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市長辦公會

而且,輕紡城的案子。如此之緊迫。在輕紡城的事情上。李國華運作謀劃了大半年,最終還是落了一個不討好的局面。如今,聶振邦當着公衆的面,立下三天的軍令狀,不連夜商討對策,這纔是怪事。

想到這裡,李國華卻是淡然道:“既然聶市長已經定下來了。那我就去市政斧會議室等候了。”

……樑溪市市政斧辦公大樓頂樓的會議室內,此刻,卻是一片燈火通明的景象。走廊上,不少秘書都在忙碌着。

領導開會,作爲秘書,自然是要跟隨着進行服務的,此刻,會議室內樑溪市政斧一干領導悉數就坐。雖然是晚上了,可是,時間還早。幾位副職也纔剛剛吃完晚飯而已。

“張市長,知道是什麼情況麼?怎麼今天這麼晚了,召開市長辦公會。”因爲還沒有正式開始,市政斧前三的領導都沒有過來。會議室內的氛圍倒是顯得比較輕鬆。其中,一名大約五十五歲左右的男子,雙手環抱,靠在了椅子上,卻是開口詢問起來。

話音剛一落下,男子口中的張市長,一個年約五十三歲左右的禿頭男子卻是微微坐直了一下身體,隨即道:“呵呵,老秦,你如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玩收藏了。今天輕紡城那麼大的事情,你不知道麼?聶市長可是立下軍令狀了。看樣子,市政斧都有得忙了。”

最先開口詢問的男子叫秦寶強梁溪市人民政斧黨組成員、副市長年紀算是樑溪市市政斧班子成員裡面最老的了。五十幾歲了。做完這一屆。最大的可能就是去人大或是政協養老了。所以。雄心壯志也已經消磨殆盡了。如今。到老了,倒是迷戀上了古董收藏。

而回答他的人名叫張克強。市政斧排名第四的副市長,論資歷,和秦寶強也不遑多讓。這一屆,恐怕也是張克強的最後一屆了。

在這兩人旁邊,是市政斧的其他幾個副市長,年約四十二三歲左右的一箇中年男子,身材消瘦。顴骨突起。整個人,看起來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這是市裡負責工業的副市長石洪波。

在石洪波的旁邊,一個年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皮膚稍顯白皙。帶着一副眼鏡給人一種斯文學者感覺的人叫金愛華。最後一個副市長,是市政斧班子成員之中的唯一一個女姓,分管科教文衛體的副市長劉元麗。同時,劉元麗還有一個身份,她是屬於明煮黨派。

這也是黨內的一個特色。華夏是屬於一黨專政,多黨合作的國家。華夏[***]那是執政黨。可是,按照政治協商制度。在政斧體制之內,必須要充分的照顧到女姓幹部。明煮黨派和無黨派幹部的人數。於是,在全國各個地方政斧機關裡面,女姓幹部基本上是明煮黨派人士的情況就佔了大多數。因爲,這樣一來,女姓幹部和明煮黨派幹部就齊全了。也不多佔名額。

隨着會議室的大門打開,最前面,常委副市長趙新天一臉平淡走了進來,緊跟在趙新天的身後,市政斧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李國華也一副古井無波的感覺走了進來,最後,聶振邦也踱着步子走進了辦公室。在聶振邦的身後,易軍端着茶杯,夾着筆記本。跟了進來,身爲市政斧副秘書長。充當一個會議記錄員的資格還是有的。

當仁不讓。聶振邦直接就坐到了橢圓形會議桌的主位上,聶振邦背後,是樑溪市地圖作爲背景,在樑溪市地圖的兩側,懸掛着國旗和黨旗。

在左側是李國華,右側是趙新天。其他的副職領導也按照各自的資歷和分工,紛紛就坐。在位子的安排上,聶振邦是不需要去艹心的,別說市政斧辦公廳會處理好這些事情,即便就是沒有人說,這些人,都會主動按照各自的高低分出座次。這也算是華夏官場上一個不大不小的潛規則。

沉吟了一下,聶振邦就緩緩開口了,會議期間,氣氛的調節和掌控,這也是一個領導必須要學習、必須要掌握的一個東西,嗯,或者說是一個技能。

會議開場,給與會者也要空缺出一個時間差,一方面,讓其他人都安靜下來。另外一個方面,也算是給自己一個組織語言的機會。可是,這樣的時間差也不能太長了。太長了,給人的感覺就會是領導沒水平的感覺。聶振邦經過這麼多年的錘鍊,在這方面的火候掌握得十分的到位。

“同志們,沒有想到,第一次市長辦公會議卻是選擇在了晚上召開。也算是別開生面了。”聶振邦第一句,用這樣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開場。

這也是一種策略,首先,聶振邦才27歲,年紀輕輕,打個比方,在座的秦寶強和張克強兩人的年紀,當聶振邦的父輩,足足有餘。可是,偏偏卻是下屬,有的時候,太過嚴肅,會給這些老同志一種覺得你擺架子的感覺。而現在這麼說的話,卻是避免了這種尷尬。至於以後,大家都不是新人,擺正心態就好了。

看到氣氛也沒有開始那麼緊張了。聶振邦接着道:“言歸正傳,這次市長辦公會議。主要就是討論輕紡城三個紡織大廠的體制改革的問題。衆所周知。大家都很清楚,輕紡城三個廠子,這些年,已經成爲了樑溪市發展道路上的一個沉重包袱。甚至,如果把咱們樑溪市比做是一個人的話,那麼,輕紡城三個廠子,算是這個人身體上的一個什麼呢?”

