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

第367章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

曹志強的話,讓項東方深以爲然。

“我明白了,社長的意思是驅之以利,既通過讓大家承包這種便利亭,來給那些不事生產的職工謀一個收入更高的新差事,從而讓三產職工這潭死水重新活起來?”

“沒錯。”曹志強呵呵一笑,“就是這個意思。”

項東方嘆口氣:“真是爲難您了,爲了給廣大職工謀福利,竟然想出這種主意。”

一聽項東方這話,曹志強就知道對方誤會了,以爲自己是爲了給職工謀福利,才絞盡腦汁想出這個點子。

其實真不是。

曹志強是先想到便利亭這個主意,想要填補便利店這個空白,進而爲自己謀財,順便纔想到用機械廠的三產職工充任便利店的職工,完成三產職工的轉型。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這個年月,公有制經濟還是佔絕對優勢,私人經濟並沒放開。

也不能說私人經濟沒放開,畢竟個體戶也算私人經濟,這個時期是允許個體戶經營的。

但個體戶的僱傭人數跟經營規模嚴格受限,註定了買賣做不大,不可能做這種連鎖便利店一樣的生意。

好比李有福,他在被曹志強收編之前,其實力已經是一個大型的區域批發商了,但還是隻能頂着一個個體戶的名義,偷偷摸摸的做批發事業。

原因就是國家現在沒有開放私人經濟,私人最多隻能幹個體戶,無法開辦規模更大的私人公司。

現在國內所有的公司,不是國有就是集體,要麼就是合資,包括中外合資,集體跟個人合資等等,反正就是沒有一傢俬人性質的公司。

公司就是招牌,沒有公司的名義,你就沒有資格去做正經買賣。

好比曹志強現在要做的書報亭性質的便利亭連鎖,規模這麼大,目前只能是國企性質的單位來推行,否則就是違規違法。

然後呢,曹志強有錢有項目,但缺人缺招牌,而紅光機械廠,恰恰填補了人手跟招牌這些空缺。

實際上,按照原先的規劃,曹志強是想繼續招募廣大個體戶,來承包這些便利亭的,這樣一來還能先賣一波便利亭,收一筆加盟費。

但後來他發現,那些半路收編的個體戶啊,其實不太靠譜,至少目前看來不太靠譜。

最大的問題,就是那些個體戶懶散慣了,對私人利益看的很重,很難服從統一領導。

紅光機械廠的三產職工就不一樣了。

不管怎麼樣,三產職工好歹也是工廠正式職工,哪怕後來懶散了,但骨子裡的組織性紀律性還是有的,用廠規來約束這些人,比約束那些個體戶更容易些。

但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畢竟個體戶雖然自由慣了,但只要給他們把利害說清楚,他們未必不會接受統一領導。

真正的原因,是曹志強想要通過這件事,把機械廠的三產職工轉型也一起做了,減輕機械廠的財政包袱。

只要曹志強做成了這件事,那他於機械廠就是有大功之人。

尤其是廣大的三產職工,他們只要通過便利亭這個項目,得到了真正的好處,那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就會自發用戶曹志強這個始作俑者。

紅光機械廠的幹部職工中,三產人員纔是佔絕對多數,而紅光機械廠作爲一個國有企業,在這個時期,擁有廣大職工的擁戴,某些時候比領導任命還管用。

換言之,曹志強只要獲得工廠佔絕對多數職工的擁戴,那讓他當書記恐怕不行,但當上新廠長的話,並非不可能。

一旦曹志強當上紅光機械廠的新廠長,那他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這麼說吧,在李廠長等人眼裡,紅光機械廠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捨不得丟,卻又保不住。

