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班師回朝

第622章 班師回朝

徐世𪟝來到江陵的時候,已經到了冬季。

因爲氣候處於溫暖期的關係,江陵依舊是陽光明媚,不見風雪。

崔澈站在城樓上,看向遠處的長江,頭也不回的對徐世𪟝說道:

“卿可知道,朕爲何要將你留在荊南?”

徐世𪟝回答道:

“臣不知,臣只知道要爲陛下在荊南站穩腳跟,抵禦隋人侵犯。”

崔澈收回目光,轉頭看向徐世𪟝,正色道:

“隋人知道朕收取蜀地,回師江陵,已經沒有了襲擊荊襄的想法。

“然而將士們日夜思歸,朕不能在江陵久留。

“朕一走,隋軍早晚會捲土重來。

“襄陽與江陵的水軍雖然正在重組,但短期內,依然難以與隋人在長江上爭雄。

“一旦江東水軍封鎖長江,荊南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

“你跟隨朕的時間不長,但朕卻深知,能夠在危局之中,爲朕守住湘、嶽二州的,唯有你徐懋功(徐世𪟝字懋功)。”

徐世𪟝肅容道:

“陛下信重,微臣又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君王。”

崔澈拍拍他的肩膀,繼續道:

“大軍回師洛陽,稍作休整,在明年春耕之後,朕將開啓二次南征,進攻淮南,以偏師攻取漢東。

“伱要做的,就是在春耕以前,堅守湘、嶽二州,朕相信,這對你來說,並非難事。

“但我對你的期望,並不僅於此,一旦發動二次南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將在淮南、漢東。

“江東、九江等地守軍都將被牽制,朕希望你能趁此機會,爲朕全取荊南之地。

“朕給不了你太多兵馬,需要你撫慰府兵,引爲己用。

“你有什麼要求,儘管直說。”

徐世𪟝臉色凝重,這些府兵的素質,有目共睹,讓他們守城還行,真要用於攻城、野戰,完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好在自己面對的,同樣也會是一羣府兵。

隋朝的野戰主力十萬驍果軍毫無疑問會留在淮南,抵禦崔澈的第二次南征。

“微臣別無所求,只求麾下將士足糧、足餉、足衣,方能使其如臂使指。”

崔澈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好,如今江陵城內,尚有不少積累,你渡江之時,可派遣將士往江岸接應,運送物資。”

徐世𪟝並未在江陵城久留,只是歇息了一夜,便在第二天一早渡江南下,而崔澈也命人打開江陵府庫,利用此前運兵的船隻,運輸物資南下。

當時間來到十月下旬,崔澈終於離開了江陵,沿漢水而上,回師襄陽。

他原本以爲楊廣會趁自己離開,襲擊荊南、江陵等地,但也許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叛亂的後續影響,讓多疑的楊廣調回了驍果軍,拱衛建康,不敢輕易將他們假手於人。

崔澈在途經襄陽的時候,遇見了快馬前往江陵赴任的秦瓊,以二人之間的感情,無需崔澈多費脣舌安撫。

“九江太守張須陀,此人驍勇善戰,能得將士擁護,叔寶鎮守江陵,不可輕視之。”

崔澈提醒一句,別與秦瓊在漢水岸邊道別。 在秦瓊的注視下,大軍經由浮橋北渡漢水。

襄州都督程咬金同樣來到漢水南岸送行,在燕軍主力盡數渡江之後,程咬金對秦瓊笑道:

“不曾想,我與叔寶同爲戰將,如今卻要統御起水軍來。”

秦瓊也正爲此事憂心忡忡,如果是讓他領着一支騎卒衝殺,哪怕敵人十倍於自己,秦瓊依然無所畏懼。

但他對水戰,屬實是十竅痛了九竅,一竅不通。

秦瓊嘆息道:

“軍中大將盡是北人,少有人能夠精通水戰,陛下也是沒有選擇,才讓我們二人統領荊襄水軍。”

程咬金突然摟上了秦瓊的肩膀,說道:

“叔寶麾下那位荊州司馬李孝恭,老程我與他在魯州共事過,覺得脾氣相投,不如叔寶向陛下上書一封,將他調來襄州,也算我老程欠你一個人情。”

二人本就是世交,程咬金當初投奔崔澈,還是秦瓊寫信引薦,關係自然親密。

崔澈也是因此才讓他們二人分別鎮守襄州與荊州,期望他們能夠守望相助,而非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秦瓊推開程咬金的手,笑道:

“聽你這麼一說,只怕這李孝恭倒是一個人才,我又怎會讓你。”

說着,不理程咬金在聲後叫嚷,拍馬揚鞭,向江陵奔去。

與此同時,崔澈在抵達魯州之後,立即下詔,調帳前效節軍、銀鞍契丹直、博領騎卒共計三萬精騎回洛陽休整。

以吳王府司馬李靖爲徐州都督,改封吳王崔彥卿爲蜀王,召他入朝,一同返回洛陽的,還有此前的吳王長史劉方。

崔澈在蜀地廢黜郡縣制,改行州縣制,將三十郡,合併爲二十四州。

以蜀地二十四州爲劍南道,恢復蜀郡爲益州,其餘各郡也紛紛恢復大業三年以前的名稱。

崔澈計劃以蜀王崔彥卿爲益州都督,兼劍南道觀察使。

總領益州軍政,同時監察蜀地二十四州的官員。

當然,前吳王長史劉方作爲崔彥卿的岳父,自然不可能跟隨他入蜀。

崔澈考慮到崔彥卿如今已經二十二歲了,益州並非徐州,不在燕隋交鋒的前線,也應該讓他自己施展拳腳,而不是在徐州時一般,所有事物交給劉方、李靖處置。

因此,崔澈此次不準備爲崔彥卿派遣重臣,任由他自己招募幕僚。

知子莫如父,崔彥卿這幾年的表現,尤其是此次鎮守徐州,並未橫加干涉軍政,收穫了崔澈的信任。

而任由崔彥卿自己組建幕府,也正是崔彥卿理應獲得的回報。

況且,崔彥卿的才能,只是治理益州的話,也不需要有大臣入蜀向他指手畫腳,畢竟崔彥卿此前在河北也幹得不錯。

十二月上旬,使者快馬趕到徐州,向崔彥卿、劉方、李靖三人傳旨,詔崔彥卿、劉方以及三萬精騎入朝,以李靖都督徐州。

得知自己改封蜀王,崔彥卿無奈道:

“孤貴爲皇子,卻居無定所,只能四處漂流。”

劉方寬慰道:

“蜀中形勝之地,天府之國,非至親不能任用,陛下以殿下鎮守成都,又准許殿下自闢僚屬,可見對殿下的信任。”

崔彥卿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不由轉憂爲喜。

(本章完)

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501章 徐郎何來新章在審覈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30章 貴人相邀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69章 長遠之計番外發不出來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1章 邊疆牧童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94章 突厥分裂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87章 姻緣已定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87章 姻緣已定請假一天新章節被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