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永徽之治

李牧塵又在雲嵐宗上小住數日,這段時間,他吃住都和孃親一起,真正的感受到了何爲母愛?

而牧霓裳沒有道出那個秘密,這件事就讓它永遠被埋藏於心底,直到死亡。

因此,李牧塵依舊是李牧塵,他依舊是牧霓裳的孩子。

此番前來,其目的就是爲了迎接牧霓裳,孩兒有能力保護母親,就不會再讓她受苦。

李牧塵來的匆匆,卻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勞有所獲,不是一事無成。

牧霓裳被關在思過崖上面二十餘載,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孤獨和寂寞。

如今,兒子風光而來,猶如天降下凡的仙人,威風凜凜,用着睥睨天下姿態將母親迎接回家。

直到李牧塵返回長安後,皇城才放出了消息,沿途的官員們纔此驚醒過來。

天子從他們所管轄的地界穿過,而他們竟然一無所知,好些人驚出一身冷汗來,其中不乏幹盡壞事的貪官,終日寢食難安,害怕突將災難。

前往雲嵐宗的途中匆匆忙忙,歸來的時候卻多了幾分閒情逸致,儘管也是匆忙而過,卻多了些留意。

他已經不再是從前的牧王,是當今天子。不可能細緻入微,沿途稍多留心,多方聽取了基層百姓最真實聲音。

回到長安後,李牧塵派出巡查官吏,旨在清除舊朝殘留的貪官污吏,肅清貞觀弊端,傳承先皇治世之精華。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貞觀之優勢,避開貞觀的劣勢,爲大唐帝國呈現一番新的盛唐之景象。

讓盛世登峰造極,讓繁華呈現不衰之勢。

巔峰之巔峰,是李牧塵成爲天子後的目標所在。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李牧塵登基後,沒有革除舊臣,也沒有大肆屠殺,反而任人唯賢。

之前,許多貞觀時期沒有得到重用的老臣,在永徽時代得以大放異彩。

而那些固步自封,墨守成規的老臣,思想的迂腐,自以爲是元老之臣,不把新皇放在眼裡。

李牧塵從來都是賞罰分明,功過分的清楚,將那些阻礙帝國發展的人,毫不留情的清除,不留任何情面。

啓用有德的老臣,並且大膽重用新人,廣開言路。一時間,新皇登基所呈現的景象,彷彿讓他們又回到了貞觀時代。

李牧塵畢竟是未來穿越而來,其思想和文化更加的前衛。

受到了現代文化的影響,也使得李牧塵得以大刀闊斧的改革,期間不少大臣們都不理解皇上的做法。

只因古人的思想實在難以追的上後輩的思維,何況是相隔近乎千年的思想,李牧塵也從來不指望他們的理解。

將現代思想融入帝國的治理之中,對待南北諸國,李牧塵採用“恩威並濟”、“一國兩制”的思想,在當世根本就是聞所未聞的政策。

其中不乏有着諸多反對的聲音,不少大臣們認爲,蠻夷之地,自古獸性難除,任由其以己治己,必將大亂,於帝國而言,也是不可預知的潛在危險。

萬一他們失控,反攻大唐又該如何是好?

此類擔心的事情從未間停過,李牧塵也承受了不少的壓力。

經過此事,李牧塵也終於體會到李世民的不易,他知道了自己與他們的不同。

未來的先進政策引入古代,需要有着一個極爲漫長的磨合期,這些無人能懂,只能由李牧塵自己一個人承受。

處理多國政事,李牧塵多采用“懷柔”政策,不僅如此,他陸續開放沿海地區通商口岸,增加與外國的貿易,大力發展沿海經濟。

與現代不同,大唐的強盛國力基本聚集中原地區,反而薄弱的是沿海地帶。

由於通商口岸的開放,帶動了帝國造船業的盛世。

大唐帝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交易頻繁的往來,在極大程度上開闊了大唐子的視野,思想是空前的解放。

後世之人無不羨慕大唐王朝,無論是國力和思想的開放程度,是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的。

百姓思想的開放,對於“男尊女卑”的觀念輕量化,對於當時社會絕對可稱得上奇蹟。

無論是見證者還是後來人,大唐王朝之所以被人相贈,一切都得意於李牧塵的改革。

結合帝國實際情況,融合了現代思想,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大膽嘗試。

當然了,效果也是出奇的好,大唐的迅速發展,讓無數人成爲了世界人爲之魂牽夢繞的地方。

當時,長安的居住人口多達五百萬人,而整個大唐帝國也不過是數千萬人。

僅僅是一個長安城,完全能夠代表一個盛唐。

當然了,懷柔之術當之,法度亦不可荒廢。李牧塵朝堂上不止一次提及,他言語道:“故天下大治,非律法所不能棄之;儒學之道乃國之基礎,法學之道乃固國之根本也。”

“始皇重法輕儒,此舉不可取;漢武重儒輕法,創一代盛世,可嘆晚年貪官者並起,天下再生荼毒之象,亦不可取。”

“唯法、儒並行,方可天下而立,先皇將儒法融合一處,使天下而久治也,其留存於後世的偉大瑰寶莫過於《貞觀律》,朕要秉承先帝遺志,完善舊法,以革除弊端。”

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最直觀的表現,便是法律的完備。李牧塵深諳其理,纔會不惜話費大量的時間,修正律法。

