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情節發展到這裡,又引起了聽衆們的興趣。
經過豬腳提醒,他們猛然反應過來,確實疏忽了。
外海番人真的那麼有錢麼,他們的銀子哪來的?
若是知曉了外海番人的白銀來源,以小說裡東南沿海大族的霸道性子,怎麼可能不會動心?
尋常聽衆只是好奇,可一些權貴聽衆,卻是真的起了心思。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信息自然不可能流通得太快,甚至有的信息基本不會流傳得到處都是。
大幹可一直都沒有封海,東南地域和海外的貿易一直都很活躍,就是在京城也有外洋番子存在。
當然,他們大多是以傳教士的身份出現,並不是很受待見。
可也不能否認,這些傳教士掌握的知識,也有一些可取之處,皇宮裡就專門聘請了來自外洋的畫師。
京中權貴很少和他們打交道,因爲大家的思維方式不同,聊起來感覺怪怪的。
權貴們都是勢利生物,在身份不如自己的人跟前,基本上都是唯我獨尊的性子。
外洋傳教士的生活習慣,就叫權貴們很不喜歡。
加上對於宗教之類的玩意十分敏感,所以願意和他們主動打交道的少之又少。
可他們之前從來都沒想到,從這些外洋傳教士口裡,打聽那些外揚商人爲何那麼有錢的事兒。
這下,有了賈蓉小說的提醒,自然不能錯過機會。
就算對東南沿海大族的海上貿易收入不瞭解,卻也知曉絕對屬於暴利行業。
大幹帝國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的統計機構,可國內的銀子越來越多,卻是不爭的事實。
想想看,前明的財政收入,往往連千萬兩白銀都不到。
可到了大幹,稅收制度和前明沒多少差別,但是每年的稅收收入卻是達到了三千萬兩以上。
不是大幹的國力比前明更強,也不是大幹百姓比前明百姓更有錢,而是國內流通的銀子多了。
當然,也就是朝堂最頂層的那一小撮大佬心中,有個模糊的概念罷了,具體情況並不是很清楚。
國內增加的白銀哪來的?
想都不用想,自然是從外海流入進來的。
幾處市舶司雖然等同於虛設一般,可每年依舊能夠收上數十萬的銀子,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根本就用不着京城權貴,或者當今找外洋傳道士詢問,賈蓉馬甲的小說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豬腳作爲沿海府城知府,能夠動用的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
他想要詢問外洋番人,他們手裡的大量白銀來處,剛開始並不是很順利。
找的外洋商人,以及伴隨海船而來的傳教士,全都是顧左右而言它,絲毫都沒有透露底細的意思。
這很正常,換做是豬腳也不會輕易泄露,所以他並沒有多麼沮喪,知曉情況的又不止是這些人。
那些隨船而來的水手,還有底層船員,肯定也是知曉某些情況的,只是以往沒誰會主動詢問他們。
豬腳也算是費了一番功夫,通過一些七拐八彎的關係,好不容易纔從外洋番子的海船船員口中,知曉了某些信息。
只是,當豬腳知曉這些信息後,除了震驚之外全是無奈。
原來,外洋番子通過遠洋發現了一塊新的陸地,面積相當廣闊而且金銀礦產十分豐富,運往南明的大量白銀就是從那裡挖出來的。
這個消息叫豬腳相當震撼,沒想到外洋番子運氣如此之好。
至於那處巨大陸地的情況,一個底層船員根本不可能知曉,豬腳也沒有過多詢問。
只是,那底層船員說得很明白,那處巨大陸地距離南明怕不是有數萬裡,走海路的話起碼得在海上飄數個月。
而且,那裡是外洋番子的天下,南明船隊想在那裡立足可不容易,必須面對層出不窮的兇殘海盜。
豬腳頓時無奈了,以他對東南沿海大族的瞭解,像是這樣冒着極大風險的事情,他們是絕對不會幹的。
若是換做豬腳自己,要是家族擁有一定遠洋實力的話,倒是不介意走上一遭試探一番。
可惜,他的想法代表不了那些已經十分富裕的東南沿海大族,想來他們是沒勇氣探索的。
這是真的麼?
