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途經代州

第474章 途經代州

吐谷渾使者未能達成出使目的,只得悻悻而歸,在他走後,崔澈也隨即率領三支精銳騎卒揮師北上。

以帳前效節軍爲前軍,分爲四部,交由蘇定方、沈光、尉遲敬德、黃君漢四名亞將統領。

黃君漢出身江夏黃氏,先祖遷居河南。

其父黃察曾任汴州刺史,崔澈進取中原之時,黃察經由滎陽鄭氏說服,舉州降於東隋,改任衛州刺史,調往河北。

時年二十七歲的黃君漢因此投奔到了崔澈的麾下,起初是作爲親隨,在被崔澈考校過兵法武藝後,又被帳前效節軍,充任亞將。

對於歷史上的黃君漢,崔澈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戎馬半生,最終以軍功被唐朝冊封虢國公,拜使持節、都督潞澤蓋韓遼五州諸軍事。

這樣一位未來的名將,崔澈自然不吝於破格提拔,只不過黃君漢剛入軍中任職時,將士們都以爲黃君漢如今受崔澈重視,只是仰賴其父的蔭恩罷了。

不過黃君漢自身便是一員勇將,在楊廣東征高句麗時,他曾以先登之功受到封賞。

憑着一身精湛的武藝,黃君漢與初入軍營的尉遲敬德一般,打服了一衆驕兵悍將,軍中的爭議也就此平歇。

繼帳前效節軍之後的便是博領騎卒,由崔澈親領,銀鞍契丹直的弓騎兵則落在了最後。

博陵騎卒如今禁衛軍的色彩越發濃厚,當然,沒有比這一支前身是崔澈一手組建的家兵隊伍,更適合護衛自身安危的存在了。

黃君漢騎在馬背上,走在隊伍的前頭,他神情肅穆,不苟言笑。

這並不是黃君漢第一次感受戰前的緊張氣氛,當初崔澈南下,他便組織了鄉勇,準備協助父親守衛汴州,只是大戰未開,其父便已獻城投降。

如今再度上陣,卻是要對外作戰,這讓黃君漢內心興奮異常,只不過是面上板着張臉而已。

他與沈光,都是敢於先登城頭,與敵人搏命廝殺的勇士,又怎麼可能會在戰前怯場。

大軍抵達代州,麥鐵杖已經等候在城外,當遠遠瞧見崔澈的車駕,麥鐵杖拋下隨從,隻身策馬上前迎接。

來到已經停下的馬車旁,麥鐵杖翻身下馬,俯首拜道:

“末將代州都督麥鐵杖,拜見大王,恭請聖安。”

崔澈掀開門簾,責怪道:

“宿公,這聖安一詞,可不能亂用。”

麥鐵杖在崔澈入主晉陽之後,受封宿國公,故而有宿公一稱。

只是崔澈雖說是責怪,但語氣卻不見絲毫怒意,麥鐵杖大大咧咧道:

“大王在末將心中,便是聖人,如何不能用聖安一詞。”

想他麥鐵杖早年家貧,不得已做了盜賊,後來給南陳後主扛傘,但是居建康,大不易,爲了維持生計,只能重操舊業,常常要在一夜時間,從建康與京口之間徒步往返。

好在浪子回頭金不換,洗心革面後,又得了燕王的賞識,自開皇十年,平定江南五教之亂起,便一直追隨崔澈。

如今不僅是自己身居國公之位,長子麥孟纔則是做了崔家女婿,如今接替崔彥卿,爲相州刺史。

而次子麥仲才、三子麥季才也以親隨的身份被崔澈留在身邊聽用,未來前途同樣不可限量。

一家子人的富貴到了這等地步,還能有什麼不滿足的。

崔澈對麥鐵杖可謂是恩重如山,麥鐵杖的感激之情,更是難以言表,常懷報效之志,哪怕是讓他赴死,麥鐵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也就是崔澈如今還需要晉陽城裡的小皇帝來立牌坊,否則只需他一聲令下,麥鐵杖絲毫不畏懼承受弒君的惡名。

崔澈見麥鐵杖不願改口,也沒有強求,只是搖頭苦笑道:

“你呀你,罷了,快些起來吧。”

麥鐵杖起身後,笑道:

“末將早已經爲大王在城中準備好了膳食,還請大王入城歇息。”

見崔澈頷首同意,麥鐵杖從車伕手中拿過繮繩,堂堂宿國公,幹起了車伕的活,要爲崔澈牽引馬車。

崔澈拒絕道:

“孤知宿公敬我、愛我,於公,你追隨孤多年,忠貞爲天下所共知,於私,你是本王的親家公,又何需牽馬以作表達。

“如今仲才、季才都在後頭,你還是先去與二人團聚,他們兄弟平日裡可沒少與孤提起親家公。”

麥鐵杖依言放下繮繩,向崔澈告退,又何止是麥仲才、麥季才思念父兄,他麥鐵杖對兒子們同樣也是朝思暮想。

在麥孟才娶了崔澈親生的庶長女崔文惠後,麥仲才、麥季才也先後成了家,都是博陵崔氏第三房的女子,由崔澈爲他們做的煤。

當然,更讓麥鐵杖欣喜的是前段時日長子麥孟纔來信,崔文惠誕下一子,母子平安。

而做了外公的崔澈也同樣是心情大好,大軍在城外安營,僅有親隨們跟隨崔澈入城。

此舉也是表現自己對麥鐵杖的信任。

在城中,崔澈與麥鐵杖以及軍中諸將痛飲,共賞舞樂,喝得酩酊大醉,盡了興致纔在深夜返回軍營。

翌日,崔澈將麥仲才、麥季才留在了代州,讓他們暫時留在麥鐵杖身邊盡孝,等他班師之日,再一同返回晉陽。

而麥鐵杖隨軍的請求也被崔澈所拒絕,雖說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但劫掠一些老弱婦孺,又不是兩軍決戰,無需再增調兵力。

自從崔澈奪取河東以來,麥鐵杖便一直坐鎮在代州,啓民可汗忙於東突厥的內戰,無暇南顧,而崔澈此前也專注於國內戰事,禁止麥鐵杖擅開邊釁,使他分心北疆局勢。

麥鐵杖以武人自居,面見崔澈都是一口一個末將,但這幾年,他實實在在的是在做文官,險些沒將他給悶出病來。

不過,縱使職責不稱心,麥鐵杖倒也沒有擺爛,他本就是好學之人,來到代州後,更是虛心向幕僚們請教法令制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居然也使得代州大治,境內盜賊絕跡。

真正做到了,從一個目不識丁的粗人、盜賊,成爲上馬領軍,下馬安民的文武全才。

他的事蹟也被崔澈作爲表率,號召百官學習。

(本章完)

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3章 鄴城來人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4章 妙容訪親第60章 孝子賢孫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83章 太子設宴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76章 突厥消息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番外發不出來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608章 拖延時間新章在審覈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188章 兵部尚書更新要晚一點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36章 天元駕崩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18章 崔家兒拳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69章 晉王設宴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71章 一喜一憂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36章 天元駕崩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45章 賞功罰罪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177章 貴妃入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