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開疆闢土

聽着宮外越加激烈的喊殺聲,張復亨看向王瑛的雙目之中的笑意,愈加的濃烈。反觀王瑛,一臉的恐慌,恐慌之中,還夾雜着幾分後悔,看得出來,對於今夜的行動,王瑛已經從心底心裡面感到後悔了。

大成殿內,廝殺,也在進行着。儘管只有兩百兵將,可是在崔俊生的率領下,兩百元軍卻也殺得血肉橫飛,不同於高麗戰士的各自爲戰,燕寧、王韜從軍中抽調出來的二百兵將,不僅在個人武藝上十分高超,而且相互之間十分懂得配合,可以說以一敵十也不爲過。

狹小的大成殿,隱隱之間像是一座修羅地獄一樣,血光劍影,充斥其中。看着一個又一個高麗王宮禁衛倒地,看着己方兵將越殺越勇,張復亨自覺勝券在握。

“王瑛,難道你真的想頑抗到底嗎?”張復亨冷哼一聲,好似最後通牒一般,直直擊中王瑛的內心,爲了摧垮王瑛的意志,張復亨一臉自信的說道:“你以爲你今夜的佈置本公會不知道,我之所以前來赴宴,就是想給你一個機會,如果你現在收手,在併入國書之上簽字,說不定本公還會在陛下面前替你美言幾句,如此,你也可以樂享餘生,如若不然,你可就真的要跌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張復亨的話,讓王瑛心頭一動,想到目前自己已經步步計算失利,王瑛也不想繼續和元軍對抗下去了,可就在他將要開口投降的時候,一直拔劍指揮王宮禁衛作戰的王祦立即打斷王瑛的話,一臉激憤的向王瑛勸諫道:“陛下,千萬不敢受賊人蠱惑,他不過是花言巧語,一旦你在那封國書之上籤上名號,他日你就不免要走李後主的道路。”

“漢南公說得對,陛下,此刻你應該速速逃離出宮,另謀其他地方,以作抗元之路,千萬不能聽信賊人之言,一旦你簽了國書,他日你我又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太祖太宗啊!”王濤明揮刀殺退身前的元兵,也一臉急切的向王瑛勸諫道。

正要答應張復亨的王瑛,聽到王濤明和王祦這樣一說,內心之中,也不禁動搖了起來。

想到建立高麗王朝的太祖太宗以及自己的父輩祖輩,王瑛手中的筆也像是千斤一樣的沉重,他怎麼也不敢在國書之上籤下自己的姓名。

看着王瑛臨時改變主意,張復亨並不在意,耳聽得宮外的殺聲漸漸靠近,張復亨就明白今夜大局已經掌握在手,懷有萬千把握的張復亨,鄙夷的看了眼王祦和王濤明,又帶着幾分奚落說道:“遷都,逃走,呵呵,二位想的可真是簡單,你以爲你真的可以走脫嘛,不怕告訴你,現在城內全部是我朝兵馬,你要是走出這座王宮,本公可就不敢保證,軍中將士會給你們活路。”

張復亨的話,雖然不是那麼鋒銳,可是也像是藏鋒之劍一樣,隱藏着無限殺機,言畢,就讓王瑛、王祦、王濤明等人覺得一陣心寒。

崔俊生看到張復亨的話已經起了作用,於是他也抓住機會,向王瑛勸諫道:“國主,您還是簽了這封過書吧,不然,天朝大皇帝一旦震怒,那麼您的宗族社稷一定就會斷絕,您說,那個時候,你又有什麼面目,去見祖宗,您執意對抗天朝兵馬,只會給開城百姓帶來血光之災,難道您真的忍心看到開城沒有一個活人嗎?”

“崔俊生,你這貳臣賊子,這裡有你什麼話說的?”聽到崔俊生居然也來勸降,王祦當即一陣大怒,言語之間,也好不留情面。

不過崔俊生聽到心中,卻是微微一笑,絲毫不爲之動怒,看着氣急敗壞的王祦,崔俊生坦然笑道:“漢南公,王祦,不要給你臉面你不要臉,昔日崔忠獻在開城之時,你不斷地給崔忠獻輸送金銀財寶,不要以爲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打算,不就是想着取代國主,自立爲高麗王嘛,怎麼,現在看到高麗即將斷絕,你的高麗王位也難以保全了,你就慫恿國主和這些無辜的將士爲你賣命嘛,呵呵,你不要否認,有本事你就摸着你的心口起誓。”

“你,你``````”崔俊生的一席話,當即激的王祦一口氣難以喘的上來,要不是一旁的衛兵攙扶着,只怕就會被氣倒。

眼見得王祦的氣焰已經被打掉,而且其本人也被氣的無話可說,崔俊生當即大笑的說道:“怎麼,被我說中心事了,是不是無話以對了,哼,王祦,你自己不要爲了你的一己私利,就害的萬千民衆以及國主爲你陪葬。”

崔俊生的話,王祦的表情,讓本來就有心投降的王瑛心中一震,看到王祦的表情,王瑛此時才發覺,王祦這樣積極的慫恿自己對抗元朝,原來是爲他自己打算,想到這裡,王瑛立即氣沖沖的看向王祦,大聲質問道:“王祦,崔將軍的話可是真的?”

