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
眼下,李牧塵最需要的是清白,一個能夠證明自己沒有殺人的證據。35
三年前,發生在皇城的慘案,吳王李恪和楊妃被人殺死,一切證據都指向李牧塵,他百口莫辯,最終被流放漠北。
狄仁傑身居大理寺要職,查明案件,還原真相的本來模樣本就是他的職責。
而他今此來之,其目的之一便是詢問三年案件真相。
就算李牧塵不主動說出來,他也會問的。
“你說晉王是三年慘案的兇手?可有證據證明?”狄仁傑問道。
李牧塵苦笑道:“仁杰兄,妄你被稱之爲神探,怎麼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嗎?我所說有證據?何需遭三年的不白之冤?”
只怪狄仁傑一時口誤,於衙門詢問犯人常說的話,狄仁傑自罰一杯,先乾爲敬。
“三年的皇城慘案,發生的不明不白,來的快,去的也快,甚是有些人還不曾回神,一切都已經結束。”林動說道。
狄仁傑附和道:“當初,我便隱約察覺到整起案件有着貓膩,細思之下,漏洞百出,可是,陛下將案件交由晉王主審,不到數日時間便已經結案歸檔。”
有着敏銳洞察力的狄仁傑,剛剛尋找到蛛絲馬跡,然而,晉王的強勢介入,中斷了他的思路,命其不準再查。
“晉王可是謀劃一切的幕後黑手,當然不會讓你繼續追查下去。”李牧塵說道。
晉王李治,被百姓盛傳溫柔的王爺,以仁孝賢明著稱的王爺,在百姓們心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比不了過去的牧王,影響力卻依舊不小。
“你剛纔一直口口聲聲說晉王操縱了一切,三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狄仁傑問道。
三年前,那天晚上發生的一幕幕再次被翻閱出來,那記憶的碎片於腦海中重組。35
時間匆匆,如白駒過隙一閃而過。三年的慘案好像發生在昨天似的。
於是,李牧塵將三年前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以及晉王謀劃的計策也全部說出來。
從皇城門外開始,故意製造跟吳王之間的矛盾,爲陷害自己謀殺李恪埋下伏筆。
什麼城門解甲卸刃等等之類。
那天晚上,發生的一切都就在晉王的計算中,沒有人能夠想到,這位宅心仁厚的王爺,竟是有着如此謀略。
於唐朝歷史上,唐高宗李治被人常以“柔”、“仁”二字稱讚,無法跟殺伐決斷的李世民相比,也不能跟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比較。
足足耗費半個時辰,李牧塵纔將故事的來龍去脈講述明白。
二人聽完之後,無不點頭,心說原來如此。想當初,那場宴會上,表面看似雲淡風輕,相安無事,沒想到暗處波詭雲譎,步步暗下殺機,令人防不勝防。
晉王的計謀,一環緊扣着一環,環環相連,令人猜不到也想不到。
羣臣們都常說晉王不懂得爲政之道,只因他或許柔弱,婆婆媽媽,不是帝皇的最佳人選。
可是呢?真正的李治卻是相反,設下的圈套和陷阱絕不是一般可能做到的。
只不過一切都是李牧塵的片面之詞,狄仁傑身爲執法官,拋卻兄弟間的情意,他還必須做出最爲公正的裁判。
絕不會徇私枉法,濫用職權,爲了親人和兄弟們亮綠燈。
就算狄仁傑相信李牧塵沒有殺人,也一定要經過合理的司法程序纔可斷定。
也知他性格如此,李牧塵見怪不怪,反正自己所言句句屬實,就算他想要查證也是無妨。35
“三年前的塵封案件,如今想要再次查看案卷,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狄仁傑說道。
普通案卷的查看尚且容易,大理寺有權利查閱。而設計皇室宗親的卷宗一律被視爲保密檔案,沒有李世民的允許,無人敢私自查看。
且不說能否得到唐王應允,三年前的案子,能夠流傳至今不被兇手消除太不現實。
不僅如此,即便是唐王允許,證據尚存,一旦提出爲牧王翻案的要求,必然會引起晉王及其黨羽的反擊。
說不定就此喪命也未可知,晉王要是真如李牧塵說的那般殘忍,殺人滅口也不是做不成來的。
李牧塵知曉其中的困難,也明白狄仁傑可能冒着的風險。
他沒有皺着眉,反而笑着說:“仁杰兄,若是沒有難度的話,我爲什麼又會懇請你呢?沒有些技術含量的話,想必你也會不高興的。”
狄仁傑被老百姓稱之爲“青天大老爺”,除了幫助百姓伸張正義外,他的另一大愛好,那便是解千古迷案,對此,他是樂此不疲,尤爲狂熱。
正是抓住了他愛破懸案的點,就算他不答應也得答應。也正如李牧塵料想的那般,狄仁傑果然真的答應了,不僅如此,還信誓旦旦的說:“我一定會查出真正的兇手,就算他是天王老子,我一定會還原整起案件的真相。”
忽然,李牧塵想起了一個重要的訊息,他說道:“我想到了一件事情,也許它就是查明案件真相的關鍵所在。”
“什麼?”
