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六章 張氏歸來,促成姻緣

金氏母女告辭後,旖景與四娘相視苦笑——

剛纔金六娘“請”了八娘來此,挑剔地目光險些沒將八娘身上的釵環首飾掃蕩個遍,總算還有幾分滿意,微微頷首之後,先問八娘閨名,便以阿雲稱之,又如同高高在上的“長輩”一般,故作親近地問起八娘學中情形,往常喜好,最後竟然問起張姨娘,得知這兩年一直住在莊子裡,金六娘倒十分滿意,說了一句——城郊景好,莊子也清靜,倒適合養病。

得,這八字註定畫不出一撇,金六娘就開始未雨籌謀,盤算着要讓張姨娘“釘”在莊子裡靜養,免得回國公府跟她添堵。

這一番談話,旖景與四娘心知肚明,八娘卻甚是雲裡霧裡,但她也是個懶得廢心的,應付過去之後,也不想金六孃的用意。

“相比起來,還是昨日秦氏五娘溫婉可親。”四娘說道,原來她也早想到了秦夫人與那位剛剛地改庶爲嫡的五娘,昨日前來是爲何。

旖景頗爲贊同的頷首:“至少那位纔像來作客的,沒早早就將自己不當外人兒。”

四娘這些時日,常去綠卿苑閒坐,也多有遇見六娘,便跟着她們看了一陣的邸抄,對朝堂政事多少有些瞭解,這會子評價道:“金相看來是急了。”

“只如此一來,咱們府上也應當表明態度。”旖景甚以爲然,暗忖着父親決不會與金家聯姻,那麼難道要與秦家……好在秦氏五娘因是庶出,看着也是個謹小慎微的,不似四皇子妃那對嫡出姐妹那般孤傲凌人。

“二哥哥的事一定,就會輪到三姐,接下來就是五妹了。”四娘卻又打趣道:“昨兒個母親與咱們閒聊,還說以五妹的品貌,定會配個皇子呢。”

旖景這時的心思,還在二郎姻緣上——上一世因聖上取捨不同,國公府的立場也有所偏差,張姨娘也不曾被罰去莊子“靜養”,她卻不甚清楚其中出了什麼緣故,二哥的親事一拖再拖,直到遠慶九年,二哥年已及冠,尚還沒有定親。

隱約記得,父親似乎有意一家寒門的嫡女,卻被張姨娘鬧騰了一場,不知怎麼就黃了,然後又說要待二哥入仕之後,纔好議親。

那麼這一世,情形會否有所改變?若這會子拒了秦相,選擇戶中立的人家,國公府態度還是曖昧不明,是否會對聖上的改制造成更多變局?

一時沒聽清四孃的話,含含糊糊地點了點頭。

四娘且等着旖景羞惱呢,不曾想她卻是這麼一個反應,自己反而怔住了,過了十餘息,才捂着腰笑得直不起身。

旖景還覺得莫名其妙,夏柯卻瞧出小主子又是分了神兒,連忙將四孃的話重複一遍。

原來是鬧了大笑話……

旖景正襟危坐,待四娘直了腰,纔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四姐所言差矣,話說長幼有序,三姐之後且輪不着我呢,倒是四姐……”

三位小娘子原本同歲,議親也是扎堆兒,只旖景忽然想到四娘原本的姻緣,定的也是京中望族詩書世家——戶部郎中姚大人家的三郎,不過婚後不久,因姚郎中外放去巴蜀爲布政使,闔家外遷,直到遠慶十年她殞命之時,與四娘再不得見。

漸漸地,閨中姐妹都到了嫁人的年齡,她才歸來,原本覺得時日還長,卻不道分別就在轉眼。

莫名就有些感傷起來,旖景輕輕一嘆:“多希望咱們這樣的日子,還能長久一些。”

四娘受了打趣,原本還想“反擊”,卻見旖景又感慨起來,心裡未免也有些難受——姐妹在閨閣之間,這些年儘管有爭執矛盾,可十餘年間,相伴說笑玩鬧的辰光更多,一旦嫁了人,到底是去了別家,換了生疏的環境,還不知會如何,這些時日以來,聽身邊嬤嬤陸續說起那些爲人媳婦也許碰到的難處,更覺鬱煩,身爲女子,論是出身貴賤,也都免不得這遭,當真讓人無奈。

