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

安瑾“以死相請”,虞渢依然鎖眉不語,旖景上前將安瑾扶了起來,按着她坐在靠着書架邊上設放的椅子裡,微有思量後,緩緩說起關於西樑政局,一邊打量着虞渢的神情,見並沒有阻攔的意思,遂也不再隱瞞,由和親背後的佈局一直說到西樑慶氏的內部矛盾,諸多種種。

其間安瑾只作思量,虞渢也沒有打斷,直到旖景說完了話才移步過來,旖景便站了起身,讓虞渢坐下,自己卻立在安瑾一側,輕輕摁着欲起身的三妹妹,手掌下少女的肩膀已經明顯能感覺到瘦骨,旖景輕輕一嘆,知道她這段時日憂思過重,也是日日艱難。

“我們說這些給你聽,是想讓你知道這其中的艱險,和親一事決不簡單。”虞渢沉聲說道。

安瑾深深吸一口氣:“可總得有人去,據嫂子方纔所言,和親一事已是事在必行,兄嫂既已深知其中詳細,說明這事與王府密切相關……以瑾揣測,二姐姐應是人選之一。”安然突然被封郡主,安瑾起初雖覺詫異,可也沒有往深處琢磨,畢竟她自身難保,也沒有心力顧及太多,直到在蘇七娘口裡確定了和親的事實,才隱隱聯想到兩者之間的關係。

“以二姐姐的性情,決不適合孤身遠嫁,身處這般複雜之境,想必兄嫂也不會袖手不顧……以大伯與長兄的聖眷,若不甘願讓二姐姐和親,天家必能體諒,可要讓慶氏心甘情願放棄伊陽君婚配金元公主而娶大隆宗室女兒,楚王府所出確是最佳選擇,聖上連樂陽女君的婚事都願插手,足見極爲重視與西樑之邦交,是鐵意支持西樑宛氏穩固政權,雖聖上因體諒王府不至獨斷,想必始終會覺得爲難,是否因此存下芥蒂並不一定……瑾雖非大伯所出,眼下卻仍舊身受王府養護,便是在大隆貴族眼裡,也比普通宗室女兒更爲尊榮,於慶氏而言才更有份量與利用之處。”

聽安瑾僅憑旖景之言便能推測出這一件事,虞渢微有驚訝,而接下來安瑾又一番話,甚至讓他與旖景面面相覷,足有一刻心懷複雜,倒沒再說安瑾單純度事,把和親想得太過簡單。

“倘若伊陽君與其父並無嫌隙,和親女子遠嫁的確身陷險惡而不能自保,若慶氏最終得權,宛氏必遭滅族,與聖上之意相違,兩國交惡,和親女子再無利用之處,定被慶氏所棄而魂斷他國。”

“不過眼下境況是慶氏內部也是勢同水火,伊陽君顯然更偏向西樑王室,他爲慶氏一族不容,又如何能得到儲位,即使慶氏逼迫西樑王遵守盟約,伊陽君將來不過也是個傀儡,不是被宛氏操縱便是受慶氏控制,若慶氏勢壓王權,瀾江公將來必會力主嫡長子繼位,伊陽君就會成爲棄子,而他之外家是王后一族,只有效力宛氏,將來纔有立足之境。”

“同時,慶氏與胡氏之間也有矛盾,無論宛氏還是慶氏,都想先除相對勢弱的胡氏,改變三姓議政的朝局,故而慶氏纔有妥協之意,以爲能通過和親爭取我大隆爲倚仗,先除胡氏,再奪王權。”

“若瑾爲和親之女,當然會遂君國之意助益宛氏,如此便與伊陽君並無衝突,夫妻尚能一心。”

“首要之重則是迷惑瀾江公,以瑾猜度,當和親事成,慶氏必然不會刁難和親之女,而是會籠絡並挑唆與夫君伊陽君不和,才能爭取和親女子身後的大隆權臣爲慶氏所用,若是我處於這般境地,當然會假作中計,從而說服瀾江公先助王室清除胡氏。”

“西樑三姓夫人與女君不乏議政者,我爲大隆宗室和親之女,必然也能參與政事,更何況還有王室暗中相助,及到胡氏落敗,我在西樑業已站穩腳跟。”

“我爲兩國邦交盡力助西樑王室統一政權,相信君國不會置我不顧,到時有大隆之勢爲倚仗,足能倒戈,助伊陽君掌握慶氏族權。”

“只要伊陽君並非貪慾難填之輩,得權後臣服於王室,足保安身立命,便是我之造化。”

