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地方分權
往徐州宣讀詔書,冊封崔棄疾爲太子的使者纔出晉陽不久,遠在彭城的崔棄疾就已經收拾好了行囊。
他太瞭解自己的父親了,當李靖趕來徐州,接替杜如晦出任長史,崔棄疾就已經知道自己即將以太子的身份入朝。
泗水之上,徐州水師正在演練,經過兩年的操訓,至少看上去也是有模有樣。
“將來這徐州水師,就要交付給李公了。”
高臺上的崔棄疾對李靖道。
李靖笑道:
“世子入朝,另有機遇,只恨李某不能第一時間向世子道賀。”
崔澈在晉陽開國的消息尚未傳到徐州,李靖自然依舊稱呼他爲世子。
徐州水師從無到有,是由崔棄疾一手組建,其中不知耗費了他多少心血,如今要將這支水師交給李靖,心中也並沒有不捨得情緒。
因爲崔棄疾明白,自己去往晉陽,是要準備將來在父親手中接過整個天下。
“借李公的吉言。”
崔棄疾笑道,雖然自己的太子之位應該是板上釘釘,但沒有收到準確的消息,心中難免七上八下,崔棄疾一天天的數日子,只希望使者能夠快些趕來。
回到彭城,妻子南陽公主在府外迎接,如今的她已經大徹大悟。
丈夫、兒子,終究還是要親過自己的孃家。
“夫君回來了,今日城外操演,怎地不帶妾身一起。”
南陽公主很自然地挽上了崔棄疾的胳膊。
自從妻子被母親楊麗華說教過後,崔棄疾也明顯能夠感覺到妻子的變化。
崔棄疾也不願與大舅父楊勇一般,給父親留下後宅不寧的印象。
連自己的後宅都管不好,將來如何能治理天下。
因此,崔棄疾也在積極修復與南陽公主的關係,近來大多數時間,都是宿在南陽公主的房中,而南陽公主也很爭氣,又懷上了身孕。
崔棄疾旁若無人地隔着衣服撫摸南陽公主微微隆起的小腹,安撫道:
“軍隊操演,殺氣太重,你若是去了,萬一腹中胎兒受到驚嚇,又該如何是好。”
南陽公主聞言,臉上露出甜蜜且滿足的笑容,這對夫妻的感情,哪還有崔澈無視楊堅喚他回朝時的劍拔弩張。
當然,對於南陽公主來說,還有一個自我安慰的藉口便是將來能夠通過丈夫崔棄疾之口,爲自己的兄弟姐妹們求情。
南北對峙,在此之前,南方反推中原,成功的只有劉裕一人。
而劉裕當時面對的是北方混亂的局面。
在北方已經統一的局勢下,並沒有人看好楊廣能夠收復中原,就連南陽公主也是這般看法。
唯一所要考慮的是,在北方的壓迫下,南方政權能夠藉助長江天險,堅守多長時間而已。
或許是西晉以後,長達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分裂。
也可能是隋、陳對峙,隋朝僅用九年時間,滅亡南陳。
崔棄疾如今已經完全放手了徐州的軍政,盡數交由李靖處置。
此舉既是向李靖示好,也是做給遠在晉陽的父親看:他對軍權沒有過多的留念。
崔棄疾看過太多建國前親密無間的父子,在成爲天子與太子之後,相互猜忌的例子。
最鮮明的例子便是他的大舅楊勇,崔棄疾可以說是看着自己的大舅是如何被一步步趕下太子之位,最終子孫盡數被二舅楊廣毒害的下場。
楊勇的遭受也在提醒着崔棄疾,哪怕真的當上了太子,也不等於高枕無憂。
崔澈這些年將崔棄疾保護得很好,另一名嫡子崔彥卿僅僅只是想要在朝臣中邀名,便受到了崔澈的嚴厲責罰。
崔棄疾看在眼裡,心中同樣感動不已,他自然也要小心地維護好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不去做惹人生疑的事情。
看看楊勇就知道,身爲嫡長子,又有高熲、賀若弼、虞慶則、史萬歲等等一干重臣大將支持他,但只要楊堅打定主意易儲,楊廣最終還是坐上了太子之位。
二位舅父之間的事情給了崔棄疾太多的經驗教訓,讓他明白,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只有父親。
如今他大肆去培植羽翼,除了引得崔澈猜忌,沒有半點效果。
因此,李靖前來徐州,崔棄疾以禮相待,向他示好之餘,卻沒有暗地裡拉攏的嘗試。
這位大燕的太子,很懂分寸。
在崔棄疾等待宣旨的使者期間,遠在晉陽的大燕天子與他的心腹們也在完善新生帝國的各項制度。
在中央,燕朝繼承了東魏、北齊、隋朝以來的三省六部制,以尚書令房玄齡總攬庶政,與侍中裴秀、中書令豆盧毓併爲三相。
在地方,崔澈與心腹大臣商議過後,決定將北方按照山川形勢、交通便利分爲六道。
即河北道、河東道、河南道、關內道、隴右道、淮水道
各道設置監察使,無權干涉各州的軍政,僅有監察作用,直接向朝廷彙報。
道以下,又有州、縣二級,各州軍政分離,刺史只管政務,軍務由各州校尉主持。
僅有都督一職,能夠兼領軍政。
此舉自然是在加強中央集權。
崔澈全面推翻了讓自己兒子各鎮一方的想法,讓兒子們擔任各地總管,固然能夠穩定國家前期的穩定,但漢王楊諒的前車之鑑,對他觸動很深。
要不是有楊諒的助攻,崔澈單以幽州起家,奪取河北期間,還得防着河東參戰,甚至襲擾幽州。
崔澈當即下詔,以雍王崔彥宗爲關內道監察使,岐州都督,監察關內道各州之餘,兼領岐州軍政,但不能干涉關內道諸州的事務。
又以樑王崔彥卿爲河南道監察使,青州都督,權力與崔彥宗相同。
嫡長孫魏王崔祐之尚且年少,自然不會放去外地,而是被崔澈養在宮中。
其餘四道的監察使,則由文官擔任。
各州都督,除非是在戰時,否則不再直接統領相鄰州縣的兵馬。
戰時,由監察使許可,各州校尉領兵,歸屬相鄰都督麾下聽從指揮。
崔澈與心腹們商議過後,推出的這一套行政區劃制度,無疑是在隋朝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