但在曹志強眼裡,紅光機械廠是一個妥妥的優質資產,有機會成爲一個國有企業的廠長,完全控制一個國企,在這個時期來講,那好處不是一般的多。

而且,不管承認與否,曹志強現在已經跟紅光機械廠深度綁定了。

紅光出版社也好,華夏音像公司也罷,從根本上說,都是依託紅光機械廠的。

一旦紅光機械廠沒了,紅光出版社也好,華夏音像公司也罷,都成了無根之萍,要重新被某些不知道哪來的單位跟個人去瓜分,而這,是曹志強絕對不能容忍的。

也就是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此時的曹志強,對於改造紅光機械廠的事情呢,比李廠長還上心。

可以這麼說,哪怕李廠長反悔了,不讓曹志強當廠長,曹志強也要保住紅光機械廠。

畢竟保住紅光機械廠,就是保住紅光出版社跟華夏音像公司,就是保住了曹志強的基本盤。

紅光出版社是紅光機械廠的全資下屬單位,只是被以優惠的條件承包給曹志強而已。

一旦紅光出版社沒了,那個承包合同自然就作廢了,曹志強大概率不可能繼續在出版社裡一言九鼎,自然也不可能再在出版社裡搞那種對他本人特別優惠的分成稿費了。

曹志強現在的財富怎麼來的?大部分都是靠分成稿費來的。

一旦不能分成稿費了,那曹志強等於少了一個巨大的財源。

同樣道理,華夏音像公司呢,是一個國企性質的合資公司,紅光機械廠佔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曹志強只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只要紅光機械廠還是李廠長說了算,李廠長還各種照顧曹志強,那華夏音像公司就等於是曹志強個人的。

可一旦紅光機械廠沒了,那屬於紅光機械廠的股份,估計就要被其他單位接收,到時候還會不會繼續讓曹志強當一把手,那就不好說了。

所以啊,哪怕爲了出版社跟音像公司這兩個下金蛋的鵝,曹志強也不能放棄紅光機械廠。

就好比現在,哪怕按照原先的承包合同,曹志強承包的紅光出版社,沒有義務給機械廠上繳大批定額之外的收入,但爲了補貼機械廠廣大職工的工資,紅光出版社還是以借款的形式,從出版社的公賬裡,撥出一部分資金給機械廠,用來給機械廠的工人補貼工資。

畢竟從六月份開始,政府只給機械廠一半的財政補貼,這部分補貼主要是針對工人工資的,如果沒有出版社的補貼,補齊那另一半,那機械廠的大部分職工都會不滿。

好在補貼工人工資的部分不算多,這個月才二十多萬,對於現在動輒進賬上百萬的紅光出版社來說,只是毛毛雨。

之所以只有這麼少的補貼,這主要也是因爲曹志強的所謂補貼,只是給工人補上缺失的薪水。

至於工廠生產的其他生產資料,比如生產所需的電費、水費、原材料等費用,其實不用曹志強出錢,那都是賒賬的。

因爲現在的機械廠等單位,依舊還是計劃經濟,所有的生產都是按照計劃來。

所以像水電費,還有工人服裝、伙食費以及鋼錠等生產資料,都是可以不給錢,向上面打申請,憑條要,然後上面統一調撥的。

等機械廠完成了生產計劃,上面自然也會根據你完成的情況,來決定是不是給你獎勵。

換言之,整個生產過程中,像紅光機械廠這種國企,本身是很難截留多少利潤的,他們只是整個生產環節的一部分,只需要按計劃生產,其他像調撥原材料、調撥水電,還有之後的產品銷售,都不需要他們操心。

反倒是三產,裡面有很多截留利潤的操作,這也是爲何很多小工廠也五臟俱全的原因,實在是辦三產好處太多了。

但都辦三產,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巨大的財政包袱,而國企的性質,決定了政府不能不管職工,所以一旦這個工廠的利潤不足,政府爲了養活職工,只能不斷拿財政補貼工廠,逐步形成惡性循環。

