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打開,所有的人都是並未離場,很多人看完《十月圍城》後,在場的衆人的心中都是彷彿被什麼堵住了一般,感覺到相當的難受。
很多人甚至是有些惱怒趙澤,有些惱怒馮小崗,在賀歲檔的時候卻是上映這麼一部電影,但是,卻是讓他們有些不捨。
啪啪……
靜立了一分鐘之後,觀衆在離席之前,都是自發的站了起來,開始鼓掌了起來!
成功了!
雖然早就自信滿滿,但是趙澤依舊是有些高興,他明白,隨着第一場的放映,接下來帶來的口碑或許會巨大的,不過,接下來還上的具體反應。
當出了影院的時候,很多正準備進場的人也是詢問着這部電影到底如何。
“總之,你直接準備好紙巾就好。”
“看這場電影的時候最好淡定。”
“好,這場電影很好,而且,也很爽。”
“好好看吧,這樣的好電影不是輕易碰到的。”
……
出來的衆人雖然對於電影的虐不爽,但是他們倒也沒有抹黑這部電影,只是表達了自己最直觀的感受。
剛一出影院,這些人就是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在網上發表1着自己的看法----
“表示,我們都被《十月圍城》給騙了,這特麼的哪是兩大天王,這是三大天王啊,張學佑竟然也有戲。”
“我真是無語,張學佑剛一出來就直接掛了搞毛啊,你妹的。真的是徹底的服了。咱不呆這樣的。”
“坦白說。《十月圍城》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可是如之前所料的那般,太虐了,但是影片卻是向我們展示着華夏人的風範,同時也是不經意間的父愛,讓人想哭。”
“李玉堂是一個商人,他可以兩面玲瓏,甚至當得知老友遇難時。他可以替老友完成任務,護送孫文,可是他卻是一個父親,因此,他不想兒子犯險,結尾處,李玉堂抱着李重光的屍體痛哭的時候,只想說,太慘了。”
“沈重陽是個賭徒,戲班的三十多人可以說是簡接因爲他的告密而死。他雖然是個警察,不過卻只想賭博。可是,當他從月茹的口中得知,念慈是他的女兒時,正如月茹所說,將來怎麼跟女兒說她的父親,因此,哪閻孝國的手下辱罵他是廢物時,他第一次反抗了。
而且,他是爲了女兒這才護送孫文,恐怕再垃圾,再不靠譜的人,他骨子裡的父愛卻是無人可擋。”
…………
一些看完電影的人也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得不說,電影中,每一個人物都是留下了衆人深刻的印象。
當幾場電影下來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也是開始討論起來《十月圍城》了,尤其是衆多粉絲,更是不滿。
宋祥所扮演的阿四死的太慘了,很多人真的無法忍受,在這些人中,阿四的思想最爲單純,在他看來,只要老爺少爺高興就行。
他甚至不知道這次任務有多少危險,他只想結束後就可以娶阿純了!
至於李雨春,粉絲們更是無法接受,尼瑪,簡直死的太慘了!
劇中,方天父女,李玉堂父子,甚至沈重陽父女,這種父愛是整部電影所穿插的重要一環。
相比較於觀影的衆人評價,影評人的評價則要是顯得極爲認真與全面。
我閉上眼睛就看到中國的明天
以前有部老片叫《苦戀》,裡面的女兒質問起父親:我愛他,他也愛我,而你呢?你愛祖國,苦苦留戀,祖國愛你嗎?後者無言以對。個人與國家存在形式上的不對等,所以這問題看似簡單,但要回答起來,真的很難。如果從“愛是不計回報”的角度出發,那麼結果就會趨向於悲劇,只因見多了個人命運被時代所玩弄,屢遭不公,化爲炮灰。
看《十月圍城》的時候,孫中山的旁白聲猶在耳,我就一直在想這種小我跟大我的問題。影片是一首小人物跟平凡人的讚歌,那些販夫走卒的訣別畫面,尤爲令人震撼。他們被虎狼所撲倒,像野草一樣被踏過。這些人無疑是愛國志士,然而他們跟孫中山素未謀面、非親非故,連保護誰都不大清楚。看起來稀裡糊塗,其實是全不在乎。他們愛着親人、信任朋友,有人出報酬,他們願意當保鏢,這就是全部。甭管主動參與還是被動捲入,即便也有被前路的險阻嚇到,他們都要撐過那一小時。
