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三(中)

《禹貢》冀州地,即堯舜之都,所謂平陽也《世紀》雲:其地在平水(今龍子祠泉水)之陽而名。春秋屬晉。戰國屬魏。秦爲河東郡地。兩漢因之。三國魏始置平陽郡。晉因之。永嘉三年,劉淵字元海僭號,建都於此。其後石趙慕容燕及苻、姚之徒,相繼有其地。後魏亦爲平陽郡,兼置東雍州。太和中罷。孝昌中,改置唐州。建義元年,又改晉州魏收《志》: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初改晉州,後又置總管府於此。東魏、北齊皆爲重鎮。後周亦曰晉州。隋初改平陽郡爲平河郡以陽與楊同音也,三年廢郡,而州如故。煬帝改州爲臨汾郡。義寧二年,復曰平陽郡。唐武德元年,復曰晉州。天寶初,亦曰平陽郡。乾元初復故。五代樑置定昌軍節度開平三年,分護國節度置,兼領絳、沁二州,尋又改爲建寧軍。後唐同光元年,曰建雄軍。宋仍爲晉州亦曰平陽郡建雄軍節度。政和六年,升爲平陽府。金因之河東南路置於此。元曰平陽路。大德九年,改爲晉寧路。明初復曰平陽府,領州六、縣二十八。

府東連上黨,西界黃河,南通汴、洛,北阻晉陽。宰孔所云景、霍以爲城景,太也,謂霍山,汾、河、涑、澮以爲淵,而子犯所謂表裡河山者也。戰國時,魏有其地。秦商鞅言於孝公曰:秦之與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何者?魏居嶺?厄之西,都安邑,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魏必東徙,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向以制諸侯矣。秦、漢以降,河東多事,平陽嘗爲戰地。曹魏置郡於此,襟帶河、汾,翼蔽關、洛,推爲雄勝。杜畿雲:平陽枕山帶河,天下要地。是也。晉室之亂,劉淵竊據其地,縱橫肆掠,毒被中原。迄於五胡迭興,索頭繼起,平陽居必爭之會,未有免於鋒鏑者也。及周、齊相爭,平陽如射的。然齊盧叔虎嘗謂其主演曰:今宜立重鎮於平陽,與彼蒲州相對,深溝高壘,運糧積甲,彼閉關不出,則稍蠶食其河東地,使日窮蹙。彼若出兵,非十萬以上,不足爲我敵也。其後周主邕伐齊,乃曰:前出河外先是周主伐齊,出河陽,攻拔其南城,故云,直爲拊背,未扼其喉,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先克之。鼓行而東,足以窮其巢穴矣。及晉州拔齊,遂不可復固。唐起義師,亦先入臨汾,及西指關中。柳宗元曰:晉之故封,太行倚之,首陽起之,黃河迤之,大陸靡之大陸,在今直隸鉅鹿縣境,蓋約言封域所屆也。蓋地大力強,所以制關中之肘腋,臨河南之肩背者,常在平陽也。朱溫爭河中,先取晉、絳,克用遂不能與抗。劉知遠自河東定汴、洛,亦自晉、陝而東。及女真、蒙古之禍,平陽皆先受其毒,而後及於關、洛。夫平陽之形勝,顧可忽乎哉?

陝州即今三門峽市陝縣,東據崤山關連中原腹地,西接潼關、秦川扼東西交通之要道,南承兩湖,北對晉地鎖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來兵家的戰略要地。九大雄關居其三,崤山、函谷、雁嶺分守三門峽的東、西、南三面,北面,一條天然屏障—黃河蜿蜒東行,晉、陝、豫三地依陝州爲界居河而治。

孟津,夏屬孟塗氏封國;商前期爲畿內地;周設平陰、諜城兩邑,戰國爲韓地;秦改邑爲郡縣,稱諜城、平陰縣;西漢爲諜城、平陰、平縣三縣轄,隸屬河南郡;王莽改平縣爲治平縣,東漢復改治平爲平縣;三國魏時並平縣、平陰、諜城縣三縣爲河陰縣,隸屬河南郡;晉至南北朝時,歸屬屢變,但縣名未改,東晉置河陰郡;隋並河陰入洛陽縣,隸屬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縣(治今孟縣西),八年省。鹹享四年(公元673年)復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縣,屬河南府。(唐初劃河陰出洛陽跨黃河置大基縣,後改爲柏崖縣、河清縣,隸屬河南郡);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徙治於白坡鎮(今洛陽市吉利區內)。宋時爲河清縣,隸屬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廢河清縣改縣名爲孟津,縣治從黃河北岸白坡鎮遷至孟津渡(會盟鎮花園村)。金改河清縣爲孟津縣後,經元、明、清、中華民國至今,縣名未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黃河水患,縣治遷孟津老城;曆元、明、清屬河南府,治老城不變。金、元、明、清時隸屬河南府;1913年屬豫西道。民國初隸屬河南省河洛道,1925年隸屬道尹公署,1927年隸屬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長官公署,1933年隸屬河南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屬洛陽專區。1959年縣治由老城遷長華(今城關鎮),1968年屬洛陽地區。1971年11月由地區劃屬洛陽市,1976年11月復劃屬洛陽地區,1983年11月重劃屬洛陽市。孟津縣以周武王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而得名。孟津據《尚書“禹貢》注“孟爲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謂之孟津”。