實際上在八十年代初,國內已經有很多工廠陷入這種入不敷出的窘境,導致這些國企工廠所在的政府,都都爲了這些工廠而掏空了當地財政。

也正因爲這些原因,後來纔不得不進行一系列改革,比如雙軌制就是其中之一。

實行雙軌制後,企業不再只是提線木偶,只能按計劃生產,而是做夠計劃的,還可以在計劃外,額外生產一部分產品,然後自主拿到市場上,以市場價銷售,賺取必要的利潤。

這種拿到市場上銷售的部分,是工廠自己說了算的,但也需要有工廠批條才行。

也正因爲這樣,倒騰批條,成了八十年代中期一個非常賺錢的行當。

換言之,紅光機械廠只要能挺到八四年年底,等雙軌制政策一出,那麼這個廠的財政狀況瞬間就能改善。

畢竟在八十年代,鋼材在市場上還是搶手貨,根本不愁賣。

更別說,紅光機械廠作爲一個主要給軍工供應產品的工廠,其生產技術本就比一些普通鋼廠強。

別的不說,就說坦克履帶,這時期國內能生產的沒幾家,而紅光機械廠呢,恰好就是生產坦克履帶的廠家之一。

坦克履帶這玩意兒雖然市場狹窄,但拖拉機也需要履帶啊。

一旦雙軌制開啓,隨便轉行一下,搞個拖拉機履帶,那還不賣瘋了。

再說了,能做坦克履帶,做螺紋鋼等粗鋼產品啥的也不在話下。

好比這次,曹志強只是讓機械廠抽調一批人,按照他設想的樣子製作一批便利亭,他們很快就製作出來了,而且做工精良,不愧是有大量高級技工的國企單位。

你要換了別的單位,恐怕還真做不好。

因此,在曹志強眼裡,步履維艱,幾乎就要沒了的紅光機械廠,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優質資產,只是李廠長等人身在局中,看不透未來,才那樣的失魂落魄,患得患失,進而病急亂投醫,讓曹志強鑽了空子。

當然,董書記跟李廠長肯如此信任曹志強,也不單純是爲了工廠,主要還是爲了他們自己。

別的不提,就說出版社每賣出一部書,董書記跟李廠長倆人每人都要分利潤的一成,那可是妥妥的幾十萬。

在如今這個時代,這可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恐怕當初的李廠長,也沒想到利潤的一成,居然會有這麼多錢吧。

這麼多錢,那可是相當燙手的,可這是私下口頭協議,一切都是看曹志強個人。

一旦曹志強不肯給,那董書記跟李廠長可就拿不到那筆錢了。

當然了,正常情況下,曹志強不可能不給錢,畢竟他還需要董書記跟李廠長的支持。

那每人一成的錢,說白了就是買大腿的錢。

只要董書記跟李廠長還有權力,還能罩着曹志強,曹志強就一定會給錢。

所以哪怕爲了退休後安享晚年,董書記也罷,李廠長也好,也一定要在退休前死死保住曹志強,並且在退休之前,把曹志強推上去當廠長。

只有這樣,等董書記跟李廠長退休了,才能繼續享受曹志強的孝敬,要不然,曹志強憑什麼給錢?

但這都有個前提,那就是紅光機械廠必須在。

紅光機械廠在,董書記跟李廠長就有權,曹志強也能安心的借殼上市,不,賺錢。

可機械廠要是沒了,那大家都一拍兩散,誰也別玩了。

所以保機械廠,是大家的共識。

出於這個目的,曹志強纔想到讓機械廠的三產職工,去填充便利亭項目,進而完成一部分三產職工的轉型,減輕機械廠財政負擔的同時,增加大家的收入。

曹志強都想好了,這個便利亭項目,會單獨成立一個合資公司,依舊是曹志強個人與紅光機械廠合資的項目,依舊是機械廠百分之五十一股份,曹志強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這也是爲了有個保險。

因爲萬一最後機械廠真的不行了,那曹志強好歹還有便利亭項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依舊有很大話語權,不至於白忙活一場。

