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東華這譚水很深

熊文斌兩居室的房間很小,客廳鋪上大圓桌,就幾乎站不開人,廚房同時站三個人進去,連轉身都難。

沈淮便邀周明、趙東、楊海鵬以及熊文斌到他隔壁屋坐着聊天,將這邊留給女人們準備晚飯。

“趙科長有沒有想過離開市鋼廠?”沈淮問道,“東華還有幾家鋼鐵廠,有鄉鎮企業,有民營企業,我想他們都需要像趙科長這樣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

趙東不知道沈淮從哪裡聽說自己既懂技術又懂管理,但沈淮這麼說,就覺得親切;捧人的好話誰都願意聽。

“東華下面的鄉鎮,是還有幾家鋼鐵企業,不過這兩年效益也大滑坡了。民營企業是好一些,但說白了就是家族企業,高層的管理人員怎麼可能用外人?”趙東不無悲觀的說道,“也許人過去收入會稍高一點,但也就高一點。”

這個問題,沈淮在市鋼廠時就跟趙東充分討論過,趙東什麼想法,他心裡都清楚,但他這時作爲一個“陌生人”,還是需要拿這個引出話題,更要說服趙東放棄以前的想法。

熊文斌見沈淮將話題扯到這上面,更印證了自己的猜測,見趙東不開竅,就幫着將意思點透:“沈秘書是說梅溪鋼鐵廠吧?”

熊文斌這麼說,趙東眼睛倒是一亮,沈淮說過要去梅溪鎮任職,這時又鼓動自己辭職,也就不聯想到梅溪鋼鐵廠。

但想到梅溪鋼鐵廠的現狀,趙東又忍不住苦笑,說道:“梅溪鋼鐵廠還比不上市鋼廠呢。前幾年大搞鄉鎮企業時,梅溪鋼鐵廠靠銀行貸款,將產能撐到十萬噸,在東華大大小小的鄉鎮企業也是一枝獨秀。但實際上,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管理上還混亂,生產主要產品,還是近年來逐漸給鋁合金窗及塑鋼窗淘汰的鋼窗,都不知道能不能撐着再經營兩年。”

屋裡人都是市鋼廠出身,對東華市的鋼鐵行業現狀,都很清楚。

熊文斌能猜到沈淮提及此事有用意,但一時不好搭腔,有些話倒要沈淮說透,不然他也只是猜測。

楊海鵬、周明都知道趙東說的是實情,楊海鵬說話直接,說道:“沈秘書是要去梅溪任職吧,不過梅溪鋼鐵廠絕對是個屎坑,可輕易不要往裡面跳……”

周明在後面輕輕的拉了一下楊海鵬,提醒他不要亂說話。

他見沈淮年輕得很,即使受打擊去梅溪鎮任職,說不定心裡正豪情壯志。

不僅說在市鋼廠毆打周大嘴,就剛纔砸花盆下去的舉動,也說明他是一個輕浮而張揚的性格,周明心想着他滿心要到梅溪鎮大幹一番事業,楊海鵬這麼直接了截的潑冷水,定然會叫他不高興。

楊海鵬的話可能聽着不中意,但他這番話沒有一點壞心,而且是一番誠心的好意;沈淮熟悉楊海鵬的性格,只是笑了一笑,對周明拉楊海鵬的小動作也視而不見。

他在梅溪鎮土生土長,對梅溪鋼鐵廠所涉及到的複雜情況,怎麼會不瞭解?說實話,要不是考慮到背後有譚啓平的支持,他還真不敢去趟這個渾水。趙東站在他的立場上,婉拒他的拉攏,確實是有他的考慮。

