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續道:“後來趙充國將軍和韓增將軍合兵一處,在匈奴境內尋找單于的大軍,遍尋無果後只能返回;範明友將軍消滅了大約一千名匈奴人,攻下了侯水,往北偵察,也沒有發現單于的大軍,也只能返回。”
大漢這邊沒人增援,結果雞秩山的敵人也很快獲得了情報,趙充國和韓增都來追了,範明友也邊打邊推進,繼續留在這裡實在危險,結果沒轍,他們選擇匯合其餘小股部隊一起向北面撤退。
此次規模空前的大漢與匈奴之戰,出動了十五萬大軍,錢糧損費無數,換來五位將軍可憐的戰果具體如下:
度遼將軍範明友出塞一千二百餘里,到達蒲離候水,共斬殺和俘獲匈奴七百餘人。
前將軍韓增出塞一千二百餘里,到達烏員,共斬殺獲匈奴一百餘人。
蒲類將軍趙充國出塞一千八百餘里,向西到達候山,共斬獲匈奴單于使臣蒲陰王及以下三百餘人,奪取牛馬羊等大牲口七千餘頭。
這三個人都沒有達到皇帝和霍光預定的二千里的出塞距離,但是考慮到他們是得到匈奴已經逃跑的消息的前提下才退兵的,因此宣帝和霍光對他們三個從寬處理。
祁連將軍田廣明就做得不好了。帶兵出塞一千六百里,到達了雞秩山,斬獲匈奴一十九人,牲口百餘頭。
恰好他們碰見從匈奴回來的漢使冉弘等人,說是“使者”,其實就是偵察兵,爲怕“打草驚蛇”,幹這業務的對外都說是國家使者,誰想跟大漢人玩心眼,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冉弘告訴田廣明說,雞秩山西邊有大量匈奴,怎麼也有個三五萬,趕快去揍他們。按理說聽到這消息,田廣明應該高興纔對,結果他非但沒進攻,反而沿原路撤退了!
這就是本次戰爭中最詭異最懸疑的事情:田廣明東西兩翼都有人保護,後面不遠還有田順緊隨,三萬大軍一點也不照面就撤退了,作爲大漢朝廷的三公級高官,這是重挫國威的行爲,等於讓全天下人笑話!
歷史上最普遍的說法是田廣明害怕了才撤退的,但他之前就是將軍出身,曾經斬首九千,不至於聽說有匈奴就跑吧?也有人說田廣明已經是御史大夫,再怎麼立功也要等蔡義死了才能繼任做丞相,所以他不想賣力氣打。但不賣力氣打,好歹也得上去照個面兒啊,拖到援軍來不就可以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嘛,就這麼逃跑了可是大罪!
更神奇的說法是,田廣明出征不久就得了重病,爲了軍心大亂才緩緩撤退的,但事後他回到京城也是好好的……
還有一種離奇的說法,來源於和他出徵的部下,說是在雞秩山駐紮的時侯,田廣明遇到了一個絕色美女,他本身是個好色之徒,遇到這麼美麗的一個女人,便只願着和她“纏綿緋側”,那裡還顧得上軍國大事呢,原來,大情聖田廣明是在玩一場“哄哄烈烈”的大草原之戀呢!只是這傢伙玩得有點太脫了,真把草原之行當成度假了,完全致戰爭於無物!
當然,這個女人可能是魔門派出來玩“美女計”的,魔門中人一向是“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總之什麼說法也解釋不通他爲啥就沒打。而且超可惜的是,冉弘的情報沒錯,雞秩山西面確實有匈奴的大部隊,而且這股匈奴,正是被跑偏的常惠逼走,被趙充國玩命死追、剛開始向北面撤退後來轉到東南的那一支,可惜就這麼被田廣明“莫名其妙”的給放跑了!
虎牙將軍田順出塞八百餘里,到達丹餘吾水邊,停兵不進,共斬獲匈奴一千九百餘人,大牲口七萬餘頭。率兵而還。
而這個時候,朝廷裡再起陰雲: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開始請病假,他身子骨是真的不行了。張安世與丙吉等人一覈計,皇帝陛下也已經是成年人了,就讓他主持軍委常務會吧,大不了有啥事兒不對付了,大傢伙攔着點,別讓霍光太操心。不過出乎他們預料的是,剛死了皇后的劉病已重新振作起來,他把這場戰爭的收尾工作做得很好。
按照軍階輩分,第一個要說的就是趙充國。趙充國一見皇帝陛下,鼻涕眼淚都快下來了,他說:“皇帝陛下,這次我是真的冤啊,找一向導給弄跑偏了,您說我這麼大歲數我圖的啥啊,不就想多宰倆匈奴,告慰比我先去一步的弟兄們麼!”
趙充國說的沒一句假話。劉病已聽後說:“老將軍,你也別鬱悶了,這種仗啊,打的就是運氣,啥好兵也不如個好向導,你兩條腿追他匈奴四條腿的,沒撈着我不怪你,可也沒戰功啊,那就不獎不罰吧。”
趙充國抹了一把鼻涕眼淚,跟皇帝陛下道謝,然後回家繼續鬱悶去了。接着韓增上來,他直接說皇帝陛下,我這嚮導還不如趙充國那個呢,我宰了二十九個,其中還有倆是自己人踩死的……
劉病已點了點頭說:“龍額侯辛苦了,那你也回府好好活着吧,我也不怪你,不獎不罰。”
到了常惠上去,他副使有點緊張,沒想到跟常惠預料的一樣,把事實擺清楚後,皇帝陛下嘆了口氣說:“這不怨你,我沒說收符節啊,你揍了也就揍了,關鍵還是那七十萬大牲口的事兒,你立了功,朕封你爲長羅侯!”
旁邊人聽了以後差點沒趴地上,這仗是烏孫人打的呵,常惠都能封侯?送了七十萬大牲口給烏孫,還給封個長羅候?皇帝陛下“一本正經”地說道:“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七十萬大牲口,早晚給烏孫人惹出禍事來,不信就看着吧。”
結果丙吉率先站出來說同意。他心裡已經樂開花了,打仗打的就是嚮導、物資和外交,皇帝陛下小小年紀已經把這麼大的事兒看得如此透乇了!至於封侯,封就封吧,常惠論資歷論輩分也夠格了,這次不過是“順水推舟“有個理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