也沒了玩鬧的心情,手裡託着茶盞,怔忡起來。

夏柯瞧見兩位小娘子煩悶起來,貼心地提議莫如對弈。

卻並未分出勝負,便有丫鬟入內稟報候府七娘來了。

“怎麼這個時辰來?”四娘扭頭看了一眼刻漏,箭針已經指向申過兩刻,頗有些疑惑。

原來黃江月卻是跟着候府二夫人江氏同來的,她才一落坐,便是一番解釋:“二伯母在霓裳坊做了幾套衣裳,今兒個出來挑選繡樣,讓我一同幫一幫眼,若說今年的天氣委實怪異,都三月了,還離不開手爐,雪卻沒有幾場,就是天陰着,讓人煩悶,本是出來散散的,後來二伯母說橫豎到了平安坊,乾脆來串一串門兒,我想着與你們也有多時不見了,便也跟着來了。”

“阿月原本是時常來小住的,這一年間卻不如從前。”四娘無心一句。

江月卻看着旖景,非是她不想時常來往,自從舊年芳林宴上那一樁事,也感覺到旖景態度上的疏冷,她本是個玲瓏心腸,歷來又敏感,便也不好多來煩擾。

旖景明知自己這般,未免會讓江月多心,卻委實再做不到從前的親密無間,她始終還是不想將江月當做對頭,彷彿外人般地虛以委蛇,這時卻也只是笑笑,並沒有搭腔。

“還有六表姐,說來還是舊年中秋宮宴見了一回,她這會子心緒可好了一些?”四娘又問。

說起這事,江月頗有幾分不自然,猶豫了一陣,才又說道:“六姐去年就已及笄,家中長輩也開始替她打算着婚事了,她自己卻還是鬱鬱不樂,說五姐的事太過蹊蹺,常常折騰。”

旖景聽了這話,也頗多關注:“六表姐緣何這般以爲?”

“還是疑惑着那個雲水僧,可大伯父這一年大廢周章地尋了,卻沒有半分音訊……便是當初將痘疹染給五姐的丫鬟青梅,雖說痊癒了,大伯母卻不耐煩再留她,遠遠地嫁了出去,六姐還不甘心,又想將人尋回來細問,折騰了好些時候,也沒問出什麼蹊蹺來,反而讓祖母想到那些傷心事兒,又病了一場,六姐爲此還受了大伯母的訓斥,再不讓她捕風捉影、疑神疑鬼……”

這話卻讓旖景心生疑惑,要說來,黃六娘覺得事有蹊蹺,欲細察也是情理之中,怎麼候夫人作爲五娘、六孃的生母,卻反而爲此責罰?又見黃江月支支吾吾,便也沒有多問,只暗暗記在心上。

黃江月這回來國公府,本來是想要“小住”些時候,與旖景“重修舊好”,可旖景卻始終沒有開口留她,最後也只好鬱郁地跟了江氏回候府。

而就在次日,旖景便聽說了一件罕事——

卻是黃氏清晨去遠瑛堂問安,對大長公主說明了秦府與金府兩位夫人的來意,果然都是爲了二郎,隨之提議——二郎舊年已經考入國子監,年歲又當議親,是否可讓張姨娘回府?世人盡知二郎是張姨娘所出,若這時還將張姨娘禁步于田莊,豈非讓人疑惑,難免有些捕風捉影地猜疑。

再者,二郎本身也牽掛着生母,甚是耿耿於懷,尤其是年節家宴,黃氏見他悶悶不樂,委實餘心不忍。

“當日張姨娘雖然犯錯,可這兩年間,在田莊待着卻也安份,想來性情也有所收斂,爲了二郎與八娘將來考慮,讓她回府更有益處。”黃氏十分賢良大度。

大長公主沒有反駁的理由,便也允了。

旖景也沒放在心上——張姨娘再怎麼說,膝下還有子女,當年與利氏爭執,卻也不是什麼不可寬宥之錯,二郎原當議親,也該是接她回府的時候,依着黃氏一貫的性情,自然也不會讓人藉着這個緣故,議論她容不得妾室,存心打壓。

但未免有些拿不準,不知張姨娘這回“捲土重來”,是不是也會如前世那般,攪和了二郎的婚事?