“還記得我剛纔說的那那把劍?”李牧塵問道。
“你是說殺死吳王和楊妃的劍?若是我沒有記錯的話,此劍乃是你的佩劍,名曰:工布劍。”
狄仁傑身爲副審官,對其中的故事也知曉小二。
“不錯,正是工布劍。可是你們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工布劍總共有兩把。”
“兩把?”
“當初,張鴉九鍛造了兩把,其中一把被我所得,而另一把被晉王所有,而殺害吳王的兵刃正是晉王手中的那把工布劍。”
當初,被貶黜長安的時候,通過熙子的口中得知,張鴉九鍛造兩把工布劍的時候,分別標記了暗號。
兩把劍儘管模樣相同,可是分別刻印着兩個數字,分別代表着:九和十五。
晉王排行老九,牧王排行十五,其意已然明顯。
如今,刻有“十五”的工布劍落入晉王手中,而刻有“九”的工布劍纔是殺害吳王真正的武器。
李牧塵將知道的重要線索告知了狄仁傑,希望對他有所幫助。
狄仁傑聽聞,也是頗爲大喜,這絕對可算是一件大突破。
而如今,必須有一個人上書唐王,重提舊案,才能夠以此爲由,徹查三年的案件。
李牧塵和狄仁傑紛紛將目光轉向林動,希望能夠打破僵局的人是他。
一旦上書奏摺,意味着唐王要承認自己可能犯下的錯誤,不僅如此,還要面對着來自晉王的瘋狂報復,甚是可能生命危險。
身爲受害人,又被貶至郡王,而今連登朝聽政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上表陳述。
林動深知其中的利害,他自顧的端起酒來,改用碗喝,狂飲一口,道:“人世難得走了一遭,上半輩子活的實在不明不白,要是不做一件大事的話,就算死了也是值得的。”
洗刷冤屈,爲牧王犯案,本就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一旦上書奏請,必然會引起朝野內外的軒然大波。
百官們怎麼想?百姓們又會怎麼想?若是翻案,牽連出其他的人,到時候朝廷真可能會大亂。
林動如何不明白其中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萬一好事趁此作亂又該如何是好?
卻如今,唐王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遲遲不曾立選太子。
後宮嬪妃,朝野皇子們,無不盯着東宮之位。眼下不出意外,晉王李治將會是下一任皇帝。
狄仁傑和林動兩人各司其職,一人負責偵破案件,一人則負責挑起事端,接下來,便是掀開李牧塵復仇開始的序幕。
……
數日後,朝堂上掀起一陣躁動,正如料想的那般,百官們議論紛紛,言談之間無外乎三年前吳王被殺案。
林動身爲朝廷二品大員,再次翻案舊賬,當衆赤裸裸的打臉唐王李世民,讓一代賢明君主實在下不來臺面。
“林動!你好大的膽子,陳年舊賬也敢翻出來,到底是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
說話之人乃爲晉王,三年前,由他主審此案,今此提出來,不是明擺着說他錯判冤案嗎?
“晉王殿下,當年此事了結草率,其中案件的疑點重重,至今未明,殿下若是無愧於心,又何必着急站出來反駁呢?”林動說道。
“你什麼意思?難不成說我冤枉了十五弟不成?”晉王反問。
“微臣可沒有這麼說,只不過是重審案件,又非冤假錯案,殿下何以至此呢?”林動說道。“若是案件沒有冤枉牧王,重審又何妨?”
晉王甚爲惱怒,他嘴上沒說,可言語中無不是那個意思,衆臣又不傻。
就在晉王反駁的時候,李世民說道:“行了,你們兩個人少說兩句,重審三年舊案,可不是小事,一旦案件重審,必然會引起百姓們的議論。到時候,朝廷的威嚴會因此受損,即便如此,你還要重審嗎?”
“臣懇請陛下下令重審吳王被殺一案!”林動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中,鏗鏘有力。
“你可要想好了,一旦結果與三年前相同,你必須爲此付出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