東華的*,高天河就是擔心陳銘德插手市鋼廠,纔會在陳銘德的死因上做文章。沈淮暫時也不會去碰市鋼廠,但連一個鄉鎮企業都擺不平,也不用在東華混下去了。

不過,沈淮等不得譚啓平到東華赴任再去開展工作,有些準備工作,前期就必需開展起來。

這時候高天河、吳海峰等地方勢力還放鬆着警惕,他這時候做什麼手腳,反而更容易些。甚至高天河、吳海峰這些人會縱容他去做這些手腳,好等着看他的好戲。

沈淮靠着寫字桌而站,看着屋裡的熊文斌、趙東、楊海鵬以及周明,猶豫着是不是跟他們先露個底,又怕他們口風不緊。

“我看你還是出來吧。我們倆一起打天下,我們直接做鋼材,就不信做不起來。”楊海鵬見沈淮沉默,以爲他打退堂鼓了,但趙東的彩禮問題還沒有解決,攬過他的肩膀,說道,“只要能做成一筆大單,你娶肖明霞的彩禮就有着落。”

“東華的鋼材銷售,都由高小虎霸佔着,誰沒事進去插一腳,不怕半夜給人燒房子?”趙東聽到楊海鵬打這個主意,更是打退堂鼓,不敢跟他去摻和做鋼材貿易。

沈淮笑了起來,東華的水太深了,有些做法十分明目張膽。

高小虎是市長高天河的兒子,也是沈淮對東華紈絝子弟裡瞭解最深的一個,因爲高小虎就直接霸佔着市鋼廠對外的銷售渠道。

從八十年代中後期,國內商品市場實行價格雙軌制。

市鋼廠生產的鋼材,有一部分依從計委等有關部門指定的價格出售給需求單位,一部分則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定價,自行組織銷售。

這幾年國內建設規模大,物資相對緊缺,直正要根據市場需求的靈活定價,要比計劃價格高出一大截。

故而指標內、指標外的價差,就成了各人各顯神通爭食的肥肉。倒賣鋼材等緊缺物資,成爲一小撮人早期發家致富的手段。

熊文斌給調出市鋼廠之後,市鋼廠在計劃指標之外生產的鋼材銷售,有相當大的比例,就給高小虎等人一手控制。

高小虎從市鋼廠以計劃價拿鋼材,也不能說他違背法律;拿到鋼材以市價在市場上脫手,也不能說違背法規。計劃外的生產指標,本來是市鋼廠最大的一塊利潤來源,如今卻成了少數人嘴裡肥肉。

市鋼廠的上下職工都對高小虎恨透了,但沒有辦法。高小虎是市長高天河的兒子,而掌握市鋼廠的管理層,又多是高天河的親信心腹,也跟着在裡面大撈特撈。

僅這一塊,市鋼廠每年要漏出好幾千萬的利潤出去,再加上管理的混亂以及趙東等技術管理人才給壓制,市鋼廠怎麼可能不衰敗?

雖說現在的鋼材市場價格進一步放開,但東華市的鋼材貿易差不多已成壟斷之勢。沒有足夠的背景跟實力,誰敢插手這一塊,就等着背後挨黑手,家破人亡都不難想象。

楊海鵬小打小鬧的開建材店,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想做大,絕對需要能跟高小虎等人抗衡的靠山才行,趙東哪裡敢隨便跟着楊海鵬摻和進去?

趙東不但會勸楊海鵬不要去做鋼材貿易,在楊海鵬把話說開之後,也覺得有必要跟沈淮再提醒一聲:“沈秘書對市鋼廠有所瞭解,不過梅溪鋼鐵廠的情況要更復雜一些,我與熊廠長甚至不認爲梅溪鋼鐵廠能撐過兩年。市鋼廠的目標太明顯了,畢竟是東華最大的國營企業,即使再半死不活,還沒有人敢直接把主意打到市鋼廠頭上去。梅溪鋼鐵廠的目標就小多了,又是集體企業性質,有些人是想把梅溪鋼鐵廠弄得半死不活,然後吃下去連骨頭渣都不吐出來……”

“對了,”沈淮轉了一個話題,問熊文斌,“熊主任今天聽到市裡有什麼風聲傳出來?”

