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

對楊嗣昌的這番話,朱建算是聽明白了,人家那是壓根不願意。

而對於楊嗣昌爲何不願前去督師三邊,朱建心中卻是也猜得出些許因由,一來替父守孝確確實實乃是天經地義,二來,朱建卻也是明白,楊嗣昌不願督師,定是有些顧慮。

而這顧慮,無疑是楊鶴不久前身殞陝地!

一旦楊嗣昌在督師此地,一旦久無功績,承受的壓力當是空前絕後的。

也正是顧及到這些,朱建這纔沒有再繼續強制要楊嗣昌督師陝地。那是因爲朱建明白,作爲老闆,當要體恤員工,這樣員工纔會爲你賣命。

而對於君王而言,只有對於臣子多加體察,施以恩惠,臣子也纔會肯爲君王效死力!

故而,卻是當錢龍錫欲要上前勸說楊嗣昌改變主意之時,朱建卻是道了句。

“稚文,勿要再爲難文弱了,文弱心思朕卻是知曉,對了,閣部立刻發下文書,武陵侯回原籍丁憂三載,所需費用皆由地方供給,另外,停朝三日,舉國爲楊督師舉喪!待文弱扶梓南歸之日,朕親自爲楊督師送行!”

其實楊嗣昌丁憂三載,朱建卻是也不捨,畢竟現如今這三邊之事大局雖定,但派遣何人前往,除開楊嗣昌,一時間朱建心中卻是還沒有更好之人選。

而此刻,聞聽皇帝所言,此時的楊嗣昌早已感動的熱淚盈眶。

作爲一個敗軍之臣,卻能享受三日國喪之禮,待扶梓南歸之日竟還親自相送,這該是何等的殊榮?

“臣替先父謝過陛下恩典!”

“文弱,快快起身!乃父楊鶴楊督師爲帝國效力多年,現如今馬革裹屍於疆場!這些不過都是楊督師該得的,只不過人死不能復生,還望文弱勿要太過悲慟纔是!”

“那微臣先行告退!”

楊嗣昌辭官丁憂一事得到皇帝批准,只因事務繁忙,卻是自然要匆匆離去。

而就在朱建眼見楊嗣昌離去之背影,暗自神傷陝西之地,到底該派何人前往之時?

卻是突聞一陣熟悉的聲音響起,正是剛剛離去的楊嗣昌。

“陛下,臣剛纔一心思忖家父善後事宜,卻是差點忘了關於社稷之大事,卻是罪過,罪過!”

面對着楊嗣昌轉身而來的這句話,朱建此刻的心當真是有些略顯激動。

“文弱改變了主意?”

“非也,非也。陛下,臣辭去之意已定,絕不悔改,只不過陛下欲要計定陝西,臣以爲缺一人不可。”

“哦,文弱速速道來!”

“此人姓孫,名喚傳庭,字伯雅,乃是代州武衛人氏,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此人素有才幹,且祖籍乃三邊之地,臣斗膽推薦此人,卻是可堪重用。”

“是他?!”

聞聽楊嗣昌此言,朱建卻是心中一驚,要說孫傳庭此人那可是名聲赫赫,那可是一代名將!

後世史書中所記載:傳庭死,而明亡矣。

對於朱建而言,此言或許有些誇張,不過孫傳庭作爲一代名將,當是戰功赫赫,黑水峪擊敗高迎祥,潼關之下打的李自成潰不成軍,僅以十八騎脫身。

只不過命運作弄,在糧草、兵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草率出兵,馬革裹屍,戰死在了潼關之下。

而對於朱建而言,既然今生已然重生,歷史的腳步發展如何,他不敢保證,不過有一點他卻是能夠確保,那便是他朱建絕不像崇禎皇帝那般刻薄、寡義。

“前世崇禎欠你的,今世絕不可能發生!”

這是朱建對於孫傳庭的承諾,哪怕此時二人尚未謀面。

“此人朕倒是有所耳聞,若朕記得不錯的話,此人乃是天啓初年進入北京任職,爲吏部驗封主事,後升至稽勳郎中,兩年後因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鄉。”

聞聽朱建所言,楊嗣昌卻是拱手道。

“想不到陛下竟對此人這般熟識,微臣卻是有些佩服。”

此刻,朱建卻是笑着擺了擺手。

“朕當年尚爲信王,乃是皇兄在位,那時的朕喜好結交天下之士,有所耳聞卻是實屬常事,不過文弱啊,若是朕記得不錯的話,你乃是萬曆三十八年進士,而這孫傳庭乃是四十七年進士,你二人卻是如何相識?”

