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其樂融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連蔓兒知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形容的是二月初春時節的美景。

這首詩的作者生在江南,他所描繪的也是江南的初春。遼東府的二月,雖然也過打了春,卻絲毫沒有詩中的旖旎春意。

春寒料峭、凍土未融,就是最心急、最堅強的野草也還沒有發芽。如果說遼東府二月的春風也是一把剪刀,那它絕不是裁出碧綠柳葉的剪刀,而是迎面戳人臉的剪刀。

不過,比起臘月、正月的寒風,二月的風還算得上是溫柔的,世代耕種爲生,與自然緊密依存的莊戶人,已經能從這風中感覺到,冬天將近,真正的春天就要來臨了。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

對於連蔓兒一家來說,更是如此。

第一件喜事,就是張採雲的婚期到了。

提前一天,張青山、李氏、張慶年和張王氏就趕車大車,帶着張採雲和她的嫁妝到了連蔓兒家。一家人要在連蔓兒家休息一天,明天從連蔓兒家發嫁。

像這種成親的雙方離的比較遠的,很多都是成親的當天新娘一家才動身。不過這種情況下,爲了能夠趕上吉時,新娘一家天沒亮就得動身,距離更遠一些的,起的就要越早。

張氏、連蔓兒她們在家商量,覺得這樣的話。對於張青山、李氏,還有張採雲等人來說,就太過勞累和緊張。張青山和李氏上了年紀。張採雲上轎之前還要打扮。因此,兩家一商量,就讓張家人提前過來,正日子就在連蔓兒家發嫁。

“我正好住着,要是我也住的遠,那就算了。咱有這個好條件,幹啥還像別人家那麼忙忙碌碌的。”張氏當時是這麼說的。

張氏是張採雲的親姑媽。這是非常親密的關係,她就是張羅發嫁張採雲都是名正言順的,何況只是借用一下房舍。因此張家人考慮過後。就答應了。

小龍和小虎兩個孩子也跟車來了。只有張延年和胡氏兩口子沒來。明天張家那邊還有許多親友要來參加喜宴,因此張家不能不留人。這兩口子留在家裡,就是等明天要負責帶着衆親友過來。

張採雲因爲婚期就在二月,所以自上次從連蔓兒家回去之後。整個正月裡都沒再往三十里營子來。如今見了張氏、連蔓兒衆人。就親熱的不得了。

“跟她大姑,比跟我都親。”張王氏穿着新做的長身褙子和皮裙,就對張氏笑道。

這個時候,張採雲正靠在張氏身邊,笑的一臉的燦爛。

“我娘撿着大便宜了,往後就讓我採雲姐給我娘做閨女吧。”連蔓兒就笑道。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知道張家的人來了,吳王氏帶着連枝兒和吳家玉。趙氏帶着連葉兒都趕了過來。之後,羅小燕抱着二妞妞帶着羅小雀也來了。隨後來的是蔣氏和大妞妞,蔣氏還帶來了連芽兒。

“……往後我能得着採雲的繼。”張氏摸着張採雲烏黑的頭髮,笑着道。

姑侄兩個感情好,住的又近,張採雲潑辣能幹,以後針線、家務等方面,張氏如果要人幫忙,張採雲就是最好的人選。而張採雲在生活中有什麼事,有張氏在這,都能說得上話,幫得上忙,也不用大老遠去求助孃家。

又或許有人要說,如今以連蔓兒家的情況,僕傭衆多,用不着張採雲什麼。可親侄女在跟前,畢竟和別人不一樣。

得晚輩的繼,並不單單指的是得晚輩伺候、奉養。有晚輩經常在跟前,常來常往的,對於衣食無憂的老人來說,可是莫大的精神安慰。

衆人說笑了一陣,就紛紛拿出給張採雲的添妝來。

張氏給張採雲的添妝是兩個尺頭,一對鎏金雙喜麻花鐲子,兩方同心方勝的帕子,上面都拴着一副金三事兒,另外還有一對她親手繡的鴛鴦枕套。

原先連蔓兒家就送了張採雲一份添妝,只是並沒有對外宣講。如今這一份,則是明面上的。張氏和連守信商量過,以後侄女、甥女、堂孫女等出嫁,也按着張採雲這個例,明面上都是這些添妝。這樣大家都一樣,也少了許多口舌。

至於私下裡另外又如何如何,那就完全由得她們自己靈活掌握了。

吳王氏送的添妝,也是兩個尺頭,另外還有一對簪子、一對丁香、一對戒指。連枝兒和吳家玉姑嫂兩個另外送了一對枕套、一對荷包,一對珠花,還有兩張包袱皮。

吳家在隨禮方面,歷來手面很寬。吳王氏這邊給張採雲添妝,吳玉貴那邊又給男方隨了一份禮,是隨的份子錢。

像這種情況,與成親的男女雙方都有禮往的,只選擇一方隨一份禮就可以了。吳家這樣做,頗爲厚重,顯示與張家陸家都關係匪淺,也顯示對這兩家的愛重。

“我們都商量好了,到時候我就帶着蔓兒,坐新親的席,家興和他爹他們爺倆啊,就讓他們坐主家那一席去。”吳王氏笑着說道,“枝兒我就不讓她坐席了,家玉在家陪着她嫂子。”

吳王氏說帶着蔓兒坐席,而不是說跟張氏一起坐席,又顯得連家和吳家之間親如一家。

連蔓兒在一旁含笑,她很喜歡聽吳王氏說話。吳王氏會做人,說話做事都讓人舒服,讓人想要親近。難得的是,她做的並不是表面功夫,爲人也很讓人稱道。

張氏固然是很好的娘,但是在吳王氏那裡,卻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連枝兒嫁進吳家之後,說話做事都更成熟、幹練了許多,就與吳王氏的教導分不開。