於是,一場浩大的工程就此展開。

永徽二年,李牧塵命褚遂良領銜,以《貞觀律》爲藍本,修訂並頒佈了《永徽律》。稍後,鑑於當時中央和地方在審判中對法律條文理解不一,李牧塵又下令對《永徽律》逐條逐句進行統一而詳細的解釋。這些內容稱爲“律疏”,附於律文之下,於永徽四年頒行天下,律疏與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這部法典當時稱爲《永徽律疏》,後世稱之爲《唐律疏議》,簡稱《唐律》。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秉承李世民遺訓,在貞觀立法原則的指導下,按照《貞觀律》的基本精神修訂的。直至唐玄宗時,人們仍然認爲《貞觀律》與《永徽律疏》是“至今並行”的。

當然了,此爲後話,需要等到數載之後。永徽時代剛剛開啓,還沒有迎來它的巔峰。

李牧塵常以歷史見證者自持,殊不知自己纔是歷史的創造者,從他穿越至唐朝後,他的命運便已經開啓。

命運的車輪滾滾前行,有過改變,最終還是回到了歷史洪流的長河之中。

……

------

------

這一天,當李牧塵託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寢殿,剛要休息一會,後宮傳來消息,說的長生一病不起,太醫院的太醫們都急壞了。

傳來消息後,李牧塵連忙移駕養心殿,此爲長生靜養之住處。

自從李牧塵繼承皇位之後,陪伴長生的機會越來越少,從白天忙至深夜,小傢伙也有着怨言,加之身體虛弱,病倒了再正常不過。

只是,像今天這種情況還是頭一回遇到。

巫婆婆配製的藥方,隨着時間的推移,藥效也隨之變弱。

上一次,長生的暴走,直接將李治打成了廢人,同樣的,如此一來,對於長生來說,需要承受的痛苦,甚至以消耗生命,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

李牧塵匆忙趕來,衆人見之,無不下跪行禮,見子心切,顧不得世俗的禮節,統一說道:“都免禮,平身。”

徑直來到牀前,見長生躺在牀上,閉着眼,高燒不退很是痛苦的樣子。

“長生的情況怎麼樣了?”李牧塵問道。

“陛下,太子的情況非常危險,我等用盡了所有辦法,可病情仍舊不見好轉。

太子,沒錯,長生可是名副其實的皇太子。

知道長生的病情,故而沒有責怪他人,要是幾個太醫能夠醫治好的話,又如何稱得上“逆天體質”呢?

牧清怡等人圍在周圍,看着長生痛的樣子,當母親的比殺了她還要痛苦百倍。

傷在兒身,痛在娘心。

這幾個字,用在牧清怡身上再合適不過,

自從在石破天哪裡得知醫治“天生絕脈”的方法之後,也算是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然而,苦於繁重的政務,一直無法抽身回來,直到長生病倒後,纔給了李牧塵迎頭棒喝。

眼下,唯一可以緩解長生病情的只有李牧塵的血,也僅是可以緩解,不能徹底根除。隨着時間長了,他的血也會慢慢失效,直到徹底的死亡。

“拿刀、碗來!!”李牧塵說道。

宮女取來刀和碗後,李牧塵用刀子劃破手腕,讓鮮血順着流淌至碗中。

這一幕,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堂堂天子,爲了救太子,不惜割腕放血,這個畫面,讓不少人爲之觸動。

將滿滿地一碗血交給宮女,並吩咐道:“讓太子服下!!”

李牧塵具有祛除百毒的奇效,連瘟疫都可祛除的神奇血液。

果然,再服用了藥物之後,長生病情有了好轉,而李牧塵也知道,蓬萊仙島,他必須要回去,已經刻不容緩。

第553章老張之死!第527章李牧塵的首戰!戰西涼大將第633章貞觀時落代的落幕第225章陰謀第177章冒牌貨第60章語驚四座第310章帝皇降臨第535章命運多舛的寶兒第411章動手第363章戲耍吳王第525章反擊報復第538章火燒伏龍關第421章沉默後的爆發第192章這小夥子長得帥哦第454章結成同盟第104章開戰第67章牧王駕到第252章暴揍吳王第579章兄弟反目第380章說謊的代價第195章恢復王爺之身第461章見面禮第277章戲耍!霸王餐!第324章知縣大人第61章宴會上的變故第449章樹立敵人第207章心魔第333章鎮海軍節度使第134章三日之限第446章天生絕脈第507章赴死第141章老狐狸第461章見面禮第25章郡主的芳心第649章 永徽之治第58章一吻定情第284章不速之客第478章送禮之道第19章驚豔四座第458章藏書閣第165章抓人第627章入獄探監第199章報仇!第105章鬥志第613章李治的手段第248章解難第612章決戰!第188章最後一戰!第655章 大結局(上)第492章立斬不饒第309章輸掉比賽!第217章白馬非馬第385章又收服一位小弟第489章秒殺!第498章月黑風高夜,殺人正當時第557章屠殺百官第159章狄仁傑第417章抵擋西北之地第270章帝王令第278章孤身犯陷醉仙樓第625章父子同心,其利斷金第227章慶功宴第237章暴躁的王爺第117章女皇很強勢第475章吃霸王餐第238章撕破臉皮第506章鴻門宴第118章千雪之念第545章怒殺鐵蠻兒第16章主考官選拔考試第597章晉王逃獄第159章狄仁傑第132章西涼國的試探第479章壽宴開始第32章戰學霸第339章海上秘境——蓬萊仙島第126章虐!虐!虐!!第366章朝堂辯論第102章暴雨梨花針第353章射日神弓第210章絲竹入耳,樂癡如癡第329章又見水兒第175章千鈞一髮第238章撕破臉皮第488章隱藏實力第499章兵臨王府第186章謀逆造反!第241章將計就計第41章一家變太監第520章戰百夫長!第39章入學風波第26章情敵第518章拜別第39章入學風波第644章石破天第395章血腥屠戮第37章學霸如螻蟻第3634章太子稱帝第7章 對簿朝堂第286章借調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