有人會很奇怪,這明明是部商業娛樂大片,有郭付城的暢快打戲、有李雨春巴特爾這幫話題人物,怎麼劈頭上來就講愛國大道理?《十月圍城》恰是這樣一部片子,該有的它都有,期待的東西打不了滿分卻一定夠本。
片中有實打實的街頭對戰,也有注重策略的包抄突圍,更有飄灑寫意的悲情俠客。絕對的眼花繚亂,沒有自我重複。它額外帶來的感動與思考更會讓觀衆受益良多,哪怕是在郭付城和李雨春身上的兩份父女情,完全能叫人信服,爲之動容。再有幾場言簡意賅的對峙辯論,圍繞中國爲何、革命爲何,道出了不易,說的是良心。反過來講,《十月圍城》當然有瑕疵毛病,可能在於鋪墊太長、某個角色人物有短板、動作戲的加減分,然而這些都是因人而異,說不上大問題。
中國大片的故事題材從幾千年前拍到了近代風雲,終於讓人覺得這跟我們的當下生活有所關聯。這個話題可以援用好萊塢電影裡面的美國精神,強調個體、注重情感,且不是一味說教。《十月圍城》談及了一種廣義的中國精神,接受起來並無太大障礙(以現有的歷史課本也夠了)。一掃主旋律跟偉人片的陰霾籠罩。小人物在做的好像與歷史無關。至死不知未來大事。然而他們盡力完成了屬於自己的任務。不爲慷慨大義,只求死得其所。
李重光說,他每晚一閉上眼睛就看到華夏的明天,年少時候的憂國情懷,油然而出。借孫中山那雙小小的、泛着淚的眼睛,《十月圍城》緊緊呼應了這句臺詞,原來在座的我們正在經歷的就是“華夏的未來”。他彷彿看到了,他們什麼都沒看到。百年過去。唯有感慨現實比電影殘酷得多。直到孫中山辭世,他依然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的遺憾。華夏的未來在哪?只可惜歷史沒有岔口。華夏大片的未來在哪?我想《十月圍城》又給出了一個優秀且珍貴的樣本。”
…………
諸多影評人的影評中,賈道的影評,卻是顯得尤爲理智甚至深刻---
大多數人,不知道!
影評結束之後,我迫不及待的問了下趙澤,到底這個劇本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如我所料,故事是虛構的。
既然是虛構的,哪麼。我們就來分析下電影的細節,來看下這部電影所想要表達的吧。
故事從孫文到港前四天開始。每一天,有更多的人牽扯進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大事發生,他們要保護,而清廷刺客千方百計要刺殺的,究竟是何等人物;而他們的保護行爲,又有何意義。
第一,大多數人,不知道孫文
戲班方紅,乞丐劉鬱白,車伕阿四,捕快沈重陽,“臭豆腐”王復明。。。其中,少爺似乎知道孫文,但他的瞭解也僅限於報紙主編送給他的兩本孫文著作。
第二,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那天要赴死
方紅想着之後回老家天津
車伕阿四憧憬着之後的洞房
“臭豆腐”王復明是打算回少林的
捕快沈重陽和乞丐劉鬱白一個爲賭,一個爲情,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
而少爺雖然經常慷慨激昂,但是在生命終結前的兩個細節,一個是在孫母面前的發抖,另外就是在黃包車裡的驚恐,則表明他至少沒想到這種危險是如此駭人。
第三,大多數人,很年輕,對於死亡沒有概念
按照今天的說法
方紅是90後生人
少爺是89年生人
阿四也是80後人
王復明是78年生人
沈重陽和劉鬱白應該也都不到40
所以,這羣對於死亡沒有概念的年輕人,在1905年10月15日死去的時候,都還很年輕。
第四,大多數人,看不到孫文理想的實現
孫文遠非片中主角,但是他的幾句話,是片子的點睛之筆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是革命!”
片尾列出1905-1911年若干起義。
我們知道的則更多,從1905到2005這100年,革命此起彼伏
那麼今天觀影的我們,達到孫文之所爲幸福嗎?
“革命就是爲了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恆業,不啼飢,不號寒”
那麼現狀呢?
我自己小結一下,爲什麼100年以來,有這麼多赴死之人,有這麼多次革命,而孫文最初用來感召人的基本理想,遠遠沒有實現呢?
