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對策(二)

將連老爺子、周氏的供給與上房共有的能產生出息的產業分開來,這樣才能最好的保證這老兩口的吃穿用度。

上房這些人回鄉來,說是要本本份份的種地過日子。連蔓兒家已經接濟了給他們過渡的口糧,他們還有三十畝地的地租可以維持未來一年的溫飽。不只是連蔓兒一家,這全村的人都在看着,看上房是否能夠言行一致。

而現在,將接濟的口糧快要吃光了,連老爺子、連守仁、連守義父子三個去要地租,最後無功而返。連守仁、連守義沒有事,連老爺子被擡了回來,還要五郎打發人去請郎中,負擔連老爺子吃藥調養的費用。

連老爺子年歲大了,連守仁和連守義是正當年。從這件事,大傢伙都能看出來,這兄弟兩個沒本事。

連守信這一股已經提出過,要接連老爺子和周氏來養老,這老兩口子不願意,一定要和大兒子、二兒子一起過。那麼連守仁、連守義這兩股人贍養不了、也照顧不了連老爺子和周氏,爲人子女,這已經是大不孝了。那麼採取些措施,讓他們不至於將連老爺子和周氏拖累的吃苦受罪,吃了上頓沒下頓,這是極符合孝義,讓人交口稱讚的事情。

連蔓兒和五郎商量這麼做,當然還有另外一個緣故。這樣分清楚了之後,連老爺子或者周氏,就再也沒有理由做可憐狀,甚至說缺東西,從而變相地讓他們來貼補上房那兩家人口。

若不是連老爺子太過偏心糊塗,連蔓兒她們也就不會這樣頂真。

連守仁和連守義兩家,現在共有十三口人,其中壯年男丁四人,即將成年的男丁一人。壯年婦女三人,而剩下的除了大妞妞和二妞妞只能吃,不能做,連朵兒、連芽兒和六郎也可以參加勞動。

不和別人比,只和淨身出戶的連守信這一家比,他們的情況就好上許多。要是按照莊戶人家的標準,這樣的人口結構,而且都是好手好腳的。不僅溫飽不成問題,還能將日子慢慢過起來。

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這些人要踏實地幹活、過日子,而不是一心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她們如此安排,保障了連老爺子和周氏生活,那麼對於連守仁、連守義那十幾口人那,她們也沒打算不聞不問。

連蔓兒和五郎已經看明白了,真不理會那些人,那些人不知道還會出多少幺蛾子。血緣關係在這裡,而且又住在同一個村子裡,她們要管這些人,而且要好好的管。

她們不會保障這些人的生活,她們要保障這些人踏實地過日子,不再走上邪門歪道。

十八畝地,上房那十三口人來耕作,是非常輕鬆的,再像別的莊戶人家一樣養上些雞鴨鵝豬,種上滿園子的菜蔬,生活儉省,富貴是沒有。卻可以像一般莊戶人家一樣的維持溫飽。

犯了那樣的事,能夠留的性命,一家聚合,還能夠維持溫飽、安穩度日,誰能說這不是大幸那。

“……凡事有因果。以後,還得請衆位幫襯着,一起監督。若是發現一絲一毫奸邪之處,衆位可以當場按法度、村規制裁。也可以來知會我們,我們都感激不盡。……咱們村風氣淳樸、正直,收容了他們,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也要嚴加監督、管束,絕不能再讓有辱咱們名聲、風氣的事情發生。能這麼做的。就是我家的朋友、恩人,若是有幫助他們作奸犯科的,那就是我家的仇人……”

眼看着連老爺子已經不能管束連守仁和連守義這些人了,那麼只有連蔓兒這一家來管束。

只有連蔓兒一家來操心、管束還不行,還要發動全村的人來監督、約束連守仁、連守義等人的行爲。

以後,那連家的老宅就是連守仁、連守義這些人的監牢。三十里營子的範圍內是他們勞動改造加偶爾防風的場所。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是看守這監牢,監督他們勞動改造的獄卒。

他們本分勞動、過日子,一切都好。若是再有異動,你們村裡三歲的娃娃都可以上去質問、唾棄他們。

五郎就在席間,把話說的很明白,他們幫理不幫親。

“良藥苦口利於病,……一片苦心孤詣,任人評說。”五郎最後道。

將連老爺子、周氏的供給與上房共有的能產生出息的產業分開來,這樣才能最好的保證這老兩口的吃穿用度。

上房這些人回鄉來,說是要本本份份的種地過日子。連蔓兒家已經接濟了給他們過渡的口糧,他們還有三十畝地的地租可以維持未來一年的溫飽。不只是連蔓兒一家,這全村的人都在看着,看上房是否能夠言行一致。

而現在,將接濟的口糧快要吃光了,連老爺子、連守仁、連守義父子三個去要地租,最後無功而返。連守仁、連守義沒有事,連老爺子被擡了回來,還要五郎打發人去請郎中,負擔連老爺子吃藥調養的費用。

連老爺子年歲大了,連守仁和連守義是正當年。從這件事,大傢伙都能看出來,這兄弟兩個沒本事。

連守信這一股已經提出過,要接連老爺子和周氏來養老,這老兩口子不願意,一定要和大兒子、二兒子一起過。那麼連守仁、連守義這兩股人贍養不了、也照顧不了連老爺子和周氏,爲人子女,這已經是大不孝了。那麼採取些措施,讓他們不至於將連老爺子和周氏拖累的吃苦受罪,吃了上頓沒下頓,這是極符合孝義,讓人交口稱讚的事情。