聽衆聽到這裡,心中涌起滿滿的好奇。
外洋番子在外海找到了一處,擁有豐富金銀礦產的巨大陸地,運氣怎麼就那麼好呢?
想想都感覺刺激,那可能是金山銀山啊。
至於有行動能力的京中權貴,直接詢問京城裡的外洋傳教士情況,想要問問是不是這樣。
剛開始外洋傳教士是不願意說的,可後來聽聞京城最近最火爆的小說,已經將外洋商人在新大陸找到衆多金銀礦山的消息泄露,他們震驚之餘也就沒有必要繼續隱瞞了。
這件事情,確實是真的!
而且小說裡的說辭,都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得到了準信後,京中權貴也是遺憾不已。
他們對新大陸也感興趣,當然更感興趣的還是那裡衆多的金銀礦山。
可惜,眼下也只能想想了。
就是擁有遠洋能力的東南沿海大族,都不敢輕易冒險,他們就更沒可能了。
只有一些嗅覺敏銳的大佬,才隱隱感覺有些不妥。
一塊新大陸,若是開發得力的話,豈不是能叫發現它的外洋番國實力打着滾往上翻?
誰知道有沒有可能,外洋番國會不會對大幹起了覬覦之心?
這樣的事情,誰也不敢打包票。
當然這樣的念頭,根本就不會說出口,怕是會貽笑大方。
天朝上國的傲氣,大幹本身的國力,便足以讓大幹頂級大佬,輕視來自外洋的番國勢力。
若是能夠撈到足夠好處的話,那就最好不過了。
京中權貴猛然反應過來,他們雖然沒辦法直接去外洋番子口裡的新大陸挖金挖銀,卻可以和他們做生意大賺特賺麼。
既然知曉外洋番子不差銀子,憑什麼好處全叫東南沿海大族得了去?
一旦起了這樣的心思,再想壓制下去就不可能了。
不要說京中權貴,凡是小說《海外建國》傳播到的地方,那裡的地方勢力都會起心思的。
偏偏,小說《海外建國》由皇商薛家負責全國出售,此時已經將小說鋪貨全國,就是想要阻攔都不可能了。
尤其是江南那邊的地方豪強和士紳集團,一個個都跟着起了心思。
和外洋番子做生意,也不一定非得跑到東南沿海吧,南方地域有不少地方,也是靠海的。
總之,迅速火爆整個大幹的小說情節,已經引動了不少人和勢力,追逐豐厚外海利益的心思。
可以說,賈蓉起初寫這本小說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當然,和之前小說情節引發的波瀾都不大一樣,很快衆多聽衆的心思,又被小說後續情節吸引。
豬腳打探的信息,可不僅只是外洋番子的海量白銀從哪來一件事兒,還有南海那邊的諸多情況。
這麼說吧,海上絲綢之路從南宋就打通了,此時的南明也是延續了這一模式,才讓國家財政一直都沒有出現問題。
而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貿易對象,其實就是南海的諸多海島王國。
豬腳想要有番作爲,自然不能不對南方海域的諸國有所瞭解,信息越詳細越好。
只是,想要打探南海諸國的情況,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還有東南沿海大族有意封鎖消息。
要是叫那些沿海大族知曉,他這個沿海府城知府怕是吃不了兜着走,一點都不誇張。
好在豬腳從小吃過很多苦頭,早就被殘酷的生活給磨礪出了堅韌的性格,完全能夠等得起,慢慢來就是。
豬腳的日子也不好過,背後支撐他到現在的地方豪強,就跟催命似的,要他配合搶奪治下的部分利益。
這是相當得罪人,甚至可能引發激烈矛盾衝突的事兒。
可豬腳並不是忘恩負義,得了好處就不認人的性子,只能竭盡全力達到背後東主的要求。
他的能力還是有的,眼光和見識都很不錯,加上在沿海府城這等商業氛圍濃郁的地方,腦子開竅之下還是能夠從地方勢力看不上的邊邊角角,給背後東主足夠的利益回報。
這樣的能力,就是紮根府城的幾家海商家族,都不由對豬腳另眼相看,明白新任知府是個能人。
但凡不觸碰他們的利益,該行方便的時候,他們也都沒有爲難的意思。
只是豬腳隱約察覺不妙,到了這時背後的地方豪強依舊催促個沒完,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
不要說他,就是成親多年的妻子,也告知了他一個不是很好的消息。
妻子與孃家的聯絡很頻繁,只是最近孃家那邊的態度,似乎有些疏遠和冷淡了。
這不應該!
