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市舶司的宗旨是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歷代皇帝對於市舶司官員的委任更是極其謹慎,宋高宗趙構更曾經說過,市舶司官員若是委託非人,則海商不至,損失極大。到了元朝,往往動輒以高官兼任市舶司提舉。
然而,到了明朝,原本用來資國用的市舶司卻變成了懷柔外夷的工具,重要性自然是不可與前代相提並論。而市舶司提舉不過是區區從五品官,永樂朝開始又委派中官提督,於是隸屬於布政司的市舶司更是愈發卑微,大小事務不能自專。
然而,此時此刻,市舶司提舉李文昌卻端端正正地坐在二堂中,面對張越如同刀子一般的目光。他卻是怡然不懼,絲毫沒有收回前言的意思,言辭反而更加激烈。
“治國若單單求利,則宋元緣何滅亡?宋時一年賦稅乃是我朝數倍,元朝亦然,可結果如何?富商大賈用金錢交好朝中大臣,繼而影響國政,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雖有朝中內鬥政令失衡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不是大商掌控了國之命脈,繼而因失衡而全盤崩潰?正因爲如此,太祖皇帝登基之後深恨奸商滑胥,兼且倭寇氾濫,這才施行禁海。如今一夕之間全盤破除禁令,豈不是重蹈宋元覆轍?國富未必國強,大人身爲大臣,怎可忘了這一點?”
看着正襟危坐的李文昌,張越不禁異常惱火。此人耿直清廉他自然是知道的,儘管市舶司提舉沒有多少出息,但只要過手的時候稍微揩油,仍然是遠遠勝過尋常知縣。然而,據他所知,李文昌愣是家徒四壁,就連官服上也打着補丁。然而,真正在官場上,那些貪名圖利的人反而好對付,反而是這些清廉卻又固執的人最難打交道。
“國富確實未必國強,可之前颶風水災過後的情形你可看見了?若不是藩司從都司借糧平糶,則糧價陡然之間升高三倍五倍,尋常百姓要餓死多少,廣東通省是怎樣的情況?若是國富,則廣東各地的農田水利能夠修得更完善,糧倉儲備更豐裕,百姓自可豐衣足食!”
“民富則民滑胥,上古先民勤耕樂織自給自足,日子還不是過得其樂融融?利之一字,實在是最害人的東西!”
足足和這個耿介傢伙辯論了半個時辰,此時又聽到了這麼一句話,口乾舌燥的張越實在是沒了興致,此時再也懶得再說,直接站起身說:“上古是上古,如今是如今。貴官若有異議,便上書言事好了。我只說一句,你甘於清貧固然人品高潔,但讓天下百姓齊齊甘於清貧卻未免嚴苛。經世濟民這四個字,若是沒了濟民,便是一句空話!”
“下官謹受教,這便回去拜折。”
看到李文昌站起身來略一躬身,隨即腰桿筆挺得扭頭離去,張越不禁給氣樂了。然而,眼下是大中午,他卻沒心思再去想這個書呆子如何,直接回到了後院。
因父母都已經到了廣州,如今他總算是復了晨昏定省的規矩,一日三餐也都在一塊。而孫氏因年輕的時候侍奉婆婆戰戰兢兢,因而最不喜大宅門大套繁文縟節,如今更是媳婦往身邊一站便覺得彆扭,於是少不得以出門在外爲由,免了那一套規矩。如今一家人團團一桌,雖然並不說話交談,她的一雙眼睛卻始終盯着兒孫,臉上滿是欣慰之色。
“你娘自小就疼你,這些年是爲了分離而憋得苦了,如今想想,幸好我這一回遂了她的心意,否則一心惦記想念,她非得憋出病來不可。你若是有時間,也多陪陪她。”
這天天氣不冷不熱,飯後父子倆就徑直去了小花園散步。聽到張倬這麼說,張越想起孫氏這一個多月來,白天和媳婦和孫兒孫女說話,晚飯之後常常拉着他的手嘮嘮叨叨,他便笑了起來:“這些年我和您二老不是兩地做官,就是因爲他事分隔兩地,如今自然該好好侍奉雙親。”
他說着頓了一頓,又斟酌着語句問道:“只是六弟如今也已經六歲了,已經到了啓蒙的時候,京師既然有樑公子,若是爲了他的前途計,其實讓他留在京裡更爲妥當。”
“我和你娘一離京,他便只有你姨娘照管。她雖說是本分人,但女人對孩子難免嬌慣,若是縱得無法無天,將來管教起來就難了。我原打算是隻帶着他一個人出來的,結果還是你娘說,母子分離久了難免掛念,她若是因此而生出什麼想頭,難免家裡不合。你娘就是這樣的人,刀子嘴豆腐心。”
見張倬的臉上露出了無奈而又欣慰的笑意,張越唯有心裡苦笑。他早從杜綰那裡聽說,張赴初來乍到對什麼都是好奇,常常滿後衙的轉,憨憨的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對什麼都信以爲真,也不知道紅鸞是怎麼教導的他。細細想了想,他忍不住問道:“爹爹既然把他帶了來,那麼對他的前途應該是已經有所思量。恕我直接問一句,是從文還是從武?”