趙氏和連葉兒也送了添妝,一對繡花枕套,一對繡花包袱皮,一對繡花半截門簾(專門夏季在內室用的),還有兩個一套的木盆,是連守禮親手箍的。連葉兒也送了兩個親手繡的荷包,和兩張帕子。

羅小燕送張採雲的添妝是一對繡花枕套,一對繡花枕巾,一對繡花包袱皮,還有一對荷包。

因爲二郎和羅小鷹都在城裡上工,羅家的家境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不過羅小燕拿出來的這幾件活計,比起其他人送的,無論是布料,還是繡工,都還是差了一截。

羅小燕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

“……粗針大線的,拿不出手……”

“看這話說的,有這個心意就行了。”張王氏就道。

蔣氏則是代表連家老宅來送禮的。老宅這邊,自打和張家結了親,凡是生孩子,張家都會來下奶,繼祖娶親,連花兒出嫁,二郎成親,張家也都送了禮。如今張採雲出嫁,於情於理,老宅都得給添妝。

自打蔣氏進了門,連蔓兒就一直在好奇,這一回,老宅那邊會送出什麼樣的添妝來。上回添妝給連枝兒添堵,自家孫女,張氏又老實,就那麼含糊過去了。如今張採雲可是張家的長孫女,老宅若是照着連枝兒那個時候來,張王氏就敢打上門去。

不過,等蔣氏拿出添妝,連蔓兒就知道,她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老宅那邊,別的不行,這家裡外頭,他們卻分的很清楚。

老宅給張採雲的添妝是三尺大青布,一條印花的被面,另外還有兩個繡花荷包,四個同心的絡子。

那大青布和被面,一看就是從鎮上買的。至於荷包和絡子,則顯然是出自蔣氏之手。連蔓兒甚至猜測,老宅送的只有前面兩樣,後面兩樣則是蔣氏私下裡準備、私下裡加上去的。

怎麼說那,雖然這份添妝比起別人家的輕了一些,但起碼不是什麼邊角碎料,而是花了錢從外面買回來的。

老宅給連枝兒添妝的事,張家人都知道,看了給張採雲的這份添妝,相互之間交換了個眼色,就笑着收了。

等衆人的添妝都看過了,連蔓兒又笑盈盈地將張採雲拉到西屋去,她也給張採雲另外準備了添妝。連蔓兒給張採雲的添妝,也是她自己做的針線。其中有一對荷包,兩方帕子,兩條大紅的汗巾子,還有兩雙棉綾的襪子。

“剪裁、縫,還有繡花,都是我一個人做的。一針一線啊,好多天,不到天亮我都不睡覺,彩雲姐……”連蔓兒笑着將禮物送上,並暗示張採雲要記得她的“辛苦”和“恩情”。

“等以後,我也給你繡。”離了大傢伙跟前,只跟連蔓兒在一起,張採雲剛纔的端莊就都煙消雲散,又恢復了往常的活潑樣。她很不客氣地從連蔓兒手裡接過幾樣活計,一樣樣翻看起來。

給張採雲準備的東西,連蔓兒當然用了心,雖然沒有她自己說的那樣誇張。

“蔓兒,你的活計現在做的可真好。”看完了,張採雲表示她特別滿意,“還是你隨我大姑,手巧。我隨我娘,手笨。”

“你別給自己找藉口了。”連蔓兒也毫不客氣地吐槽張採雲,“我大舅媽手哪裡笨,上次給我姐繡的活計我可看見了,不比我娘繡的差。”

張採雲被揭了底,也不生氣,嘻嘻地笑。

“這是我的,還有我哥和小七的……”

……

求粉紅,晚上爭取加更。

第20章 下館子第119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372章 再議分家第663章 身前身後事第524章 心思第351章 底線第375章 揭露第576章 雪夜第512章 道賀第645章 耨耨第116章 包子的練成第587章 再置產第6章 連氏晚飯第620章 歡喜第319章 平地起波瀾第776章 人前人後第795章 心願第790章 妥協第869章 垂危第904章 人物兩非第139章 開工第608章 峰迴路轉第103章 恢復鬥志的連花兒第698章 秋第272章 搬家第46章 垂危第418章 送第184章 攻守同盟第113章 買地的是誰第681章 壓力第108章 烘乾第387章 秋涼第449章 回信第915章 順水推舟第584章 宮燈第458章 冬末第295章 緣由第313章 燕子和葫蘆第632章 意想不到第993章 證據確鑿第67章 四郎告密第167章 對策第五百十一六章 改換門庭第236章 抓豬羔第361章 惠及第624章 浣花箋第116章 包子的練成第795章 心願第521章 正氣第718章 婚期第189章 節外生枝第944章 說服第395章 分玉米第736章 陰錯陽差第795章 心願第236章 抓豬羔第941章 喜好第928章 巧遇第658章 表禮第429章 好婚事第297章 父慈子孝第338章 父母心第385章 書第843章 鬧起來了第232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615章 送禮第585章 少年心事第180章 北風吹、雪花飄第910章 連芽兒第937章 兄弟第396章 中秋第324章 唬着了第1章 重生第489章 芳菲第686章 狼來了第209章 新婦第367章 喜訊第752章 葫蘆第743章 說破第745章 換屋第416章 收租第99章 無巧不成書第833章 盤當鋪第324章 唬着了第994章 水落石出第392章 吃玉米第563章 年第237章 亂鬥第726章 意外的媒人第70章 焦頭爛額第155章 喪事第159章 雜貨鋪第243章 嫉妒第84章 借勢第50章 黎明第62章 討好第390章 買山地第476章 首戰告捷第806章 今昔第418章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