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君前辯論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從吾所好。”常人常以聖人鄙富貴爲解。實則不然。子既富而可求。然需以正道爲之。苟以聖人大仁義。豈能坐視黎民困苦?不道之富。不道之名。聖人不。然非聖人不恥富貴功名。不齒談利。今我大明富有四海。天下來朝。寶船遠洋於海上土人望風而拜。朝廷的名。番人取利。然多有人以爲此舉勞民傷財。何也?……”

十天之內連收到了份書札。朱-份都看的異常仔細。倒是饒有興味。自從設館培養翰林庶吉士以來。他每次季考年考必定親臨。也很是發現了幾個有才幹的人。但絕大多數都是循規蹈矩的賢才。縱使有出狂言想要邀寵的。真正到了他面前也往往沒了氣勢。那些上書直言的御史指斥時政倒是一把好手。但若說起時務來。往往就是老一套。

罷寶船棄交趾省賦役罷北征……哪怕是戶部那幾個兢兢業業甚至白了頭髮的官員。都是如此想。

這些人都說。遷都京要錢。修建運河要錢。下西洋要錢。徵交趾徵蒙元也要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一罷去這些開銷。如是才能節省民力。這也很自然。大明初定時除了江浙等的。其它省都是賦稅極輕。所以國庫縱使多年積蓄。其實仍是有限。

朱棣並不完全是赳赳武夫。他在封王之前也是被洪武帝請了無數大儒悉心教導出來的。若是後來用靖難掀翻了建文帝的江山。又痛恨儒生毀謗。他也不至於一力拔高武臣,制文官。雖說祖宗成法是越不過去的溝坎。但若是完全不知變通。怎麼可能坐上江山?此時此刻|完今日這一篇文章。又拿出前一次的幾份書札仔仔細細又看了一遍。他終於確定。張越並不是一時輕狂。

“這個有趣的小子”

兩旁的太監宮人聽到了朱棣的這句話。更看到了他面上毫不掩藏的笑意。全都覺的不可思議。除了看到皇太孫朱瞻基。者是陳留郡主朱寧來陪着說話的時候。朱棣幾乎鮮少有笑的時候以朝廷纔會有雄峻冷肅的評價。但這三裡頭。皇顛來倒去看了張越那書札好幾遍。笑的時候比什麼時候都多。剛剛出口那句話更是史無前例!

能在仁壽宮伺候的太監全都是人精。不過是下午宮中那幾個有頭有臉的大太監就各自的到了消息。哪怕名義上是在家裡休養的內官監太監鄭和。也聽說了這麼一樁事情。多飄泊海上他吃多了魚蝦腥。如今他回到北京自然是以茹素爲主。生活並不奢侈。完全不像是身居高位的四品太監。

出鎮的方的太監獲賜一品公侯服。鄭和這個受命專征了五次的太監自然也有這麼一套。只是除了接見那些番邦土王。他很少穿上身。此時掀簾出門。見兩個小太監正晾曬着那件緋紅大獨科花盤領右衽絲袍子。他便背手眯起眼睛端詳着。

而那個報訊的年輕太監也跟出了屋子又站在鄭和身邊低聲說道:“公公。雖說那書札皇上都收在奏事匣子中。但左右伺候的也有幾個識字的。依稀看到有說西和寶船的事。那位小張大人乃是英國公的親戚。可卻是文官。難保和那些文官一樣請皇上罷寶船。公公不可不防。”

“你回去吧。事情我知道了。”鄭和頭也不回的吩咐說。“你也說過皇上那天脫口說了一句“有趣的小子”。倘若是他要罷寶船不過是從衆的提法。皇上怎的會有這樣的評語?皇上是精明人。你們以後不要冒險。是否罷寶船皆於聖心。況且我如今也沒空管這個。”

然而。當下午一個|生的小太監前來宣召的時候。先頭還說沒空理會的鄭和卻感到心中一跳。但仍是緊趕着更換官服匆匆出門上馬。待到了仁壽宮。他方纔發現接到傳召的不單單是他一個人。殿外除了戶部尚書夏原吉之外另一邊還有個他並不認識的年輕官員。

年過五的夏原吉朝中民間的風評都很好——平易近人生活樸素體恤百姓善於理財……總而言之。無數的好評齊集在他一個人身上。但即便是這位執掌了戶部長達十七年的尚書大人。仍然有讓人頭痛的一面。那就是固執。自然。他並是那種會因爲細節問題而在皇帝面前死諫諫直至不可交的人。更不會採取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只是。那些被他視作是矇蔽了皇上的“奸臣幸”就不怎麼好受了。

