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兵臨城下

第506章 兵臨城下

黃昏之時,東隋各部陸續進抵馮翊,崔澈留出一部,保護隨軍的民夫建設營地,自己則領其餘兵馬,在城外結陣,卻不急於攻城,單純只是威嚇。

圍着馮翊四面繞了一圈,這城池果然不好打,崔澈在耀武揚威之後,便班師回營。

帥帳之中,他對衆人說道:

“馮翊城高池厚,若要拔取,非一夕之功,我等需要做好苦戰的準備。”

馮翊縣曾是東魏與西魏僵持的最前線,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華陰縣,爲華州治所。

當時的華陰守將便是西魏大將王羆,華陰城防也是由他親自督造加固,數次擊退兵強馬壯的東魏進攻。

如今的馮翊守將能以降臣,在後世位列凌煙閣,排名第十二,可見屈突通並非庸才。

聽得崔澈這番話,衆人無不點頭附和,馮翊縣確實不好打。

長孫無忌心有所想,脫口而出道:

“大王,何不派遣使者入城,對屈突通曉以利害,許其高官厚祿,若是此人願降,馮翊不戰可下。”

長孫無忌滿了十五,與徐世𪟝一般,都被崔澈允許參加軍議。

此話一出,衆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人如其名,毫無畏懼,他朗聲道:

“無忌願爲大王做這說客。”

崔澈訓斥道:

“胡鬧!你與屈突通並無私交,如何能夠說服其歸降。”

長孫無忌欲要爭辯,他的父親長孫晟與屈突通有舊,作爲故人之子,又怎麼能說是沒有私交。

可看着崔澈狠狠瞪來的眼神,長孫無忌只得閉口不言。

將長孫無忌堵住之後,又有幾名過去與屈突通相識的親信,毛遂自薦,願意充當說客,卻都被崔澈拒絕。

崔澈沉聲道:

“屈突通此人常懷報國之志,若非絕路,定然不肯降我,甚至可能會斬殺使者,向守軍將士昭明心意。”

衆人這才知道崔澈是擔心他們入城之後的安危,就連長孫無忌,心中也閃過一絲感激,他此前還以爲是崔澈輕視自己。

不過該做的功夫還是得做,崔澈親筆爲屈突通書信一封,在信中大罵楊廣弒父,又質問屈突通,他曾爲親衛大都督,深受高祖皇帝的信愛,爲何不能與自己一起爲高祖復仇,反倒要助紂爲虐。

崔澈並沒有選擇讓親信替他送信,而是找來一名俘虜,命他進城,爲自己轉交書信。

此前西隋襲擾浮橋建設,秦瓊還是抓了一些俘虜,有這些人在,何需自己人去冒險。

俘虜被幾名騎卒帶去了馮翊下,崔澈與一衆親信在帥帳之中等候消息。

沒過多久,此前派去的騎卒匆匆跑了回來,只不過他們還帶來了一顆血肉模糊的人頭,與那封並未被拆開的信件。

騎卒回稟道:

“大王,信使進城後,我等就在城外等候,不久,這顆頭顱連帶着大王的信件,就被從城牆上扔了下來,城上之人還說.”

見騎卒吞吞吐吐,崔澈皺眉道:

“都說了什麼,如實道來。”

騎卒不敢隱瞞,繼續道:

“那人道:我屈突通蒙受國家厚恩,侍奉先帝與今上,正欲死戰以報君恩,豈可.豈可與大王爲伍。

“大王儘管來攻,我這顆脖子,正要爲國家捱上一刀。”

崔澈聞言,冷笑不已,只怕屈突通的原話可要比這難聽許多,至少他會稱呼自己崔逆、國賊,而不是尊稱大王。

他讓騎卒先把那被摔得分辨不成身份的頭顱帶去處置,揚起手中帶着蠟封的信件,與衆人道:

“屈突通連孤的信封都不曾拆看,便斬殺信使,將書信原封不動退了回來,可見其心志之堅。”

方纔幾名主動請纓,要往城內做說客的親信,包括長孫無忌在內,無不大呼僥倖。

若不是崔澈謹慎,不許他們入城,只怕如今被送回來的,也就是自己的大好頭顱。

“大王,屈突通不識天數,負隅頑抗,破城之後,臣請殺之!”

一人請道,衆人盡皆附和。

俗話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所以長孫無忌等人才會請求入城作爲說客,以爲屈突通無論如何也會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哪知道這人居然這麼軸。

崔澈不置可否,敷衍道:

“此事,城破之後再說。”

對於屈突通的選擇,崔澈其實心裡有底。

誠然,屈突通最後做了大唐的開國功臣,但那也是在走投無路之後的無奈之舉。

原時空中,李淵攻佔長安,俘虜屈突通的家人,派遣其家奴招降,卻被屈突通一刀斬殺。

又派其子屈突壽去勸說,招致屈突通陣前罵子:

‘我與你曾爲父子,如今卻是仇寇。’

命人射殺其子,好在屈突壽撿回了一條性命。

對於這樣一塊臭石頭,與之爲敵,崔澈固然厭惡,但若有一天落在了自己手上,又怎麼忍心傷害。

尤其是此人在原時空中,最終還是投降李淵,這一世,若是山窮水盡,莫非就不能向他崔澈屈服。

在與衆將商議過明日的攻城安排後,崔澈便屏退衆人,夜色深了,也該是休息的時候。

長孫無忌在帳外見到了早已等候的母親高氏,高氏關心道:

“方纔我聽觀音婢說,你與大王發生了爭執,究竟是因爲何事?”

長孫無忌聞言瞪了一眼觀音婢,心知必然是他要做說客,被崔澈訓斥的那一句給在帳外玩耍的觀音婢聽去了,故而母親才能知道。

觀音婢吐了吐舌頭,躲到了母親的身後。

長孫無忌只得向高氏解釋其中原由,高氏被嚇得臉色慘白,她後怕不已:

“難怪此前我還看見有人帶着滴血的木盒進出,若不是大王明察,伱險些丟了這條性命!”

觀音婢也是直呼萬幸,一個勁地勸說兄長不要在輕生涉險。

長孫無忌頷首道:

“母親儘管放心,經此一事,孩兒定然記住教訓。”

說着,又笑道:

“孩兒在大王麾下效力,大王愛屋及烏,也不會讓我身陷險境。”

顯然,他早已經完全接受了崔澈與其母的關係。

正經婚嫁,你情我願的,又不是強迫良婦,自然沒有那麼多的芥蒂。

下一章在十二點前

(本章完)

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17章 初至聞喜第471章 援弱抗強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66章 深夜來客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92章 可汗夜遁第76章 突厥消息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62章 裴秀來京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23章 北齊舊人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84章 涼亭桂樹第71章 一喜一憂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76章 突厥消息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37章 共誅國賊請假一天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79章 戰事再起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170章 都藍來訪大家不要等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0章 少年出遊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97章 結髮夫妻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60章 孝子賢孫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52章 相府同僚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8章 周主滅佛第74章 懲治罪惡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95章 天子賜婚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