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議大事

使喚的家人並不多,兩個女兒集嫁之後,裘氏自只順輸以個小丫頭,後來一個年長了嫁人,便和丈夫一起管了杜家之後添置的一個兩百畝小田莊,她就只用着一個人。如今還是因爲小五軟磨硬泡,說是母親年長,總得有人照料,又送來了一個年紀不大的小丫頭。所以,這會兒杜綰匆匆忙忙趕了過來,那個十一二的小丫頭頓時手忙腳亂,結果還是小五在旁邊搭了一把手幫忙,口中還嘮叨個不停。

“我都教你多少回了,娘喜歡喝淡茶,淡茶養身。姐姐如今有身子,空腹的時候不宜飲茶,這時候就該送一些蜜伐之類生津的東西。還有,泡茶的時候

見小五嘮嘮叨叨說着,杜綰原本對母親受傷的那些擔心頓時也淡去了許多,不禁握着裘氏的手輕聲說:“娘,小五嫁人之後,可比從前能幹多了。”

“還能幹呢,剛剛就因爲擔心我一時情急,把順天府宛平縣南城兵馬司的三個都晾在正堂上,要不是元節來了,我還不知道。”裘氏口中埋怨,臉上卻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拍了拍杜綰的手說,“多虧了你,我才能多了這麼一個好女兒,,話說回來,是小五讓人給你報的信?就是一丁點皮肉傷,你是有身子的人,何必這麼急。”

“他都來了,我這斤。做女兒的怎能不來?”

杜綰這時候才捲起母親的袖子,看到那一大非青紫,臉上頓時露出了深深的惱怒,但深知母親性情的她很快就掩飾了下去。說了兩句閒話,服侍裘氏喝了一盞茶,她就哄着人睡下了,隨即又讓兩介,丫頭好好看着,自己則是拉了小五出去。得知了今天在外頭那番衝突的經過。她便若有所思地蹙緊了眉頭,還沒等想出個所以然來,就只見張越挑開簾子進了門。

小五正擔心杜綰斥自個,見到張越頓時如蒙大赦,連忙跑上前去問道:“姐夫,那三個官兒怎麼樣了,沒因爲晾着他們抱怨什麼吧?”

“你還怕人告狀?”張越看了小五一眼,這才笑道,“放心了,我已經囑咐他們各自辦事了。只要岳父不發火,能在這兒坐上一個時辰的冷板凳,他們自然是心甘情願的。”

“怕爹爹?我看他們是怕你纔是真的”。小五這才鬆了一口氣,吐了吐舌頭就慶幸地說,“幸好今天我沒把寶寶帶出去,他那麼非得嚇死不可,”姐夫,我先出去抓一副藥,給娘好好調理調理,畢竟今天才受了驚,你和姐姐有什麼事就儘管商量吧!”

眼見小五一笑之後就溜之大吉,杜綰不禁搖了搖頭,隨即才關切地看着張越,正巧張越也在同一時間看了過來。夫妻倆幾乎同時伸手指了指西次間,隨即對視一笑,張越便上前扶了杜綰一把,兩人一起從正廳到了那邊屋子裡。坐下之後,張越少不得把剛剛順天府宛平縣和南城兵馬司三位官員的話複述了一遍,隨即就忍不住輕輕拍了拍扶手。

“這事情來得蹊蹺,兵馬司人手有限,縣衙府衙巡查也是如此,我看還是我從家裡多調幾個人過來幫忙。你留下說服岳母不要推辭,畢竟這是我一片心意,而且,想來你也不願意身懷六甲卻在家擔驚受怕吧?”

杜綰知道張越看似好說話,有些事情上卻是說一不二的執拗性子,再說杜家人手確實有限,更不可能在這當口特意去招募什麼人,遂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照你這麼說,晉王的人是被挑唆了來當替死鬼的?。

“橫豎都是一斤。永世不能翻身的人,支使他的人來鬧一鬧,結果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若是皇上一怒之下重處,其他藩王那兒說不定就會有劇烈反彈,到頭來,岳父的宗藩襲封新令怎麼還推行得下去?”