本來就被崔俊生氣的一口氣喘不上來的王祦,現在看到王瑛竟然也開始懷疑自己,他的內心之中,不禁怒髮衝冠,不過王瑛卻絲毫不給他辯解的機會,看着張復亨以及崔俊生,王瑛立即提筆在國書之上籤下姓名,然後堆起幾分苦澀的笑容說道:“曹國公,崔將軍,本王聽信奸人之言,對抗天朝,實在是糊塗,現在本王已經徹悟,希望曹國公可以在陛下面前,替本王多多美言,如此,本王一定感激不盡,他日,另備厚宴,以感謝國公之恩德。”

此時的王瑛,已經不想在繼續對抗下去了,看到區區兩百元軍,就已經殺的宮中禁衛潰不成兵了,王瑛實在難以想象,數十萬元兵殺入高麗時候的景象。

看到王瑛終於在國書之上籤上了自己的名號,張復亨的心中也不禁一陣喜悅,他一面派人將國書取到,一面興沖沖的對王瑛應允道:“國主放心,你的事情,我一定會在陛下面前好生的說,不過像王祦,王濤明這樣的人,希望國主自己可以有個決斷,這樣,我相信陛下一定會記在心中,相信對於國主日後也會有無盡好處。”

大勢已落,不想節外生枝的王瑛,當即就命令大成殿內還在廝殺的宮廷禁衛立即放下兵器。王瑛一聲令下,大成殿內,只剩下王祦和王濤明還在繼續抵抗。

背景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是個很有作爲的皇帝,建國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軍政和經濟改革,使隋朝很快走上了輝煌的顛峰。隋煬帝廣即位後更是採取積極的對外進攻戰略,征服了契丹、流球(今臺灣)、土谷渾等周邊強國,迅速崛起?。

隋煬帝時,黃門侍郎裴矩告知隋煬帝:“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爲三郡,晉氏亦統遼東”。這裡將高句麗政權所佔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晉時期,無可辯駁地指出遼東爲中國領土。

這時的高句麗已經成爲東北地區的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國都在漢樂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長安城。平壤城與國內城、漢城,並稱高句麗國的“三京”。此時的高句麗人佔據遼東大部,高句麗主世襲爵爲遼東郡公。高句麗是遼東的霸主,是實力強大的政權。高句麗與隋的關係逐漸進入戰爭狀態。

590年,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穀,爲守拒之策”,隨時準備迎戰隋大軍。高句麗與隋維持着緊張而和平的關係,繼北朝之後,受隋高祖文皇帝冊封爲“高麗王”。由於此時百濟與新羅聯盟的早已瓦解,高句麗南部相對平靜。586年,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直至高句驪滅亡。歷時83年。

高句麗曾多次小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對此隋高祖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高句麗嬰陽王繼位後的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後,隋高祖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聯盟,停止對隋邊疆的連年的侵襲並對隋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嬰陽王聯合粟末靺鞨先發制人攻擊隋在冀州道的軍事駐地?。

當時在東北地區還存在還有百濟、新羅、靺鞨等政權,它們多時臣服於大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麗爲了消滅其他小國採取對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隨着隋朝的強大,高句麗逐漸感到恐懼,於是採取聯合其它國家對隋朝進行侵襲。598年,高句麗王率靺鞨騎兵萬餘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隋文帝派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後因道路和天氣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同時高句麗王懾於隋軍威,亦遣使謝罪,隋文帝於是罷兵。

這次出征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戰爭,但爲今後的大規模征伐埋下了引線。當時的隋朝已經完成了對西、北、南多強族的征討,國內經濟也達到了鼎盛,而楊廣又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對高句麗的戰爭只是早晚的事。

原因

元607年,隋煬帝北巡至突厥啓民可汗大營,遇到高句麗使者。煬帝以高麗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漢、晉時皆爲所轄的郡縣,命使者轉告高麗國王高元速來朝見,不然將率大軍巡遊高麗國土。高句麗王聞報甚爲恐懼,一直未前來。結果611年(大業七年),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爲由,下詔征討高麗,由此對高麗的戰爭全面爆發!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高句麗嬰陽王“元率革末革曷之衆萬餘騎,寇遼西”。高句麗嬰陽王侵犯遼西,《三國史記》也有記載:“嬰陽王九年,王率革末革曷之衆萬餘侵遼西”。當時高麗王非但如此,而且,“往歲爲高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

