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們自從來到牧野花村,對農活是陌生的,就問張支書:“打場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張光明回答說:“咱們就把這些小麥讓日頭大曬,曬上個一兩個小時,就會用大叉翻騰一次,等到翻它大概三四次了,就可以碾壓了。
有時也不一定哦,要翻幾次是日頭來定奪的。
如果太陽毒辣辣的,就少翻幾次。
如果太陽光不是那麼強烈,就要多翻幾次了。
越翻越亂,亂瑪繳槍的越亂曬得越透。
曬好了就要用牲口拉着石磙子一圈圈的碾壓了。”
駐隊幹部們誰也不懂的這些農活該怎樣去操作,可是他們敢問嗎?
每位幹部就只等知青們問明白了後,都很稀罕的眼神,看着張支書的具體傳授農業管理的技術了。
他們每次都是和知青們一起,努力從基礎管理開始學習。
這麼,他們和知青們認認真真跟着張支書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給小麥“翻場”。
每一次衝下往上翻曬小麥,大家都累得滿頭大汗,胳膊疼,腰也疼。
今天的日頭好像火炭似的,曬得這羣人火熱火燎的。
不過對小麥來說,就更加焦熱了。
幾位知青看到,男士們的臉個個被強烈的陽光照射的跟黑臉包拯似的。
瞧見張光明趕着一匹騾子,這匹騾子渾身黑毛油光發亮,壯實威猛,勁頭十足。
它拉着石磙子“嘰哽、嘰哽”一圈一圈轉着壓得麥子“沙沙”、“啪啪”作響。
只見幹嘣嘣的麥子,瞬間掙脫了包皮的束縛,灑脫地落在了麥秸上。
她們的眼裡都是新奇。
等牲口碾壓了幾圈後,張光明就開始指揮大家用大叉“呼啦呼啦”上下翻動。
他自問自答地對大家說:咱們就得把小麥一次又一次地上下翻個,上面會有少量的麥子沒有掉下來呢?
那咱們就再一圈一圈地讓牲口帶着石磙子再次進行碾壓。
然後咱們就一遍又一遍地再來翻騰。
駐隊幹部瞪大了眼睛,知青們更是不明白爲什麼還要進行翻騰呢?
張支書他看出了大家眼中的疑惑,就說:等到麥秸上確實沒了麥子時,那就該“起場”了。
他把麥秸用大叉挑到一邊,讓大家看,這些人紛紛圍過來看到下面就剩下了麥子和麥糠了。
這時他又說:咱們就用木鍬攏成一堆一堆的。
再把麥子和麥秸混攪在一起的一堆麥堆,用木鍬揚一揚讓麥子從麥糠之中脫離出來。
他又開始教大家“揚場”。
你們用木鍬嚓撮一鍬,用雙臂向空中譁一揚,再立即向懷裡歘一收籠。
空中高高揚起了的麥糠,隨風像一團白雲一樣的飄散到空中,洋洋灑灑地飛舞着落向另一邊。
這邊的麥子就會“嘩啦啦”地落在面前,就像落了一地的碎金子。
大家看彷彿是一個個金豆豆,落了一地一樣啊!
大家望着他欣喜不已地說着這番話。
這時他又教大家說:你們要用大掃帚唰唰,把落在麥子上的少許的麥糠,輕輕地掠去,這個動作叫做“打掠”。
這一整套的動作就叫做“揚場”,“揚場”可是有講究的喲!
如果揚不好的話,麥子和糠不會分離,農民們通常就叫做:屁攪咕咚屎。
雖然話糙,但麥糠和麥子混雜在一起是絕對不行的。所以那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只有秦春天和李中秋跟着他用心地學揚場,那幾位知青竊竊私語着議論說……
“他倆可真是大傻瓜,看看揚場把他倆弄得滿身都是灰塵。”
兩位知青聽見全當沒聽見,只顧低頭幹活。
張光明對兩位知青做着示範說:“你們倆看着,要用右手握木鍬把在前,左手握後,往前一使勁兒歘撮一鍬麥子,向上嘩地一送一收。
要高揚快收。”
李中秋和秦春天剛開始跟着支書學,可還是不行,麥子麥糠就是纏纏綿綿的不肯分離。
張支書開玩笑地說:“好像它們有割捨不斷的情意啊!”
倆知青都笑了。
張支書耐心地手把手地一遍一遍地教他倆。
他說,“世上沒難事,只要肯用心,沒有什麼農活是學不會的呀!”
李永進這時就迫不及待地把場上幾畝麥子,每畝大概的收成用斗量了一下,那麼今年的平均收成大概是多少,這心裡就有七七八八了。
大隊幹部們讓育種基地的麥子,經過晾曬後就拉到了隊裡的倉庫裡,等全部打完場,就要把麥子發給村裡的困難戶了。
去年由於乾旱,麥穗就像蠅子頭兒,每畝只收了一二百斤,所以平時一個白饃也吃不到。
只有到新年才能吃上一點包皮面饃。
就是一層玉米麪一層白麪蒸出來的饃饃。
今年的收成畝產是三四百斤,讓大家沒有想到是,教授每天上大糞的那五畝地的產量,每畝高達五六百斤。
張光明得到了啓發,他在喇叭上,把這一好消息,馬上在廣播上告訴羣衆們。
村民們無不爲之驚呼,才明白了上大糞,對於糧食增產是切實有效的好辦法。
也懂得了一個道理,大糞對於莊稼的營養來說是首位,其次是雞糞,豬糞,羊糞,牲口糞。
其他的糞只一季就沒有多大的作用了,村民從實踐中發現雞糞差不多能撐兩季。
張支書讓各小隊的羣衆們,把麥秸用鍘切碎多撒一些糞 ,甭管是大糞(人糞尿),牲口糞,還是家禽糞都行,只要和麥秸一攪拌一悶一發酵, 那就是好肥料。
今年的麥子,雖然不能完全解決溫飽問題,但比之前的產量也算提高了不少,所以牧野花村人,都對這個多謀善斷的新支書的領導能力,給於了充分的肯定。
這點種的人呢?
