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

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

明朝的武官是明朝皇帝的三駕馬車不可缺少的要件,保護皇帝,禦敵於國門之外,不能不依靠他們,歷朝都是如此,明朝還有不同。

一、品級、爵位偏高。明朝武官中央到地方、基層的軍事機構依次是:五軍都督府(中央)、都指揮使司(省級)、衛(府級)、千戶所(州)、白戶所(縣)。都督府的官員高級官員是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都指揮使司長官是都指揮使(正二品)、都指揮同知(從二品)、都指揮僉事(正三品);衛的長官是指揮(正三品)、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千戶(正五品)、百戶(正六品)。相比之下,和他們共事的文官:兵部尚書正二品;省布政使從二品,按察使正三品;知府正四品;知州從五品;知縣正七品。相比之下,武官級別偏高。

明朝大臣爵位有公、侯、伯。得到封爵很難,但是武官相對容易,文官可就難了。開國功臣六國公只有李善長一人文官,二十八列侯無一文官,一百多個伯爵只有劉基、汪廣洋是文官。整個明朝歷史上得過爵位的武官不好統計,得到爵位的文官卻十個都不到。可見武官級別普遍比文官高。明朝前期武官待遇太好了,以至於宣德年間有一位叫張信的文官本來已經做到侍郎了,還要通過堂弟英國公張輔走後門,調任一個衛的指揮。

二、明朝武官是世襲的。公侯伯多數可以世襲,指揮以下武官都可以世襲。只有都指揮使、都督需要軍功升任。都督、都司退休或死後,兒子繼任指揮使。這樣一來,開國功臣死後,幾乎所有武官都是世襲出身。朱元璋爲什麼規定武官世襲制度呢?有一次他和功臣們喝酒,他說:“你們保着我打下了大明江山,對我忠心耿耿,我還希望我的子孫繼續由你們的子孫來保衛,這樣,我們不就世世代代共享太平了嗎?”(《明太祖實錄》第一冊)朱元璋的想法很好,卻給後世造成了嚴重的後遺症。明朝武官不僅可以世襲,而且可以恩蔭,恩蔭上任的武官,繼續世襲。這樣一來,明朝武官的數量越來越多。明太祖時期,全國武官一萬多人,明武宗時期就增加到十萬多人(《繼世紀聞》)。以後的數字沒查到,只能更多。起初,軍官的兒子要繼承父親的職位要參加嚴格的考試,騎馬、射箭不能含糊。可是後來,明成祖爲了酬謝他的功臣,規定他的功臣子孫可以直接世襲,不需要考試。這樣一來,其他軍官子孫雖然要參加考試,卻把考試要求放鬆了。既然軍官子孫當軍官這麼容易,誰還願意苦練殺敵本領?於是明朝武官的戰鬥力一代不如一代。宣德後期開始,他們多數除了剋扣士兵的糧餉之外,百無一能。嘉靖年間70多個倭寇在南京城下殺死上千明軍;蒙古俺答汗打到北京郊區,明朝正規軍不敢出戰,結果蒙古人搶足了財物和女人,滿載而歸。明朝不是沒有出色的將領,比如戚繼光、滿貴,可是這樣的人一萬個裡面都挑不出一個。腐敗的制度,造成了腐敗的軍隊,這可實在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其實,有腐敗的政府,就會有腐敗的軍隊。

三、明朝武官社會地位在王朝中期每況愈下。正統三年(1439),明朝派兵部尚書王驥爲監軍,監督任禮、趙安、蔣貴三個總兵攻擊蒙古大汗阿臺。臨行前,朝廷給了王驥軍隊全權指揮,可以處斬二品武官的大權。王驥一到軍中就把謊報軍情的都指揮使安敬斬首了;然後分派了作戰任務。本來都指揮使和尚書級別相同,卻可以被他斬首;蔣貴等總兵官職爲都督,級別爲正一品,卻要服從尚書的指揮;這已經說明文官擔任的兵部尚書權力、地位已經超過了都督及其充任的總兵。正統五年(1441)兵部尚書王驥充任“總督軍務”,指揮麓川戰役,從此總督軍務作爲武官的差遣,變成了文官的專任軍事差遣;而作爲伯爵的總兵蔣貴對總督王驥惟命是從,說明:總兵就是身爲爵爺,也要服從總督調遣。正統七年,右僉都御史(正四品)王翱提督遼東軍務,總兵都督僉事曹義以下都要聽從指揮;這就意味着文官一旦有提督軍務官銜,職權就在總兵之上。正統十三年,明朝授權江西、浙江巡撫指揮本省軍隊,抵禦造反的葉宗留、鄧茂七,這是巡撫作爲一個省的最高軍事統帥的先例。“土木之變”以後,兵部尚書于謙把巡撫統軍制度推廣到全國,這就意味着巡撫正式成爲一省或一鎮軍事最高統帥。天順六年到天順八年間,明朝在松潘設立第一個兵備道,本身官職爲按察副使(從三品)、或按察僉事(正四品),可以節制兩員參將這樣的高級將領。正德年間,兵備道職權超過總兵。萬曆年間,都督戚繼光、李成樑拜見大學士張居正(從一品),名片上寫着:“門下沐恩小的某”;有一位姓牛的副總兵拜見張居正自稱“走狗扒兒”。至於宦官,更是他們的祖宗。明朝武官地位下降一是由於皇帝爲了加強軍隊控制,派宦官監軍,派文官統軍;二是由於明仁宗和弟弟朱高煦爭奪繼承權時候,武官集團站到了失敗者朱高煦一邊;三是由於武官數量龐大而且腐敗,叫人瞧不起。(腐敗程度超過宦官。數量太多,貶值了)

武官地位低,爲什麼大家還願意當呢?因爲要當文官普遍需要寒窗苦讀,還要苦幹好多年,能不能升到正五品的郎中還是個未知數;當武官只要有個好爹就夠了。和平年代雖然局部戰爭不斷,但是排自己去前線的可能不多。當武官雖然沒什麼遠大前程,但那畢竟是個官啊;對於不學無術的傢伙來說,軍隊真是一個紅色的保險箱。

第143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846章 煞星到第573章 恩榮齊全,弔客盈門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860章 膳單奧妙,兒子傳話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804章 應變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213章 始動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三百四十八章 下輩子記着不要當漢奸第686章 崩職官一第565章 黑吃黑?第460章 信得過誰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95章 巧人巧事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888章 弘文閣第575章 以德報德,將心比心第80章 赴約第894章 不利第634章 崢嶸歲月老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414章 出息第467章 惜壯士第300章 重立族學,意在將來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69章 除夕夜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67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26章 激變和彈壓對策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第78章 邀約不絕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75章 謫交趾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776章 狡子不勝父,大江爲赤第33章 後會無期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276章 人爭一口氣,不過爲麪皮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854章 侯門盛衰,洞悉真相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107章 父子重逢日,又見舊友來第291章 妝奩和賞賜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770章 張越探病,老臣苦心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491章 雪夜裡的火光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738章 不領情,農爲本第900章 光風霽月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247章 塵埃落定?風雲再起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539章 至親至疏第685章 俱是重負壓肩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1章 第二次的人生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