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一)

八十一

自從一九三八年重慶成爲陪都之後,日軍飛機就沒停止過轟炸,扔下成千噸炸彈,企圖炸平炸光這座城市。開始國民黨當局試圖用自己那點老式飛機與之抗衡,結果輸了個精光,只剩下挨炸的本事。當局爲了表示與日本人抗戰到底,就在鄒容略、民權路和民族路的十字路口處(即現在的解放碑位置)用黑色大理石砌了一個圓柱形堡壘式建築物,取名精神堡壘。試圖用這樣一個東西來激勵市民精神,伸張國威。可惜沒過多久,精神堡壘被日本飛機炸的無影無蹤。當局無奈只好樹一根大木杆來象徵精神堡壘的存在。

面對殘酷無情的狂轟濫炸重慶百萬市民並沒有屈服和懼怕。防空警報一響,人們便躲進防空洞。轟炸一過,走出防空洞,人們上班工作,上學讀書,做生意買賣,按部就班生活。到了晚上照常看川戲打麻將擺龍門陣。市民住的房炸塌了,修一修,圍上幾片爛席子,照常生活,照樣生娃娃。辦公樓炸塌了,機關單位就搬家,到南岸,北碚,甚至江北去辦公。重慶依舊是陪都,城市絕不會成爲廢墟。

求精中學的大樓遭受數十次轟炸,經過幾十次修修補補,仍舊照常上課。可是捱到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次大轟炸之後,大樓完全垮塌了,沒有留下一堵完整的牆。學校只能四處借地方上課,東一處,西一處一個學校被分成五、六處。澤元、秦渝生、兆琪和呂道生一人照管一兩處,堅持上課,直到暑假。

秋天,重慶市教育局正式下令停辦,理由是學校已無校舍,已經無法進行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只能停辦。全校師生和家長爲之大譁。自動集合,到市政府請願,要求重建校舍,恢復求精中學教育教學工作。新任的市長出來接待請願代表,滿臉無奈地說道:“抗戰吃緊,經費有限,無能力重建,只能停辦。”

代表提出必須妥善安置師生,市長答應:“一定,一定,必須讓每名教師上課,必須讓每個學生有書讀。”

就此現有學生依原來班級分散到全市各中學去上課,教師也都由全市各中學聘用教書。小梅和兆琪被聘到較場口中學教書。秦渝生和呂道金則被分到了九龍坡和牛角坨的兩所中學教書。唯獨澤元工作一直沒着落。一來,因爲他名氣太大,當局不敢將他降爲普通教師使用;二來,澤懷給教育局扔下狠話,不準聘他爲中學校長。幸虧重慶大學聽說他丟掉了中學校長這個飯碗,而他爲大學數學系編寫的“微分幾何學”講義已經被美國科學出版署出版,成了當時大學的標準教科書。有如此盛名,大學校董會指示校方必須聘用他爲正式教授,並擔任數學系主任。

一九四一年一月發生皖南事變,國民黨反動派又次掀起*高潮。煥成雖然不敢肯定兒子是共產黨,但是他聽說求精中學停辦了,很爲兒子擔心,日思夜想不得安生,生怕澤元有什麼閃失。到了冬天他寫信告訴兒子,說:“麼兒澤珪已經成家,妹妹們悉數出嫁了,到了該分家的時候了,你是長子,應該回來見證分家大事。”

到了寒假,澤元一個人回到高家灣。正月初十那天下午煥成和肖玉兒坐在堂屋之上,因爲肖玉兒也寫信叫澤武回來分家,澤武媳婦說丈夫去了外地未歸,所以由她來代替。澤元知道澤武帶領青年人去了陝北,參加了八路軍,已開赴前線,他沒有透露此事,他曾私下問過澤武媳婦分家一事。澤武媳婦說她不要一丁點兒家產,只求在重慶好好把兒女養大成人。

煥成拿出三個紙團讓澤玢澤玥澤珪三兄弟抓鬮。在澤玢和澤玥紙鬮上寫着二十三水田、十擔旱地。澤珪紙鬮上寫着十五擔水田、十五擔旱地,馬幫全套行頭和十匹馬。另外三兄弟還分有三處新蓋的住房,各有一頭水牛和犁杖。

煥成發話了:“老三、老四、老麼聽好了,家庭的這些田土房屋都給你們分好了,從今往後自己把自家田地弄好,好生過日子。另外,還有高家灣這前面的二十擔水田,還有一頭水牛。告訴你們,十擔水田是和二孃養老田,有老大的兩房女人代耕;十擔水田是老大的兩房女人瑞芳、琳芳的活命田。至於高家灣的房子在我和二孃身後,由瑞芳、琳芳的兒子長文、長武繼承。澤元,你是老大,我沒給你分一分田土,這是有原因的,你是有本事的,不當中學校長,就成了大學教授,能找錢養活妻兒,伯伯和二孃只有委屈你了。澤武媳婦,澤武也是我的兒子,本應分給財產的,可你們不願回鄉,也就罷了。重慶你伯孃那幢房子也就歸你們了。現在澤武不在家,這裡有三百塊大洋你拿去,好好撫養兒女。”

