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見怪不怪的獻帝迅速平靜下來,也是依舊如以往一般,一條一條的看着李儒呈上的奏章。對奏章上的請求並沒有多加考慮,準備按照以往的習慣一一準奏。
他就算不準,又有什麼意義呢。從他當上這個皇帝起,就一直是這樣做的。
洛陽城裡破敗的皇宮也不是自己當家了,哪裡還有心情理那西域的蠻族由讓誰來當長史呢。此刻的獻帝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早已學會了面對現實。
對這些不將自己當回事的諸候們,獻帝沒有抱着半點希望。至少這江南軍比起涼州軍來說,還多了些約束,沒有人敢對自己美麗的皇后打什麼歪主意。
除了不能隨意出宮,不論是許褚還是江南軍新來的衛士們,對皇家成員與各位大臣們都還算尊重。這樣比較有尊嚴的境地,獻帝當然要投桃報李。
殿中響起了獻帝那正處於變聲末期,略微顯得粗啞的聲音:“要務之一,調扶風馬超入京聽封。特封其爲西域長史,除安定西域三十六國之外。專責重建,衛護洛陽至大秦國羅馬的商道!
嗯!這是好事,能增加大漢國庫的稅收與收入!准奏!”
獻帝已經准許,自然會有負責書寫聖旨的黃門,將這道旨意頒佈下去。至於那正忙與韓遂一方交戰的馬超接旨之後,來不來洛陽那都與獻帝無關。
“要務之二。江南軍要求所有無關人等撤出洛陽。並且在重修洛陽城的同時,徵召民夫重建當年秦國所築的馳道!居然還要統一文字,統一律法,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唸到這裡,獻帝不由自主的停下了對奏章的朗讀。看向了縮在一旁的孫策,他當然明白李儒這篇奏章裡所說的事,根本就是孫策的意思。
但獻帝卻想不明白,這個江南總督卻是根本沒有想要爲自己升官晉爵,而讓手下人給皇上提意見。這第一次的朝會。他提的居然全部都是對大漢有利的東西。
獻帝眼光閃動一番,想想卻沒有說什麼。搖搖頭正想要接着念時,孫策看到皇帝的疑惑,已經主動接了上來。
“皇上。當年秦國之所以強大,就在於行有軌,做有制。一切匠作、生產皆有標準。想想秦軍每年能生產出1600個箭頭,數十萬架弓弩,車駕,所有易損部件皆能任意調換。
皇上可明白?對這就是標準化的威力,我大漢士卒身體強健,本不比秦軍差。不然當年也不會打得匈奴遠逃,四夷皆伏,在胡人中闖出男子漢大丈夫的威名。
若是我軍也能照秦國一般設定出大漢的標準。不但能讓士卒們戰力更強。就是大漢的工商農業必然也會有極大的好處!
再者如今百姓手中的五銖錢不少,卻從來不用,卻皆選擇以物易物這樣的古老交易手段。
不但是物價不明,物資流通不易,更不利於郡縣的稅務的徵收。臣已下令在江南重製八錢重之五銖錢,只要皇上准許,立即就能大漢天下重新開始流通。”
要想富先修路,這不論是後世的高速公路,還是如今江南的兩丈寬的大道早已證明了的。一條寬闊平坦的大路,不但對於提升物資的流通。就算治理地方的叛亂也是極有好處。
孫策對於秦始皇的高瞻遠矚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的。當年秦軍六十萬大軍四處征戰,通過平坦寬闊的馳道,大軍運轉迅速。卻從來沒有因爲糧草的阻礙而戰敗。
獻帝心中一怔:“這你都已經準備好了,還來問什麼。真是假惺惺到了極處!”
嘴裡卻快樂的笑道:“好,孫愛卿真是心繫我大漢!這都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大好事。不過這錢幣發行與各項標準制定。都是大工程,還要愛卿們多多費心啊!
這秦國馳道在中原之地。因要恢復耕種,當年就損毀極大。倒是河北與九原的荒蕪之地還留有些遺存,應當可以爲愛卿修建漢直道省下些人力財力!
好,都是好事,朕當然准奏!往後就由孫愛卿總督這些事物吧!”
對於獻帝來說,不論是孫策做什麼,用的都是孫策自己的錢。反正國庫裡沒有一文錢支持,孫策拿自己的錢他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獻帝不過是張張嘴表示一下,又能說什麼呢。
“要務三,重建太學與各地學宮,學院。要讓天下每一個百姓,都能免費入各級學院中讀書學習,將來學習成材後考,考科舉?爲國家棟梁?”
這個新事物,卻是讓獻帝有些張口結舌:“孫愛卿,這科舉又是什麼,是進行新式的孝廉考試嗎?不過這沒有身份限制,豈不是讓天下人都能入了朝堂?這怕是有些不妥吧!”
只要有本事的漢人都能入朝做官,對於獻帝,對官員們是一個大的挑戰,但對孫策來說卻沒有什麼不妥。這也是寒門階層挑戰門閥大族的最好、最有力的途徑。
沒有了迂腐的八股文的限制,能入朝做官的必定都是些有着真才實學的才子。科舉一旦實行,其變革的的力量就不可阻擋。最多隻要二十年,那些門閥就會嚐到寒門強大的毀滅力量。
卻沒有想到,年少的獻帝也能一眼就看到其中的不妥,不愧是當了五年的小皇帝。但他絕對也不會想到,科舉會在將來給大漢帶來如此巨大的變革之力。
等他真正察覺時,已經沒有人能改變什麼了。孫策只是微笑的看着獻帝:“皇上,這不過只是一次新的嘗試而已。如果實用,這科舉就將是我大漢新的選舉官員的標準。
當然如若確實不行,以後咱們再改就是。如今不論是朝中各部職司,還是各地郡縣衙門中,都是急缺合格的官吏坐鎮其中!
故而皇上應當立即下旨,在三個月之後的正月十五,開始這大漢的第一次科舉。以讓大漢的統治重新正常運轉起來,方是當務之急!”
孫策的心中早有着自己的盤算:“江南一地,特別是廬江郡。是全大漢最早實行免費教育的郡縣。
等獻帝這道旨意一下,一場大考過後,他就會發現中舉的廬江人至少也要佔到這次科舉的六成名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