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信任,押解

從二月初開始。奉旨前束朝倡的魯王世午朱泰堪和祥符些後回了封地,緊跟着便是往各處就藩的皇弟們。儘管仁廟十子,但未登基時就已經有一個兒子去世,緊跟着又是滕王去世。再加上年幼多病的衛王,囚禁西內的樑王,暫時不就藩的越王,因而此次就藩的就只剩下了四位親王,最後一個啓程的便是襄王瞻增。

長沙遠在京師千里之外,因此襄王進宮辭別之日,張太后固然潛然淚下,就是朱瞻基也覺得心裡難受。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從小小便沒有兄弟能夠真正與自己相爭。即便是父親朱高熾即位之後將他遣往南京祭陵,他的太子之位也不曾動搖過。尤其襄王喜讀書,和所有兄弟都相處得好,在他心裡,對這個嫡親弟弟留下來其實並沒多少不樂意的。

奈何朱瞻增在這一點上頭卻是異常固執,兄弟倆單獨相見時,朱瞻基又提到了北方乾冷,南方陰溼,奈何朱瞻增卻是對這些難處隻字不提,只是鄭重其事地提出想見見樑王。如今樑王已經囚禁西內,按理自是不可允許,但朱瞻基思量再三,還是答應了這個唯一的請求親自陪着朱瞻增走了一通。及至朱瞻增淚流滿面地出來,就連他也覺得心下酸澀。

“諸事都是他咎由自取,臣弟無有他求,只請皇上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容他一條生路。畢竟,小時候”

朱瞻增頓了一頓,終究是沒有再說,只是鄭重其事跪下來行了大禮。朱瞻基也沒有說答應,也沒有說不答應。他親自將人扶起,又一路將朱瞻增送到了西安門。這才徑直回仁壽宮去見張太后。只是走在路上,哪怕天已經轉暖,他仍是不由自主地攏了攏身上大氅。回到仁壽宮的朱瞻基避開了此前和朱瞻增去見樑王的事情不提,也沒有說內閣楊士奇領銜提起的越王就藩一事,只是陪着張太后說了些閒話。而張太后彷彿也變成了尋常的老婦人,語氣嘮嘮叨叨,雖悵惘,卻也有一絲滿足。直到朱瞻基離開,一直掛着淡淡笑容的她方纔斂去了那笑意,淡淡地向身邊那個宮人問道:“阿寧呢?”

由於此前之事,仁壽宮中執事的太監宮人幾乎從上到下都嚴格梳理過了一遍,如今能留下的不過寥寥幾個,這年輕宮人便是剛剛從乾清宮調來的。此時聽張太后一問,她連忙在牀前跪下了一條腿,這才低聲說:“外頭新進的女官來了,正在聽郡主教。

這事由張太后自然知道,經此一事,宦官雖說也正在由範弘那幾介,老的從上至下整飭,但受影響最大的卻是女官六局二十四司。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女官原本就已經形同虛設,除了尚寶四司之外沒了職權,如今還不如盡數裁撤,最後還是因爲她不同意,於是便重新定了制度,太后宮皇后宮各設導引尚宮兩人,女史兩人,其餘各宮官則是逐漸慢慢裁撤。

“耍是阿寧那邊完了,請她來見我。”

此前弘文閣經筵一開,四處議論紛紛,好些平日裡悶聲不響的文官們都被這一波風潮點燃了胸中意氣,一下子變得慷慨激昂了起來,如果這年頭有眼鏡,自然不知道要跌碎多少。然而,朱寧卻在家裡“病”了整整一個月,等到如今又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她顯得豐潤了些許,臉色也是紅豔豔的。置酒給祥符王朱有嚼送行的時候,朱有瓚甚至被她的好氣色嚇了一跳,更不用提宮中這些人了。

對四個明顯東輕得不像話的女官囑咐了幾句,見她們全都把頭點得猶如小雞啄米似的,朱寧也懶得再多費嘴皮子,喝了一口茶潤了乾渴的嗓子,隨即就站起身來:“既然選到了這裡,想來你們都是可靠穩妥的,別的我也不多說了,今後看事做事。只有一條,身爲仁壽宮的女官,不許交接內官,這是死規矩!”

