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壯士斷腕
漢江襄陽河道,火光沖天,黑夜被映照的如同白晝。
崔澈依舊穩坐襄陽城樓,欣賞張須陀的困獸之鬥。
張須陀趁着夜色,試圖強行突破燕軍的封鎖,他們甚至派遣載人的大船冒着投石車的轟擊,爲火船護航,阻止燕軍攔截火船。
兩岸操作投石機的將士,不知疲倦的在向江面轟擊石塊,雖說命中率並不高,但總有歪打正着的時候,護衛火船的襄陽水師損失慘重,迫於無奈,不得不選擇後退。
而燕軍的小船這才悠閒的駛入江中,將火船牽引靠岸。
坐得久了,崔澈也感覺腰痠背痛,他伸了個懶腰,吩咐屈突通代爲坐鎮,一旦張須陀捲土重來,則繼續以投石機爲他洗禮。
屈突通拱手領命。
就在崔澈回到住所就寢之際,襄陽河道西側,強攻不成的張須陀也終於決定壯士斷腕。
在夜色中,張須陀率領剩餘的水師退走,消失在濃濃的江霧之中。
次日,當江霧散去,斥候沒有能夠望見襄陽水師,匆忙來報。
衆將愕然,屈突通急忙撇清關係,他向崔澈解釋道:
“陛下,末將徹夜未眠,一直留在城樓觀望,不曾見有鐵索斷裂。
“末將敢用性命擔保,絕沒有讓張須陀在我的眼睛底下溜走。”
竇建德疑惑道:
“若往江陵,走水路僅此一條道路,張須陀又能去到哪裡,莫非是回去了淅陽?”
崔澈搖頭道:
“不可能。”
此時再回淅陽,無疑是坐以待斃,崔澈相信張須陀不會這般做。
突然,年輕的薛收猜測道:
“陛下,微臣以爲,張須陀此時或許已經不在漢水了。”
崔澈聞言,雙眉輕挑,說道:
“你是說他離開了漢水主道,經由一條小河南下?”
薛收頷首道:
“正是,退回淅陽無疑是自取滅亡,而襄陽有鐵索攔江,難以突破。
“微臣料想,張須陀必是沿小河南下,半道棄船步行,逃往江陵。”
衆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這一種猜測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崔澈立即派遣騎卒往襄陽西側,漢江南面的支流搜查,果然在南河中游發現大量被鑿沉的戰船。
南河是漢江南側支流之一,流經谷城縣(今湖北襄陽谷城)匯入漢水。
張須陀昨夜就是經由此河向西南行駛,半途棄船步行,臨走前,也不願將這些戰船留給崔澈,盡數命人給鑿沉了。
若不是擔心放火引人注意,只怕崔澈連河底的木料也別想獲得。
見張須陀果然是經由南河逃走了,衆人無不扼腕嘆息。
魚俱羅、屈突通等將領都請求率領騎卒前去追擊。
其中,屈突通最爲急切,他信誓旦旦道:
“請陛下分臣騎卒三千,臣願立下軍令狀,必取張須陀的首級,否則甘當軍法從事。”
畢竟張須陀雖然沒有在他的監視下通過襄陽河段,但也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的。
崔澈以昨夜江霧太濃爲由,沒有責怪屈突通,但屈突通還是希望能夠戴罪立功,洗刷屈辱。 然而崔澈卻擺手回絕衆人的請求:
“卿等踊躍,朕喜不自勝,但冒然追擊,恐遭埋伏。
“況且,朕所在意者,並非是張須陀一人之生死,而在重創襄陽水軍。
“如今襄陽水軍的戰船盡毀,縱使退往江陵,也不過是在城牆上多站些人罷了,於大局無關痛癢。”
張須陀壯士斷腕,確實出乎崔澈的預料。
但失去了戰船的襄陽水軍,也正如崔澈所言,已經起不到多少的作用了。
畢竟水軍之間的戰鬥,歸根結底,還是要依託於戰船。
如今襄陽水軍連戰船都沒有了,還打什麼水戰。
即使逃到了江陵,江陵水師也沒有多餘的船隻交給他們。
當然,崔澈反對追擊,另一個原因是張須陀都已經走了一天了,能不能追得上,還是兩說之事。
自己手中僅有單馬騎兵,並沒有長途追擊的能力,而能夠進行長途奔襲的三萬精騎,如今都在徐州,震懾淮南。
當然,也不是不能將軍馬集中使用,但冒着軍馬跑廢,甚至可能半道遭遇伏擊的危險,就爲了追擊一羣沒有了戰船的水軍,實在不值當。
衆人見崔澈所言不無道理,也不再堅持請求追擊。
崔澈隨即下令在襄陽河道架設浮橋,運輸糧草。
而襄陽周邊的十萬步騎則抓緊時間休整,明日拔營南下。
衆將紛紛領命告退。
當天夜裡,燕軍就在襄陽河段的南北兩側,架立起了五座浮橋,後方組織來的民夫連夜向南岸運輸物資。
與此同時,程咬金也在淅陽太守的幫助下,全取淅陽全郡,向崔澈傳來捷報。
而此前,包括谷城縣在內,襄陽郡其餘各縣也都在襄陽城被攻陷後,紛紛向崔澈投降,由他派遣官員接管。
在先後奪取襄陽與淅陽後,崔澈以二郡爲襄州,以魯州都督程咬金暫爲襄州留守。
由於物資盡數囤放在襄陽,崔澈命程咬金火速班師,率領步卒一萬駐防襄陽。
只是二百餘里的路程,信使快馬半天即可往返,但程咬金行軍,非得數天時間。
崔澈只得派遣竇建德率領一萬騎卒,暫時守衛襄陽,等待程咬金班師後,與他交接城防。
而程咬金麾下剩餘的兩萬騎卒,則由徐世𪟝統領,隨竇建德一同南下,再與崔澈匯合。
次日,經過一夜的休整,用過早飯的燕軍將士精神飽滿,皆在城外等候崔澈發令。
而漢江水面上,李孝恭領着兩萬水軍將士乘坐戰船,也在耐心等待崔澈出兵的旨意。
三萬南陽水軍,其中一萬人留守魚梁洲,封鎖通往襄陽河段的江面,防止隋軍經由水路襲擊運糧的浮橋。
天色大亮之際,隨着崔澈一聲令下,二萬水軍、二萬騎卒、七萬步兵,共計十一萬大軍,沿着漢江南下,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奔向長林縣(今湖北荊門)。
長林縣地屬南郡,漢朝時又名當陽,張飛曾在此喝退百萬曹軍。
此地依山傍水,西側爲荊山,東側爲漢江,正是江陵的北面門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