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余吾鎮內

“師弟,此次我所帶領的一萬沙陀騎兵在琵琶谷一戰後有所傷亡,需要休整數日,此外老師會親自帶領一萬沙陀騎兵來此與我匯合,不如你在此多留數日,也好見見老師。”周德威對李梯說到。

“老師要過來?”李梯意外道。原本他心中有些掛念顧曉雲及潞州城,想要快速趕回,但想到徹底解決潞州之困還需老師援手,況且自己的確很久都沒有見過老師了,因此他先安排隨行的三千潞州軍秘密返回潞州後,便留了下來。

三日後,張承業終於趕至餘吾與周德威及李梯見了面。

李梯與張承業已由將近七年時間沒有見面,當李梯看到張承業那張沾上了濃重歲月氣息而有熟悉的臉時,不由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那時張承業還在宮裡當值,李梯經常以小太監的身份與張承業一起與父皇在紫宸殿相聚,一晃數年,但當年的場景確歷歷在目,李梯不由的紅了鼻頭。

“徒兒拜見師父!”李梯雙膝跪地向張承業叩首道。

張承業自然知道李梯的身份,在李梯行如此大禮時他明顯一愣,察覺不妥,正要急忙將李梯扶起來,卻見李梯仍然雙手穩穩的扶在地面,不肯起來,這一幕猶如當年昭宗皇帝第一次讓帶李梯過來拜師時的場景,心中也是五味雜陳,物是人非,誰又能料到,短短几年時間,大唐已不復存在,而眼前的這個徒兒竟成了李唐皇室的唯一直系血脈。

“起來吧,好孩子!”張承業眼眶也有點溼潤,最終感慨道。

“七年未見,老師的頭髮白了許多,不知身體可還硬朗?”李梯被張承業扶起後關切的問到。

“哈哈,師弟有所不知,義父的身體可是硬朗着呢,真要是動起手來,我都不是義父的對手。”周德威哈哈一笑說到。

“呵呵,爲師身體還算健康,雖然這些年我們一直有書信來往,但今日看到你平安無恙,爲師也就老懷安慰了,如今潞州形式複雜,不宜就留,不如你與爲師返回太原,我們從長計議如何?”張承業問到。他自然很想李梯能夠隨他一同返回太原,李梯的身份可謂至關重要,也是復興大唐的希望,張承業目前最想要保證的,就是李梯的安全。

“多謝老師好意,不過眼下最爲要緊的,仍屬如何解潞州之困,待潞州之困解除,便已從老師的吩咐。”李梯說到。

“你呀,還是這麼有個性,也罷,德威,一定要保護好你的師弟,若你師弟有所損傷,你也不用回來了!”張承業見李梯如此堅持,只好作罷。

“義父放心,我一定保護好師弟!”周德威拍着胸脯保證到。

當天夜裡,李梯與張承業足膝長談了整夜。

“老師,李克用此人如何?”李梯問到

張承業自然知道李梯的意思,便說道:“我與其共事七年,據我觀察,其內心對於唐皇室雖有較多不瞞,但總體來說還是忠於大唐的,不過其早年左眼負傷失明,近年來眼疾有加重趨勢,恐壽數不長,其子對於大唐的忠心將大打折扣,這也是我沒有向其透露殿下身份的原因。”

“唉,前路舉步維艱,以我之力確沒有想過能夠光復大唐,只求能夠誅殺朱溫爲父皇及兄長報仇雪恨!”李梯黯然道。

“殿下切莫灰心,殿下年紀尚青,未來走向尚屬未知之數,況且老臣手下亦有數萬精兵,爲殿下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張承業立馬抱拳道說到。

“好了老師,你我不是君臣而是師生,不必如此。”李梯連忙壓下了張承業抱拳的雙手說到。

“對了老師,我還有些事情想要請教。”李梯又問到。

“殿下請說。”

......................

第二天清晨,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師徒二人的談話。

來人正是周德威,他帶來了潞州的緊急軍情。

“義父,據前方探子來報,朱溫又派亳州刺史李思安率領八萬大軍增援潞州!”

“什麼?!”李梯大驚,隨機吹響了哨子。

片刻後,梅十三便出現在了李梯身邊:“見過主人!”

“梅十三,你馬上去打探潞州城情況,李思安大軍的情況,還有潞州城城內的情況,快去!”李梯吩咐道。

梅十三連忙稱是,隨機一閃便出了門。

“好輕功!”周德威見李梯身邊竟然還有這樣的高手,不禁對李梯又產生了幾分好奇,不過見自己的義父並無驚訝之色,也便沒有多問。

“文淵莫急,我即刻趕回太原向晉王稟報,同時,我撥給你三千精騎兵先行奔往潞州查看情況,德威率後軍跟上。”張承業立即說到。

“好,就以師父之言,我先行前往潞州!”李梯答道。

.....................