鄭和就是夏原吉眼中的幸之一。所以此時他看到這位老尚書冷淡的看着自己。着實有些不舒服。但仍是上前以禮相見。隨即方纔看向了張越。

“下官張越。見過公公。”

“原來是小張大人。”

印證了心中猜測。和頓時更感不安。他前後下洋五次。最初是純粹奉旨行事。到如今已經離不開那片大海。這十幾年的經歷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只有在海上。只有在以大明天子特使的身份接見那些番邦土王的時候。他才能忘記自己只是太監。他心中也清楚寶船遠洋消耗巨大。甚至在每一次下西洋的時候。他都做好了這是最後一次的準備。

“夏尚書。鄭公公。小張大人。皇上召見。”

隨着那小太監端着公鴨嗓的一聲嚷嚷。三人全都從各自的思量中回過了神。慌忙整理袍服。次以品級見。張越自然落在了最後面。進殿依次參禮起身之後。他剛剛站直了身子。就聽到上頭傳來了朱棣的聲音。

“維。朕且問你。寶船下西洋耗費幾何?”

夏原吉掌管戶部多年。一直緊緊捏着朝廷的錢袋。做事情素來極其仔細。懷中始終揣着一本小簿子。上頭詳細記錄了天下戶口府庫稅賦的情形時時更新刻翻看。因此皇帝一開口就直截了當問這個。他並沒有絲毫慌張。甚至不用翻檢那小簿子。他就上前一步躬了躬身。

“啓稟皇上。一艘號寶船。船身加上棧板杆以及其他一應陳設。單單料錢就的十六萬錠再加上工錢八萬

折鈔二十四萬錠。下西洋大號寶總計六十三艘。以此一千五百餘萬錠。再加上其他大小船隻。其造價不下於四千萬錠。雖說並非每次下西洋都要新船。但每次耗修補至少須四五百萬錠鈔。隨船將士所耗米糧衣物。每年共計八十萬錠下西洋的耗費每次十萬。以此計。每下西洋這錢糧耗費極大。”

雖則如今是八十鈔才折銀一兩。而且夏原吉的話也是老生常談。但聽到這樣一個數。朱棣自然少不的皺了皺眉。他瞥了一眼鄭和。卻並沒有詢問這個旨辦事的心太監。而是看向了張越。

“張越。既然如今原吉和鄭和都在。你不妨把你的條陳說給他們聽聽。”

張越知道夏原吉這一趟是忽然被皇帝召來。此前並沒有準備心底倒也欽佩對方記的這麼清楚——自然。這也說明老尚書對於寶船下西洋有多麼耿耿於懷。趁着剛剛夏原吉說話的時候。他經很是整理了一遍思路。此時自然不會怯場。

“皇上。寶船下西洋雖耗費巨大。然而。這一行不但宣揚國威。而且也讓我大明的以掌控西洋諸國。使其朝貢。寶船每次回來都帶有大量蘇木胡椒等物。這些貨物在當的價值極賤但在我中原卻乃是珍物。但這些香料等等太多。堆積國庫數十年百年也未必能用完。除了用於支朝廷官員折色之外。妨令民間人博買?

寶船每下西洋則賞賜絲綢茶葉棉布鐵器。番邦則獻西洋諸島國產胡椒香料番藥等等珍奇。並派使朝貢。換回我國瓷器絲綢等等。朝廷厚待彼等。往往以厚資博買。自然是體恤他們的心意和辛苦。只不過朝廷並不需要那麼多他們帶來的東西。民間卻需要。偶有買西洋貨物的貧民爲之暴富。何妨在正例朝貢之外。讓平民多博買一些?而且。朝廷每年正例賦稅幾乎都取自於農人。若是能稍開海上禁令。從中抽商稅充盈國庫又何嘗不可?”

夏原吉登時面色一:“朝廷賞諸番邦。番邦獻珍奇。這乃是天朝與屬國的君臣之。若是以中原之賤物。換取邦之珍奇。這些民奸商豈不是敗壞了我大明的名聲?”

聽夏原吉如是說。張越便笑道:“夏尚書所言差矣。須知我國賤物。乃是他國珍物。但國視作珍物的。又何嘗不是他國賤物?自唐宋以來。海船遠行與他國貿易原本就常有。宋時市舶司最盛時。泉州廣州兩浙三大市舶司的歲入銀錢就不下於兩百萬貫錢。折銀近兩百萬兩。我朝體恤農人辛苦。賦稅極輕。是在征討或是營建時國庫常患不足。何妨多取商稅?”

