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

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

姬昭還處於沉睡之中,這一場沉睡實在是太久了,而且還沒有絲毫醒來的趨勢,但是諸子百家實在是太過重要,冥冥之中,他還是向着子孫傳去了朦朦朧朧的信息。

洛國要編撰的這部大典,是要將諸子百家的學說一網打盡,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尤其是那些爭鋒相對的理論,是最珍貴的東西。

這些各有道理卻爭鋒相對的理論,能使人面對各種狀況,不至於直接走向非此即彼的極端之路。

“從《管子》開始,將這數百年之間所有聖賢之人所作的全部收錄,不僅僅是儒道墨法,還有那些小流派的學問,全部都要收錄。

還要昭告洛氏子孫,自此以後要不斷添加新學,作爲傳世之典,讓千百萬年之後的諸夏子孫,依舊能夠見到無數年之前的先賢智慧。”

洛長望着手上的戒指感慨道:“若是沒有洛氏孜孜不倦的收集,數百年的戰火不知道要遺失多少珍貴的史書。

史書就是諸夏之人的根,擁有了史書,我們就能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祖先都做了哪些事情,光輝璀璨的流傳下去,誇耀後世。”

宮室之中,洛國公室子弟的臉上全都是自豪的神色。

千年!

萬年!

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

在諸夏列國之中,不論天子、諸侯、卿大夫,求的是數百年的富貴,若是能延續千年已經是上天庇佑。

但洛氏是真的要存世一萬年,乃至於萬萬年。

洛長悠悠頌唱道:“素王的神靈在天上。”

公室衆人一愣,緊接着同聲頌唱道:“素王的光輝萬萬年!”

邦周萬萬年眼看是沒戲了,但是諸夏會萬萬年,素王的光輝會萬萬年。

而將這些輝煌傳下去的,就是書籍。

修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對於洛國這個有八百年修書傳統的國家來說,這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的原本書籍都在洛國手中,這使得洛國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收集那些不知道流落在何處的書籍和資料。

至於少數還在各學派手中的書籍,只要洛國告知天下願意以書易書,那麼就會有無數人蜂擁而來。

這是因爲,除了墨家這種誕生不久的學派,像是儒家和法家這種誕生已經不短時間的學說,書籍遺漏或者是摘抄時出現錯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長時間下來,他們掌握着大量的書籍註釋,但是卻根本不知道自己手裡的書籍到底是不是原版。

至於哪裡有原版,自然是洛氏的守藏室!

天下儒生都知道,最正宗的儒家典籍在洛氏的手中,那些可都是洛明公和孔子親自寫下的。

裡面還有二聖的註釋,遠遠比現在儒家手中掌握的珍貴,從那些書籍之中,才能真正的看到聖人在寫作之時的心境和理解。

法家就更是如此,法家的區分本來就不太明確,法家內部的區別也很大,昔年齊法家就親自趕赴洛國之中求書。 唯一好一點的就是道家,因爲老子當年就寫了五千言,至少道家手裡還是有原版的經書的。

但道德經註釋的數量是經書的幾十倍,老子根本就沒寫,全都是洛氏自己在他講解的時候記錄下來的。

道家早就想着要向洛氏求書了,但不知道怎麼開口,書籍這種珍貴的東西,哪裡是能輕易予人的。

洛國公室要編撰一部大典,持續收錄諸子學說,並且要讓這部大典永遠流傳後世的事情,很快就風行各國,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高山會崩塌,河流會枯竭,王朝的天命會墜落,這世間沒有不毀壞的萬物,但是唯有人的智慧是永存的。

諸夏佔據了天下的中央之土,而四夷則被厭棄,只能生存在山川大澤、荒漠林原這些窮惡之地。

這是因爲諸夏的先賢憑藉智慧得到了上天的垂青!