豬腳的妻子雖然只是地方豪強的旁支嫡系,可伴隨豬腳的地位上升,在孃家那邊的話語權也慢慢遞增。
別的不說,和主支嫡脈主母都能說得上話,也經常有書信聯絡,關係維持得很不錯。
妻子孃家的突然疏遠,顯得相當不正常。
而豬腳這邊,其實已經完成了背後地方豪強剛開始的利益訴求,不僅只是銀錢上的收入,還順利在沿海府城立足。
若是按照正常路數,應該是先穩定幾年時間,和當地的那幾家海商大族搞好關係,指不定就能在海貿上有所突破。
特別是兵部尚書家族正雄心勃勃打算開拓海上生意,豬腳畢竟在兵部待過,和那位兵部尚書有同僚之誼。
若是操作得當,搭上兵部尚書家族的順風船,也不是沒可能,還是有一些機會的。
對方想要在府城這裡立下根基,硬生生擠入暴利的海上貿易圈子,自然需要搖旗吶喊大壯聲勢的附屬勢力。
豬腳背後的地方豪強,又不是當地的地頭蛇,同樣都是外來戶,勾搭在一起很正常的事情。
可背後的地方豪強,卻是硬逼着豬腳出手,讓他們能夠強行插手那幾家海商的貨物供應鏈。
也就是能在海上貿易中十分受歡迎的絲綢,茶葉和瓷器,這些可都是那幾家海商家族的核心利益,怎麼可能輕易就讓出部分份額?
要是背後的地方豪強,在輸送這些物資的時候動手腳,那損失可就大了,很可能直接影響某個海商家族的商業信譽。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豬腳若是真的硬着頭皮做了,怕是第二天就會有刺客上門,送他上西天。
背後的地方豪族,也就是妻子孃家,明顯是在逼他走上絕路啊,一點都沒有幕後東主的風範。
可不答應的話,估計他在官場的前程,也就止步於此了。
莫非,妻子孃家的能量,不足以讓他更進一步,直接就來個利益最大化,將他的利用價值全部榨乾?
豬腳自然不可能答應,當然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開啓了拖延模式,另外就是打探妻子孃家那邊的狀況。
很快事情就弄清楚了,妻子孃家也就是他的背後東主,嫡脈子弟中有一位在官場混出了名堂,不僅同樣混到了知府的層次,而且還巴結上了內閣某位大佬。
這是,打算在這位嫡脈子弟身上下重注,至於豬腳就暫時放棄了,畢竟妻子孃家的資源也是有限的。
說實話,豬腳既生氣鬱悶,心中實際上卻是長鬆了口氣。
前途就算卡在眼下,其實他倒也能接受!
畢竟出身貧寒,就算進入官場,對於前途也沒多少期待。
三十出頭就做到了中層官員頂點,他心中已經很滿足了。
更進一步的話,真說不準是好還是壞,背後東主的要求和胃口怕也會越來越大。
若是有一天不能滿足背後東主的要求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毫不猶豫讓他跌入深淵?
這樣的例子又不是一起兩起,不管是朝堂大佬還是地方豪強的貪婪,他都見識過了並且有了深刻理解。
豬腳還有良知,做事也頗有底線,有些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就算此間利益驚人也是如此。
就比如,爲了抗衡南明朝廷對地方的所謂壓榨,竟然鬧出了聲勢不小的倭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