潞州城外

.李思安帳內

“稟將軍,我軍人馬已陸續到位,加上康懷貞所部有近十萬之衆,不如一鼓作氣攻破潞州城。”李思安身邊的一名偏將說到。

“你懂個屁!”李思安大罵道。

“潞州城易守難攻,我們對城內情況一點也不瞭解,況且晉軍已經在支援潞州的路上,如果我們在攻城時遭到晉軍的突襲,你我如何向皇上交待,即便是攻下了潞州,我軍也要應付晉軍的二次攻擊,屆時,糧草不濟你讓我拿什麼跟晉軍廝殺!”李思安又說到。

“屬下糊塗了,大人真是英明!”那名偏將立馬改口道。

“哼,是皇上英明纔對,皇上早有密旨,此番我們圍而不攻,待潞州斷糧之際輕取潞州城,吩咐下去,在康懷貞部牆壘的基礎上外延十里,給我再砌一圈圍牆,康懷貞部駐紮在兩牆之間,我部駐紮在外牆外,另外,李尚書已從山東征調了糧草過來,給我做好接應的工作。”李思安又說到。

“屬下這就去辦!”

..................

李梯晝夜不停,終於抵達潞州城外,卻見前方密密麻麻的駐紮着樑軍,而原本的密道入口也被擋在在了樑軍新築的高牆之內。

“文淵少爺,不能在往前了,前方就是大梁哨兵的活動範圍。”一名將士說到。

“梅十三,目前情形如何?”李梯見梅十三返回,急迫的問到。

“回主人,我們的人從路村鄉帶回了大量的糧草,據探已經回到了潞州城,目前城內情況無法探知,但李思安所部並無攻城打算。”梅十三回答道。

“好一個如意算盤!潞州城內存量還能撐多久?”李梯又問到。

“回主人,我們籌謀較早,糧草應能支撐半年有餘!”梅十三又答道。

“曉雲,等我,本年內我必徹底解決潞州之局與你團聚!”李梯在心裡暗暗說到。

又過了一日,周德威也率大軍趕至潞州城外與李梯匯合。

“師弟莫急,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潞州城並無短期之危,現在看來,樑軍的目的並非僅僅在與潞州,而是爲了牽制晉軍。”周德威分析道。

“師兄所言極是,但潞州城糧草畢竟只夠半年之用,若半年內無法消滅十萬樑軍,潞州城也是名存實亡。”李梯說到。

“嗯,樑軍此次又出動八萬大軍,後勤一定有問題,據我得到的消息,此次,朱溫擬從山東調糧,我已決定兵分五路,襲擊他的糧道,發揮騎兵的優勢,讓其疲於奔命。”周德威說到。

“師兄所言正合我意,但我認爲光襲擊糧道可以治標但不能治本,且不說樑軍是否有應對策略,即便沒有,若他們斷糧後孤注一擲則潞州城必破無疑。”李梯又說到。

“嗯,師弟分析的在理,不知師弟有何妙計?”周德威有問到。

“爲今之計,還需要晉王派出精騎兵攻擊樑的晉州、洺州等地,此些地區離潞州較近且對於樑的戰略位置較爲重要,朱溫必會分兵營救,這樣便方便我們圍魏救趙,逐個擊破!”李梯說到。

“哎呀師弟真是好計謀啊,師兄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就按你說的辦,我即刻上書晉王,你也給義父寫封信。”周德威佩服的說到。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周德威部化整爲零,頻繁以輕騎牌襲擾樑軍的運量隊伍,所繳獲糧草就地焚燬也不帶走,而樑軍往往後知後覺疲於應付。

“可惡,周德威小兒有種跟我正面決一死戰,竟搞這些上不來臺面的事情,真是氣煞我也!”李思安在帳內大罵道。

“將軍,我部糧草近日頻繁被晉軍所截,就地燒掉,再這樣下去軍中會因缺糧產生譁變的,還請將軍早做定奪。”一名先鋒大將說到。

“當務之急,還是如何解決運糧之患,來人傳我將領,徵調七千將士在運糧路線上修築甬道以保證運糧車能夠通行,周德威所部盡乃騎兵,無重型武器,此甬道可保我軍運糧無疑。”李思安深思了片刻說到。

就這樣,在李思安修築的外牆與康懷貞修築的內牆所形成的夾寨上,又連接了一條通向山東的運糧甬道,甬道建成後,周德威部雖晝夜不停的進行騷擾,但就像李思安所說,周德威所部並無重型武器,因此亦無法對甬道造成實質性破壞,樑軍的糧食供給也漸漸的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