封賞了有推薦之功的慕容家,治河有功的古河,有幫助之功的顏凌,甚至剛剛纔賞過的樂親王也得到了賞。

給慕容家的東西有許多,其中守良官升至了從三品,任京留守指揮同知衛,這是景帝不想守良離他太遠,沒有人時常進宮給他講趣事兒,三品,雖然是從的,但是有多少人一輩子都沒能坐到這一位置之上,而慕容守良,沒有經歷科舉,憑藉着一個接一個的功勞,在這樣的年紀,做到了。

如祖升了兩級,任從七品光祿典簿,如宗也升了一級,任從七品問衛運司宣慰經歷,其中還有一座宅子,宅子位於安國公主府的另外一邊,也是與安國公主府只有一牆之隔的,金安公主府在左邊,而這新的宅子是在右邊。這宅子是一位老臣請辭歸鄉所騰出來的。

景帝一看到,正好要封賞慕容家,所以這宅子就順理成章的下來了。

宅子是封給慕容家的,這意味着,慕容家正式在京裡安家了,能得一座由皇上賜的宅子,這就等於是皇家承認你的努力,你的能力,要將你與你的家人留在京裡,這可是無上的光榮。

然後還有一些金銀玉器,銀子,擺設等。

慕容家上下看着一道接一道的聖旨,看着家裡人一個接一個的升官,此時,慕容家衆人看如棋的目光立刻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古河,這治河的主要功臣,被委任爲工部的右侍郎,全力治理水患河段,官位,一跳幾級,沒有人眼紅,因爲這是用功績積攢而來的,沒有人可以取代。

倒是有幫助之功的顏凌卻招了人眼,慧眼,沒有,推薦人是慕容家的,什麼幫助之功,如果他不是王爺,不是有大權在手,這功,他是不可能拿到手的,所以顏凌是衆人之中最招人恨的,雖然是記恨,但是卻又沒有人敢哼聲,爲什麼啊,人家是王爺啊!哼聲不就是等於找死麼?

樂親王這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所謂的封賞只是一些的小補償與樂親王那一份大家業相比,九牛一毛而已。

但是在樂親王這裡卻不是這樣看啊,他看到了一些東西,這幾年裡,好像處處都有慕容家,最重要的是景帝偏心慕容家啊,看看,慕容家的姑娘一個接一個的成了公主,不是他景帝沒有女兒,所以才這樣的啊,他也有,甚至還是與他甚是恩愛的皇后生的。爲什麼別人家的姑娘他就一個也不封賞呢?只封慕容家的?看看,皇帝五兒子的死與這慕容家有關,最後兒子死了就是死了,對這慕容家卻沒有一點的記恨,不但常常招這慕容守良進宮說話,還一個接一個的升慕容家的男孩的官。看看現在,顏凌那小子,什麼幫助之功,他是王爺,幫助是應該的,賞什麼賞的啊,這根本就偏心。

看到這些,樂親王並不是不想大聲的跳出事喊一句,景帝老大,你這到底是爲什麼呢?心都偏到那兒了?

可是他卻不能,爲什麼,皇帝連自己這個不沾邊的都賞了,他還能說什麼?

可是這一翻的想法,倒是引起了樂親王對慕容家的興趣。

感興趣了會做什麼?當然是下令查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自己最喜歡的糕點是在慕容家的鋪子裡買的,最喜歡的茶葉是慕容家上貢給皇帝,皇帝賞給他的,最喜歡的小玩意,是他自己在慕容家的鋪子裡淘的,府裡吃的米是慕容家送上京來的。甚至他夫人最喜歡的衣服,首飾都是慕容家鋪子出品。

慕容家,真的不可少看,而在查到了消息裡,慕容家有一個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就是慕容如棋,慕容家衆多姑娘裡最先成爲公主的一個姑娘,外面傳說,她是用一個鋪子,還有一堆糕點的方子換來一個公主的位置。

樂親王並不相信這些。如果是這樣,那些大作坊,特別是百年大坊裡豈不是應該有一堆的公主郡主

再挖,深挖。

慕容家許多事情裡,竟然都有這姑娘的影子。

好玩的東西?