當然了,便利亭項目呢,雖然這時期一定能賺錢,但如果只是單純從曹志強個人賺錢的角度上看,其實利潤不高。

曹志強看重的,其實是便利亭連鎖的渠道優勢。

因爲一旦大街小巷都是這種便利亭,等於多了一條自己的發行渠道。

今後曹志強再想發行自己的圖書、雜誌以及唱片錄音帶啥的,都不用全看新華書店這些單位的臉色了。

甚至是,如果便利亭發展大了,在全國各個大城市都形成連鎖,那形成的規模效應,就會產生另外一個質變,成了一個變相的快遞產業了。

等有錢了,再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市中心圈地買房,繼續以這種形式搞固定分店,那不久的未來,可就是利潤可以媲美甚至超過新華書店的超級連鎖企業了。

沒錯,後世的新華書店看似不賺錢,實際上新華書店在後世是最賺錢的書店連鎖,啥都不用幹,年營收就一千三百多億,利潤超過一百五十億。

新華書店憑啥那麼賺錢?不就是憑着掌握着發行渠道,能發行圖書,還有能提供服務嘛。

而且新華書店還有地產項目,往往在各大城市核心地段都有大樓,每年光靠租金都能賺的手抽筋。

所以,美玉在前,曹志強的便利亭項目,憑什麼就不能做的比新華書店更好?

別看現在只是個便利亭,那只是暫時手頭缺錢。

等便利亭這個項目一成,展現出了一定的功效,比如能在給廣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吸納大量閒散勞動力,且收入也不錯的話,那他就可以拿着這個項目去找銀行貸款,還得是低息貸款,甚至是無息貸款那種。

拿到貸款,他就可以趁着現在房價低迷的情況下,在一些大城市提前圈地蓋樓,從便利亭進化成便利店。

前期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在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的核心地段,先各自蓋一批便利店。

一旦憑着這個項目佔位成功,在北上廣深這四大城市核心地段佔好坑位,那曹志強今後手握幾百套一線城市的核心地產,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說白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利潤高低並不重要,關鍵是靠這個項目去圈錢圈地圈渠道。

只要通過這個便利亭的項目,掌握一條新的發行渠道,那他最後一個環節就打通了。

到時候,只要曹志強能源源不斷的生產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比如原創的好圖書跟好唱片,那他就可以做到個人利潤的最大化,並進而形成一個真正掌握文娛渠道的大亨。

換言之,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也就是便民服務之類的,只是這個龐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掩埋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纔是這個項目的核心所在。

說的更直白點,便利亭項目的主體,就是商業物流、文化發行跟商業地產這三大板塊的結合體,其中商業地產是核心。

做的好了,今後完全可以繼續拓展成百貨連鎖,超市連鎖,影院連鎖、倉儲物流等行業,進而變成一個觸角遍佈全國的巨無霸。

畢竟便利亭這玩意兒看似簡單,但延伸性太強了。

當然了,現在搞地產顯然不合適,畢竟還不到時候。

但是隻要項目過硬,提前圈地蓋樓卻是可以的。

正好,現在蓋樓的成本很低,而且政府也是鼓勵蓋樓的,尤其是鼓勵蓋商業地產。

所以曹志強很有信心,只要便利亭項目推廣的好,展現出一定的先進性跟便捷性,就可以拿着這個項目去忽悠市領導,然後順利拿到低息貸款跟好地段了。

這也是變相提前開啓房地產了。

當然,這些深入的東西,就不需要跟項東方等人說了。

就讓對方繼續認爲,自己這麼做的初衷,是爲了給廣大職工謀福利好了。

把便利亭項目的定位搞的高大上一點,總不是壞事兒。

(本章完)