“爹爹的性子,素來是做一件事便要做到底的,此次娘受傷,他非但不會退,反而更會銳意求成,也是該派些人來看守宅子,就是小五我也得告誡她少往外頭跑杜綰說完沉思片刻,隨即擡起頭說,“爹爹那兒你多費些心思,勸是勸不回來,可他少有瞻前顧後,這點你卻比他強,別讓人暗算了他去。至於其他,你就不用操心了。不過,這次的事情竟然事先一點風聲都沒得到,你得留心些,別是有什麼疏漏

兩人計議了一陣,張越把杜綰攬在懷裡,又低聲囑咐了兩句,這纔出了門去。畢竟,他這個兵部侍郎這時間應該是在衙門辦公的,要不是前頭許廓剛剛走馬上任,他連這點空子都難能抽得出來,此時自然該趕回去了。

張越一回到衙門,已經得知消息的許廓自然少不得過問了兩句,他才解說着,誰料宮中也派了人來,卻是如今已經升了司禮監監承的曹吉祥。如今內官二十四衙門正在整治,他也是謹守着規矩,等在了二門之外的小廳中,詳細問明瞭事情經過,他便站起身說要回司禮監呈報,又暗示說皇上聽說此事大爲震怒,這才匆匆走了。等到了傍晚散衙時分,早有小太監等在衙門外頭,專候張越進宮。

而等到上了東長安街,他才發現,被召見的單單是他一個,並沒有論理比他還高一級的禮部尚書胡淡,吏部尚書郭謎,工部尚書吳中那三個。而前來的年輕宦官只是低聲說,內閣的楊士奇杜禎楊浮,還有塞義夏原吉和英國公張輔都已經早一步入宮了,這會兒衆人齊集文華殿,只等着他一斤。

這時候,張越才知道此時的相召並不是廷議。不是廷議,卻比廷議更高一層。內閣諸臣中,楊士奇杜禎素來深受信賴,金幼孜如今時常病着,因而雖然是永樂老臣,如今的寵信卻大不如前,反而是楊浮個雖稍低,卻有取而代之的勢頭。賽義夏原吉都是卸了部務專心謀劃軍國大事的,英國公張輔也是同樣的名頭。這三人往日只朝朔望,但真正遇上大事,天子自然少不得相召。至於他,此時見召,以往的資歷功勞現在的官階品級都是其次,而僅僅因爲是天子的信賴。

畢竟,這會兒並不是論官階,而是論親疏。

文華殿,他方纔發現此時已經是濟濟一堂。其他人都飛泄列上。只是朱瞻基尚未現身。就當他準備站班等待的時候,卻又有太監來說是陛下賜食,一時間,一衆人忙又起身到了偏殿。這並不是經筵或是大節時的正經賜宴,因而禮儀菜食都沒那麼繁複,桌上除了沒有酒之外,倒是樣樣俱全。然而,無論是張越還是其他人都沒有進食的心情,不言不語地大略填飽了肚子,就幾乎同時放下了筷子。

從出來進食再到進食完回到大殿,張越都絲毫沒找到和杜禎說話的機會,只好按捺下了那份心思。又等候了不多久,外間就傳來了尖利的通報,他連忙和其他人一塊行禮。及至一身便服的朱瞻基在正中寶座上坐下,又直截了當說起了晉王被押解進京一事和杜夫人裘氏遇襲一事,殿上的衆人才按照彼此親疏交情等等交換了一個眼色。

與其說今夜討論的是晉王如何處置,還不如說討論的是晉藩如何處置,天下藩王又該如何震懾或是安撫!

“謀逆原本就是不赦大罪,再加上毒弒嫡母,逼凌長兄,軟禁兄弟,欺凌子侄,晉王罪大惡極,諸卿以爲該如何處置他?”

這自然不單單是簡單的徵詢意見,因而,在一陣子的沉默之後,英國公張輔第一個開口說:“律法森嚴,若赦免此等十惡不赦的罪人,則無以震懾藩王,應該明正典刑

話音網落,對面的夏原吉就搖搖頭道:“英是十惡不赦,然則從洪武至今,藩王若犯大罪,則召入京切責,之後囚西內或是宗人府,齊王谷王等等皆是如此。如今若是對晉王明正典刑,那麼先頭幾位怎麼辦?晉王二子尚幼,二子已封王,若他以十惡不赦之罪明正典刑,那麼這兩位郡王又該如何處置?”

夏原吉雖說清廉自持,對於下屬的過錯多能寬容,但在朝事上卻不是什麼善茬,可如今說出這番話,誰都能體會這並不是要維護晉藩,而是考慮長遠。只有張越看了張輔一眼,見其眼觀鼻鼻觀心彷彿並不在意別人駁了自己的話,他不禁在心裡嘆了一口氣。

這位大堂伯”,拋磚引玉也不用這麼顯眼吧?