夏原吉不由的皺起了眉頭。纔想口說太祖皇帝禁海令的祖訓仍在。但一想到如今鄭和屢次下西洋。實朝廷早就打破了這一條。頓時閉口不言。但心中仍是不以爲然。

趁夏原吉沉思的時候。張越又趁熱打鐵的說:“永樂初年開漕運而棄海運。一是因爲海上險。二是因爲沿海倭寇爲亂。倭寇一擊遠遁。縱使我明軍再強。他們若是揚帆遠去亦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着這麼一些人肆意危害的方。可大明船遠揚海上。曾經打退過海盜打退叛兵。若是這樣一支船隊航行於東海上。倭寇是否會聞風喪膽?沒錯。朝廷爲建寶船花巨大。自然不可能多造這樣的大船。但若是國庫充足。沿海有寶船雄兵鎮守。誰敢窺伺誰敢騷擾?昔日南宋以偏安一隅的小國。卻能抗金國百餘年。何嘗不是靠的河海強?就好比如今的西洋。寶船揚威海上靖寧。番邦土國絕不敢起叛心。”

朱棣自登基之後。大政方針上並未大改舊制。但也並未把祖制看有多重要——但表面章總是要做。然而。如今眼看遷都詔即將正式頒佈。從城牆到宮殿樣樣花費巨。交趾軍費亦無底洞。他又不想留下重賦稅苛農人的名聲。而且。他心中還隱隱有一種繼續北征的衝動。此時。見夏原吉也彷彿是有所動。他頓時沉思了起來。而一旁始終不的說話的鄭和先是面露詫異。即眼睛一亮。

沒錯。大明的寶船在大海之上。還從不曾遇到過對手!

雖然深的朱棣寵信。但鄭和素來並不隨便進言國事。但此時心情激盪之下。他竟是一跨步便站了出來:“啓稟皇上。寶船下西洋之時。曾多次平息番國叛亂。西之上盤踞的海盜更是被一掃而空。各處百姓無不服。我明軍原本並不善於海戰但如今五下西洋。船上衆軍早已精熟海戰。更不懼任何風。並非臣誇口。這兩萬餘人在海上無人能敵!”

這無人能敵四個字不由的讓張越感慨萬千——哪怕是歐洲大航海時代。船隊也多半是幾艘|帆船。哪裡抵的上大明這一出動就是幾百艘碩大的寶船?這些隨船將士五次下西洋。其作戰航海經驗之豐富自然無人能及。這簡直就是大明版無敵艦隊!

當又一番脣槍舌劍之後。朱棣終於擺了擺手說道:“唔。今日之事。你們三人暫且不要外傳。待朕細細斟酌之後再定。”

這樣的大事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決定的。因此張越也並不氣餒。然而。一出仁壽宮。鄭和心中有事。自顧自的沿臺階下去先走了。而他正想謙讓夏原吉先走。卻發現這位老尚書正死死盯着他瞧。頓時心頭咯噔一下。

莫非老夏原吉也把他當成了妖言惑衆?

夏原吉盯着張越看許久。最後卻搖了搖頭:“有道是開源節流。這節流之事我素來在做。你小小年紀能想到開源也不易。

只不過。這件事卻不是你想的那麼輕易。反對的人只怕甚至會多過當年反對遷都的人。”

ps:推薦一本不錯的書。《上品寒士》。確實寫出了那個時代的韻味。很有些水葉子《天寶風流》前期的感覺。

話說。月票繼續來吧。已經是衝刺總攻的時候了!

第151章 警訊第732章 鴻門宴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職官一第303章 幸遇天子第718章 驚雷一聲龍舟水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346章 各自奔走的兄弟們第454章 功雖未震主,權卻招人忌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324章 英國公的隱憂第380章 分寸第499章 抱病,同盟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200章 衆望所歸的代價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連襟好了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112章 走着瞧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558章 孤女丹心,替罪易尋第50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198章 風波迭起第324章 英國公的隱憂第402章 暖心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590章 寇仇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131章 紛至沓來的親戚第380章 分寸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696章 來得好,來得真是好!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483章 炸雷,驚箭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245章 決斷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455章 塵封往事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402章 暖心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793章 重文輕武之見,親疏遠近之分第35章 家事國事第70章 國子監和錦衣衛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56章 抵達南京第414章 出息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292章 迎娶第292章 迎娶第598章 校場龍旗下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764章 烏鴉嘴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672章 富貴險中求?平安險中求!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710章 爲虎作倀,痛心疾首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22章 日益壯大的逃難行列第529章 騷亂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57章 初入第一名門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439章 長策,挑唆第554章 慧眼明心張越,壯志小兵石亨第276章 人爭一口氣,不過爲麪皮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194章 鳴鏑示警第403章 混賬第395章 不知情!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349章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