說到這裡,聶振邦停頓了一下,這也是聶振邦處事的一種方式。事必躬親。那種做事的方式,歷來就是聶振邦鄙夷的。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如果事事都要自己親自出手。以自己的精力打理好一個地級市,那就算是很不錯了。到省級的層面,就顯得有些無能爲力了。所以,聶振邦歷來奉行一個原則。一個高明的元帥是管將而不是管兵。

旁邊,趙新天倒是有些會意。雖然以前沒和聶振邦配合過,可此刻,卻是配合得天衣無縫,緊跟着聶振邦的話語道:“一個毒瘤。”

“不錯,趙市長的話語很中肯。雖然,有些貶義。但是,這卻是現實。如果,樑溪市是一個人,那麼,輕紡城三個廠子,就是這個人身上的一顆毒瘤,是癌症。癌症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清楚,不治療,那可是要死人的。同理,輕紡城三個廠子的問題,也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了。三個廠子,加起來欠債幾個億。每年從市財政拿出接近一億的資金填補這個窟窿,長此以往。樑溪市財政都要被拖垮。這是絕不允許出現的情況。所以,這次市長辦公會議,主要討論的,就是輕紡城三個廠子的問題。”聶振邦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這也讓市政斧班子之中的一干領導們看到了聶振邦的另外一面。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聶振邦上任之後,一直和和氣氣。沒有什麼動靜。難道,這第一把火準備從市政斧開始燒起?

剛纔,聶振邦那種斬釘切鐵的話語,語氣之後,所表露出的那種強烈信心。卻是讓所有人都爲之一震。別看代市長年輕。這殺氣可不是鬧着玩的。聶市長不簡單啊。

旁邊,李國華眼珠一轉,卻是緩聲道:“聶市長的意見很中肯。輕紡城三個廠子,一直困惑我們多年,這次,有聶市長親自出馬。我相信,定然是馬到成功。”

輕紡城三個廠子的改制。在李國華看來,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做好了。對樑溪市經濟發展,僅僅是錦上添花。算不得什麼大政績,大功勞。可是,做不好,那就會出大亂子。李國華此刻給聶振邦帶高帽子這是巴不得聶振邦深陷輕紡城的泥沼裡走不出來纔好。

聶振邦一聽這句話,卻是淡然的看了李國華一眼,李國華的用心,聶振邦還不清楚麼?不過,此刻不是戳穿的時候。隨即,聶振邦點頭道:“李副市長,高帽子就不要給我戴了。輕紡城的事情,我自然是會重點關注的。”

說到這裡,聶振邦頓了一下,卻是接着話題道:“在討論輕紡城的事情之前,我還想說個事情。市政斧班子分工的問題。我想,是時候動一下了。”

一聽到這句話,李國華立刻衍生出一種不祥的預兆。仿若是被人踩到了尾巴一樣,緊接着道:“聶市長,分工的問題,我看就不必討論了吧,目前這種分工,就很好嘛。”

這個分工,明顯就是衝自己來的,李國華不阻止纔怪。

(未完待續)

第474章 口誅筆伐第511章 南老的表態第419章 華夏第一村第974章 老同志座談會第174章 聶振邦很強勢第201章 整體移民第581章 不接受道歉第889章 心靈的觸動第674章 改裝的奧迪A8第671章 離開西北第775章 衆怒難犯第223章 縣長髮飆第828章 驚人利益第403章 要省委書記的好處第523章 三百億投資第474章 口誅筆伐第932章 宋州考察第1091章 利益是相同的第917章 接風宴第937章 一封舉報信第1122章 聶振邦的講話第787章 李子貴自殺第611章 事情鬧大第952章 趁勝追擊第92章 團中央報到第631章 國會演講第1166章 嚴陣以待第732章 曾太平的安排第619章 兩市扯皮第320章 媒體曝光第526章 聲勢要造大第726章 事物反常必爲妖第63章 正主來了第680章 輿論壓力第1052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74章 田旭江不給面子第627章 塵埃落定第563章 跟市長走第863章 彈冠相慶第846章 八方支援第806章 投資不是請客第298章 老兵的血淚第539章 發改委副主任第514章 班子很和睦第364章 聶三哥的威風第899章 雷霆之怒第299章 艱難的取證第384章 剪綵第1048章 廣電改制第19章 聶老的怒火第555章 以身相許嗎?第589章 潛規則第483章 過年第365章 班底聚會第153章 梨縣新格局第756章 敲打第1006章 紅江特色第66章 得罪不起的人第298章 老兵的血淚第1022章 勒令退學第660章 重回梨州第615章 董老的遺囑第304章 生死一線第288章 這算雙規嗎?第261章 全市大調整第578章 面子是自己丟的第721章 倭人服軟第870章 戰鬥中突破第938章 龔正登門第966章 柳勇的憤怒第724章 常委會議第449章 最後部署第705章 聶家的聚會第45章 倒爺之路第57章 預備黨員第484章 父子深談第93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533章 高速構想第81章 奔赴巴格達第185章 公款消費第935章 書記的權力第808章 亂套了第1078章 這是一個挑戰第1014章 宏觀調控第834章 隴西考察團第209章 嚴鳳嬌的往事第467章 頂撞領導第721章 倭人服軟第965章 大手筆第544章 省長們的老師第508章 李太石書記第535章 天倫之樂第686章 爲了下一代第204章 常委會上的提議第392章 大國之風第257章 市委常委會議第1130章 葉家嫡孫第118章 西北任職第1234章 紅江見聞第554章 深夜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