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

得知秦四娘“大義凜然”自請和離一事後,天子也很有找個人來踹殺的衝動,並且這個對象已經不滿足於宮人內宦,皇后倒是就近方便,但天子實在不想看她的臉,於是李公公大汗淋漓跑了趟中書官員當值的地方,心急火燎把秦右丞“拎來”。

天子一身明黃金繡龍袍,雙拳抵在龍案上,整個肩背似乎隱隱蒸發出黑煙。

那些爭先休妻不過是些二流勳貴,或有親朋姻故在地方有些兵權,本不要緊——都是趨勢避禍的牆頭草,待得京城時勢一定,計劃順利施行,結果讓人滿意,那些人毫無意外就會投誠,翻不起什麼浪花,暫時看來是被慈安宮籠絡,可憑着這股貪生怕死的勁兒,也不能成爲助益。

天子尚還不覺緊迫。

可他爲什麼急着賜婚?無非是想穩住秦氏重要姻親,最關鍵的,就是劉、蔣兩家。

蔣三爺,分衛之長,數千部衆,若是得其助益,更能保證計劃萬無一失。

結果,人家沒有打算與秦家一刀兩斷,秦氏女兒自己個兒卻犯起賤來。

且以爲她真真還是名門所出,不可一世?

哈,秦懷愚居然就因爲孫女兒把話說得太死沒臉求和就這麼聽之任之。

他且以爲眼下還有名聲撐得起那可笑的尊嚴?

簡直就是輕重不分、愚昧透頂。

天子無比憋屈,他怎麼就攤着這麼一門妻族?!

惋惜當年,先帝在位,太子爲嫡長正統,他即使有雄心壯志卻也不敢太過昭顯,而先帝分明有所防備,否則他也不會在“競娶”蘇氏大娘的較量中落敗,倘若能得衛國公這麼一個岳丈,眼下能需着重這區區一部分衛數千兵力?

娶了秦氏女,就連兩個側妃,都不能是權勳女兒,只好選擇鄧、白這類不上不下的舊貴,表示他全無野心。

潛邸之時,就更不敢公然聯好地方權勳,除了妻族、母族,再無別的倚仗。

所以眼下才會如此舉步爲艱。

否則他管秦家去死。

秦家這時卻把他的恩顧視爲理所應當,端着國丈的架子,完全不顧大局!

拳頭握緊,炙怒蓄積,七經八脈的血液都在沸騰,丹田裡就像有岩漿上躥,天子頗有“爆發”之勢,憋了不下一刻,書房安靜得連滴漏聲都躁亮起來,終於才一聲冷笑,嗓音嘶啞:“右丞教的好女兒。”

秦右丞早被這沉寂壓得心驚膽顫,一聽這話且以爲是皇后又惹了聖怒,憂怨不已,哪知往下聽,原來天子憤慨的是四娘,右丞頓感冤枉——聖上,四娘只是微臣侄女……

但自然是不敢分辨的。

殊不知其實衆多秦府女婿中,最想休妻的正是龍椅這位,皇后那德性,右丞當那一句“評價”實在不虧。

天子發泄一通,怒火併未平息,反而因爲右丞沉默不言、“逆來順受”越發旺盛,擊案有聲:“家中女兒任性,爾等便因將她送回蔣家,求得寬諒,事情尚有轉圜,怎能縱容無知婦人自大任性,真就簽署和離書,徹底與蔣家反目!”

當媳婦的自請和離,其實就是“休夫”,蔣家哪還會顧念姻親之好,必須與秦家楚河漢界,否則傳揚開來,旁人還真以爲蔣家一昧奉承國戚,討好伏低毫無氣節。

秦家是硬生生把蔣家推到對立面!