“能爲兩國邦交盡綿薄之力,瑾也不愧爲虞姓女兒,到時方能安享尊榮而不存愧怍,再於聖上而言,和親之女若是軟弱無謀,白白淪爲棋子被人利用最終被棄,也是有損國威。”

“瑾若身負聖命遠赴西樑,兄長豈能不從旁相助?雖有險惡,勝算卻也有十之七八,實在比身無寸功、一事無爲,白受家族庇護而無能爲報強上百倍……阿兄,瑾願爲楚王府盡綿薄之力,也算是……爲父親之罪抵償一二,倘若將來,父親執意行惡自絕生路,還望阿兄體諒安瑾爲家國效命的艱難,爲父親留一子嗣以承香火,也算我受一場養育之恩。”

安瑾離開後,虞渢與旖景在書房對坐良久,好一陣沒有言語。

天色漸漸沉晦下去,有丫鬟入內點亮燈燭,但打量着兩位主子的神色,並沒有詢問擺膳的事,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只囑咐廚房將飯菜保持溫熱,以備隨時之需。

直到遠遠的鐘鼓樓上傳來對時的敲響,已經進入一更。

虞渢才長長一嘆:“看不出三妹妹竟有這般深細的籌謀,聖上幾次與我等近臣商議,在和親人選上還是有所斟酌,也是擔心和親之女太過無謀,反而會壞事,讓慶氏洞悉西樑王的計劃,一怒之下賜死我大隆宗室女兒……”

若真惡化到這般境地,慶氏如此挑釁,大隆皇帝當然不會就此作罷,爲了維護國威必會問罪西樑,西樑王若要維持邦交,只能將慶氏治罪,西樑內戰一觸即發,可西樑王此時並無定勝的把握,否則也不會向大隆求助。

而虞渢揣摩聖意,必是會鼎力相助宛氏,如此一來,事必牽涉進西樑內戰,說不定會引起諸國戰火點燃。

大隆平靜不足三十載,民衆尚未足夠休養生息,許多政令官制還有紕漏,若起戰事,國政當會再生紊亂。

這和親女子,的確不能軟弱無謀。

“以我看來,莫說安樂並不甘心和親,就算無可奈何地去了,憑她的心智,也難擔起這副重責。”旖景也說。

“想來太后觀察一番後,也是這樣的論斷,聖上纔會再生猶豫,眼下看來,或許也只有安瑾。”虞渢揉了揉眉心:“我看她是心意已決……也罷,西樑之事我還有不放心之處,原本也打算着安插更多信得過的人,安瑾若去和親,今後我鼎力助她就是,她這番話我一旦上稟聖上,這事即能敲定,乾脆爲安瑾求得一個尊榮的出身,以我大隆公主身份和親,慶氏也不敢小覷了她隨意擺控!更有隨嫁的親兵、護衛、使臣相助,於安瑾又多一重保障。”

安瑾是伶人所出的女兒,眼下僅有少數知情,宗人府早將她記名宗譜,明面上是虞棟妾室所生,倘若聖上因宗女和親之故,封公主名號,於禮法上也並非說不過去,前朝許多和親之公主甚至不是宗室,有臣子之女更有普通宮女,安瑾得封公主比她們更加名正言順。

一旦冊封,自然沒人再敢議論安瑾生母究竟何人。

西樑慶氏見大隆皇帝如此重視安瑾,也只有趁心如願的慶幸,畢竟大隆除了上元大長公主與剛剛出生不久的隆慶公主,再無一人得此恩封。

更兼安瑾是楚王親侄女,就算是在多數貴族眼中,楚王與虞棟仍然手足同心,同處屋檐並未生隙,西樑慶氏就更不可能參悉這對兄弟之間早已反目。

將來就算收拾了虞棟,只要楚王府依然對安瑾表示密切關注,西樑慶氏也不會認爲安瑾無利可圖,能任人欺凌。

而對於安瑾所求爲虞棟留個子嗣以承香火,虞渢並不覺得介懷——虞湘人品雖惡,卻因爲連虞棟都看不進眼,無論前世抑或此生,還沒有資格參與奪爵的禍事,虞渢固然可以順手將他清除,留這一灘爛泥下來給虞棟父子除除墳上雜草,供奉牌位香燭倒還無患,前提是他自己不要往死路上可命的折騰。

更關鍵的是虞渢認爲安瑾真有能力與智計周旋於西樑各方勢力。

那一世身名未得承認,慘死於生母手中的弱女已經脫胎換骨,再非任人欺殺的弱質女子。

遠慶七年五月,隨着西樑使團斟定返國日期,天子頒發詔書,冊封宗女虞氏安瑾爲東華公主和親西樑慶氏伊陽君。

因東華公主尚未及笄,定婚期於遠慶八年,待西樑王使於大隆交遞婚書。

這事並未引起朝臣貴族多少議論,只打聽一番這位公主是虞棟庶女,不過感嘆一句“好運數”,全不反省那時節和親傳言紛擾時,衆人的忐忑難安。

目瞪口呆的是虞棟。

怒火衝頂的是小謝氏,忍不住脫口而出:“她憑什麼!區區賤妓的女兒!”