“自然是從武。”張倬想都不想就給出了回答,見張越面色古怪,他便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如張家這等門第,你算是一個異數。你大伯的事情我之前聽說了,雖是他求成心切以至於落得那個結果,但何嘗不是門第的緣故?你四弟雖說如今是庶吉士,但要有你這樣的機緣,卻是不可能了。他資質上佳尚且如此,更何況你六弟?我看他憨厚心誠,若是一心練武,興許能夠有所成就。而且在這上頭連費心請師傅都不用,不是有老彭麼?”
張越之前聽孫氏抱怨過張倬只知道凡事推給兒子,這會兒方纔明白父親已經考慮得極其周詳。沉思片刻,他便點點頭說:“既然如此,我找個機會便對老彭言明瞭。只是我幼年也跟老彭學過幾招,雖說學武不成,但總算是練好了身體。六弟若要有所成,吃的苦頭只會比我更大。究竟是姨娘的親生兒子,爹爹還得和她說道一聲,否則日日看着兒子鼻青臉腫地回來,當孃的未必能夠經受得住。想當初,要不是祖母壓着,我又自個堅持,還有爹爹在旁邊幫腔說話,娘可是幾次三番想讓我斷了武課。”
“你還記得那些?”如今聽着當年往事,張倬不禁覺得異常親切,竟是忘了兒子已經是一方封疆大吏,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肩膀,“當初看到你肩膀那兒的一塊老大淤青,你娘險些要跑去尋老彭理論,還是我死死攔住了……如今想想還真是覺得世事無常,你那麼單薄的身子,如今卻是連小病小痛都少,哪怕只這一點,老彭就是咱們家的恩人。”
“什麼恩人?”
全都沉浸在感慨回憶中的兩人突然聽到這麼一句話,頓時全都回過了頭,見小路另一頭大步走過來的恰是彭十三,張越頓時笑了起來:“說曹操,曹操就到了。老彭,你來的正好,爹爹剛剛和我提了一件事,我家六弟如今已經六歲了,你若是有空,每天教他練武如何?他前兩次在演武場看你練武的時候變很是憧憬,若是能拜你爲師,這也全了他的念頭。”
“六少爺?”彭十三沒想到突如其來會接到這麼一個任務,頓時猶如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好一會兒才猶猶豫豫地說,“我倒是無所謂,只不過少爺當初也是知道的,我這個人手沒個輕重,六少爺畢竟年紀小,萬一有個什麼跌打損傷……”他說着就頓住了,隨即嘿嘿笑道,“靈犀對我提過,想當初三太太可是對我恨之入骨來着。”
“無妨,既然把孩子交給了你,我自然信得過。”張倬沒想到彭十三也知道這麼一樁公案,不禁啞然失笑,隨即就囑咐道,“你看看他可有天分,若是無天分,讓他強身健體也就罷了,之後好歹朝廷恩蔭,總能有個出身。如果有天分,那麼你就好好調教,天下這麼大,少不了打仗的地方,日後便要他自己去搏一個前程了。”
滿口答應了此事,彭十三這纔跟着二人往前。到了小花園後頭的倒座廳中坐下,他方纔把今日在五嶽商行處打聽到的情況一一道來:“如今諸多商號分成了兩類人,那些大商人都是不想挾制於人,所以此前就已經在福建定製了船隻,年底信風大作的時候就準備出海貿易,據說他們連水手和船工都請好了。至於中等商戶,則是大多盯着那些來廣州貿易的番船。畢竟,對於這貿易大利,那些海外番商不會輕易放過。只是,本省頂尖的大商人大多是既打着海商的主意,又不願意放棄坐商的利潤,所以如今中小商人都打算抱成一團。”