“但若是輕了,恐怕日後一而再再而三。諸位不會不知道,自從永樂年間到現在,親藩鬧出謀逆大罪的,這已經不是第一個了杜禎仍是一副冷冷的臉,彷彿才纔在聽到妻子受傷的時候也沒變過臉色,但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他那冷臉下藏着的怒火,“齊王、谷王、漢王、樑王、晉王,”若謀逆大罪只是廢爲庶民,從今往後,那些朝廷供養的宗藩難保還會生出逆心。治此等人需用重典,至於晉王那已經封郡王的兩個兒子,他們的郡王俸祿來自朝廷,沒有去勸解父親,也沒想着向朝廷上奏,這是爲人子之道?。

這話題自然有些微妙。誰都知道,要說親藩謀逆,頭一個便是已故的太宗皇帝朱豬。只不過,自己既然是走這條危險的路上來的,朱豬自然而然對親藩便是防範森嚴一於是,從永樂年間至今,親王護衛幾乎是一削再削,就連朱豬一母同胞的弟弟周王朱橢也在永樂末被削三護衛,更不用說別人。而手握護衛的漢王朱高煦造反,則是就在不久之前的事。

“晉王府還搜出了當初裡通漢庶人的書信,違禁的天子服飾,而王府官也供述了此前偷運甲冑入京,勾連禁衛等等不法事,既是如此,確屬十惡不赦,按律當誅。只是,晉王畢竟是親藩,若是明正典刑,只怕引起的反彈不畢竟,從前尚未有重處親藩的例子

說話的是塞義。他洪武朝便任中書舍人,建文朝超升吏部右侍郎,到了永樂朝,則是又由左侍郎升吏部尚書,從進士到尚書,總共只用了十餘年,如今已算是五朝老臣,因而對那些典故自是知之甚深。

而一旁的張越卻是想到,齊王和谷王謀逆雖都只是被廢爲庶人,可如果不是先頭的漢王朱高煦是正巧“暴斃。了,否則爲了表示自己的寬容,朱瞻基必定也只是先幽禁了事,就如同此時的樑王至於之後該如何處置,那就得看天子的心緒了。

大明朝的天子就是如此“仁德”一面恪守着朱元樟的親親之誼,一面卻漸漸從護衛封地朝見等等各種事宜上堵塞了親藩干政的通道,建立起了越來越完備的防範機制,把宗藩們完全當成了豬一樣圈養,只是這養豬的費用年年攀升,到最後簡直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真正說起來,皇室制尖最好的莫過於唐宋,賢王出現不少不說,也幾乎沒出現過藩王謀逆。

其餘人又爭論了幾句,張越在這種場合也沒說出什麼石破天驚的話,到最後,始終沒吭聲的楊士奇方纔開口說:“晉王如今還得加上一條縱家奴行兇,想來諸王必定會如從前一樣,上書言晉王違背祖制,謀不軌,大逆不道,誅無赦。往日也是如此,他們越是如此說,皇上就越是不能重處,於是只能輕輕赦免。如今諸藩的奏表應當在路上。不若再看看他們說什麼。”張越見朱瞻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禁開口問道:“楊閣老的意思是,此次諸藩的上書,會和從前不同?”

“畢竟這一次朝廷正在熱議宗藩襲封諸事,從前只是應景上書,這次若是一如從前就不正常了。而且楊士奇頓了一頓,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張越,“想來大家也不會認爲,晉王如今已經是階下囚,其下的家奴竟然還會魚死網破做出這種陷晉王於死地的事。朝廷誅晉王之心愈烈,想來親藩之中的反彈越大。

而且,如今朝堂事多,據我所知,英國公府的門檻最終應當是快被人踏破了吧?多少隻想着安享祖上餘蔭的小軍官們,都上那兒去設法了。另外,于謙在江南主持清丈田畝,已經有了好幾次險死還生的經歷

一時間,文華殿中鴉雀無聲。

第409章 銳意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460章 信得過誰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77章 家產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89章 順路蹭飯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95章 巧人巧事第580章 金童玉女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890章 侍郎人選第575章 以德報德,將心比心第730章 喜臨門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65章 訓弟第344章 快刀斬亂麻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284章 取捨得失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職官一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390章 死!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708章 民生民計第69章 除夕夜第84章 拆穿第233章 卿本佳人,爲何從賊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590章 寇仇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376章 紛亂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159章 隨從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85章 一個名字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144章 面子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338章 因勢利導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404章 小五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707章 速決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91章 兄弟各有途第922章 歲歲太平年年盛世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314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213章 始動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506章 接踵而來三百四十八章 下輩子記着不要當漢奸第408章 趁機第29章 人心叵測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508章 再忍下去血都冷了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240章 靜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閒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193章 準岳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