兩人一組,一人拿着鋤頭撲地往麥茬地壟裡鋤一下,鋤個坑,有的種玉米;有的種花生;有的種麥茬棉花;大家忙的不得了。
張支書讓駐隊幹部們和知青們,每人拿着兩三粒種子,立即準確無誤地扔進用鋤頭挖的小坑裡,兩人配合必須默契,一人挖坑,一人放種子才行,要不然就會亂套。
點鐘完咯,他又和他們一起挑水澆一下,等兩三天種子出芽了,就稍微耐旱一點。
今年夏天下雨比較勤,就不需要再挑水澆了。
秦春天問張支書:這收了小麥點種完玉米後,就開墾荒地種莊稼嗎?
張支書回答:對呀。那咱們就和村民們一起去開荒種田,然後撒糞,趕着牲口犁地,這犁地的活兒可是考驗“大把”的時候。
因爲要不是個行家,就會犁的有生地,也就是沒有把土地翻個跟頭。
而大把若是個犁地的能手呢?
那一梨接着,一梨翻過去的土地就像排列着黑海的朵朵浪花一樣蔚爲壯觀。
“大把”把一塊土地深耕後就該細耙了。
這耙地就是平整土地更是個細發活兒。
需要“大把”趕着牲口拉着帶有鐵齒的大鐵耙子,進行斜着耙,轉圈耙。
這麼,張光明這位“大把”在土地上耙地,就留下了一個個的“X”形狀來。
然後,他轉圈耙地,又留下了“O”形狀來的一個個圓圈圈。
他直到耙得鬆鬆軟軟平平坦坦的,緊接着再經過社員們用鐵鍬進一步平整,最後就可以耩種了。
他這位“大把”用牲口拉着張長生髮明創新的耩地鏤進行播種。
他還讓各個小隊會種一些,大豆、花生和麥茶棉花等秋作物。
培育新品種的基地裡,張支書和駐隊幹部們一起,先給一塊地撒糞。
他們拿着鐵鍬嘩啦嘩啦撒上糞,再經過犁地,耙地,就該耩種了。
各隊裡也如此忙活着。
張支書要求各小隊,必須挑選出各種農作物的籽大粒飽滿的種子進行耩種。
忙種完了雖然大家一身屎騷氣巴哄的,但村民們心裡甜滋滋的。
他們的汗水順着上衣流到褲子上,每個人全身像從水裡泡澡出來一樣,每個人的臉上就像唱戲的大花臉一樣。
你看我我瞧瞧你,通常會互相取笑一通,大家哈哈大笑忙中取樂。
往常年村民們的生活可艱苦了。
今年可比往年強多了。
張光明平時爲了給村民們打氣鼓勁兒,他號召羣衆們:“我們要想改變貧困的現狀,咱就得掛勁兒幹! 不是有句話老話說得好,人勤地不懶嘛!
只要我們能夠堅持苦幹實幹,終有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聽,張支書今兒個又以飽滿的熱情在大喇叭上喊口號:“牧野花村咱敢拼,大幹幾年舊變新,有吃有穿新房蹲,休要懶惰需勤奮!”
也正是新支書的這份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時時鼓勵着村民們艱苦卓絕地去頑強拼搏。
這天支書在喇叭上吆喝着督促村民們加緊點種:“喂,要趁墒抓緊點種了哦!要是哪塊是沙地有些旱呢?就要挑水先挖坑再澆水,然後再放粒大又飽滿的種子,最後用融和土蓋上就行了。
忙完收麥點種,就又該忙着掰棉花叉子了。
張支書又在大喇叭上喊道:“我說村民們吶,自力更生,種糧種棉。勤耕細織,有吃有穿。對於莊稼地的管理,可不敢慵懶呀!
就拿棉花來說吧,要是不及時把多餘的葉和枝杈掰掉,它就會瘋長,那棉花就會大大的減產呀!”
他又一次教駐隊幹部和知青們管理棉花的技術。
然後他又到各小隊裡,親自現場傳授給社員們管理棉花的技術。
……
這幾天以來,張光彩隊長每天忙着去地裡觀察玉米種子的發芽情況。
他正擔心會出不齊嘞,張光明告訴他,你看吧,用不了兩天就會下雨的。
張光彩看看天空中有太陽晴岡岡的,他說:“怎麼可能呢?”他看着張光明有點半信半疑。
張光明很自信地說:“你不信哪?那你就等着看吧。”
過了兩天天空還真就下起小雨。
駐隊幹部們和知青們,以及牧野花村的羣衆們。
紛紛前來虛心地向張光明求教看天相的本領。
有一天張光明接到來自公社主任孫慶喜的電話,說是讓他推薦那位馬曉梅去上大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