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德國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採取“閃電戰”模式迅速征服了波蘭、丹麥、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一衆歐洲國家,希特勒的鐵騎踏遍了大半個歐洲。
然而就當希特勒將矛頭指向僅有一道英吉利海峽之隔的大英帝國後,希特勒卻出人意料地碰上了硬骨頭。
因爲雖然昔日大英帝國的軍事勢力已經不再,但是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英帝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在戰爭伊始便開始源源不斷從美國購入大量先進的軍事武器和裝備,與德國形成了軍事對峙之勢。
而對德國來說,“閃電戰”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和立身之本,一旦被英國長期拖住,德國戰線過長補給不足的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滅亡!
因此德國爲了整個戰局的勝利,便想盡一切辦法跟英國速戰速決,但是因爲有強大的美國做靠山,德國想短時間內解決英國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不過德國敏銳地察覺到,英國之所以能夠拖住德國,與德國長期僵持,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英國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英鎊作爲國際通行貨幣,可以源源不斷地從美國購入先進軍事武器和裝備。
所以德國要想打贏英國就必須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消滅英國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讓英鎊變成一堆廢紙,無法再用來購買美國的武器和軍事裝備。
於是希特勒便委派納粹經濟部門負責人貝爾哈德開始了他們仿製假英鎊的秘密行動,歷史上也被稱爲“貝爾哈德行動”。
不過要想仿製假英鎊又談何容易,要知道戰前的英鎊設計巧妙且精緻,僅不列顛尼亞的圖案都是經過了特別的設計,連水印工藝都是精湛非凡。
而且英鎊紙張選用的是十字形交叉亞麻紙,數字編號也是嚴謹周全的,所以,在一九四五年之前,英國紙幣堪稱完美,也幾乎無人可以防制。
不過這倒沒有難住瘋狂的德國納粹,貝爾哈德設法從猶太囚犯那裡蒐集了大約142名專家,其中包括造假幣的人,藝術家和雕刻師,目的是仿製英鎊並建立假英鎊的生產線。
爲了達到目的,貝爾哈德以及他的團隊利用整整一年的時間設計生產模板,偷取用於生成序列號的密鑰,製造水印以及對生產的假貨質量進行改善。
而經過貝爾哈德以及他的團隊的艱苦“公關”,他們終於製造出了完全可以以假亂真的假英鎊。
而且即便是英格蘭銀行最資深的制幣專家,也無法區分這些假英鎊的真僞,甚至可以說這些假幣做得比真幣還要真。
製造出假英鎊後,貝爾哈德以及他的團隊便建立了無數的生產線,日夜不停地生產出數以億計的假英鎊。
然後德國人通過飛機投送、國際貿易、經濟賄賂等多種方式,將那些假英鎊瘋狂地投入到英國市場。
據一些專家估測,到最巔峰時期,在英國市場流通的貨幣中,德國假幣的數量達到了紙幣總數的15%-30%的程度。
而隨着英國經濟市場大量注入假幣,打得英國措手不及,而且迅速在英國國內引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英國經濟一時全線大亂,已經走到了全線崩潰的懸崖。
而因爲沒人確定自己手中的英鎊到底是真是假,嚴重打擊了整個世界對英鎊的信心,最終導致全世界不得不放棄使用英鎊,一時間英鎊成了一堆廢紙。
英格蘭銀行也因此險些破產,英鎊迅速跌落神壇,將國際第一通行和儲備貨幣的地位拱手讓給了美元。
毫不誇張地說,德國納粹的“納粹假英鎊事件”或“貝爾哈德行動”是人類戰爭史經濟攻擊的最巔峰一戰。
雖然德國納粹想利用“納粹假英鎊事件”攻陷英國的願望最終還是落了空。
但是“納粹假英鎊事件”沉重打擊了日不落帝國的經濟金融實力,讓英鎊把國際第一通行和儲備貨幣地位拱手讓人,絕對算得上日不落帝國自建立以來遭遇的最沉痛打擊,沒有之一!
二戰結束之後,爲了徹底擺脫“假英鎊事件”對英國經濟社會的嚴重影響,儘管英格蘭不惜斷臂求生,不僅將市場上流通的被僞造最多的10元英鎊全部回收。
而且英格蘭銀行還花重金回購市場上的所有假英鎊,截至1951年1月9日,英格蘭銀行總共收集到1860223張面額不等的假鈔。
而截至1959年,英格蘭銀行總共收集到300多萬張。假鈔被悉數焚燬,然而這些卻並不是所有“貝爾哈德”紙幣的結局。
1959年,一支潛水隊潛入位於奧地利阿爾卑斯山深處的湖中,經過幾天的搜尋,13只重重捆綁的箱子被拉出冰凍的水面,這些箱子裡總計有大約42萬張不同面額的“貝爾哈德”紙幣。
經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這也成爲人類有史以來所發現的最大筆紙幣貯存。
而且更讓英格蘭銀行寢食難安的是,二戰結束後,貝爾哈德在巴黎接受審判,而他只被判刑2年,刑滿後居住在奧地利,直到1989年去世。
雖然貝爾哈德已經死了,但世間傳聞貝爾哈德被刑滿釋放後,心機深重的他可沒閒着,他把當年設計僞造假英鎊的整個過程和全部秘密悉數記錄成書。
雖然經過多年演變,英鎊在防僞密鑰、序列號生成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但是總體而言,英鎊的總體設計理念和防僞原理破解等方面並沒有太多變化。
也就是說,如果貝爾哈德真得把設計僞造假英鎊的總體設計理念和防僞原理破解全部記載了下來,而且又被居心叵測者拿到後,英格蘭銀行很有可能將會再次遭遇滅頂之災!
所以多年以來,英格蘭銀行都在秘密聯合英國的情報機構---軍事六處,苦苦找尋貝爾哈德留下來的“秘笈”,不過卻始終苦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