高句麗侵略遼西,直接帶來隋邊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職貢”,則影響到統一的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對於這些,隋中央政權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採取相應措施,於是“命將討之”。

隋煬帝大業三年,高句麗嬰陽王又揹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當時正值隋煬帝北巡至榆林(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停留在突厥啓民可汗處,“啓民不敢隱,引之見帝”。

隋煬帝命牛弘向高句麗使者傳達其旨意:“朕以啓民誠心奉國,故親至其所,當往涿郡,爾還日,語高麗王知,宜早來朝,勿自疑懼,存育之禮,當同於啓民。如或不朝,必將啓民巡行彼土”。隋煬帝知道高句麗嬰陽王暗中通突厥,並沒有予以制裁,只是給以警告,讓其盡爲臣之禮節,按時朝覲,則既往不咎,與啓民可汗一視同仁?。

可是高句麗嬰陽王堅持“不從”隋煬帝的意旨,從而導致“帝議討之”。當時隋僅議徵高句麗,並未出兵。到了大業七年,新羅真平王三十三年,真平王“遣使入隋,奉表請師”,隋“許之”。

第二年才正式出兵徵高句麗。隋徵高句麗,不僅是高句麗對隋不臣,也是新羅請隋出兵所致。

第一次(612年)

先期準備

604年,隋煬帝登基後,大修運河,將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與經濟發達的南方連接起來。

這使得跨地區大規模運送軍隊成爲可能。大業七年二月,隋煬帝以高句麗本爲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爲由,下詔征討高句麗,隋煬帝開始募集軍隊。募集的軍隊被集中在涿郡。八年正月,應徵士兵全部集中於涿郡,據說共一百一十萬人,號稱兩百萬,隋煬帝將其分爲左、右十二路大軍。初三,第1軍出發,以後每日發一軍,前後相距40裡,經過40天才出發完畢。各軍首尾相接,鼓角相聞,旌旗相連960裡,煬帝的御營最後出發,又連綿80裡,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遼東之戰

598年的戰爭,高句麗得到一些緩衝地域。由於這些地域不適於和隋這麼大規模的軍隊進行面對面的交鋒,高句麗嬰陽王將軍隊撤到遼水一帶。天時地利,那年,遼河水比往常提前好久就開始解凍了。當隋世祖到達的時候,遼河水已全部融化。隋世祖毫不氣餒,下令在遼河上修建了3座橋樑。不過隋世祖所修的橋還沒修到對岸,高句麗就對隋軍發動了進攻,並有效地擊退了隋世祖的第一次進攻。不過最終將橋修好,隋軍過橋包圍了遼東城。

開戰前,隋世祖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世祖,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就這樣5個月過去了,隋世祖沒拿下遼東城。於是,隋世祖感到需要改變策略。

平壤之戰

隋世祖的新戰略是在同高句麗在遼東周旋的同時,派海陸軍攻打高句麗的首都平壤。30多萬陸軍和20萬海軍構成的先遣隊就這樣出發了。

海戰

隋的海軍先於陸軍到達了大同江。發現隋的陸軍沒有到達,嬰陽王派出了一小批軍隊與入侵的隋朝軍隊交戰。簡短的交鋒後,高句麗的軍隊假裝被擊敗並向城裡撤退。隋朝軍隊將領以爲立功的大好時機已到來,帶領10萬軍隊開始攻平壤。

當隋朝軍隊來到平壤的外圍城堡時,發現大門敞開,牆上也無人把守。進入城堡後,發現地上放着錢財和武器。爲了謹慎起見,隋朝軍隊將領下令禁止掠奪。當隋朝軍隊來到一個寺廟後,遭到了高句麗的伏擊。不過高句麗的軍隊並沒有取勝,然後就撤逃了。這次隋朝軍隊將領真的以爲高句麗不行了,於是開始掠奪外圍城堡。

正當隋朝軍隊掠奪之時,一支由幾千人組成的高句麗先遣部隊對隋朝軍隊進行了伏擊。毫無防備的隋朝軍隊一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並開始向海邊撤退。據說10萬隋朝軍隊僅有幾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單獨行動失敗後,隋朝軍隊的將領決定還是等隋朝部隊的陸軍到達後再圍攻平壤。

陸上的進攻

然而,隋世祖派出的陸軍在路上也出了問題。在隋國內行軍,隋軍後勤很有保障。但一旦進入高句麗的國土,隋朝軍隊的後勤供應就會遭到高句麗的伏擊。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隋世祖下令每個士兵都要自己攜帶食物。不過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負擔。許多士兵爲了減負,扔下所帶的食物。等隋朝軍隊到達鴨綠江後,物資已嚴重缺乏。