聞聽皇帝所言,楊嗣昌面色卻是露出一絲尷尬之色。

“陛下卻是有所不知,當年先父受命督師三邊,先父主張對流寇多用綏靖政策,說來慚愧,當年微臣卻也是極力主張以和爲貴,而當時孫傳庭尚在吏部稽勳郎中任上,聽聞家父呈給當時天啓皇帝對陝地採取之決策,卻是上奏皇帝,彈劾家父,說是家父誤國誤民,故而微臣卻是對這孫傳庭有些瞭解。”

聞聽楊嗣昌所言,此時的朱建卻是將目光轉向一旁的閣部諸人,卻是笑道。

“諸位以爲如何?”

朱建此言剛一落地,劉鴻訓卻是上前道。

“陛下,此人臣卻是有些交情,臣卻是知曉這孫傳庭此人,那當是有如楊侯爺所言,素有膽識謀略、且嫉惡如仇,此番若是出鎮陝西,卻是極佳人選!”

“臣複議!”

“臣也複議!”

“諸位,既然此般,傳朕旨意,閣部發下文書,速速調此人進京!”

卻說一日之後,乾清宮中。

有一人身材偉岸,卻是白髮皓首,當然此人不可能是孫傳庭,由山西入京卻也需要時日,要說此人是誰?卻是前日,朱建剛剛任命的登州巡撫、東江總督、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兼關外總理右侍郎袁可立。

“袁愛卿乃四朝老臣,多次臨危受命,挽救危亡,本來愛卿辭官歸於故里,朕不應打擾愛卿安享天倫,然時局危機,且又有孫太保力薦,朕這纔敢擾了卿家的安日,說起來,卻是朕之過也!”

聞聽朱建此言,袁可立竟是有些老淚縱橫。

要說一代名將,功未成、名未就,若就是這般草草離開,又豈能不心留遺憾!

只不過前朝魏閹當國,卻是讓這些個老臣有國難報,這纔不得不含恨隱退,現如今聞天子聖明,辭官多年後竟又被委以重任,如何又不老淚縱橫!

“愛卿,此般卻是。”

面對着一個四朝老臣,在自己面前哭的竟是如同一個孩子般,一時間朱建卻是也有些不知所措。

心中卻已是將自己那個便宜哥哥給罵了無數遍。

“陛下,是老臣剛剛有些情不自禁,卻是在陛下面前死了顏面,還請陛下恕罪!”

第10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四)第89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四)第42章 覆滅,四面楚歌(四)第51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三)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一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6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一)第3章 對話宦官,朱建之思第69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七)第98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三)第42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三)第22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二)第72章 終戰,耀州之殤(七)第68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第92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七)第53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四)第54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第79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四)第77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二)第74章 終戰,耀州之殤(九)第26章 洪流!平遼之戰(五)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6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三)第76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一)第68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第20章 老將出山,再劃前計第6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五)第6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第6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一)第33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四)第48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八)第32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一)第7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三)第7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一)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41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第28章 鐵幕!平遼之戰(二)第15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五)第43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四)第16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六)第7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三)第15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五)第22章 洪流!平遼之戰(一)第25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第47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七)第7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五)第5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二)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19章 貝勒身隕,風雲起!(二)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84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九)第7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八)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2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二)第20章 老將出山,再劃前計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17章 鐵壁!平遼之戰(二)第27章 慘烈!耀州之戰(六)第9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五)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35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三)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32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三)第6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五)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4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四)第28章 慘烈!耀州之戰(七)第4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四)第9章 校場閱兵,帝王之威(二)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2章 消息傳來,後金來襲第10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四)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一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35 廢苛稅,罷王田(十六)第33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一)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39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八)第31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二)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1章 謀變法,皇黨立!(一)第85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第8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二)第36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四)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64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二)第56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七)第6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三)第50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十)第23章 廢苛稅,罷王田(四)第7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一)第49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五)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7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三)第49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五)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