臉上捱了虞棟一個火辣辣的巴掌。

“愚不可及!聖上親封的公主,你敢把這話傳出一字去?你有多少條命夠擔誹謗之罪!”虞棟頓足:“一定是虞桹父子,定是兩人上諫讒言,害我女兒遠嫁!”虞桹當然是楚王的姓名。

話雖如此,虞棟卻不敢把怒火外泄一分,逢人還表現出一副喜上眉梢的歡顏。

小謝氏心懷不甘,怎能容忍安瑾從此鞭長莫及,再不受她掌控?

並不待她想出什麼蠢招來,不過幾日,便有內侍前來王府,口稱太后之諭,詔東華公主入居景仁宮,由德妃親自教管,小謝氏眼睜睜地看着安瑾“飛上枝頭”。

於是梨香院裡又是一地碎瓷,這回某心懷不憤的嫡母義憤填膺之下,竟然將她愛不釋手的嫁妝那個礬紅描金五彩仕女瓶也摔得粉碎。

還是江月爲了自己不受遷怒,鼓足了勇氣上前勸慰:“母親息怒,據媳婦以爲,這事也不是沒好處……三妹妹明年就將及笄,母親還得替她煩心婚事,以父親對三妹妹的疼惜,說不定會讓母親好一番爲難,再有阿景那一毛不拔的小器作風,三妹妹的嫁妝王府必然是一文不出,父親也不會虧待了她……這麼一來,西樑的聘禮必然豐厚,可都歸咱們,又是和親,三妹妹是公主身份,嫁妝必然是宮裡頭負責,咱們豈不是隻進不出?”

小謝氏轉念一想,這的確也是個好處,還是大有實惠的好處,一口氣才堪堪嚥了下去。

她卻不知外頭的於氏聞訊之後,倒在虞棟懷中好一番哀哀哭泣,無非是那些可憐女兒遠嫁,生死再難相見的話,卻十分賢良大度地奉承虞棟:“若非二爺當年堅持讓安瑾認祖歸宗,她也不會有這樣的造化,妾身就是難捨,心裡是爲安瑾慶幸着的,瑾兒的命怎麼也比治兒要好。”

虞棟有美在懷,又被這番梨花帶雨卻體貼人心的話哄得那叫一個豪情滿懷,當即稱誓,將來必然會讓他們母子歸宗,得個名份。於氏又是一番稱恩道德,順利從虞棟手中又訛詐了一筆產業錢銀,握在手裡打理。

而隨着西樑使團返國,秦家庶支庶子與世家嫡女一樁婚姻悄無聲息地走了定禮,卓尚書之母某日忽然就被魘着了,雖無大礙,卓尚書仍然還是大行善事施糧施藥爲母親消厄,贏得一片善譽,與此同時,又有御史終於關注起太子妃位空懸的事來,以儲君尚無嫡子實非國之幸事爲由,上諫早冊太子妃,爲君國延續嫡嗣,有數人附議,稱兩位側妃系出名門,賢良淑德,皆可爲太子妃。

可韋妃子嗣艱難,自然不能延續嫡嗣,當然沒有人明說此言,君上自有理論。

偏偏這時候卓尚書的善行引起一片盛讚。

當衆人皆以爲太子妃位非卓妃莫屬之時,韋妃卻被診出懷有身孕。

遠慶七年五月,天子下詔,冊韋氏爲太子正妃。

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陰謀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三百四十一章 據理力爭,領命施罰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歸府,曉曉“報仇”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兩百三十七章 儲君無能,實爲隱患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毆,楚王醒轉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四十九章 溫言安慰,巧救臘梅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縱變局,金蟬脫殼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一百零九章 遠道歸人,骨*圓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九十九章 別出心裁,掌管茶樓第七百四十三章 繾綣懷憂,病勢日沉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罷,一批登場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軍師,磨刀霍霍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七百四十三章 繾綣懷憂,病勢日沉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爾之間,有若朝晞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盤,遭遇雷霹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