原因應該還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要說的更多一些,我們的大師周龍筆下地那麼多愚昧,麻木的人,其人格本質,其精神狀態,豈能通過簡單的外力一次性改變。而培養衆人獨立思考,勇敢質疑,小心求證,啓迪心智的教育從來又沒有系統性的發生過。
所以,這種不改變衆人心智,只憑外界蠻力的運動,已經被證明是無法使得孫先生“有恆業,不啼飢,不號寒”在十年,五十年或者一百年的歷程中實現的。如果這一百年的歷史不夠,還可以上溯300年,上溯2500年。上溯5000年。歷史總是在一次次證明。沒有大衆心智的開啓。所有的暴力最終只是淪爲少數人獲取利益的手段。
說完了這些小人物的“不知道”,說說他們的“知道”。
已經確認的消息表明,此片乃虛構;
我們能確認的是,孫文等大人物並非主角;
主角是這羣小人物
小人物不知道大人物,不知道大意義,所以,我們今天依然奮鬥,希望“有恆業。不啼飢,不號寒”
小人物知道什麼?
方紅知道要追尋老父的道路
車伕阿四要讓老闆高興,也是爲了自己阿純
王復明想出口氣,一身武功從來沒有用過
捕快直到事發前,因爲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女兒,所以臨陣倒戈
少爺呢,則是17歲少年典型的慷慨激昂
所以,這裡面有
父女之情,愛人之情,主僕之情。不平之情,激昂之情
每一種感情就是渺小到寫不進史書。刻不到石頭上,但又是那麼真實,一次一次,在人類的歷史上不斷的發生。
所以,小人物所知道的,就是這樸素的真情。
好了,小人物不知道大人物,不知道大道理;小人物知道樸素的善,小人物知道樸素的惡。這兩點結合起來,又得出什麼結論?
小人物不知道,因爲“不知道”,即使他們的死會換來一些成果,而成果本身總是被少數人佔有,而他們的兒輩,孫輩,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數
小人物不知道,所以儘管不斷的有人死去,但簡單的理想依然看不到蹤影
小人物不知道,所以總是懵懂中赴死
小人物要求少,安居樂業即可
小人物很可憐,總是被利用
小人物很可悲,總是被矇蔽
所以,大多數人的“不知道”,大多數人樸素的善念惡意,決定了,若干次外力的結果,並不能一勞永逸的改變他們,他們的兒輩,孫輩的命運。所以,真正的希望在於民衆心智的開啓。但是自上而下,系統性的開啓民智,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這是爲什麼?
…………
“十年前,衢雲兄跟我在此討論何爲革命,當時我說,革命——就是爲了四萬萬革命同胞人人有恆業,不啼飢,不號寒。十年過去了,我從他鄉漂泊重臨,與我志同者相繼犧牲。革命兩字與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語,今日再道何爲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是革命!”
…………
最後,做一下總結,馮小崗不虧是馮小崗,他拍攝出來了所有的人都仰望的電影,而趙澤也不虧是趙澤,他更是寫出來如此的劇本。
除此之外,倒也是有一點思考---
1)作爲小人物,命運依然如舊;爲啥依舊,每人自知
2)真正能使我們達到”文明之幸福“的手段,不是幾次暴力的運動,而是系統性的啓迪衆多小人物的心智,讓他思考,讓他警醒,讓他從善
3)這種系統性的教育不會自上而下的發生。這個很容易理解,就和擠公共汽車一樣,車上座位有限而車下人數衆多,沒上車以前,你恨不得用大喇叭喊”再擠擠,都能上去“,剛一上車,你就恨不得車門馬上關閉,而你的口號又變爲”快擠死了,還不關門?你們等下輛!下一輛馬上就到”
4)很多真正得有識之士正在投身去做這種啓迪民智的教育!