“這是很自然的事。”
張倬雖說當着官,但對於商場上的事務卻比他對官場的瞭解深厚得多。見張越正在沉思,他隨手一合手中的扇子,便笑呵呵地說:“這些天我到黃埔鎮的坊市街去過很多回,看到好幾艘番船入港,和寧波市舶司那邊相比,廣州這邊的情況大不相同。番商的船到了之後,往往有接引者先帶他們去拜訪坐商,那些價值高的貨物往往會在官府抽分之前就直接賣了。除此之外,我也瞧過市舶司的人給貨物估價。同樣的胡椒,同一個人,兩次估價卻截然不同。所以,這市舶司若是要完全抽稅,這估價的人手亦是得好好把關。聽說原有的那些全都是大商行裡借調出來的人,難免是胳膊肘往裡拐,這些人都得換掉……”
聽到張倬說着說着便滔滔不絕,一樁樁一件件歷數了下來,張越自是覺得如釋重負。他對商場雖說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和那些積年成精的商人們相比,便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張倬說的這些方面,有的是他意識到的,有的是他沒有意識到的,但如今有這些見識在,他至少不用擔心自己一廂情願而做了錯事。
彭十三對於商場官場上的事情沒多大興趣。他這個指揮僉事雖說沒有實權,但大可留在京城安安生生過自己的舒坦日子,他卻二話不說跟着張越下來,究其根本卻只是因爲張輔的一句話——張輔已經不會再有出鎮或是上陣的機會了,而跟着張越,總比他在京師那座偌大的國公府裡給張輔種花養草強——那是他二十年之後的歸宿,而不是現在。
等到張倬把那一大通話說完,他便突然開口說道:“三老爺,三少爺,其餘的我不懂,但有一條我卻想提一提。就如三老爺所說,如今最懂估價的是坊市街的坐商,但這些佔份額最大的商人絕不會規規矩矩納稅,此前的糧價漲價風波就可見一斑。這估值的行當不如交給那些中等商會,比如五嶽商行這類的中等角色,他們胃口還小,要巴結官府,也不敢太過分。”
“老彭說的有道理。”
張越見張倬在那兒微微皺眉,隨即看過來的目光更是帶出了某種意味難明的表情,他哪裡不知道父親恐怕是知道五嶽商行背後的名堂,便笑吟吟地點了點頭:“爹爹儘管放心,這一家獨大總不是好事,楚氏商號在之前平抑糧價時亦是幫了大忙,這事情少不得他們一杯羹。不過,這都是權宜之計,我會請張公公設立官牙行,把估值上頭的話語權攤開了,誰也不能一錘定音。”
聽到這話,張倬終於是放下了心。兒子維護家眷的心思他自然明白,但胳膊肘往裡拐的前提是不會因此而影響判斷。他娶了孫氏,但對於孫家卻是平常,只逢年過節會讓人送去一份豐厚的節禮,橫豎孫家嫁女之後根本不曾考慮過孫氏在張家過得如何。張越乃是杜楨的學生,爲了維護杜楨做什麼都不爲過,但爲了別家就沒必要了。
等到父子倆在屋子裡商量妥當,彭十三又苦命地領了一個前往丘家跑腿的差事,三人從屋子裡出來,卻見一個小丫頭匆匆忙忙跑了過來,屈膝行了禮,隨即就雙手遞上了一份帖子。
“三少爺,門外有人求見,說是有人命關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