在鴨綠江和平壤之間有一條青川江,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築堤壩蓄水。當隋朝軍隊到達清川江時,江水很淺。於是隋朝軍隊便涉水過江。正當隋朝軍隊過江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數千隋朝軍隊被淹死。乙支文德隨後率領高句麗軍隊向入侵的隋朝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據說隋煬帝派出的30多萬陸軍僅有2700人返回。

第二次(613年)

隋大業九年(613年),隋世祖再次對高句麗發動進攻。這次又無功而返。在隋世祖親征高句麗之時,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國內謀反。擔心兩面受敵,隋世祖被迫撤退回國鎮壓楊玄感的叛亂。

第三次(614年)

在鎮壓了楊玄感的叛亂後,隋世祖於大業十年(614年)又攻高句麗。雖然隋世祖衝破了高句麗的第一道防線,但由於高句麗的持續伏擊和對隋朝軍隊供給線的切斷,隋世祖始終不能拿下遼水這層防禦線。嬰陽王將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給隋世祖。隋世祖接受了嬰陽王的請降並撤軍。

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戰爭,連續三年的征戰使隋數十萬人喪生,“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引起隋朝內人民對隋煬帝的強烈不滿。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之前的兩年(610年),就爆發隋末民變,但在第三次攻高句麗(614年)失敗之後,已無軍力鎮壓隋末民變了。隋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不僅使隋國力銳減,民不聊生,也使隋世祖喪失民心。不僅農民起義,而且隋的將領也相繼叛變。隋都大興城在617年11月爲晉陽留守李淵所據。隋洛陽城在618年爲宇文化及和後來的王世充佔據;619年隋朝滅亡。不過隋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也嚴重消耗了高句麗的國力。645年—668年八月,在唐朝的征伐,和最終聯合新羅軍隊的征伐下,高句麗最終滅亡。

這次戰爭之後隋朝由強盛轉而衰退,在農民起義的大潮下最終走向了滅亡。而高麗此後更加的放肆,不斷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只是到了唐朝之後,又導致了唐太宗對高麗的戰爭,由於唐朝的強大才最終滅亡,可是由此卻產生了另一個國家的崛起--新羅,也就是今天韓國的祖先。而朝鮮半島似乎也成了中國勝衰的一個縮影!

戰爭就是如此的讓人敬畏,所以孫子在其兵法中的第一篇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其後人另一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也說“惡戰,王者之器”!只有真正懂得戰爭真諦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貴,也只有珍惜和平的人才懂得怎麼去面對戰爭!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那麼就沒有打不勝的戰爭了

第614章 第六百靈四章 祁連,決勝之望(上)第175章 草的未來(下)第486章 關於元朝行省制度(二)第47章 神武軍(上)第259章 各自應對第200章 立斬不赦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371章 除賊(一)第578章 十面埋伏(上)第237章 商議第186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529章 窩裡鬥第634章 終戰(一)第304章 時局第391章 小計第631章 肅清(上)第261章 朝野震動第459章 分兵第523章 稱帝第80章 橫刀第96章 暴風雨第249章 攻城(上)第255章 突襲第245章 人肉第345章 炮轟潼關第160章 結束和開始第336章 最後的準備(下)第167章 入主西京第60章 天山雪蟾第314章 嫁禍第117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507章 算計第554章 恩科狀元第143章 入城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306章 春天裡的故事第246章 重鎮第243章 奪城第40章 判官李泰第189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下)第590章 快刀斬亂麻第484章 示弱第629章 關鍵第330章 投靠第179章 遊說(上)第275章 比拼(中)第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中)第159章 交待第160章 結束和開始第583章 棋子的覺悟第183章 快刀斬亂麻第294章 逆鱗第175章 草的未來(下)第419章 攻心計第566章 亮明身份,拼死相殺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158章 福禍相依第383章 柔情第403章 激戰蒼山(下)第134章 刑問第448章 深情第68章 練兵(一)第595章 善後(下)第405章 安定大理(下)第582章 恩威並濟第15章 籤軍第306章 春天裡的故事第135章 涌動第323章 兩封信第571章 援軍抵達,無奈退兵第416章 四方動第376章 除賊(六)第443章 奪權(六)第430章 刺韓(二)第507章 算計第305章 未來第350章 鏖戰長安(二)第535章 捷報頻傳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609章 小鎮,刺客突現第476章 推行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12章 送你一份大禮第222章 營救第125章 大戰闊亦田(四)第148章 柳家事第610章 錦衣,踏血前行第353章 鏖戰長安(五)第362章 爲天下百姓計第462章 甕中捉鱉(上)第324章 定心第110章 真相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631章 肅清(上)第1章 醉醒時分已千秋第613章 盟約,利益交換第522章 登基前的最後一場戲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483章 離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