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二)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五十二篇《周易·艮》文譯解

(原文)

“ (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艮其身,無咎。 艮其輔,言有序,悔亡。敦艮,吉。”

(譯文)

“五十二、回顧其走過的背後,沒有留下自身所犯的錯誤。行走在王廷上,不顯露於衆人之中,沒有害咎。常回顧自己走過的腳步,就不會失誤,利於永遠的堅守正道。回顧注意自己的腿腳,不可隨意行動,因而心思就不會放肆。回顧注意其界限,看行列位置其遠近,鞭策,近朱者赤,心念正道。回顧反思其自身,沒有過失。回顧反思其輔佐行爲,說話言論有分寸,自然沒有悔恨。不斷地敦促自己回顧反思,自然做事就吉祥如意。”

(解說)

“艮”:本義是回顧。引申爲限。“艮”在本篇裡當回顧,反思之意。本篇就是立論“不斷地反思自身”。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背”:脊背,物之後面,反面。“艮其背,不獲其身”,是指反顧其後面,沒有留下自身的錯誤。這裡的“獲”,指獲取,捕獲的意思。“庭”:王庭,朝廷。“行其庭,不見其人”,指行走在朝廷上,而不顯露於衆官之中。這裡的“見”,本義爲現,指顯露。即不可顯山露水,免得招引災禍。

“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趾”:腳趾。“艮其趾”:指回顧反思自己走過的腳步。本句的意思是“回顧自己走過的腳步,就不會失誤,利於永遠的堅守正道。”

“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腓(fěi)”:腿肚。“拯”:舉起。“快”:放肆。本句意思是“回顧注意自己的腿腳,不可隨意行動,因而心思就不會放肆。”這是說,回顧反思自己走過的路,時時自我約束其行爲,其心思也就不會越出規矩。

“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限”:界限。“列”:行列,排次。“夤(yìn)”:遠,深。“厲”:振奮,鞭策。“薰心”:指接近什麼就有什麼心思。本句意思是“回顧注意其界限,看行列位置其遠近,不斷勉勵自己,近朱者赤,心念正道。”

“艮其身,無咎。”

“身”:自身,身體。本句還是強調對自身要全面的反思,不使其行爲偏離正道,也就沒有害咎。

“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輔”:(引)輔助,協助。“言”:言語,言論。“有序”:有分寸,有條理。本句的意思是“回顧反思自己的輔佐行爲,說話言論要有分寸,自然沒有悔恨。”這還是強調君子的行爲要合乎規範,纔不會導致過失與災禍。

“敦艮,吉。”

“敦”:厚(引)厚道;也指敦促,督促。本句是說“不斷地敦促自我回顧反思,自然做事就吉祥如意。”

本篇文章是借對身體的反顧或反觀,來比喻在治國理政上,君子應不斷地自我回顧與反思,檢省自己,達到自身的不斷完善,免得偏離正道而犯錯誤。這是爲君子講述的修身治國道理。

可本篇裡的“艮”,後來也演變成了“八卦”筮術裡的“八經卦”之一。“八卦”筮術裡的“艮卦”取象爲“山”,其“五行”爲“土”。而《周易》裡的《艮》文講述的是回顧,反觀自身的道理,《艮》文裡並未出現“山”或“山”說,當然是沒有什麼“卦象”與“艮爲山”的說法。這《艮》篇講述的是政治道理,而春秋時期史巫把《周易》改造成卜筮形式,到戰國末及帝王專制初,後儒們爲帝王制度服務,而創作了“繫辭傳”與“說卦傳”,把《周易》與“八卦”筮術扭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亦巫亦理”的“易學”。後人也把《周易》一書視爲筮書看待,而全然不顧《周易》裡說了什麼。直到今天已然有那麼多的教授與學者,還不明悟,而把《周易》說成是卜筮之書。正如《井》篇裡的那句話“井渫不食,爲我心惻”,若不除去被罩在《周易》身上不相干的東西,實在讓人心寒,讓人悲痛。

我們看一看北宋張載著的《橫渠易說》裡對《艮》卦的註釋。

“ 艮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雖處喧鬨,亦無害於爲學。有人於此,或日月而至焉,亦有終日而不至者,及其久也,去者常少。若居於家,聞嬰孩之啼則有不忍之心,聞奴婢喧戾則猶有不容之意,至於市井紛囂一不與我事,何傷於存誠養志!

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夫入他人之庭,不見其人可止也,艮其背至近於人也,然且不見,以其上下無應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學者必時其動靜,則其道乃不蔽昧而明白。今人從學之久,不見進長,正以莫識動靜,見他人擾擾,非關己事而所修亦廢。由聖學觀之,冥冥悠悠,以是終身,謂之光明可乎?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動靜不失其時,是時措之宜也,集義也,集義久則自有光明。靜則無見,必動乃見。其道光明,以其本之光明,故其發也光明。’

易言‘光明’者,多艮之象,着則明之義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位,所安之分也。如‘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腓,體之隨也,不能禁其趾而徒止其腓,腓所未聽,故心不能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一身而動止中列,危至薰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止於心,故能艮其身,鹹之九四‘朋從爾思’義近之。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不能施止於心而能止其言,故悔可亡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張載北宋人,字子厚。世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僑居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世稱橫渠先生。

《橫渠易說》 ,亦稱《易說》。三卷,《上經》一卷,《下經》一卷,《繫辭傳》等十傳爲一卷,末又有《總論》十一則。

《橫渠易說》對《周易》與《易傳》經文註釋比較簡略,有些經文數十句中一無注說。如對《艮》的註釋,其思想並不符合《艮》之本義。

張載的另一著是《正蒙》,一名《張子正蒙》。《正蒙·大易篇》(是對《周易》的一篇論文)裡最有名一句話是“《易》爲君子謀”(《周易》是爲君子出謀劃策的)。單從這句話若對《周易》一書的高度概括,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張載的"易學"依然是矛盾的,《大易篇》裡依然認爲“尚佔則謀必知來,四者非知神之所爲,孰能與於此?”這是他認爲《周易》有占卜的一面,並且依然是從陰陽、太極、象數上闡發封建王道的仁義道理思想,《大易篇》所論述的內容與《周易》原創內容是個風馬牛不相及。

《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一)《周易大發現》(七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九)《“易學”評論》(二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五)《周易大發現》(七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三)《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易學”評論》(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周易大發現》(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十一)《周易大發現》(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一)《“易學”評論》(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易學”評論》(四十九)《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四)《左傳》與《周易》(二)《周易大發現》(三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二)《周易大發現》(五十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九)《"易學”評論》(七十五)《天下第一哲學》(六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六)《“易學”評論》(七十六)《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一)《周易大發現》(五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八)《天下第一哲學》(十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九)《周易大發現》(四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三)《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七十一《“易學”評論》(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一)《“易學”評論》(六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三)《“易學”評論》(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五)《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八《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三)《周易大發現》(三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一)《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六)《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下卷: 《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周易大發現》(三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左傳》與《周易》(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二《“易學”評論》(三十一)下卷: 《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