如棋被樂親王如此定義。

臘八了。

京裡許多人家都有互送這臘八粥的習慣,封家,紀家,馮家,佟家……只要與慕容家相熟的,何氏都安排到了,就在這個時候,下人進來稟報,說樂親王府給慕容家送來了臘八粥。

是送錯了?走錯了?還是怎麼一回事?

何氏一邊安排人接見,一邊讓人去問如棋,這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其他的人家,何氏讓人送回一粥,這事也就算是完了,可是這是樂親王,一個平時沒有影子,想見一面都難的人,慕容家與他,可是沒有一點關係的人,突然送粥來,這……代表什麼?何氏不敢不問一聲私自處理,要知道,萬一處理不當,可是會影響家裡衆人的前途的。

如棋收到消息,她一時也不知道樂親王是何意,於是只能告訴何氏,小心的招呼,盡心的回禮即可。

而得到了慕容家裡禮的樂親王顏尊正坐在飯廳裡,看着面前那一碗臘八粥。

“王爺?”樂親王妃可好奇了,她家的王爺什麼時候,竟然會過問這種互送臘八粥的小事,更何況是要親自試試這回禮之粥?

“愛妃,可看出這粥與我家的可有不同。”

樂親王妃上前細看,那粥,或許已經不叫粥了,應該叫糊,光這樣看,只是一碗冒着臘八粥香氣的葛色糊糊而已。

“比家裡的熬得久,看着非常的糯。”

顏尊勺了一勺送進口。

蓮子,紅棗,桂元,紅豆,花生,栗子,……各種和味道在口腔裡爭相出現,桂皮,甘草,還有姜,香料的味道也在飛舞,一勺接一勺的,沒一會,一碗的粥就見底了。

“不錯!挺用心的。”一碗吃完,顏尊稱讚起來,身體上那一種順和暖的感覺讓顏尊自內而外的非常的舒服。

第60章 這一頓飯第229章 開始了第52章 生意(一)第2章 夢(二)第222章 轉變第394章 找上第435章 家規第174章 放燈第343章 壓制第379章 內鬼第11章 原因第482章 李慈之死第198章 佟晴的打算第452章 上門第221章 被誤會了第55章 一文錢的風波(二)第352章 十五第441章 離京第400章 準備第54章 一文錢的風波(一)第210章 守梅回來了第139章 疊寶第23章 留下第482章 李慈之死第351章 初一第227章 送走第469章 歸來第520章 當年第417章 官位第130章 規矩不好第517章 攀咬與反駁第160章 消息第247章 不甘第39章 有賊第311章 關係第540章 喜事兒第346章 有誰第122 張祈的關心第200章 二丫撒謊第13章 吃肉第227章 送走第235章 大房出事第544章 如書出事第168章 好孩子第374章 對上第374章 對上第461章 相處第136章 試二丫第545章 對比第418章 被打主意第82章 女兒福第399章 懲罰第93章 何氏回來第48章 補身子第353章 着相第29章 計劃失敗第118章 朋友第373章 離間第282章 元宵佳節第448章 年近第555章 忌日第516章 行事第539章 管家第356章 等候第49章 幫忙第321章 出身第330章 有誰第280章 兩難第411章 進行第8章 複診第94章 何氏回來(二)第491章 各人第307章 命改了第264章 假象第471章 心冷第471章 心冷第432章 公?私?第542章 風起第68章 辯解第360章 除去第54章 一文錢的風波(一)第118章 朋友第94章 何氏回來(二)第176章 最後的警告第342章 見面第272章 以大欺小第46章 捉迷藏第339章 前因第531章 準備第301章 提親第265章 丟人第466章 針對第372章 靠攏第205章 決定下來了第312章 陳家第341章 何婉第551章 上一臺階第319章 宴會第19章 驚嚇第242章 誰最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