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



張守仁只是有些不滿,鍾顯卻是有點憋不住,而且他剛剛似乎也是受了點閒氣的樣子,當下便是道:“陳兄似乎太託大了,我家將軍好歹是二品武臣,跪拜也不必了,深揖見禮,總是該有的禮數。”

“呵呵,學生也在名列在三甲,並不是孫山,只是今日隨秦兄漫遊,不願顯露身份,若是講究起來,恐怕我們也只是對揖罷了。”

被鍾顯一激,陳公子也並不生氣,灑然一笑,便是拋出一個炸彈來。

“足下原來是進士?”

張守仁也是吃了一驚,名列三甲,就是說在進士考試中是第三等。

一甲進士只三個,狀元榜眼探花,二甲就多了,有一百多人,三甲更多,是二三百人的名額了。

一甲是妥妥的翰林,二甲有一部份考選翰林,有一部份分發到六部或是都察院。

有一部份是和三甲一起,放到地方爲官。

名次越往後的,授給的官職就越不好。

眼前這位小爺是三甲,而且並沒有上任,說明授的官職不盡人意,要麼是佐雜官,要麼是在邊遠地方,所以乾脆就不上任了。

明朝的官制是十分有趣的,中了進士反正你是官,不合心意就不幹,以後想辦法運動調職,或是在地方上養名望,望養足了,直接調到京師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隨便離職,長期請假,或是乾脆辭職,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所謂文官集團,集團之意,也就是無條件的護着自己人。

眼前這位爺,就是這個集團的一份子。別看他現在只是一個白丁模樣,真翻了臉,張守仁這個武職二品也不頂事,除非他擁兵造反,不然在哪兒也只能是個吃虧。

禮節上,武官和文官較勁,那是討不了好的。

哪怕是再派刺客宰了這傢伙,也別想在禮數上佔一點便宜,全天下的文官都不會容忍張守仁在禮上壓服一個同僚。

一聲疑問後,陳公子也不矜持,微笑點頭,身上的酸腐氣倒也不算足。

只是張守仁心中疑問多,一時也顧不得這姓陳的,又轉頭向陳東主笑問道:“東主此來必定有要事,還是請直說吧。”

以他的身份,秦東主再爲難,也是不敢繼續打馬虎眼,當下便是苦笑着道:“好教國華知道,這一次我們確實是來看田地的。”

“哦?”

“大人的屯田計劃,小號也有略有耳聞。方今天下,到處災荒,江南都是隻能自足,少量送至北方,現在的漕米,八成是從兩湖過來。但這幾年來,兩湖地界也不算太平,張獻忠在谷城受撫,羅汝纔等賊在房縣各處,一旦再反,受害的一定就是湖廣一帶。到時候,只怕糧食就更緊張了……”

秦東主的話不說完,張守仁就已經明白了。

他做事情,向來是做一件成功一次,沒有失敗的。浮山這一次丈量了二十多萬畝土地出來,一邊丈量一邊慢慢購買,現在直接買下來的也有好幾千畝,外頭的田莊也是不停的在購買,按張守仁的財力,幾千畝的莊子買上幾十個也不是不可

能的事。

到時候有幾十萬畝土地在手,屯田若是成功,糧食產量增加的話,那個利益可就大了。

利豐行能發家,這秦東主的眼光和胸襟都是沒話說,成功的商人絕不可能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頭發的家,而是敢爲人之先。

屯田意味着有大量的糧食出產,如果等張守仁屯田成功再來談,那就是落了後手了。

雖說兩邊關係很好,浮山這邊的軍資有七成都是利豐代買,有時候甚至要墊付幾萬十幾萬的銀子,但在商言商,該賺的錢利豐沒少賺,借錢該取的利息也沒少取,手續費什麼的也沒少拿。

要是屯田成功,現在天下到處缺糧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將來肯定會更加的缺糧,糧食這樣的軍國重器,價值其實在火炮和鎧甲之上,憑你有千門大炮,沒有糧食也是白搭。這麼重要的物資,到時候聞訊趕來的大糧商肯定不少。

利豐本錢雖厚,但是和晉商比起來還是差的遠了,到時候,在商言商的話,很可能竟爭不過蜂擁而來的對手們。

一念及此,在張守仁婚禮時,秦東主就想和他商談此事,不過當時情況混亂,出了清軍突然入塞,張守仁下令集結全軍備戰的事,一下子就是耽擱下來了。

今天要是不是巧遇,秦東主也是不打算再提這事了,因爲在剛剛的考察中,陳公子對張守仁的屯田計劃大加攻擊,根本就是否定再否定。

陳公子的身份秦東主知道,所以他的話有十足的份量,但因爲這位大爺雖然近三十了,但爲人真誠,也有一個說話過於直率的毛病,算是江南讀書人中的異類,秦東主唯恐他和張守仁爭執起來,所以不欲談這個話題,但張守仁執意相問,他也只能如實告之了。

對秦東主的敏銳,張守仁還是很欣賞的,不過這個結論他就不能贊同了。

當下轉過頭來,對着陳公子笑道:“不知道公子爲什麼說我的屯田必然會失敗?”