晉城古稱澤州府、高都郡或鳳臺縣(取自宿鳳高臺、有鳳來棲之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遺產豐厚,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史稱“中原屏翰”、“晉南屏翰”、“冀南雄鎮”。澤州政區的設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以後雖歷經變化,但管轄範圍大體一致。高都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這裡就留下了人類生活的足跡。

堯、舜時期,澤州爲冀南之域,且屬“帝都畿內”。市區東南澤州縣金村鎮境內有龍門峽,丹河水從中流出。

秦漢時先後在這裡置高都縣、陽阿縣、高都郡。

北魏時屬建州,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撤陽阿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因建州在獲澤河旁,改爲澤州,時境內爲丹河。遂隋開皇十八年改爲丹川縣,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澤州刺史張伯英隨漢王楊諒反隋。

晉城唐武德三年(620年)始稱鳳臺縣,後數易其名,或稱鳳台,或稱丹川。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河陽節度使派兵馬使馬繼等率2000步騎,到天井關南科斗店討劉稹;劉稹派薛茂卿率兵抵坑,薛破科斗店,擒馬繼。

晚唐會昌四年(844年)依李德裕所奏,澤州改隸河陽節度(駐河南孟州)。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河南節度使李罕之佔據澤州。唐昭宗光化二年(889年)李克用與朱溫(後梁太祖)爭奪澤潞。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三月朱溫派大將氏叔琮攻李克用,入太行,佔天井關昂車鎮(今晉城南),攻陷澤州。晚唐哀帝天寶二年(905年)改陽城縣爲獲澤縣。

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年)梁太祖朱溫抵澤州。後梁末帝龍德三年(923年)樑末帝派董璋爲澤州刺史,又命北面行營招討使王彥章會董璋陷澤州。是年獲澤縣復改爲陽城縣。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十二月後周柴榮軍過烏嶺(今沁水與翼城界),勝北漢帝劉知遠從弟劉崇。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三月周世宗柴榮大勝北漢於巴公原(今澤州縣北)。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昭義節度使李筠起兵反宋,宋太祖親征李筠,破澤州。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任鳳臺縣令,推行“鄉必有校”,建鄉學72所,社學數十所。宋哲宗元九年(1094年)澤州人孔三傳首創諸宮調。宋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陷澤州。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改澤州爲南澤州。

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建西關景德橋。金宣宗興定元年八月(1217年)蒙古太祖以木華黎爲太師、國王,率兵南征,陷澤州。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蒙古兵攻澤州天井關。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段直歸附蒙古軍,被授爲澤州長官。金末起兵,築壘自保,蒙古兵復佔澤、潞後歸附。

三晉,原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合稱,後演變爲中國山西省的別稱。春秋時期的晉國被戰國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所取代,史稱“三家分晉”。因此,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等書中,將趙、魏、韓三國合稱爲三晉。三晉成爲地理名詞,指趙、魏、韓三國故地,見於《後漢書》“馮衍列傳”:“龍門之陽,三晉之路,西顧酆鄗,周秦之丘,客觀之墟,通視千里。”

第238章 欲擒故縱第296章 非是良臣第85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中)第389章 出征第518章 議立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346章 士氣如虹第301章 幫我帶幾句話第484章 示弱第423章 徹底決裂第78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上)第334章 約盟第474章 激辯第442章 奪權(五)第82章 離情第570章 發兵攻城,以直破曲第381章 夜話第381章 夜話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379章 塵埃落定第89章 大人物第319章 騷亂第63章 大婚(上)第359章 戰後(下)第564章 乘風萬里,揚帆起航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192章 天下之大,可取一瓢第177章 解決之道第257章 對陣第216章 消失的三人組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350章 鏖戰長安(二)第206章 代帝巡狩(上)第435章 議和(下)第296章 非是良臣第338章 戰爭來臨第570章 發兵攻城,以直破曲第142章 長安亂(五)第256章 克夷門第366章 李好義、楊巨源、陳自強傳第70章 練兵(三)第190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51章 攻城(下)第533章 請君入甕第188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中)第298章 綁架威脅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443章 奪權(六)第409章 老爺,抱緊我(上)第534章 萊山殲敵第336章 最後的準備(下)第200章 立斬不赦第167章 入主西京第343章 戰略制勝(中)第369章 隱患、代價第615章 祁連,決勝之望(下)第451章 遷都(下)第20章 籌建餘慶堂(四)第592章 血洗開城(下)第147章 紅燭舞第157章 宗浩之策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123章 大戰闊亦田(二)第132章 暗流第564章 乘風萬里,揚帆起航第363章 動向難測的蒙古人第29章 大山深處的煙火第49章 神武軍(下)第168章 開府七件事(上)第269章 家事(上)第281章 辛密第571章 援軍抵達,無奈退兵第48章 神武軍(中)第328章 大換血第121章 戰事緊(下)第264章 去留第88章 大同府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236章 棘手第55章 無間道第171章 郎情妾意第265章 變故第409章 老爺,抱緊我(上)第188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中)第12章 送你一份大禮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167章 入主西京第547章 野心第142章 長安亂(五)第239章 各方雲動第326章 三(中)第361章 第三白五十六章 佈網(下)第30章 頭狼法則第78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上)第535章 捷報頻傳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297章 炙手可熱第112章 李嵬兒第528章 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