右丞當然明白天子盛怒的根源,想着若再不分解一二,就算將來天子大獲功成如願以償,也不會認爲秦家立有首功,說不定緊接着就會秋後算帳,到時纔是大禍臨頭,逼入絕境。

只好開口:“實爲蔣家已經決意與敝府劃清界限,甚至不讓四娘來往,這才……家父也是看着即使與蔣家維持姻好,也不能爭取蔣指使盡力。”

其實這也不是右丞狡辯,說到底,蔣家與秦家就算維持姻好,可壓根看不上天子這方勢力,蔣家是忠信之家,原本就應效忠皇室,奈何天子的對手不是旁人,卻是太皇太后,蔣家諸子聚首協商,一來認爲秦府果爲“國賊”居心叵測,二來認爲天子繼位並無先帝筆詔“正統”存疑,三來也是最爲關鍵,太皇太后手裡纔有先帝詔書,更有先帝信重良臣蘇、楚二府鼎力支持,怎麼看也比天子更加正統,太皇太后打壓秦家昭顯無疑,蔣家論情論法,於公於私,在政治立場上都該與秦家劃清界限,而向太皇太后效忠。

蔣太夫人聽取子孫們的看法後,結合今日大師解籤之語,當下決定到了時候表明態度,不說與秦家斷絕姻好,起碼得保持距離,讓慈安宮與蘇、楚兩府看在眼裡,蔣家決不會與秦家沆瀣一氣,仍舊效忠皇室正統。

原本是真沒想休妻,一來蔣太夫人不屑涉及孫媳,既爲蔣家婦,又無錯處,就該受蔣家維護,二來也是看着衛國公府不也是秦府姻親?就算當下水火不容,秦氏五娘眼下仍是蘇家婦,並未率先被棄。

哪知秦四娘這般“果敢”,叫囂和離不說,當即還把嫁妝也拉了回去,擺明蔣家倘若不妥協與秦家“共同進退”,她就不會甘休。

秦四娘大約以爲蔣家會阻止她的行爲,哪知一路回府,蔣家並沒有絲毫勸阻,次日就送來和離書。

秦四娘都沒反應過來,就被秦懷愚一聲令下,關進了家庵。

這時右丞逼於無奈出言分辯,不敢擡頭,因而錯過了天子陰冷到極致的眼神,又足有一刻的沉寂,得了“去罷”兩字,右丞竟然還如釋重負籲一口氣,壓根不知他前腳纔出乾明宮,天子面前的龍案竟“飛”了起來,巨響之後書房裡一片狼籍。

天子這會兒把秦家滅族的心都有了,可憐還必須隱忍,不說眼下劉家一脈還有重用,接下來的計劃,秦家仍在關鍵地位,因爲即使通過政變逼迫太皇太后讓權,可也擔心地方勢力受人蠱惑威脅京都,秦氏一黨雖多爲文臣集團,“正統合法”的輿論仍需他們造勢,更有不少姻親在地方尚握兵權,多少能起到牽掣楚王之用。

至於衛國公府,這場政變中,當然是要徹底剷除,衛國公與蘇荇必死,到時就算讓黃氏親子襲爵,一個少年,難成大器,蘇家勢力便就分崩離析,顯王一系也會有所忌憚,再狠下心腸,立即讓太皇太后“重病不治”,自己徹底成爲唯一正統,顯王父子也不敢明目張膽興兵謀逆,到時,纔算大功告成!

想到美好的將來,天子好容易才摁捺怒火,大步離開狼籍之地,下意識間,擡腳就去了貴妃的永壽宮。

風捲雪桂一院浮香,宮裝錦裙,麗人漫步在苑中花樹下,鬢上絹花明珠爲蕊,襯得姣顏悅目,聽見腳步聲,明眸顧盼來,忽然莞爾的笑容無可挑剔,花蔭下,她恭謹屈膝,纖指交疊的福禮,倏忽間就讓天子暴戾的心情好了起來。

可是交談對話時,再無嬌嗔趣言,中規中矩的調子禮數週道的言行,又讓天子漸生鬱懷。

這日陽光明媚,透入窗紗,灑灑一片柔和。

本應依偎而坐享這一時靜好,可貴妃卻毫無意識,隔案正襟坐着,決不多言,只有問必答。

天子越發懊惱起來。

怎麼他身邊的女人,除了那妓子,到後來都是這番索然無味,難道說這是大家閨秀的通病?可分明,起初時又都知情識趣。

鄧、白二女的記憶已經模糊不清,可天子尚且記得那時貴妃的嬌媚。

不對,極其不對。

天子淺咳一聲,隨着那越濃的揣量,本就上揚的眼角更加挑高,手指不緊不慢地在炕几上敲了兩下:“朕還記得,母后一手旁人不及的茶藝,還是朕幼年,就見識過,僅借持壺注水,就能在湯麪上勾勒丹青妙畫,無論山水,抑或花卉,盡都栩栩,說是前朝已經失傳的分茶之技,陳家祖傳古本所錄,不知綣綣可也習得這技法?”