連蔓兒和五郎商量這麼做,當然還有另外一個緣故。這樣分清楚了之後,連老爺子或者周氏,就再也沒有理由做可憐狀,甚至說缺東西,從而變相地讓他們來貼補上房那兩家人口。

若不是連老爺子太過偏心糊塗,連蔓兒她們也就不會這樣頂真。

連守仁和連守義兩家,現在共有十三口人,其中壯年男丁四人,即將成年的男丁一人。壯年婦女三人,而剩下的除了大妞妞和二妞妞只能吃,不能做,連朵兒、連芽兒和六郎也可以參加勞動。

不和別人比,只和淨身出戶的連守信這一家比,他們的情況就好上許多。要是按照莊戶人家的標準,這樣的人口結構,而且都是好手好腳的。不僅溫飽不成問題,還能將日子慢慢過起來。

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這些人要踏實地幹活、過日子,而不是一心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她們如此安排,保障了連老爺子和周氏生活,那麼對於連守仁、連守義那十幾口人那,她們也沒打算不聞不問。

連蔓兒和五郎已經看明白了,真不理會那些人,那些人不知道還會出多少幺蛾子。血緣關係在這裡,而且又住在同一個村子裡,她們要管這些人,而且要好好的管。

她們不會保障這些人的生活,她們要保障這些人踏實地過日子,不再走上邪門歪道。

十八畝地,上房那十三口人來耕作,是非常輕鬆的,再像別的莊戶人家一樣養上些雞鴨鵝豬,種上滿園子的菜蔬,生活儉省,富貴是沒有。卻可以像一般莊戶人家一樣的維持溫飽。

犯了那樣的事,能夠留的性命,一家聚合,還能夠維持溫飽、安穩度日,誰能說這不是大幸那。

“……凡事有因果。以後,還得請衆位幫襯着,一起監督。若是發現一絲一毫奸邪之處,衆位可以當場按法度、村規制裁。也可以來知會我們,我們都感激不盡。……咱們村風氣淳樸、正直,收容了他們,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也要嚴加監督、管束,絕不能再讓有辱咱們名聲、風氣的事情發生。能這麼做的。就是我家的朋友、恩人,若是有幫助他們作奸犯科的,那就是我家的仇人……”

眼看着連老爺子已經不能管束連守仁和連守義這些人了,那麼只有連蔓兒這一家來管束。

只有連蔓兒一家來操心、管束還不行,還要發動全村的人來監督、約束連守仁、連守義等人的行爲。

以後,那連家的老宅就是連守仁、連守義這些人的監牢。三十里營子的範圍內是他們勞動改造加偶爾防風的場所。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是看守這監牢,監督他們勞動改造的獄卒。

他們本分勞動、過日子,一切都好。若是再有異動,你們村裡三歲的娃娃都可以上去質問、唾棄他們。

五郎就在席間,把話說的很明白,他們幫理不幫親。

“良藥苦口利於病,……一片苦心孤詣,任人評說。”五郎最後道。

第五百五十九章 休還是不休第六百一十四章 仲春第二百七十九章 防患於未然第七百零八章 說理第五百三十四章 石磨第五百零九章 夏末第一百零八章 烘乾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十三章 雞屁股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蔓兒妙手醫病第四百二十八章 做“壞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一個財迷第五八十一章 禮多人不怪第三十七章 連蔓兒說分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試探(加更,求粉紅)第七百章 涼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執一詞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二十四章 賠禮第一百五十二章 借光第六百八十八章 和睦第三百五十章 期望第四百六十六章 鬆口第五百六十八章 拜年第六百九十三章 離別第十二章 周氏訓媳第三百三十七章 父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非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丁香風波第四十六章 垂危第一百六十章 一段過往的秘密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婚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催芽第六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五十章 黎明第五百三十三章 醒悟第三百章 馬蘭花開第一百七十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零六章 興旺之兆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具第四百章 御賜第六百二十四章 浣花箋第四百五十三章 拜祭的問題第六百零二章 蹊蹺第四百八十四章 春夏之交第七百二十三章 扒皮第五百六十九章 拜年(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金玉米第一百五十章 賺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賣酒第一百九十章 沈老夫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五百一十一章 秀才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一十章 上眼藥第四百四十五章 霜花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起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託付第四百四十五章 霜花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置產第五百九十章 打擊第二百一十五章 團年飯第五百零二章 雨過天晴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過與難過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戶人家是非多第四百六十九章 初春第七十六章 連朵失蹤第二百零四章 冰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財源滾滾第四百五十章 年將近第三百二十八章 挑明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九十四章 閨女不能打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禮第二百九十三章 關注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第六百零四章 拔出蘿蔔帶起泥第四百一十三章 吐苦水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莊計劃第六百零三章 真相(加更,求粉紅)第三百五十四章 呼地瓜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三百三十六章 逆轉第四百零五章 喬遷之喜第六百二十五章 念園第六百零一章 沉渣泛起 (加更,求粉紅)第一百二十一章 那麼巧第五百三十一章 醬塊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喜訊第五十五章 連蔓兒做工作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三十章 對策(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少年心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婚事第七十九章 覺醒的包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二百一十二章 買年貨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動歸來的媳婦第六百二十一章 櫻桃紅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