第55章 給傻柱上眼藥第581章 不能只圖眼前的苟且,更要在乎遠方第188章 你我攜手,合作共贏第272章 緣,妙不可言啊!第65章 騙人,就得九真一假第49章 我一定知無不言,全力配合第443章 蝨子多了不愁第396章 我要的不是盡力而爲,是保證做到!第261章 最關鍵的地方在哪裡?第523章 我現在只有你了第441章 要想獲得幸福,做人就要狠一點!第640章 歡迎來東京,我想死你們了!第348章 天才的稱號,本身就是我們的枷鎖第2章 一個穿越者的基本生存素養第545章 你是想讓我來,還是不想讓我來?第289章 華夏音像,一個股份制企業的誕生第725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322章 帶着英子去預考第749章 相逢即有緣,這首歌就送你吧。第293章 不請自來的郝淑雯第152章 這裡還有空調?第726章 你只要指哪兒,我就打哪兒第614章 你不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不行?第559章 加油吧,明菜!第356章 你以爲你能騙得過誰?第470章 不管了,先愛了再說!第654章 不爲什麼,就是突然想唱歌了第263章 就衝這個餅畫的特別圓,特別大第239章 門外那三個小混蛋,我吃定了!第424章 阿霖偷吻了阿強第760章 現在的女人,都不簡單啊!第700章 我這個安排,你還滿意嗎?第286章 一片藍海的國內音樂市場第478章 你想怎麼箇中日友好合作?第90章 紅棉吉他與短髮女人 (求訂閱,求月第564章 中森明菜的炫耀式招待第406章 這資料都很了不得啊!第474章 你還是一家唱片公司的社長?第17章 女大十八變,原來真的存在啊第361章 就是個權衡取捨的問題第717章 女司機,實在太可怕了第56章 好吧,我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5章 今天我就讓你看看,什麼是中華小當家第118章 被人誤判的“京城衙內”第462章 爭啥啊,有啥好爭的第337章 因爲那都是託啊!第48章 閒着無聊,小小撩一下第524章 我什麼都不要了,只要有你就行!第568章 不請自來的太陽誘電第311章 你可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第331章 我的幸福就是你第443章 蝨子多了不愁第373章 一個故事一首歌第583章 夫妻店性質的愛音事務所第529章 你這一手我真心服,大寫的服!第389章 VHS-2無託步槍與SS109槍彈第14章 系統,我錯怪你了第275章 你們說,我到底是不是外人?第757章 這些人可真是用心良苦啊!第601章 所以,你有外幣嗎?第125章 拯救青紅,義不容辭!第225章 你真是這些人的頭兒?第102章 我曹家的事兒,不需要外人來操心!第618章 你確定非他不可?第589章 愛國就是愛自己,誠不我欺啊!第536章 都到這一步了,繼續走着看吧第572章 拋開所有的顧慮,痛痛快快愛一回吧第795章 你確定,要讓我試你的戲?第780章 爲什麼不聽話?第649章 感情有缺憾,就寄情於事業第691章 有沒有興趣跟我開私塾?第211章 啥?你說這是家常便飯?第418章 突然加戲,未聞花名第739章 咱倆誰跟誰啊第465章 早點知道真相,對大家都有好處第168章 一般一般,基礎操作而已第796章 定海神針曹志強!第69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64章 那個學姐叫什麼來着?第303章 果然,電視裡都是騙人的第590章 我這才叫真正的一心爲公啊!第572章 拋開所有的顧慮,痛痛快快愛一回吧第454章 神秘地點的神秘老人第147章 槐花的突然襲擊第187章 我們既生產藝人,也做藝人的搬運工第586章 悄然低開的《挪威的森林》第227章 這真的是個誤會啊!第614章 你不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不行?第713章 711左右不過都是小事情第697章 沒事兒玩什麼深情啊?第467章 對不起了,村上春樹第404章 這確定是技術資料,不是廢紙包裹?第174章 婁曉娥的真正作用第601章 所以,你有外幣嗎?第66章 一個懵懂少年能做什麼大壞事?第518章 他們仨跟你是同一個爸爸!第373章 一個故事一首歌第473章 你剛纔說什麼?鄧麗軍小姐?第322章 帶着英子去預考第117章 想得到我的人,哪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