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

人們篤信,自己纔是最終贏得勝利的那一個。

公孫瓚在南面與河內的王匡與兗州曹操交戰與白馬,東面與袁紹會戰於安平終水,兩面皆節節敗退,最終於大陸澤兩面合兵,將公孫瓚自魏郡的兵力驅逐出去。

可即便如此,公孫瓚仍舊悍然發動對幽州的戰役。

只是這些能夠影響天下局勢的事情,攻佔紇升骨城的度遼將軍並不知曉,只是心中隱隱有些猜測。但燕北是顧不上那些事情了,就在紇升骨城以東乘船而來連渡沸水的高句麗兵,足夠他爲此感到發愁。

“南面太史慈追擊高句麗兵,北部趙威孫與高句麗扶余戰場上撤下來六千軍卒交手,據守山谷……東邊的兵馬卻把咱們的城池圍了?”燕北立在城頭向東眺望,部部連營正在紇升骨城以東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顯然打的是圍城的算盤。

潘棱屁股上的傷好的差不多,雖然走路還有點瘸,不過已經可以前來議事了。此次高句麗作戰,軍中地位提升最多的便是潘棱,這個山賊用高句麗人的血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成爲燕北的親信之一。

“將軍何不將太史校尉召回,以弓騎襲擾他們的營寨?”

潘棱對那一箭射到自己屁股上的小崽子恨得壓根兒癢癢,不過卻並未在深得燕北親待的節骨眼上報復,只是將那弓手調到自己身邊做個親衛……到底那小子射術還是挺精準的。

要不是他屁股中箭,現在就向燕北請命領兵會會那個高句麗大加。

“不妥,不能召回太史校尉!”潘棱的話剛說完,郭嘉便拱手說道:“將軍,如今高句麗國都發來援軍已被擊退,卻不傷根本。有太史校尉牽制,他們不知東面援軍以至,尚能拖延一段,若太史校尉撤回,敵軍必會知曉城外援軍以至……黎陽營擋不住北面敵軍太久,此時將軍以兵馬擊潰東面敵人,我等尚能一戰,若召回太史校尉。”

郭嘉沒有說完,只是輕輕搖頭,他相信後面的話不需要他說出口燕北便能知曉。

這種時候若召回太史慈,那他們便只能丟下紇升骨城撤回遼東郡了。

而且實際上來看,打下紇升骨城已經爲他們謀取到不少利益,一來震懾高句麗,二來也從屠城中略得大量財秣,現在撤軍正是好時候。

即便說這一戰未能達成立拔奇爲高句麗王的目的,卻也完成了開戰前震懾高句麗的目標。現在撤軍,這一仗還是非常值得的。可若現在不撤,失去最好的機會後,到後面再想撤,要麼是全面大勝才能回去,要麼便是被高句麗兵馬打回去。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子義不能撤回,若子義撤回我們便都只能留下黎陽營斷後,撤回遼東了。”燕北搖搖頭,這幾日天空總是陰沉沉地,越到臨近雨季也讓他的心變得陰沉沉,嘆了口氣說道:“麴將軍,你去城外試試敵軍的深淺,讓趙雲策應,把他們從營寨裡引出來。”

麴義咧着嘴抱拳,笑道:“將軍不必多慮,區區數千之衆麴某還未放在眼裡,只要他們敢出營寨,麴某便叫他們有來無回。擊破了這支軍隊,北上掃了自邊境撤回的高句麗勁卒,南面那支援軍自然不攻自破!”

再沒有誰比麴義對戰局的情況更爲樂觀了,麴義一直是眼光非常精準的人,善於把握戰局中稍縱即逝的機會。哪怕只有一絲一毫,麴義便要拼上一拼。

而現在,高句麗三部援軍雖衆,但唯一的紕漏便是如今三部無法合兵,各自爲戰之下反倒三部哪一部都比不上他們的兵馬更多。至於在戰陣之上,高句麗人的指揮在麴義看來更像個笑話。

“唉,我擔心的,不是目下的戰局。”燕北嘆了口氣,轉頭望向郭嘉,沉默半晌便聽郭嘉沒頭沒尾地說道:“算算時日,公孫伯圭應當已經知道遼西郡的事情了。”

沒錯,燕北擔心的是公孫瓚。高句麗的戰局並不如燕北想象中那麼順利,儘管屠沒紇升骨城,但高句麗軍的反抗仍舊強勢,三路兵馬超過他所有兵力一半還多……這場仗要比燕北想象中更晚才能結束。

該死的伊尹漠!

燕北在心裡咒罵着,如果不是伊尹漠入侵遼東,燕北便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數年前他便不怕那時的公孫瓚,時過境遷之後他更不擔心遭受多方掣肘的公孫瓚。只是現在看來,他好像也被掣肘。

二人從前便皆在伯仲之間,如今兵力聲勢又都大致相仿,還都被捲入另外一場戰爭中。

這擱置數年的爭雄,恐怕真的要看老天更垂憐誰了。

眼見燕北面色發苦,郭嘉開口問道:“將軍,爲何不見好就收撤回遼東直面公孫瓚呢,以薊縣爲基便可掌二州之地,豈不快哉?”

“奉孝覺得燕某此舉不智?”燕北嘴角帶着輕笑,走出室外幾步擡頭望着陰沉的天空,緩緩搖頭道:“我又何嘗不知此時最好的機會應是撤回遼東,率軍西進薊縣呢,只是紇升骨城之戰,令燕某感觸良多,不寒而慄。我漢爲大國,句麗小國,然數百年來自小邦如今已有近十萬兵馬,天下諸侯紛爭互相傾軋,國力衰微已成必然。燕某大可像是聰明人,甚至捨棄遼東都沒有關係,帶領兵馬去薊縣,平定公孫瓚後便能掌控大半個幽州與冀州,威加海內。”

郭嘉看着燕北,不知道他究竟想說些什麼。出征之前要震懾高句麗,現在震懾了,得到不少錢財與奴隸,三五年內高句麗也不敢與遼東郡交兵。所有目的都達到了,難道還非要在這片土地上輔立拔奇爲王方能罷休嗎?

“天下需要聰明人,人人都很聰明,袁紹在渤海公孫瓚在清河、河內的王匡兗州的曹操,青州劉備,嗯……還有殺了董卓的王允和呂布,大家都很聰明。燕某若直接領兵向西,就也是聰明人了,可燕某不能聰明。”燕北緩緩搖頭,語氣有些沉重:“東北就這麼多土地,不是漢家,就是高句麗。現在已成不能制之態,將來只會變本加厲,燕某若做了聰明人,子孫後代便有人要當傻子。”

“天下需要聰明人,但衛國效死的勇者,更不能少。”燕北指着城頭那些勞作的高句麗人,沉沉說道:“所以就要打,打到高句麗王是燕某立下的爲止,燕某從來不想做英雄,但沒有英雄的族人,是要給別人做奴隸的。現在的漢人不能做,以後的漢人,更不做,這片土地一直是我漢人的,祖宗的血,不能白流!”

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十四章 八千兵馬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一百九十章 裹席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一百一十一章 稱心順意 端午節快樂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