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南港,正站在小雨中伸手招出租車的柳敬亭,一定想不到自己投的稿子會是萬象徵文的第一篇投稿,他更加不可能想到,由於當時萬象郵箱剛開,工作人員正在做測試,所以這篇稿子被當做測試郵件,統一放到垃圾箱,後來投稿大舉來襲,統籌稿件的工作人員自然沒時間去查看垃圾箱,所以柳敬亭猜想的那個畫面始終沒有出現。
這倒也不能怪那些測試人員,因爲他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有人能在通告發出去的當天就投稿過來。
於是,《麥琪的禮物》在垃圾箱裡躺了一個多月後,終於被萬象某位年輕的助教誤打誤撞地點開,看完之後,頓覺驚豔,趕緊向評委們報告。
“小方,你說什麼?”
一位五十多歲的胖男人擡頭問了一句。
“唐教授,我們遺漏了一篇稿子,我剛纔清理垃圾箱的時候看到的。”
“垃圾箱?不會是垃圾郵件吧?”
“我打印出來您看看。”
唐教授點了點頭,繼續看手裡的稿子。
小方小心翼翼地把垃圾箱裡的稿子移出,然後複製到word文檔,打印了出來。
“唐教授,稿子。”小方把三張a4紙遞到唐教授面前。
“先放這吧。”
小方有些不甘心地把稿子放下,但是他又不敢催促自己的教授趕緊看。在大學裡面,助教和教授之間的關係,類似於員工和老闆。
“什麼稿子讓小方這麼鄭重其事?拿我先看看。”坐在對面的一位看上去年富力強的青年男子笑容可掬地說道。
小方看了眼唐教授,唐教授點點頭,道:“給胡院長先看吧。”
小方臉上惋惜表情一閃而過,老老實實地把稿子遞給了胡院長。
“麥琪的禮物,”胡院長噓了口茶念道,“挺直白的名字啊。”
小方微笑着點點頭,接道:“很簡單的故事。但是很有意思,特別是結尾設置,峰迴路轉。”
胡院長沒有答話,把紫砂茶杯放到一旁,開始看文,臉上始終掛着那抹令人莫名其妙的優越微笑。
不足四千字的短篇小說,只花了胡院長十分鐘左右的時間。看完之後,胡院長臉上的笑意斂起。取而代之地是一種古怪神情。
重新回到計算機前的小方,一直在觀察胡院長的表情,發現他神情有變,心中頗有些狐疑不定,不知他十分看好的那個短篇會是怎樣的結局。
胡院長看完之後,沒有立即給出結論,而是又重新地理了一遍,同時伸手從筆筒中取了一支筆,開始做文本分析。
小方轉過臉,嘴角扯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又十分鐘後。胡院長語氣鄭重地說道:“同志們,都暫停一下,我們剛纔的排名可能要做個調整。”
小方心道:“終於來了。”
所有人都停下手裡的工作,擡起頭看向萬象文藝學院未來的副院長。
“我手裡現在有一篇投稿,是小方從垃圾箱中拉出來的。可能是之前被誤刪了,”環顧了一下衆人,續道:“負責任地跟大家說一句,若不是小方,我們很可能就會錯過本次徵稿最大的一顆驪珠。”
聽到這句話,大家的臉色都或深或淺地出現了變化,瞭解胡院長的老資格們自然知道此人毒舌的一面,即便是之前對他不熟悉的後輩,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也大致瞭解了此人的作風。
“這篇稿子投過來是來噁心我的嗎?”
“難道作者自己不知道,他寫了一坨狗屎嗎?”
“是不是很多阿貓阿狗都參加了徵文,這些東西是什麼,誰告訴我一下?”
“這次徵文是針對高中生的吧,怎麼好些個幼兒園小班的智力明顯未成熟的小朋友也投了稿子過來?”
……
類似這種不近人情的惡毒評語,對胡院長來說,簡直就是口頭禪,至於稿子看個開頭就直接丟垃圾桶的現象,就更加常見了,最令人無語的是,有些經過其他評委一致認可的稿子落到他手裡,都有可能被冠以“一坨屎”的最終評價。
所以,從選稿到現在,胡院長几乎跟每一位五十歲以上的評委吵過架,不過,他們的爭吵都是圍繞文學和稿件,屬於學術性的辯論,不涉及私人感情,所以,前一秒鐘還在辦公室吵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後一秒鐘在食堂又談笑風生起來。
當然,胡院長也不是從頭罵到尾,偶爾看到一兩篇入眼的文章,也會施捨幾句誇獎,比如“這篇還能看”、“這篇刪去五千字,留個六七百字就行了”,“這篇算是摸到一點門道了”,評稿至今,他給出的最好評語是“這篇不錯”,他說出這句話時,那位六十多歲的文學研究員竟然莫名地感到一陣輕鬆和喜悅,因爲“不錯”的稿子是出自他手,由此足見胡堅積威之盛。
三十五歲就做了教授的胡堅自然是有這個底氣的,在燕大給研究生上過課,在浙大人文學院做過院長,去劍橋和麻省做過訪問學者,此次來萬象也是受康園長親自邀請,據說他跟康園長兩人繞着浙大玉泉校區走了兩圈後,當即接受了邀請。
這段佳話很快在全國各個大學校園傳播開來,雖然版本略有差異,但有一點卻是經過胡院長本人確認的,說是在繞圈圈的過程中,康園長問了胡教授一個問題:“你是願意默默無聞做一輩子教書匠,還是想跟我一起來開創教育新局面?”
很熟悉的問題,沒錯,當初喬布斯忽悠百事總裁斯卡利的時候,也問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你是願意賣一輩子糖水,還是願意來跟我們一起改變世界?”
由此可見,同階層的成功人士,總是有共通之處的。
“老胡,你就別賣關子了,到底是什麼稿子?”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教授模樣的人問道。
胡堅把稿子遞過去,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道:“你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那老教授重新把眼鏡戴上,接過稿子,認真地閱讀起來,其他人面面相覷,都看到各自眼中的好奇和驚訝,到底是什麼樣的稿子能讓胡堅如此青眼有加?
就在衆人疑竇叢生時,老教授摘下眼鏡,合着手裡的稿件一併丟到桌子上,道:“其文約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大抵如是,十六強推此篇爲魁,再無異議,其他名次依此類推吧。”
胡堅笑道:“奇妙的是,這篇文章取名《麥琪的禮物》,對我們而言,它本身也是來自麥琪的禮物,我贊成盧教授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