5)在期待別人改變之前我們能做什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呢,可以多讀一些歷史書(不是歷時教科書),搞清楚最近100年,最近60年以及最近30年的歷史。路呢,多在遠處轉轉,多出國轉轉。僅僅擁在網上,宣泄一下感情,做一個憤青,最後只是網上暴民。縱使可以看到一個一個“門”的破裂,而不會對整個社會,對你的子孫輩有任何多的益處。
щщщ ▪Tтkā n ▪¢O 最後,關於“最幸福一代“的悖論。
第一,我們能證明,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幸福的一代。論證過程如下
20世紀比以前強。這似乎是肯定的
新社會比舊社會好。這也是不用質疑的
父輩比爺爺奶奶輩強,因爲爸爸常說爺爺沒過過好日子
我們比父輩強,父母小時候餓過肚子,吃過病死的豬肉
所以,一路比下來,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幸福的一代
第二,我們個人的感受呢?似乎已經是最幸福了,但爲什麼還有那麼多苦痛和困惑呢”
…………
回到家中的趙澤。晚上當看得這位賈道的分析,他也是久久沉默不語,其實趙澤當看完《十月圍城》的時候,有的時候,更恨的是陳少白。
陳少白是革命黨,他可以是相當瘋狂的,他孤注一擲,甚至是盲目的相信只有革命,大衆才能幸福,可是。真的幸福嗎?
本來,李玉堂是幸福的。他是商人,在整個香江有身份有地位,結果卻是因爲陳少白的拉扯,使得李玉堂老年喪子。
阿四是幸福的,他本有着自己喜歡的人,甚至已經準備成親了,結果卻是因爲護送孫文,從而身死。
方天父女,也是因爲陳少白所死!
至於李重光,趙澤相信賈道的分析,李重光想過危險,可是,只有17歲的他,怎麼可能想過如此的危險,所以,他在死前的時候,是恐懼的。
少年總是熱血高昂的,甚至是叛逆的,因此,趙澤其實對於李重光的死也有些惋惜!
正如賈道所說的,小人物不管過了多少年,依舊是小人物!
歷史不管如何,誰又能夠說的清呢,此時的趙澤關心的是網上的熱度,是關於網上關於《十月圍城》的討論。
如趙澤所料,一天下來,隨着差不多八場電影,在各地都是播放完畢之後,網絡上關於《十月圍城》的討論也是越來越多。
而網絡上邊,對於一衆明星的身死,更是感覺到相當的蛋疼!
可是,不管怎麼說,《十月圍城》目前看來是成功了!
張學佑雖然剛一出現就掛了,但是很多人對於張學佑的熱愛,也是想要進去電影院去期待着電影。
除此之外,《十月圍城》的官方微客,這個時候已經貼出來了,三大天王齊聚,電影值得一看!
不管怎麼說,幾乎是宣傳又是呈現了一大波的鋪天蓋地而來!
除此之外,媒體這個時候也是跳了出來,對於《十月圍城》進行着重點的報道----
“從《十月圍城》籌拍開始就是一直話題不斷,尤其是兩大天王的加盟更是讓這部電影獲得了絕對的關注度,但是,誰又能想到電影中張學佑竟然也參加了,三大天王齊聚,這部電影從陣容上來說,也算是創造了一翻奇蹟,而除此之外,電影的口碑也是呈現正增長。”
“《十月圍城》如今的熱度幾乎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而且,所有的人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哪就是如今的《十月圍城》可以說是最厲害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或許將會創造出來一個又一個奇蹟。”
“現在,真正關心的則是《十月圍城》的首日票房能夠達到多少,畢竟,如今趙澤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真正被衆人所說的則是趙澤效應,因此,這個時候,大家真正關注的還是趙澤效應下所帶來的票房是多少?”
………
一時之間,隨着媒體們的報道,讓《十月圍城》直接橫掃各大話題頭條。
而同一時間,在香江的張學佑在做活動的時候,也是被衆人問到了關於這一次片酬的情況,以及爲何一直以來都是他的角色秘而不宣。
“學佑哥,我想問一下,你在《十月圍城》中的片酬是多少?而且,對於剛一出場就死亡的角色,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一名香江的記者提問道。
“好吧,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就是,我並沒有拿片酬,這一次是友情幫忙,至於一出場就掛,我其實不想死啊。”
張學佑笑着說道:“其實,我真心的是不想死這麼快的,一開始馮導跟趙總說有一個角色,需要客串下,問我有時間不,我就說只要路人甲就行了,結果他們說沒有路人,只有烈士。
我想烈士就烈士吧,可是沒有想到,我不但要死,還要從樓梯上滾下來,這樣一來,我更不想死了。”
這也確實是張學佑的心理話,因此,回答完記者這個問題後還有人要問答,他也不再回答,只是說道:“等你們看了電影后再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