這條死規矩就在不久之前,還是不存在的,因而四個女官全都是一愣,好半晌方纔反應過來,慌忙連連點頭。而朱寧也知道她們未必是真明白,可也不想再多說,帶着幾個宮女便往外走去。才一出門,她就得知了張太后的吩咐,自是立時趕去東暖閣。

在家“養病”的這一個月,她吃得好睡得香,還有兩個孩子在身邊陪着,自然是其樂融融,如今乍回宮中,反而是有些不習慣了。因而,踏進東暖閣的時候,她心裡還盤算着如今不同從前,自己爲了避嫌,隔三差五常常進宮就行了。再常住宮中就有些不妥了。

於是,在錦墩上坐了下來,她自然而然地便提出了此事,誰知道張太后竟是搖了搖頭。

“我知道你的心思,只是眼下不提這個。阿寧,你對我說實話,外間是不是對越王留京不就藩頗有微詞,皇帝是不是也對你說過什麼?”

朱寧沒想到張太后竟是直截了當問這事,臉色微微一變。正打算若無其事地敷衍過去,她就現張太后正目光炯炯地看着她,心頭不禁一動。低頭想了想,她就緩緩點了點頭:“太后說的是,皇上倒是不曾說過什麼,但朝中確實頗有些言語。畢竟,洪武舊制,藩王就藩,京師只留儲君。而永樂年間,,後來方纔有漢庶人之亂。我知道,太后是想着如今太子太過年幼,若有萬一不足以鎮壓大局,可制度畢竟是制度,若有特例,則今後特例會越來越多。”

見張太后閉上眼睛,彷彿是輕輕嘆了一口氣,朱寧思忖片刻,便又添了一句:“最要緊的是,如今皇上在弘文閣三次議事,宗藩之事都是重中之重,若太后留下越王,恐怕其餘宗藩會有議論不平。太后若是難決,不若派人去問問楊閣老。”

“不再了。”

張太后疲憊地擺了擺手,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朱寧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儘管皇帝自始至終絲毫未提,也沒有一個人把這件事捅到她面前,但她既然感覺到了,那正式提出的一天想來也是不遠了。朱瞻基已經大了,喜歡自己拿主意,這固然是不可忽視的一條,但朱寧所說宗藩事卻是更要緊的。相比母子兄弟的情兇,今的朱瞻基更在意的怕是江山天下六

所以,他纔會把經筵從文華殿移到弘文閣,這無疑昭示着朱瞻基想要改變,不是受制於她這個母后。也不是受制於那些數朝老臣”果然,當一個守成之君對他來說太不甘心?

“你之前說的那些,我也不是沒想過,確實,你雖說未嫁,但在宮中居留時間太長,畢竟容易招惹閒話,以後便三日進宮一回吧,記着多把孩子抱來給我瞧瞧。只是,如今我這樣子,總還得偏勞你,替我教導挑選幾個穩妥人出來。還有,範弘金英他們正在整飭內官二十四衙門,雖是好事,可我難免不放心,你多盯着一些。”

朱寧對於中官的事情向來是能少沾手就少沾手,但張太后都開了口,她也只得應下,畢竟,那個要求能夠得到張太后的答允,她就已經很滿足了。開封雖是她的家鄉,可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姊妹也已經都疏遠了,遠不如京師。這裡有她的一雙兒女,有她的知己朋友,也有她百看不厭的盛世氣象,她自然希望能留在這裡,興許有真正厭倦的那一日。但絕不是現在。於是,她輕輕點了點頭,見張太后面露欣慰,少不得又岔開話題說了幾句閒話。

京城九門之中,麗正門因是面向正南的三座城門中最當中的一座,兼且又是正對着皇城,素來是重中之重,就連城樓也更恢弘。城樓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頂,樓上樓下均四面有門,上下均有迴廊,高度遠勝其餘八座城樓。除此之外,就在數天前,工部還上書建言請建麗正門箭樓,因爲這個,朝廷中又多了一項爭論不休的議題。

然而今日,這座城門前卻是多了無數的禁衛警戒,從城外官道到麗正門再到內中的棋盤街和四牌樓,裡三層外三層全都是全副武裝的將士,何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而那些被稱之爲天子親軍,穿着極其耀眼的錦衣衛則是讓看熱鬧的人望而卻步。即便如此,仍是有膽大的遠遠的圍觀,但最近的城下大街已經被完全封閉了,就連崇文門和宣武門等着進城的百姓也不免受到了影響,只能站在原地遠遠觀望。可當那浩浩蕩蕩一行人過來的時候,原本心頭犯嘀咕的人們立刻醒悟了過來。

那位晉王被押解進京了!