“謝謝伯伯,伯孃!”澤武媳婦說道。

老人笑了,對澤元說:“澤元哪,我辛苦勞作幾十年,只留下這點家業,本來有你們兄弟五個平分的,現在你和澤武沒分一點田土,我是於心不忍啊……”

澤元忙跪倒在地,作拜伏狀,說道:“伯伯,千萬別不安,兒子以爲很公平。兒子自幼全是二老撫養,恩重如山,絕無半點怨言。伯伯與二孃年老,兒子不能留在身邊盡孝心,實在是遺憾。瑞芳、琳芳是我屋裡人,能留在二老身邊,照顧經佑二老頤養天年,兒子方纔放心。面對二老,只有兒子說慚愧的。”

煥成起身扶起澤元,說道:“兒子你是瞭解伯伯的。雖然伯伯年已花甲,二孃也年過天命,眼下尚能勞動,分家也是出於無奈呀。這些年鄉下日子越發艱難困苦了。抗戰到了今天,官府的稅已經徵到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零年)了。還在不斷地增加這稅那捐的,名錄繁多,你聽說過耕牛要交稅嗎?有,從上個月開始,每家養耕牛都得交養牛稅。你聽說過農民養豬要交稅嗎?有,從年初起就有養豬稅。還有養狗養貓也得交稅,叫什麼養狗養貓的衛生稅。家中有壯丁的,得交壯丁捐,不交可以,你家壯丁必定抓去當壯丁當兵,送到前線打仗當炮灰。家中沒有壯丁,就有女兒,女兒結婚,要交花轎捐。不交就給花轎潑糞水,然後撒石灰,讓你沒法迎親。……這麼一來,鄉下連出個門都難。沿路盡是團丁保丁守關設卡收什麼過路錢,收什麼營業稅,結果呢,鄉下人不敢把糧食背到城裡去賣,也不敢把菜背到集上賣。鄉下人糧食蔬菜賣不出去,城裡人卻沒糧吃沒菜吃,糧價菜價飛漲……”

澤元知道老人還有心思。因爲僱得有長工、還有佃農。於是澤玢、澤玥、澤珪兄弟三人根本不下田勞作,而且天天趕場耍,今天廻龍場、明天但渡場,後天鄰封場。天天趕場、天天耍。三個兒媳也沒得哪個放下身子下田勞作。只有瑞芳、琳芳和長工、佃農下田耕田插秧打穀。老人看在眼中恨鐵不成鋼,只能出此下策,辭去長工,退掉佃農,分家。讓兒子媳婦下地幹活去。

澤元對弟弟說:“伯伯分家,實在是不得已。田地給了各位弟弟,你們和媳婦們只要肯辛勤勞作,都會有飯吃有衣穿的。只是艱苦一些吧。實在有什麼困難,我這個大哥會伸出援手的。”

就在高家灣分家後的夏天日本人改變了轟炸的頻率,實施疲勞轟炸,即一天之中分成一批,二批,三批,……輪番不停地轟炸。爲了應付這嚴峻的局面,重慶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其愛將、著名的大草包劉峙任防空司令。澤懷兼任防空司令部治安處處長,於是手下的特務大隊變成了治安大隊。

Wшw ✿ttκan ✿¢〇

劉峙爲了彰顯“德政”,說各防空洞都小,叫人在較場口的石灰市挖了一個當時最大的防空洞,可容納四、五千人,設計上必須有十來個進出口、幾十個通風孔,以保證洞里人進出順暢,空氣流通無阻。劉峙把工程款的一半據爲己有,裝進了自己腰包。工程承包商昧着良心偷工減料,根本沒有設置通風口,防空洞修的極簡陋,進出只有兩個通道口。防空洞建成之日劉峙在報上大肆吹噓如何堅固寬敞,經得住日本人一千磅炸彈襲擊。不知底細的善良百姓還真認爲這個大草包真發了善心做好事呢。

第一部_第三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五章第一部_第三十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九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七章下(二)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三)第三部_第三十七章下(一)第二部_第二十四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五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三)第一部_第五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一部_第八十六章(一)第一部_第六十八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十二章下(三)第二部_第三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三十三章(二)第一部_第三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四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九章(一)第二部_第四章上(二)第二部_第七章(二)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四十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上(一)第三部_第二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四)第一部_第九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三)第一部_第三十二章(二)第三部_第三章下(二)第二部_第十章下(二)第二部_第十九章上(二)第二部_第三十七章(二)第三部_第七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三)第二部_第三十二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八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九章第三部_第三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六章(二)第一部_第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六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六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二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章第一部_第五十八章(二)第三部_第十一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一章(三)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三)第一部_第三十八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一章(二)第一部_第二十九章(三)第三部_第二十一章第一部_第三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十六章(一)第三部_第十二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七章下(一)第三部_第三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十四章下(一)第一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三)第一部_第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章(一)第三部_第一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七章(二)第三部_第九章(二)第三部_第十四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七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六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五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章下(二)第二部_第四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四章上(一)第二部_第六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九章(二)第三部_第一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七章(一)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二十二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三十八章(二)第三部_第三章下(一)第一部_第五十一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四)第三部_第三十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