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君臣訣別

第366章 君臣訣別

抗旨不遵與謀反,唯一的區別就是能否在事後得到皇帝的原諒。

例如漢章帝下詔放棄西域,班超抗旨不歸。

當然了,班朝與崔澈所爲在統治階級眼裡,出發點的不同,也使得兩者的性質天差地別。

但落在無知百姓眼中,二人的難處又都是相通的。

畢竟他們不知道崔澈與阿會魯蘇的真實關係,於是落在世人的眼中,如今的燕地,也確實是大敵當前的危急時刻。

崔澈知道,自己這套操作,瞞不過聰明人。

他也沒想過能夠騙過聰明人,他的目標是矇蔽那些無知大衆。

在封建社會,愚昧無知者,總是佔據了人口的大多數。

早在與魏徵定下拖字訣後,崔澈就已經下定決心,絕對不能公然扯旗造反,使自己揹負道義上的罵名。

爲此他暗中煽動軍士請願,製造自己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留在燕地的假象。

崔澈可以是礙於將士們的請求,但劉方卻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定、冀、瀛三州並非邊地,沒有外敵威脅,因此就只能是讓劉方堅持楊達前往與他交接政務。

楊達畏懼不敢入境,責任自然不在劉方的身上。

只是崔澈爲了所謂道義,也放棄了許多。

諸如黃河以南的舊部秦瓊、周侃、張恆、王慶等人,他們並沒有按照朝廷的安排,前往關西、江南甚至蜀地爲官。

而是紛紛按照崔澈的吩咐,棄職辭官,帶着家眷紛紛逃亡燕地。

其中也包括了在河北南部各州縣爲官的裴秀、房彥謙、黃百吉等人。

燕州城內,難得衆人齊聚,侍立在崔澈身後的程咬金還在朝秦瓊眨着眼。

秦瓊回以微笑,看得出來,哪怕離開了此前紮根的齊魯之地,也並沒有影響秦瓊的好心情。

他知道,如今只不過是暫時離開。

秦瓊與周侃、張恆、王慶等人苦心經營二十年,在齊魯各州各縣,在當地府兵與鹽兵之間,營構了錯綜複雜的人脈網。

看似崔澈放棄了黃河南岸,實則只要將來他全取河北,齊魯之地,自可傳檄而下。

因此,對於崔澈讓他們北上的命令,衆人也沒有抗拒。

齊魯之地本就是掌中之物,面對朝廷的逼迫,暫時放棄,也無需爲此豎起反旗。

堂內之人都在興致勃勃的談論起最近在燕地流傳的讖言。

中華大地不養閒神,享受了香火祭祀,臨到用時,自然就得出力。

不僅是乙支文德此前所捏造的‘燕地有王氣,崔氏爲天子’已經在崔澈的授意下,小範圍流傳開來。

這些時日以來,更有許多靈異現象,似乎是神明作祟,但卻都在預言着同一個事件:隋室將亡。

程咬金就曾射下一隻鳥兒,只見其翅膀上赫然寫着:‘仁壽四年,子弒父,山陵崩。’

至於什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的戲碼,更是在幽、定等州屢屢上演。

也不是崔澈一個穿越者,非要搞封建迷信,奈何人們就吃這一套。

與此同時,楊堅並不滿足將齊魯之地,與河北南部部分州縣重新收歸中央的控制。

他下詔,向天下人公示崔澈的罪狀,將他的行爲定性爲叛逆。

同時也在準備組織大軍對燕地進行圍剿。

其中,就包括命漢王楊諒徵召河東大軍,屆時出太行山,進攻定州等地。

以及遣人去往磧口,傳令啓民可汗南下,威脅恆、燕等地。

漢王楊諒不敢違背其父的命令,但也不願真的發兵與崔澈交戰,他知道,一旦崔澈敗亡,自己也將在楊堅去世後,獨木難支。

楊諒聽從參軍王𫠆的建議,應下詔書之後,不緊不慢的在晉陽聚兵,卻以糧草尚未備齊爲由,屢次更改出兵時間。

而啓民可汗更是爲難,如今庫莫奚動員了近十萬大軍,崔澈也在燕州聚集了超過十一萬步騎,雙方假裝對峙,自己這時候南下,湊上去,不是送羊入虎口麼。

wωω●тTk án●c o

更別提北方還有一個都藍可汗虎視眈眈。

啓民可汗只得派遣使臣入朝,希望楊堅能夠體諒他的難處。

而崔澈在得知楊堅將自己定性爲叛逆以後,連呼冤枉,竟在一日之內,連上十三道奏表自辯清白。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六月十七日,崔澈十三道自辯奏表送抵岐州仁壽宮,但此時的楊堅已經臥病不起。

原本除去楊諒、啓民可汗以外,楊堅還安排了另外一支兵馬,擔任平叛的主力,由越國公楊素節制關西各軍,但隨着楊堅病重,以及楊諒、啓民可汗無法按時出兵,不得不取消了出兵計劃。

楊堅自己就是在宇文贇暴斃之後,通過掌控關西各府衛之兵,從而上位。

又怎麼敢在自己重病之時,將關中的軍隊交到楊素的手上。

這與楊素有沒有篡逆之心無關,只不過是一個過來人的本能反應。

況且經歷了崔澈的背叛,楊堅在這個時候,也不敢相信外人。

當天,楊堅自覺時日無多,他躺在病榻上與文武百官訣別。

握着大臣們的手,楊堅強打精神,一一叮囑他們要好生輔佐太子。

羣臣們無不眼含熱淚應下此事,而一旁的太子楊廣已經哭成了淚人。

然而楊堅所不知道的事,他寄予厚望的太子,卻在當天夜裡給他一個驚喜。

自從楊堅臥病在牀以來,楊廣就住進了仁壽宮大寶殿,眼看父親已經與羣臣訣別,楊廣清楚,皇位,已經觸手可及,就只差臨門一腳。

可越到這時候,楊廣心中卻越發不能安寧,他總擔心會生出變故,於是派人給楊素送去一封密信,詢問他,自己應該在喪父之前,做些什麼準備。

楊素與黃門侍郎元巖,兵部尚書柳述等人如今也在宮內侍疾。

也許是楊堅對楊廣也留有一手,他並沒有將楊勇的親信趕盡殺絕,比如曾被他相中,準備招爲駙馬的柳述,就被留在了朝堂,作爲對太子楊廣勢力的制衡。

信已經送了出去,但楊廣內心的煩躁卻讓他不願繼續留在大寶殿,便也有了出去透透氣的想法。

(本章完)

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8章 周主滅佛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24章 爲報君恩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81章 皇家尼寺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29章 孝子阿贇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60章 孝子賢孫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64章 再別長安第66章 深夜來客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1章 邊疆牧童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56章 太后楊氏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78章 同姓聯結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65章 屠戮宇文第524章 羣衆力量請假第63章 楊堅建隋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1章 吃瓜羣衆第363章 李密東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