好歹也是親藩,自然不可能坐囚車套枷鎖,被兵車們圍在當中的那輛馬車仍是親王的規格式樣,只是去除了那些華貴裝飾,深垂的帷幔也杜絕了所有偷窺的視線。於是,這輛馬車之後不遠處的那一長串騾車頓時激起了人們的好奇,有的人說是晉王府的家眷,有的說是從晉王府中抄出來的金銀財寶,也有的說是賬冊書信,,總而言之,猜測什麼的都有。直到這一行人6續進了麗正門上了棋盤街,崇文門和宣武門再次開始放行,議論聲才暫時歇了。

晉王朱濟慣被押解進京的消息也很快就傳進了各部院。相比只能從表面來猜測事情原委的百姓來說,官員們得到的消息就詳盡多了。張越聽說同來的還有朱濟慣的侄兒,也是前任被廢了晉王爵位的朱濟憎嫡長子平陽王朱美主,頓時皺了皺眉,隨即就向前來報信的那:“除了平陽王,晉藩還有其他宗親同來?”

“回稟大人,沒有。”

張越遣退了那個書吏,考慮了一會兒便起身集了屋子,不一會兒就到了右侍郎許廓的門前。在門外咳嗽一聲,他方纔打起厚厚的簾籠入內,果然就看見許廓放下手中的筆站了起來。兩人雖是一老一少,搭檔也還沒有多久,但因爲許廓爽朗,張越仔細,配合得相當默契,所以官場那一套客套拘禮自然都收了起來。

閒話兩句,兩人在前頭屋子坐下來之後,張越就直截了當地說起了晉藩之事,許廓剛剛也聽書吏報了,此時就摩挲着下巴上那稀稀拉拉的幾根鬍子說:“按理說,晉藩犯下如此大罪,是該除封的,但那位平陽王既然跟了來”必然是藉着皇上加罪的當口,前來辨明當年他父親的冤屈,也是想着晉藩的封號。要知道,若不是如今這位晉藩一而再再而三地誣告,當年他父親也不會白白丟了親王的爵位,,說起來,我以前還聽到一個傳聞。”

許廓已經是年過六旬,對於朝事雖不能說如數家珍,但也是瞭若指掌,所以他這麼壓低了聲音,張越自然而然就湊了上去。果然,許廓沉吟片刻,就開口說:“早在多年前,如今這個晉藩繼封之後不久,那位晉恭王妃就突然暴病薨逝了。那時候曾經有一種說法,說那是被如今這位進毒弒殺的。”

弒殺嫡母!

這個罪名讓張越着實嚇了一跳。無論藩王亦或是勳貴,庶子承襲並不少見,慢待嫡母的偶爾也有。可是敢進毒弒殺嫡母的卻是聞所未聞。他看着許廓,眉頭緊皺地問道:“既有此事,怎麼就沒有徹查?”“先頭太宗皇帝信瞭如今這位的告狀,廢了平陽王父親的晉妾爵位,又改封了他。若此人真是如此豬狗不如,那置太宗皇帝於何地?等到仁宗皇帝的時候,又屢次賜平陽王父子王者冠服,那位就越不遜了,可本着親親之誼,也不好過分追究,直到出了這次的事。可以說,宗藩在地方胡作非爲的絕非少數,不趁着這一趟立下狠規矩,確實會釀成大亂子。要知道,時至今日,各藩的王府護衛說是削了,背地裡做些小動作的不在少數。”

許廓在兵言兵,再加上對這些陳年舊事也確實瞭解,因而這話匣子一打開便合不上了,對張越說了足足兩刻鐘。兩人商議了好一會兒,許廓便答應回頭毒各相熟的同僚那兒再遊說遊說藩王之事,張越則是決定晚間再去見見張輔。

就當他走出許廓那屋子的時候,一個皁隸飛一般地衝了過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大人,大人,有人當街鬧事,聽說杜大學士家的騾車受了驚。杜夫人傷着了!”

第310章 東宮的殺機第289章 準翁婿的再見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871章 棄子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455章 塵封往事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107章 父子重逢日,又見舊友來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159章 隨從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843章 秋風不是那麼好打的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801章 制無可制第371章 親族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708章 民生民計第240章 靜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閒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1章 第二次的人生第181章 香火錢和老和尚第459章 時不我與,時不我予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525章 稱心如意靠的不是天命,是自己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585章 意料之外的相遇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866章 又進神機營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690章 不甘心!第106章 婚事不外乎利益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40章 婚事決不是心想事成第554章 慧眼明心張越,壯志小兵石亨第550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閒散在家心不閒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558章 孤女丹心,替罪易尋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817章 廷議第78章 邀約不絕第353章 真正的長輩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193章 準岳父的心思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29章 人心叵測第116章 晴天霹靂之後的五雷轟頂第852章 驚訊第388章 聞訊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289章 準翁婿的再見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474章 報喜報憂,大喜大驚第379章 不甘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112章 走着瞧第726章 人命關天第414章 出息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689章 虧得有你!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632章 世英名第198章 風波迭起第78章 邀約不絕第667章 金陵驚,天下動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450章 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