“今天市裡召開了常委會議,討論了新的人事調動,”熊文斌在東華市是老資格,市常委會議討論的內容倒很容易打聽出來,“吳書記提出周裕調去唐閘任區委副書記,高市長推薦葛永秋去霞浦擔任縣委書記,這本身是兩全齊美的事情,不過聽說討論有些不大愉快……”

趙東、楊海鵬、周明都有些奇怪了,以往熊文斌不會在他們面前說這些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卻爲沈淮的一句話,破例的做了小道消息的二道販子。

“葛永秋去霞浦擔任縣委書記,不會是針對沈秘書吧?”楊海鵬下意識的就脫口而出。

沈淮撓了撓後腦勺,心想吳海峰、高天河下手還真快,對楊海鵬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是笑笑,說道:“我去梅溪鎮,頂多是個鎮黨委副書記,要說他們想用縣委書記這座大山來壓我,那真是太看得我了……”

趙東也滿臉憂心,雖然接觸的時間很短,但他對沈淮之前沒有什麼成見,短短接觸過了兩三次,倒對他很有好感。

他也猜測沈淮雖然有正科的級別擺在那裡,但畢竟年輕太輕,去梅溪鎮不可能擔任正職,副書記加正科待遇,是最合理的安排。但只要沈淮做出成績,轉正就很簡單,也正是如此,他更擔心沈淮去梅溪鎮之後急於幹出成績來。

熊文斌見沈淮不把事情說透,而趙東沒有足夠的的把握,就沒有足夠的勇氣。

這兩三年境遇,也叫他少了些耐心,熊文斌看沈淮對今天市常委會議的人事討論不屑一顧,越發證實心裡的猜測,對楊海鵬與周明說道:“你們兩個去看看晚飯準備好沒有?”

對岳父把他與楊海鵬先攆開,周明心裡有所不滿,但沒有說什麼,還是先出去了。

第817章 做飯第406章 渾水第261章 矛盾第211章 宋家小輩第300章 鬧大了第923章 忍一口氣第367章 還以顏色第640章 戰友第1013章 女債母還第291章 學堂街改造第691章 放棄第181章 不妥協第268章 弱國寡民第823章 對手的困擾第616章 棒打鴛鴦(二)第253章 用人原則第884章 妥協的條件第896章 能幹什麼第395章 鳥爲食亡第868章 留下來說話第994章 重組第779章 成怡的牀第466章 駕御與影響第444章 互咬第279章 春風得意第189章 周家父子第33章 人狗情未了第340章 要有底氣第198章 車上(一)第795章 跳出僵局第117章 一語將成讖第532章 比想象中複雜第59章 給錯殺的猴第163章 詭局第663章 條件第856章 寶和的變化第878章 形勢第752章 真假消息(一)第960章 繼承人第1015章 再見第426章 女人們的勾心鬥角第248章 搬家第931章 報喜與誰知第973章 新的起點第795章 跳出僵局第605章 死結(二)第465章 晉煤東出第856章 寶和的變化第176章 少女的心(二)第206章 臥虎藏龍第614章 情迷第366章 冷餐會第374章 屎坑救險第702章 故人不相識第71章 自然要幫你的第835章 退水第800章 女人心計第449章 二打一第1011章 麻雀在後第619章 大煉化(一)第772章 一石雙鳥第837章 疑心第390章 馬蜂窩第586章 三駕馬車第702章 故人不相識第396章 牀塌了第212章 大家族第483章 新的故事第957章 落水第336章 還有戲第963章 議學第一百四十七章第121章 誰纔是老大第262章 同牀第1014章 難堪第997章 兇險的肥肉第510章 沒有省油的燈第137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二)第65章 上位者的藝術第491章 新官上任第876章 從政野心第306章 意外的衝突第192章 再相遇第207章 兩家舊怨第87章 交心第1000章 形勢比人強第846章 踢出局第966章 形勢惡化第513章 便宜佔不盡第491章 新官上任第437章 密會第848章 淮電東送第877章 妥協的條件第945章 揣摩第531章 推搡第352章 鬥表第999章 迷亂之夜第677章 故人相見第97章 可以合作第579章 背後的利益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