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

燕北並不缺少兵甲,整個天下在兵甲上有他這麼財大氣粗的沒有幾個。如果可以選擇,他寧願拿這些兵甲換來六千烏桓兵繼續爲他而戰。

他不缺兵甲,但他缺少成熟老練的戰士。

但他必須把這些兵甲弄到自己手裡,公孫瓚的軍械不好,就算是那些環刀和鎧甲,也沒有遼東或漁陽的鍛造工藝更好,但遠強於烏桓屬國。他不想讓這些兵器留在烏桓人手裡,儘管烏桓人是他手裡並不算鋒利的刀。

廣陽郡開始練兵了。

在州境正在作戰的情況下,燕北向州府傳令廣陽、上谷、右北平、漁陽四郡縣、鄉青壯不違背農時的情況下三日一練兵。爲此他專門從遼東調來從軍數年的田卒前往各郡,於鄉間各組鄉民聯繫戰陣、手搏、弓矢之術。

任用外族打仗的好處顯而易見,幾乎不必花費什麼力氣便爲他帶來一場誇耀當世的大勝;可壞處卻也同樣一目瞭然,當外族兵的損失過大至其無法承受時,條件允許他們便會退縮。

何況這一切是建立在他擁有強大實力的情況下,如果現在他的兵馬在幽冀邊境一觸即潰,恐怕此時忠心耿耿的外族兵也會紛紛不告而別。

旁人終究是沒有自己人用着順心。

自己人?

燕北面上露出苦笑,他從哪裡去募兵呢?根基最深的遼東郡人口稀少,儘管那裡的好兒郎看來能爲燕氏征戰是莫大的榮耀,可近乎所有能扛起兵器的青壯都做了燕氏的士卒,早就沒有適合的青壯了;至於涿郡,藉着此次郡中流民一下子招募兩萬新卒,讓郡中軍民比例近乎十抽一,也募不到人了。

正如他所擔憂的那樣,他不缺兵甲,卻唯獨少了成熟而老練的軍卒。

數日轉瞬即過,五阮關的戰事仍在繼續,公孫瓚強行攻關使高覽防備的非常辛苦,再加上青虛山道多半爲公孫瓚突破,守軍在內外夾擊的情況下頑強抵抗數日……每每想到這樣的局勢便令燕北脊背發涼。

多虧了烏桓四部在易水上一場遭遇戰,否則四萬兵馬圍困方城不過是幾日的事,到時方城與五阮關的聯繫被切斷,高覽裨將部便陷入孤軍危局。

“景山,涿縣的百姓東遷,進行如何?”涿縣與方城中間,燕北尋到正在遷徙百姓的徐邈,涿縣百姓多災多難,去歲剛被公孫續燒燬了家園,年底方纔重修城池,今年便又得到燕將軍的命令讓他們暫時東遷至方城,令人扼腕嘆息。燕北嘆了口氣道:“再有兩日,高將軍就該從五阮關撤退了,三日內可能將百姓盡數遷往方城?”

尋常作戰是不需要遷徙百姓的,只需要在戰時將百姓放入城池之內即可,但燕北卻不敢在涿郡這麼做。去年公孫續之亂使涿郡百姓死難者、逃亡者粗略估計餘四十萬,如今只剩下這點人,涿郡百姓可再禁不起損耗了。爲了最大限度保證他們的安全,燕北寧願強行將他們遷往相對安全的方城。

至少,在這場戰爭中,站在燕北身後便是絕對安全的。

與此同時,一封書信經由騎卒傳遞送達代郡麴義的手中,令這遼東名將攥緊了自己的拳頭走出大帳。

“召集各部,將軍有令,我等出征!”

麴義部在代郡憋了整個冬季,好不容易等到開戰燕北卻不讓他們出發,只能盯着涿郡的局勢眼看着公孫瓚派來那幾千兵在常山耀武揚威,令人好不生氣。

等到現在,燕北終於傳信過來了!

“子龍你看,高覽守五阮關已有八日,姜司馬在易水領烏桓人得了一場大勝,擊敵四萬……嘖嘖。”往常麴義是從來都是直呼姜晉的姓名,今日卻在姜晉的戰功光環下難得稱上一句姜司馬,稍微感慨後對趙雲道:“過兩日五阮關一丟,公孫瓚定然是要進涿郡的,我分你五千步騎,北上把守與涿郡的必經之路,把公孫瓚堵死了!”

麴義看得清楚,書信中燕北已將部署安排完畢,這幾日遷徙涿縣百姓,顯然要將兵馬主力進駐涿縣,高覽退出五阮關後同樣會佔據遒縣。在這之後,只要他領兵南下自中山盧奴北上,一路襲擾糧道截斷後路……五阮關,大約就是公孫瓚的葬身之地了!

麴義倒是不怕公孫瓚直接南退,此次阻敵的主力並不是他,而是燕北與高覽的合兵,真正的惡戰都在涿郡之內。他也不能現在就出去把公孫瓚的糧道截斷,以免打草驚蛇。他給自己的任務,是先搶佔常山國,到時就算公孫瓚收到消息,也已經是十餘日後了。

這十餘日,便留給主公去與公孫瓚‘決戰!’

他只需定下常山之後移兵中山,搶在公孫瓚想要退出來之前佔據中山即可。到時候,只怕公孫瓚悔之晚矣,再想強行衝破他的萬餘兵馬,卻也沒有如今的兵力了!

幽州的大網已經悄然張開,好似一頭磨牙吮血的巨獸張開大口,等待將公孫瓚數萬兵馬盡數吞沒。

而攻略五阮關的公孫瓚,則亦在此時收到來自易水潰兵的消息,巨大痛楚帶來的眩暈令他險些自坐騎上跌落馬下。

徵發時整整四萬兵馬,僅僅逃回來四千餘民夫,精銳之師盡沒於易水河,這樣的打擊對公孫瓚而言不可謂不重!

眼見公孫瓚面色蒼白,中山相王門連忙扶住馬上的公孫瓚,看着左右潰敗面色灰敗道:“將軍,右路兵馬大敗,只怕此戰不能得功,不如退走東山再起?”

若右路鄒丹未敗,繞至方城,強攻五阮關的損失尚可不放在眼中,但如今右翼四萬兵馬盡沒,五阮關下近日以來爲攻關而死的五千餘性命便是非常大的打擊了。如今至此,連區區一座關口都未打下便折損兵馬近半,這場仗在王門眼中已經不必再打下去了,倒不如以四萬兵馬據守各郡,尚能抵住敵軍反撲。

公孫瓚回過勁來,苦澀地望向看上去搖搖欲墜的五阮關城頭,面露不甘怒道:“就此退去,某有何顏面再會冀州!”

一旁的關靖本就是善於阿諛奉承之人,眼見公孫瓚不悅忙道:“主公,五阮關已不可守,敵軍愈加疲憊,克城指日可待!何況敵軍雖在易水擊敗鄒將軍,其兵亦大多落入河中,我等的兵力仍舊比燕賊多,何不速戰攻取涿郡再休養生息?”

公孫瓚眯起雙眼,緩緩咬牙。

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十九章 烏桓骨進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三章 止戈爲武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