上古聖王的事蹟只能憑藉口口相傳,但即便如此,依舊能夠讓後世子孫誇耀。

先祖素王作書數卷,還命列國皆設史官,這是爲了將列國的事蹟傳承下去,使後世子孫或爲誇耀,或爲鄙夷。

青史昭昭,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都在青史之上。

數百年來,自先祖明公作《洛語》,述王道之言,又作《洛宮春秋》,直到老子作《道德經》等,多少先賢著書立說。

這些聖賢不是諸侯,或許史書之上的記錄寥寥無幾,但這些聖賢對諸夏的貢獻,比起尋常的諸侯國主不知道要勝出多少。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向人間降下了天啓!

洛氏的子孫要誇耀這些聖賢,讓他們的思想永遠流傳。

洛氏要在洛國之中,立起高高的石碑,記錄諸子的典籍,建立廟宇,用金屬和美玉鑄造人像,留下諸子的容顏,直到洛國滅亡,諸子聖賢的精神智慧亦可永遠留在世間!”

這一番話更是讓天下人心浮動,在過去的八百年之中,想要誇耀後世,就要成爲王侯將相,才能被收錄到列國的史書之中。

邦周八百年,一萬萬人來來去去,能在史書上留下姓名之人又有多少呢?

洛國學宮是成聖之地,現在洛國更是要爲這些聖賢塑像,還是素王降下的天啓,若是自家的祖師能夠參與到這一次的塑像之中,即便一時弱勢,但終歸是正統諸夏聖賢之一。

等待時機捲土重來即可。

若是不服,有本事把我家祖師從素王所建立的廟宇之中踢出去啊!

————

古代中國對於歷史典籍和古代文化書籍的保存,完整到了一種難以置信的地步,中國考古學甚至只需要攜帶古代的典籍,就能夠準確地找到數千年之前的遺址,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古代中國的聖賢留下了包容萬物的豐富思想,思想的傳承變遷,能夠完美應和中國歷史的進程。

即,中國的歷史發展總是和思想的改變相對應。

這是世界上其他缺少史料和典籍的文明,所不能達到的。——《全球通史·古代中國文明》

晚上多寫點吧,這一章好難寫啊。

第310章 爲劉盈求一個身後名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834章 燕國裂,樑國亂!第928章 貞觀十三年!第480章 洛世的態度第294章 天下王侯來京第221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150章 非王即賊第41章 新的時代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135章 韓國:毀滅吧,我累了第679章 英侯國,風雲下,公子在等你!第37章 淮夷亂第659章 羣星落位,章結束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888章 動手(上)第11章 祁巖之盟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235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316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第853章 素王不許,太陽也不能落山!第899章 憶往昔漢諸侯靖難(800月票目標達成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83章 洛瑜使齊第564章 劉秀!第454章 重罪令第131章 洛國:韓侯,不會說話可以閉嘴,就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貴 秉筆直書第914章 聖婚律第901章 平陽薨!第369章 天崩矣!第916章 洛玄夜薨第855章 洛蘇向北第431章 查商稅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而死第770章 消失的老祖宗!第614章 奮勇而爲天下先!第530章 麒麟閣上(卷終)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487章 皆殺,皆流,皆刑!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54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962章 秦國第369章 天崩矣!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48章 曹操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70章 孔子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893章 李洛聯姻(卷末)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228章 拜將第803章 願以我血薦諸夏第331章 皆寂,武穆第119章 離間,縱橫家互相秀操作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813章 宮闈有亂怨何人?第291章 恐怖的功臣集團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325章 借富貴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100章 五國伐宋,吳齊之間的齟齬第959章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48章 定策第217章 給劉邦灌雞湯第17章 定亂第983章 凜冬城與農民大起義第169章 王侯將相,黎民百姓,終有一死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爲堯舜第195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428章 劉旦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第793章 正義的司馬懿!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597章 勤王軍合圍滎陽,洛子凌揚刀諸侯第535章 說劍!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269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81章 十年磨鍊,完全體的洛瑜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