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別院夜話
宇文芳哀婉訴說都藍可汗爲了迎娶大隋宗室之女,打算毒殺自己,多虧崔澈勸說這才保住性命。
自己被都藍可汗送去薊縣時,崔澈正在大興述職,回到幽州時,木已成舟,宇文芳的死訊早已傳遍關中,都藍可汗也稱心如意,得以再娶。
宇文芳垂淚道:
“宗族既滅,又遭遺棄,天下之大,我卻無處可去,幸得燕公收留,得以苟全性命。”
楊麗華聽她哀傷宗族受戮,心中愧疚不已。
若不是自己,父親不可能掌權,宇文氏也不會被人屠盡,宇文芳更不會落得孤苦伶仃。
只是楊麗華不懂,在宇文贇濫殺親族,削弱宗室力量以後,正值主少國疑,沒有楊堅,也會有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這些人謀奪北周基業。
溫聲細語安慰過宇文芳,楊麗華不由感慨世事難預料。
此前她曾與宇文娥英感慨,若非生在皇室,也願意效仿娥皇、女英,姐妹共侍一夫。
沒想到,崔澈還真給了自己一個大驚喜。
楊堅曾收宇文芳爲義女,名義上,二人的確是姐妹。
“大義公主便也算了,方纔那突厥女子又是何人?”
楊麗華問道。
崔澈撓撓頭,如實道:
“你可還記得,我曾遠赴漠北,踏破突厥王庭,她就是那時被我俘獲的。”
楊麗華沉默稍許,問道:
“總不會是泥利的可敦吧?”
崔澈詫異道:
“你是如何知道她的身份!”
“我如何知道!家裡的婦人,要麼當過皇后,要麼曾是貴妃,如今東突厥的可敦在這,你又從西突厥王庭帶回一個婦人,不是泥利的可敦,還能是誰!”
楊麗華氣不打一處來。
宇文芳識趣地帶走了在屋外偷聽的阿史那氏,留下崔澈與楊麗華獨處。
崔澈牽起楊麗華的手,任她如何掙扎也不鬆開。
楊麗華拗不過,只得由着他。
崔澈輕聲道:
“還在生我的氣?”
楊麗華哼道:
“我與伱置什麼氣,成親這麼多年,哪還不知道你是什麼喜好,但這次我與你說好了,你這兩名外室,需得藏好了,不能惹出禍事來。”
崔澈連忙點頭:
“當然。”
楊麗華又道:
“還有,不許你打樂尚、月儀的主意!我將她們二人帶來,可不是讓你輕薄的。”
崔澈戲謔道:
“若是她們二人反過來輕薄我,又該如何?”
“我與你正經說話,你還跟我說笑!”
楊麗華氣憤極了,對着崔澈就是一通粉拳。
打得累了,又依偎在崔澈的懷中,說道:
“妾身並不是妒忌,只是崔郎的側室多有來歷,需知人言可畏,不能再與她們二人糾纏不清。”
崔澈下意識看了一眼宇文芳的牀榻,在底下有一條隱秘的地道,可以直通尚月庵。
‘罷了!有這樣體貼的妻子,着實不應該再想着偷吃。’
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悄然而過。
地道還在,崔澈並沒有將它掩埋,但也確實沒有藉由它夜闖尚月庵。
時間來到三月下旬,房玄齡尚在幽州奔走,爲崔澈安撫舊部,以防人心浮動。
崔澈自己則深居簡出,平素很少會客。
在此期間,裴秀與黃百吉先後來到河北任職,裴秀爲魏州刺史,黃百吉爲毛州刺史,皆在定州以南。
他們與崔澈相距並不遠,但州縣長官無故不得越境,故而不能前來拜謁。
不過裴秀來到河北,最高興的就要屬崔昭容了,她時常往來於定州與魏州之間,只是因爲地方官員不能攜帶父母、以及十五歲以上的子嗣赴任,故而她與裴樂更多時候還是住在安平。
五月中旬,又一次往魏州探親,小住幾日後,崔昭容再一次回到了安平,她找到崔澈,說道:
“樂兒如今年歲漸長,也該是時候議親了,他父親就在外地任職,在朝中並沒有多少人脈,這件事還得落在你這個義父身上。”
崔澈聞言頷首。
房玄齡十一歲就定下了婚事,裴樂如今十三歲了,難怪姑母着急。
崔澈應道:
“姑母且放心,侄兒定會爲阿樂尋一門好親事。”
實際上,裴樂的條件並不算差,他出身聞喜裴氏,父親又是刺史,更別提有崔澈這位義父。
只不過崔澈也明白,崔昭容找上自己,自然是想要爲裴樂與關隴勳貴聯姻。
如今的朝堂,依然是關隴勳貴們的天下,關東門閥只能靠邊站,至於江南士族,則在殿外踮起着腳朝裡邊張望。
江南士族要想出人頭地,還得等楊廣上位再說。
楊廣出鎮揚州數年,輕而易舉贏得了江南士族的支持。
崔澈當初急着要給楊堅做內應,不就是想要一個潛邸之臣的名頭,才能在關隴勳貴所把持的朝堂崛起。
江南名士們也大多知曉這個道理,而楊堅夫婦厭惡太子,偏愛晉王,更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楊廣鎮守揚州,就是上天賜給他們的契機。
楊廣結交江南士人之餘,也沒忘了向崔澈、楊素去信,以此寄託自己對二人的思念。
自從獨孤伽羅出面,爲楊廣拉攏楊素以後,二人終於能夠正大光明的來往,無需避人耳目。
當然,楊廣寄給母親獨孤伽羅的家書只會更多。
他很清楚,在奪嫡這件事上,還是得倚仗獨孤伽羅、楊素、崔澈,至於新近投奔的江南士族,的確幫不上什麼忙。
隨着獨孤伽羅的立場越發明顯,身處東宮的太子楊勇惶恐不安,卻又無可奈何。
他太清楚獨孤伽羅對楊堅的影響力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楊素自從隨駕巡幸岐州以後,便再未歸朝,而是留在岐州督造仁壽宮。
對於楊勇來說,楊麗華、楊素先後離開大興,在楊堅的周圍,也少了兩張嘴詆譭自己。
楊素如今也確實顧不上進楊勇的讒言。
楊堅爲了修建仁壽宮,徵發了十餘萬丁壯,看似人手充足,但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工期,楊素只得日夜逼迫民夫勞作,累死者,數以萬計。
在此期間,多有朝臣彈劾,然而愛民如子的大隋聖人卻置若罔聞。
已經到家了,我今天緩一緩,昨天加今天一共欠了6章,我從明天開始每天五章,這個星期補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