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四)

之後就是中國的京戲了,鑼鼓一點,乖乖隆冬強,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今日的頭一處戲就是《八里橋》,這又是政治極爲正確的戲,在這樣的場合,不用這樣的大戲是說不過去的,左宗棠看着《八里橋》洋洋得意,“接下去,老九,”他對着身邊坐着的曾國荃笑道,“咱們也可以上這裡頭了!”

曾國荃也捻鬚微笑,“欽差大人,譚鑫培自然要來演您了,可這楊萬樓,到底要歸我纔是!”

兩個人哈哈一笑,舉起酒杯互相敬酒,昔日心結自然不用說了,就在這一次酒中煙消雲散,正是因爲大勝,所以纔有這樣的心胸。

高心夔和王愷運坐在一起,上首的孫玉文對着王愷運十分看重,連連舉杯敬酒,王愷運也不馬虎,禮儀周全,讓人挑不出什麼錯來,高心夔主持中法之戰後勤所有事務,王愷運隨聖駕參贊軍政,都是一等一的功勳,又是慈禧太后最爲信任的“北門學士”飛黃騰達,指日可待,什麼時候外放總督,或者入六部執掌部務,抑或加封大學士,甚至再進一步,入軍機處當差,也不是不可能的,孫玉文最會未雨綢繆,這樣的好機會他是不會放過的。

王愷運也十分得意,眉飛色舞,絲毫未見矜持之色,他對着邊上依然溫和的高心夔笑道,“伯足你是做什麼,籌謀多年,換來今日大勝,雖然不能夠志得意滿,但偶爾放縱一兩回,也是無妨,有什麼可擔憂的?”

“我擔憂的絕非國事,而是擔憂你啊,”高心夔低聲說道,“老大人復職,你在裡面出力最多,”他擡起頭打量了遠處高踞臺上看戲的慈禧太后,“西聖心裡是最清楚的,老大人昔日和她掐的那麼厲害,如今雖然臣服,可這心裡說不定還有疙瘩,西聖雖然心胸寬闊,可到底是一女子,她說不定早就已經厭惡我們兩個人心念舊主,可老大人昔日知遇之恩,我自然要粉身碎骨報答之,壬秋兄你才幹勝我百倍,我死不足惜,可你如果被西聖厭惡,這就絕不會是好事情了。”

“不管以前如何,西聖之恩,也是大過於天,”王愷運輕聲說道,“我自從見到西聖之後,就知肅順,不能夠成大事是有原因的,肅順其人,太過高傲,目中無人,而西聖雖然也是雷厲風行,但卻知道聯吳抗曹,借力打力,肅順不是西聖的對手,但是我自然也知,肅順昔日的知遇之恩,故此,我這些年,差事之外,我更多就是找着機會,讓西聖能夠用肅順,讓老大人起復,重入京師,一來是報昔日之恩,二來也是讓西聖有人可用,第三,最要緊的就是讓老大人能夠一展心中抱負!”

敬天殿之前,王愷運侃侃而談,絲毫不爲面前的歌舞表演喪失了理智,從這一點來說,高王二人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爲面前的繁華而忘卻初心,“昔日諸葛亮遇劉先主,你可知水鏡先生說了一句怎樣的話?”

“他說,孔明雖得明君,卻不得天時。”高心夔自然知道此事,見到王愷運說了此例,似乎明白了什麼,“你的意思是?”

“爲臣者,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同僚的相助,也不是搞什麼朋黨,而是要有一個值得性命託付的君上。若是有了明君,但若是不得天時,也是無用。老大人就是這個孔明,雖然有文宗皇帝的青眼賞識,卻不得其時,故此之前的滿腔大計付之流水,何況文宗皇帝也算不得什麼明君,只是怠政,故此信任老大人罷了,如今西聖在朝,局面和二十年前相比,何至於天差地別!昔日幾乎是老大人一人對抗整個朝廷,整個八旗,怎麼會不敗?而如今,西聖秉政,百廢俱興,什麼時候都比不上如今,老大人的抱負到了如今,又是明君,又得其時,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

王愷運端起了杯盞,喝了一口酒,高心夔只是沉默聽着,“什麼三姓家奴,什麼朝秦暮楚,我知道外頭的話兒是多難聽,不過我不在乎,伯足,這人生在世,總是要有些追求的,西聖對我一樣有知遇之恩,君主如此,再也沒什麼可說的,所以我要把老大人拉回來,第一個,自然是爲了幫助老大人,幫他一展才學,第二個就是讓他來當西聖手裡的鋼刀,把那些阻攔的人一概都殺了,不能讓西聖的仁慈之名有所妨害。”