有這一問,是天子記得太后曾經提過,這技法除了少女時伐授予江清谷,後來只將那古本交給貴妃,讓她沒事習來。

以綣綣的聰慧,當然能通關竅。

這時,若能一施所長,也算添些情趣。

卻聽貴妃仍是中規中矩的回答:“回稟聖上,臣妾實在慚愧,母后雖曾指點分茶技法,又交予古本,可臣妾並未習得。”

天子蹙眉,十分不信。

大約是感覺到天子的不悅,貴妃安坐不住,起身持禮:“臣妾愚鈍,有負聖望。”

天子越發懊惱,手指再敲炕幾,聲響更重幾分。

貴妃越發就要跪地了。

天子忍不住一把扶起,用力拉她坐在身旁。

貴妃驚慌失措:“聖上,這不合禮法。”

天子一掌拍在額頭,眼睜睜地看着愛妃“騰”地起身,再度垂眸持禮。

“你可是在埋怨朕?”語氣陰冷下去。

貴妃毫不猶豫跪倒:“臣妾不敢。”

冷哼一聲,天子驀地握拳。

“皇后欲加害你,朕心裡清楚,但這時,動不得她,綣綣如此聰慧,必能體諒朕的難處。”

陳貴妃越發匍匐下去,脣角抿緊,心下徒生淒涼。

她何嘗不知他的難處呢?可是當日,皇后漏洞百出的問罪,他卻連猶豫都沒有半點,連個眼角餘光都沒向她看來,立即決斷,將她禁足!她相信,倘若不是她有孕在身,說不定當場成爲棄子。

情情愛愛,這些就是閒睱時的消遣,她也就是消遣而已,本質上,與那小嫚並沒什麼不同,隨時可棄。

因爲她是陳氏女,而無論她是否安好榮華,陳家都是他的母族。

就沒有維護的必要了麼?明明知道她是被無端陷害。

皇后意在她的性命。

可他毫不猶豫地庇護,自然,與情愛無關,只有利害得失。

我明白你處境有艱難之處,可爲此,就要隨時準備獻出性命麼?

或許,當他目的達成,皇后會被事後清算,或許,就如太后所言,將來她有望位及中宮。

那又如何?將來一旦涉及利害攸關,照樣會被棄之如履。

情義二字,根本不會有任何牽絆。

那麼何必付出,她做不到,不得迴應的傾心相許。

既然如此,那麼何不各在其位,你是高高在上的君帝,我便是循規守禮的妃嬪,本不在意恩愛,何必耿耿於懷?

聖上,倘若當時,你有略微猶豫,略微不忍,略微……只要看向我,愧疚也好抑或懇求也罷,我也不會心冷如此。

可你沒有。

所以我現在只能膽顫心驚的請罪,再不會與你交心。

我的心意,你當真在意麼?

今後竭盡全力,不在你的恩寵,只在留住性命,沒有你的維護,那麼臣妾只能依靠自己。

天子眼見面前人只稱“當罪”卻“毫無悔改”,那卑微的姿態越發讓他鬱火滿懷。

拂袖而去。

女人,真是不知所謂,尤其這些名門閨秀,毫無情趣可言。

而不過多久,讓天子噁心的事情接踵而來,遼王返京!

沒來拜見他這九五之尊,才入宮城,就被太皇太后詔去慈安宮。

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當面對質,好戲開鑼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兩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嫗,張或是殷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機會,能否重頭第兩百六十九章 當面過招,請猜勝負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計謀雙方,各自手段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兩百八十八章 書信叩別,半途勒馬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四十七章 心有靈犀?緣何如此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兩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許氏不平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驚,卻成交心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險第三百四十一章 據理力爭,領命施罰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願,謝琦謀財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六百七十六章 衛冉“入仕”,子若爲奴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七百四十三章 繾綣懷憂,病勢日沉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無疑,絕不饒恕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七百三十九章 撥亂反正,太后施令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縱變局,金蟬脫殼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縱變局,金蟬脫殼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嬋娟“見鬼”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無悔?叩請和親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六十八章 兩相之爭,風雨釀成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四十七章 心有靈犀?緣何如此第五百三十八章 數樁喜事,又有恩封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