哪知張姨娘才一回府,便聽說了左右二相府上盡都看中了二郎,當即喜不自禁,她在田莊禁足了兩年,性子的棱角雖說沒有徹底磨平,卻也減了幾分鋒利,又因着兒子終身大事還得倚仗着黃氏,便也“順從恭謹”下來,一句“全憑夫人作主,兩相府上的娘子皆爲大家閨秀,必定穩妥”。

相當巧妙地把媳婦人選圈定在金、秦兩家,並且沒有僭越,尊重正室的安排。

大長公主並未過問此事,信任衛國公當能考慮仔細。

不過多久,便有了結果,國公府遣人送了二郎的庚帖,去秦相府上,一切甚是順利。

旖景得知後,又再細想這事兒——張姨娘何故這般“溫順”了?竟然聽憑安排?轉瞬卻又恍悟,是了是了,前世父親有意的是寒門女兒,張姨娘定是不服,才鬧騰起來,欲讓二郎入了仕途,再攀門更好的親事,而這一世,情形大爲不同,相府門第與權勢都在那兒擺着,張姨娘纔不會有什麼不滿。

旖景的猜測不錯,張姨娘心下當真就是這般想的——衛國公世子蘇荇,娶的不過是個三品參議的女兒,二郎一個庶子,將來媳婦卻是相府千金,原本是張姨娘不敢企及的,想不到天上卻掉下餡餅來,她當然再無不滿。

只是旖景不知,二郎蘇荏私下卻不贊同這門婚事,並且哀求過張姨娘一番——

“娘,起初您不是有意候府七娘?兒子好不容易,才與她……”

“你與她如何?”張姨娘大是緊張。

“七娘她,好不容易,才答應收下兒子的禮……”

張姨娘方纔吁了口氣:“你原本與她是兄妹關係,有些禮信來往也不算什麼大事。原本我只以爲你的婚事會有周折,就怕娶了個寒門出身的,或者是庶女……想不到時來運轉,天助咱們母子,竟然高攀上相府!黃三爺眼下官職纔是個七品,等將來分了家,沒了候府倚仗,更加不如,我原本的打算,他到底是候府太夫人的嫡子,能震懾住黃氏,眼下既然有了相府撐腰,何懼黃氏將來拿捏。”竟再看不上黃江月,千叮嚀萬囑咐,讓二郎在這緊要關頭,用心學業,別再與候府七娘來往。

蘇荏大急,委實這些年來,他在江月身上處處用心,好不容易纔讓江月正眼瞧他,能說上幾句話,這會子卻又要放棄……

那付出的真心,怎能說收就收?

可是他到底不敢執拗,更不敢忤逆了父親。

只對黃江月一片癡心,卻不得不屈服於命運,二郎大受折磨,他性情本就有些內斂,於此更加鬱郁,整個人越發形銷骨立。

而衛國公拒絕金相,卻與秦相聯姻的決定,在勳貴世家中,自然引起了猜疑議論,秦相黨羽自然志得意滿,陳貴妃更是如沐春風,金相黨羽卻是心懷忐忑——這似乎能夠說明,聖上心裡的側重?比如韋學士與卓尚書,更是加緊了與國公府的來往,旁敲側擊一番。

衛國公置之一笑——我家二郎本是庶出,高攀不上金相府的嫡女,諸位多想了,委實南浙一事,與其揣摩聖意,莫如秉公執斷,纔是臣子本份。

金相聽了衛國公的話,自然嗤之以鼻——不識好歹,不過仗着老國公的功勞,得幾分聖上信重而已,口口聲聲忠君不二,虛僞十足。據此,金相完全斷了與國公府結交的心思,一門心思地在太子身上用功。

只他手下兩個信黨,韋學士與卓尚書,心裡已經產生了動搖,決定要兩頭討好。

當然還有一個皇后,也是萬分焦急。

諸多權貴,各有計較,這時暫且不論,只說旖景,她決定與黃六娘促膝一談。

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黃氏揚眉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盤,遭遇雷霹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爲贈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卻有巧遇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罷,一批登場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發衝突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願,謝琦謀財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機會,能否重頭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釋懷,我便心安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隨行,愧疚難消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斷情絕,同日赴死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個妖精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論,忠義難全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兩百三十七章 儲君無能,實爲隱患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兩百六十三章 門外爭執,室裡纏綿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勢,險惡難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