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書信,就像是劃開自紹興和約之後宋、金兩國的死水般的敲門石一樣,強有力的撕扯開了掩藏在兩個朝廷、兩個民族之間的那道深深的傷痕。
靖康恥,臣子恨,猶未雪!
淮河以南的漢族士大夫們,尤其是那些心懷家國的仁人志士,無數個夜晚夢迴中原,夢迴故都,渴望王師北上,收復失地`````遺留在淮水以北的漢人百姓們,遭受了女真人百年時間的蹂躪,以及天災人害的折磨,心中反抗的火焰早已經萌生````從山東紅襖軍再到河南河北的山賊強盜橫行,關中之地,反抗猶是不斷`````
可是女真人還依舊做着自己的剝削者的美夢,殘暴的視民意於不顧,雖然金章宗完顏璟上臺之後,前十年勵精圖治,治理出來了一個‘明昌之治’的小堯舜時代,可是誰又能看到,所謂的盛世之下,是民生不堪,是剝削依舊,是女真人壓在漢人、契丹人、蒙古人頭頂上作威作福,是老百姓生計難爲,是一道一道的怨恨掩埋以及不斷的暗流涌動。
依靠着猛安謀剋制度建立起的強盛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到了頂點,開始國力下滑,和歷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樣,不可避免的正在覆滅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扶持。
女真人的覆滅,不是災難,不是悲劇,真正的悲劇是另外一個民族的崛起,是蒙古鐵蹄的橫行四方,是蒙古帝國建立之後,將民分爲四等,是漢人低賤,是漢文化的斷裂,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世界的前列行走了幾千年之後,遇到的一個不可彌補的災難!
回想起歷史記載中的那一場場因爲牴觸蒙古人軍威而興起的大屠殺,顧同的心中就隱隱作痛,那不是一家一姓的災難,是這個民族的災難,在以前的時候,是通過厚重、慘重的歷史記載去感受,可是等到穿越千年,真真實實的在這個世界中感受這一切的時候,你纔會發現,這樣的痛是多麼的真實,多麼的悲愴!
顧同始終難以忘記,黃河龍門渡口那個擺舟的老翁,不敢忘記他身上擔負的重擔,更不敢忘記老人家眼神之中的濃烈期盼,期盼漢家軍隊收復失地,在建一統王朝的夢想,他不敢忘記,不敢忘記`````
“既然已經改變了那麼多,那麼又何必擔心,你要相信你自己,這條路已經沒有退路,你不爲自己想想,也要爲家人想想!”
黑暗之中,顧同獨自言語,給自己打氣,也是給自己堅定信心!
是的,比起鐵木真,比起鐵木真麾下的蒙古鐵騎,比起女真人,比起擁有數十萬軍隊的女真朝廷以及威名赫赫的女真鐵騎,顧同知道自己差太多,但是不管差多少,他都不想放棄當初的理想,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那麼怎麼能夠辜負上天的這番造化之功呢?
擁有現代知識,熟知歷史走向,知道蒙古鐵騎作戰優劣點的自己,爲什麼就不可以成爲那個撬動歷史的槓桿呢?
更何況在這條路上,他並不是一個人,像身邊的羅通、何方、張復亨、像遠在關中佈局的陳季常、符虎、潘武等人,這些人無所顧慮的跟在自己的身後,成爲他立軍強國的的最堅定助力;除開這些跟隨着自己浴血奮戰、南來北往的鐵血之師,還有無數祈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老百姓,還有像陸游、辛棄疾那些爲了河山復原,江山一統而奔走的仁人志士,有這麼多人的期盼、支持或者是理解,難道自己就要怕了蒙古鐵騎不成?
想華夏上千年的歷史,何時怕過北方蠻族?
秦始皇一怒修建長城,命蒙括諸軍河套,退卻匈奴七百餘里;衛青、霍去病,率領大漢軍隊,直搗龍巢,封狼居胥,勒石胭脂,振大漢國威,更是發出了那聲震驚千年的歷史性吶喊:犯我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秦漢、隋唐,哪一個聖君明主的威名不是建立在對草原蠻族的打擊上?
就算是軟弱的兩宋,也能在缺少馬匹的情況下,和蒙古人拼死拼活數十年,更是在最後的崖山一役中,以數十萬人跳海而不願屈服的壯舉將蒙古人嚇到,這樣的一個民族,從來不缺血和火的激情和魄力,之所以有現在的沉溺,有被蒙元統治的局面出現,乃是因爲缺乏一個可以振臂一呼,讓四方響應的鐵血英雄出現。
顧同不認爲自己是英雄,但是,他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歷史承擔,也有不願爲蠻人統治的強烈願望,也有保護自己閤家老小的期盼,也有想要建立一番功業,然後銘記青史的理想。
這一刻,他已經感覺到了那個時刻的到來了,他已經看到了曙光的出現,已經聞到了河山復原的氣息,已經聆聽到了數萬萬中華兒女的心聲!
顧同感覺到自己的血液像是沸騰了一樣,他不知道這個夜晚,有多少人會像他這樣的難以睡眠,但是他知道,心懷天下的仁人志士,不是他一個,這條路上,他走得並不孤單!
夜空朦朧,星辰閃閃爍爍,清月從天的東頭劃到西頭,直到東方一絲拂曉揭開的時候,顧同才從這一番遐想中醒了過來。
門開了,當張復亨、蕭成、杜謙等人進來向顧同報告東西兩路大軍行軍軍情的時候,赫然發現,坐在他們身前的顧同已經隱隱然只見和昨夜有了一些區別,雖然他們也說不上來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無法名狀,但是無疑,那種感覺裡面,有一種踏實,有一種信賴,有一種希望的存在!
是的,面對亂世將之的時局,面對接下來的鐵血奮戰,顧同的心已經定了下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着對手拔刀,只等着自己亮劍。
蒙古人、女真人、党項人,盤踞在西域那片肥沃土地上的契丹餘孽,以及乘着中原凋敝,四處搖擺的大理、吐蕃,還有曾經的附屬國安南、朝鮮,這些地方,這些阻擋在華夏民族振起道路上的對手,顧同已經看到了血與鐵中,他們的眼淚和後悔。
至少,顧同已經準備充足。
生或死,成功抑或失敗,他都做好了面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