雖然被人這麼惡語攻擊,不過看到對方的人之後,張守仁也知道這個公子是有點世家子弟的傲氣,還有點讀書人的呆氣迂腐氣,但更多的,是一股子純真之氣。

這種純真之氣,在明朝的讀書人身上其實蠻難得的,多數的讀書人,讀的書只是在筆下,不是在心裡。

濟國救民,這樣的理想只有四個字,但能行之貫之的,又能有幾人呢?

就算是表面上愛國愛民的,但也不能被他們的表面給騙了。明末讀書人做大官,要麼從仕途一路上去,要麼就不圖官帽子,只圖好名聲。

騙廷仗的,上書和皇帝硬頂着乾的,買棺材寫奏摺的,這些事明朝讀書人乾的可多了,根本不當回事。

但究竟是爲國還是爲自己,誰能說的清?

如果說這是誅心之論,那麼就拿他見識過的黃道周來說,還有名震天下的劉宗周,這兩個大儒算是明末儒者的代表人物了。

一個被皇帝垂詢時,只知道講修仁德,親賢臣,遠小人。

除了空話廢話,一無所出。

而且還超級自信,其實於世務一無

所知,就是讀書讀傻了。

另外一個劉宗周,多次當官多次辭官,一點小事就丟了烏紗帽不幹了,回去講自己的學,然後順道大罵朝廷和君皇無道。

這種投機家在學術上確實是很厲害,但在救世利國上,一無所長,除了大談修德省身修心之外,真的是一無所出,毫無見地。

這些讀書人,張守仁是瞧不起的。眼前這位,酸氣不夠濃烈,看起來還能勉強談一談。

“呵呵,大人既然問,那學生就如實說了吧。”

陳公子看起來也是乾燒甲魚——鱉壞了,一聽張守仁問,就是眉飛色舞的樣子,身子一回,指着遠處河邊一座高達七丈的建築物,輕笑道:“這種大水車,高六七丈,以水流帶動,十分巧妙,一座可以灌溉達數十畝,是好東西。不過,這也沒有什麼稀奇,這是嘉靖年間,蘭州人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的筒車,水流帶動,利水罷了。”

“是,誠爲筒車一種。”

這廝肚裡不是沒貨的,張守仁收起最後一點輕視之意,臉上也鄭重起來。

這種翻車,其實是他在後世看資料時學習的,具體做法,當時也看了,加上能工巧匠多,所以並沒有費太多的事就造了出來。

沿河兩岸,近河的叫水田,有引水渠的更是水田中的上田。而離的遠一些,因爲根本沒有任何的水利工程,所以雖然近河,但也算是旱田。

現在張守仁買了大量近水的旱田,水利工程,就是第一時間上馬。

這種水車,就是利器之一。這水車叫蘭州大水車,氣魄古樸宏大,在後世,與荷蘭大風車並列雙絕,是讓中國爭光的好東西。原本在唐代時就出現這筒車的雛形,從人力和畜力發展到以水力提水,十分先進。

但中國的好東西,在屢次不停的戰亂中屢有流失,唐人的陌刀更好,可惜也失傳了,這水車也是在戰亂中斷絕,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間,被人仿製出來,用在黃河河道邊上,以之取水,十分得力。

原本缺水的地方,都該用上這好東西,但古代農業社會,男耕婦織,封閉保守,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也是常有的事,科技又向來不是中國讀書人所長,更不是其關注的目標,試想,一羣連唐宗宋祖都不一定知道,能把韓愈當本朝生員的讀八股讀廢了的讀書人,又怎麼能去關注什麼蘭州大水車?所以這玩意,在後世知道的人多,也知道大約的製造辦法,但在當時,卻是區域性的產物,就算是在北方大旱的情況下,一無人主動學習,二無官府推廣,多少人因爲乾旱凍餓而死,卻不知道使用水車來取水。

這很荒唐,但卻是可悲的事實。

這陳公子居然知道水車的來歷,而且在評點時也頭頭是道,把張守仁引水渠的幾處不合理的地方當場就指了出來,行家有沒有,伸手就知道,這一下張守仁十分服氣了,最少在這種事上,人家明顯就比自己強。

所以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正容相向,揖道:“多謝陳兄提點,不過這水車和引水渠改正極易,而且田中我還有舉措,爲何陳兄的結論還那麼悲觀呢?”

(本章完)

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明礦業第二章 重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明礦業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殺第三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六百四十八章 突騎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志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官第三百七十七章 死鬥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一百零二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四百章 赴約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五百六十一章 江湖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四百八十章 開源第八章 所城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