“唯一的擔憂就是西聖不準,”高心夔唏噓說道,“所幸,西聖知道咱們的心思,她也肯不計前嫌,看在咱們這麼多年的苦勞上,到底是給了老大人一個體面,不,不僅僅是體面,如今的老大人不需要體面,他需要的是繼續當差辦事。”

“是,說到底,昔日之事,我真心的想法,就是怪罪西聖,但是參政如此多年,我這小小的抱怨也只剩下了欽佩之意了,恭親王麼,也不難怪我要幫着別人整他,實在是我不敢怪罪西聖,自然就只要去整一整他了。”王愷運轉了轉手裡的酒杯,“西聖明白的,但是她從來不拒絕,當然,我這點小心思,自然是不用多說,接下去,我準備休息一段時間了,西聖已經和我說過,接下去會免了我的官職。”

高心夔悚然一驚,“這!任秋兄,這是從何說起?您的大才,正是要用的時候,怎麼會讓你辭官呢?就算我們在老大人這裡有什麼私心,西聖也必然不會怪罪的。”

“伯足,這事兒是西聖決定了的,我私心比你重,她自然是知曉,所以我是不能夠繼續在通政司了,老大人擔任了左都御史,管理的調查的就是官員的齷齪事,我再在通政司管理上的密摺,這是絕不能夠的,西聖雖然不喜歡搞制衡之術,但也必然不願意和老大人有關係的人,完全把持着朝廷的耳目。”(未完待續。)

十五、九龍治水(三)二十一、各方角力(一)一、眼前大敵(五)十一、銓選部閣(一)十二、巍巍宮闕(五)十三、浩罕之亂(七)五、北京條約(五)三十三、朝日鮮鮮(八)三十五、兒女心事(三)三十八、奪宮之變(二)四十二、浮萍霜露(三)四十一、芳華正茂(中)十九、一馬當先(四)六十八、他鄉故知(三)二十三、三家分晉(三)五、德意志國(五)二十三、靜極思動(三)四十一、立後封妃(三)三十三、北圻金鼓(三)四十三、檢閱三軍(四)三十、同治立後(六)二、遇見榮祿二十八、新幣銀行(二)四十五、今又復來(一)四十四、前度劉郎(一)七十八、升龍大火(二)六十五、即日宣戰(四)十四、武昌大戰(三)三、梨花滿地(二)七十七、上海風潮(二)三十七、千古艱難(一)三十九、百計迎敵(三)二、中外震驚(五)四十六、壯志凌雲(五)十九、一馬當先(九)六十九、老驥伏櫪(三)二、宗親衆人(一)二十、神女無意(六)二十三、浙江新疆(一)四十六、不如意者(四)三十三、天津條約(四)十二、北國七月(三)二十七、萬象更新(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二)十、隨風入夜(四)二十九、顧此失彼(二)十二、英人來華(二)三十一、歲在龍蛇(二)二十四、開邊興兵(八)二十一、翻雲覆雨(四)五十、得失之間(一)三十七、另有所圖(二)二十三、慈禧慈安(中)二十六、羨慕與否(二)二十九、聖壽慶典(三)一、三月初三(五)二十、醇酒婦人(一)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三)十、江南江北(四)四十五、游擊戰法(七)二、日出之國(一)二十三、三家分晉(四)二十一、慧眼識英(四)二十、見風轉舵(二)十五、新桃舊符(四)三十一、畫眉深淺(二)十八、再破大營(三)八十六、尷尬之人(三)十八、君有意乎(四)二十、見風轉舵(五)三十、金陵血色(下)三十四、怎定風波(七)三十三、朝日鮮鮮(二)九十九、先退後進(三)二十八、返京之前(二)二十二、我心欲託(四)三、梨花滿地(二)四十三、檢閱三軍(十一)八、鐵路紛擾(五)十四、武昌大戰(五)十五、新桃舊符(一)四十、秋獮熱河(上)一、三月初三(三)二十一、各方角力(三)十四、武昌大戰(一)三、趁火打劫(四)二十六、驚鴻一瞥(二)五、白蓮教主(五)三十六、粉墨登場(三)四、閔妃來朝(四)十六、其樂融融(二)一、眼前大敵(一)二十九、燦燦萱草(一)二十四 五羊城中(二)二十、欲加之罪(一)七、大南天子(三)二十八、日月分明(八)二、指點江山(二)二十八、鏖戰江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