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幾日,針工局將宣慶帝和朱載宥的軍服都趕製出來,父子倆穿好站在鏡前時,彷彿有什麼東西得到了延續與傳承一般,父子倆久久凝望最後齊齊含笑。接下來,針工局便全力爲禁衛司特地選出來的幾十人趕製軍服。待到《巨星》最後一場戲開演時,禁衛司的幾十兒郎也終於換上了新制的軍服。
禁衛司選人,多是從勳貴宗室中選長相身高都在標準線以上的,本來就個個英挺高大,再穿上量體裁衣做出的軍服,一亮相就吸引住了所有人視線:“嚯,這模樣,夠神氣。”
“陛下今日叫吾等前來是爲此事?”內閣與兵部戶部都知道宣慶帝最近在憋大招,沒想到會是這個,這有點不上不下的,雖然是個招,但可不是什麼大招。禁衛司攏共幾千人,一人四季十六套衣裳,全換了也不當幾個錢,且禁衛司是由內庫供給,並不由戶部發銀。
換句話說,禁衛司一直是由皇室自己供養的,甚至再說廣一些,不僅皇室如此,宗室也多半是自家供養自家。從世宗那一代開始,就有意識地減少因供養皇室給大明子民帶去的負擔,到現在皇室宗室每年每人拿的,和同品階的官員一樣,甚至還有一部分宗室子弟是不取分文的。
所以,內閣與兵部戶部都有些不解,這搞的什麼?
“諸公以爲,我大明官軍是否應當皆有如此神氣。”
戶部:噢,在這等着我們吶。
內閣:我大明的官家,從來都是這樣一羣酷愛搞事情的。
兵部:我們強烈支持。
“陛下,四季衣裳,便是一季只做一套,那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如今戶部的境況陛下也當知曉。不是拿不出來,而是如今旱澇難料,仍是保我百姓安寧爲先。撥給各軍的銀錢,可以適當追加一部分,但真要吾朝官軍一齊換裝,這戶部委實拿不出來。”戶部尚書也沒辦法,如今他是一睜開眼就要頭疼,一進衙門,就要面臨各衙門各地方如雪片般飛來的撥銀需求。給哪不給哪,給多少,這裡邊的學問要做好,根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戶部尚書委實是真爲難。
內閣自然知道戶部的難處,但看看那一溜神氣活現的禁衛軍,內閣也有內閣的考量。朱載宥那份猶如把大明文化如火種搬撒遍世間每一個角落的計劃,內閣雖還並未表態,但那不過是因爲還不夠全面,不夠深思熟慮罷了。一旦足夠全面,經過足夠的深思熟慮,內閣肯定會通過這份陳文,並且付諸實踐。
所以,內閣現在還得再思量思量。
兵部尚書:“陛下,臣以爲不妨先更換一部分,這樣一來便可減輕戶部壓力。”
戶部尚書:“說得多好聽,那你說,換誰不換誰,回頭該怎麼同不換的兵交待?要是處理不好,等同是在分化袍澤,不換就全不換,要換就全換,這事沒得商量。”
宣慶帝這段日子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即使把成本壓低再壓低,也至少要在每個人身上花個十幾兩。
“陛下,可以先更換夏季軍服,冬季的依舊延舊制,過個幾年再逐更換另外三季。好好安排一番,十年內全面更換軍服應當不成問題。”內閣到底還是提了個穩妥的建議,不然怎麼樣,讓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當着衆人的面撕扯開不成。
“也可。”
說完軍服,就可以說說播撒火種的事,內閣將宣慶帝與朱載宥請去,邀翰林院一道,將這事細細商議,一點點修改,一點點完善,最後形成了一份有前有後,循序漸近的國策。內閣諸臣散去後,楊廷禮看着朱載宥笑道:“殿下,此計安出?”
“姑姑,楊公不是已經猜到麼。”
“早兩年,阿孟姑娘曾有過類似的言語,不過當時,還不似現在這般清晰可見。殿下,此非十年二十年之計,乃是百年數百年之計,因而,臣啓殿下,望殿下永不忘此計。”楊廷禮說罷撒手施禮。
朱載宥回以一禮,鄭重地回道:“謹記楊公語,永不相忘。”
楊廷禮又看宣慶帝,卻見宣慶帝目帶驕傲地注視着朱載宥,心下大定:我大明皇室,果然沒有父子相疑的傳統,這是個好事。不相疑才能放開拳,不相疑才能滿懷信任地支持,不相疑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巨星》的最後一場,是在太祖回到地球,進入大明的宮室中,回望舊日一切,並告知所有人,他在這個未來的世界裡很好,你們乾得很不錯中落幕。最後一幕,是太祖駛向宇宙中,那片讓他再次以另一種方式稱帝的星空深處,彷彿是過去與未來的交匯,又彷彿是真的有這樣一個世界,讓太祖如同度假一般地活着。
讓人安心之餘,又有一點小小的惆悵——我們的太祖,終於有了歸處,他不再孤獨,他有了夥伴,有了終成眷屬的有情人,他快樂,並且那樣熱愛着過去從前現在的一切。
但,還是再也沒辦法相見了呀。
這是一個讓人含着笑意去深思的結局,爲了這樣一個能讓人安心活着的未來,他們是否應該做點什麼,讓這樣的未來終有一日能降臨。
大明子民在深思時,使節團也在深思——我們幹什麼了,要這樣對我們。
使節團纔看完《巨星》最後一場,好些日子沒出現的大明儲君再次出現,使節團剛開始還有點傻白甜,因爲他們明天就要往譙郡去,他們便以爲大明儲君是專程設宴爲他們踐行。結果……並不是的,大明儲君帶着一大羣神氣活現的官軍,齊齊整整地列隊帶他們參觀他們一直心中渴望參觀的火器局。
結果火器沒看出半分眉目來,只顧着看那一整列步履齊整,令行禁止,威儀高大,光憑眼神都能把人震懾住的大明官軍。
使節團感覺到了絕望:要是大明的官軍都是這樣的,我們還他們打什麼官腔,耍什麼花樣,直接附爲屬國算了。
雖然使節團深知,大明就是在打這主意,就是希望兵不血刃地讓他們甘心投爲屬國,但使節團還是深爲之膽寒——這樣的大明,使人覺得他們能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凡阻擋他們的都會成爲他們鞋底的泥。
使節團:我們拒絕看這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