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益州長史

第555章 益州長史

崔澈追逐權力,並非是爲了每天起早貪黑,埋首案牘之間,處理那些永遠忙不完的大小事宜。

而是在一言一語之間,便可輕易決定他人的生死去留。

以高士廉爲例,哪怕他在吐谷渾的圍攻下,主持天水城防,堅持到了崔澈來援,立下功勳。

但如果不是高氏的關係,這點功勞,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他從秦州司馬一躍成爲幷州刺史。

數道奏表被連夜送往晉陽,崔澈也在次日離開雍縣,前往大興。

同行的還有李淵的棺槨。

他們家祖墳就在長安近郊,李淵自然不可能在雍縣下葬。

李世民、李秀寧等人跟隨大軍,扶靈東歸,崔澈沿途一直在密切關注着漢川的局勢,尤其是災民的安置情況。

如今氣候越發寒冷,過冬的物資也在源源不斷的運往漢川。

秦瓊幾乎每天都會派遣信使,向崔澈通報消息。

在全取漢川郡後,秦瓊留下程咬金鎮守南鄭縣,負責災民的安置工作,而他自己則沿着漢水而下,攻打西城郡。

西城郡太守向房陵郡求援,然而房陵太守自顧不暇,洛州都督李靖此時也正在向房陵郡用兵。

崔澈抵達雍州的時候,秦瓊、李靖先後完成了對西城縣與房陵縣的圍困,只是路途遙遠,消息一時半會難以傳到崔澈的耳中。

長安、大興周邊的墓葬羣,大致分佈在龍首原、咸陽原、白鹿原、鳳棲原等地,而李淵的祖墳則在龍首原。

李淵下葬之時,崔澈親自在墳前唸誦祭文。

這篇祭文是崔澈親筆手書,極盡悲痛之情,聞者無不落淚。

不知道內情的,還以爲崔澈與李淵這對翁婿真的是感情深厚。

距離崔澈奪取大興也有了一段時日,但大興城內的廢墟仍在清理之中,雍州刺史府如今也搬到龍首原北的長安縣。

崔澈沒有重建大興宮的計劃,將來西巡,自可前往岐州,入住仁壽宮。

楊堅建國之初,修建大興宮,還是秉持着實用性的原則,當時的楊堅也是厲行節儉。

等到了楊素爲他督造仁壽宮時,則是窮盡民力,務求奢華。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相較而言,崔澈也更喜愛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的仁壽宮。

讓他重修大興宮,崔澈更願意在洛陽建立一座行宮。

此時的崔澈,已經在考慮遷都計劃了,晉陽位置偏北,的確不適合作爲都城。

相對來說,洛陽地處天下之中,位於黃河南岸。

藉助黃河漕運,各地往洛陽運輸稅糧的損耗要遠遠低於運往晉陽。

同時,在收取關中後,晉陽最大的優勢,即繞開潼關,經由蒲阪用兵,已經不復存在,軍事意義大爲削減。

而崔澈即將統一北方,其南征之心,可謂路人皆知。

往關中用兵,自然是晉陽佔優勢,而出兵南方,洛陽更爲便利。

無論是減少稅糧損耗這一經濟層面考慮,還是方便南征這一軍事層面着想,遷都都可謂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班師回朝之後,崔澈也將在朝堂上提出相關的議題,讓衆臣商議。

長安縣城,漢代宮闕。

剛剛爲李淵下葬,李建成遇害的消息就傳入了宮中,隨同崔澈暫住於此的李秀寧失聲痛哭。

楊廣在得知李淵反叛之後,當即下令抓捕李建成一家,將其處死,連李建成剛出生的兒子都不曾放過,可見楊廣心中的憤恨之意。

同時,楊廣下令改任齊王楊暕爲益州總管,鎮守蜀地。

畢竟關中都已經丟了,不可能讓楊暕頂着一個關西大都督卻坐鎮成都。

至於宇文述,則沒有這麼好的運氣,雖然有李淵反叛作爲開脫,丟了關西也不能說全是高熲、宇文述的罪過。

但出了這麼大的事,總得有人來承擔責任,這個人自然不可能是楊暕。

至於殉城而死的高熲也得到了楊廣高規格的追賞。

故而只有宇文述被罷免官爵,才能夠稍稍平息輿論。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宇文述的起復是遲早的事情,畢竟他是楊廣潛邸之臣,深受信任。

至於接替宇文述的張衡,同樣是楊廣最爲倚重的重臣之一。

他先後擔任楊廣的河北大行臺刑部、度支尚書,又歷任揚州總管府府掾、司馬等職,楊廣登基後,恩寵也只有宇文述能與之相比。

原時空中,張衡因爲勸說楊廣體恤百姓,反對修建汾陽宮,而被疏遠,最終被冤殺,但如今楊廣都已經丟了整個北方,也沒得汾陽宮可修,倒也保存了他們二人之間的君臣之義。

此時張衡已經入蜀,畢竟細作要將消息從江都送至長安,着實花了不少的時間。

馬車駛入成都,張衡端坐在車廂內,愁眉不展。

在來到蜀地後,他已經得到了北方局勢的最新消息,漢川郡已經失陷。

對此,張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在聽說崔澈築壩蓄洪,水淹陽平關之後,張衡就清楚漢川郡不可能守得住。

對於宇文述果斷退往蜀地,據險而守的方略,張衡也是贊同的。

只是短短四年間,北方几乎全部淪陷,這樣的態勢還是讓張衡感到憂慮。

他看向與自己同乘的白髮老者,問道:

“崔逆在外已久,留秦瓊領軍,必然是有了東歸之意。

“待其回到晉陽,依宇文公之見,我等可否趁機北上,收復失地?”

這位宇文公並非宇文述,而是宇文弼。

宇文弼時年六十三歲,與宇文述並沒有直接的親屬關係。

他曾跟隨周武帝滅亡北齊,在隋朝建立後,北破突厥,南敗陳國,頗有功勳,深得隋文帝的信任,與高熲、賀若弼等人交好。

先後歷任司州、朔州、代州、吳州等地總管,此番跟隨張衡入蜀,這位熟通軍事的老者便是作爲齊王楊暕的司馬,爲他參贊軍務。

宇文弼已經很老了,他的兒孫都在江南,這也是楊廣能夠放心用他的原因。

“由蜀地北上,物資轉運困難,況且如今陽平關已毀,縱使光復漢川,崔逆興兵來犯,張長史又該如何禦敵?”

宇文弼反問道。

張衡不能對,只能不甘地長嘆一聲,絕口不提收復失地。

身體好很多了,再歇今晚一晚,只有四千字,今晚同樣整理下思路,明天開始恢復正常更新

(本章完)

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61章 奚族生亂新章在審覈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87章 二度出塞請假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84章 涼亭桂樹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66章 深夜來客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62章 裴秀來京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79章 戰事再起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47章 獻策平陳第204章 舊人之心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88章 私兵國有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75章 雕版印刷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78章 同姓聯結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72章 誇大成果第72章 誇大成果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31章 憾失姻緣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40章 孝寬之疾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79章 戰事再起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92章 可汗夜遁第42章 行差踏錯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273章 民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