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

馬騰是不是老實人姑且另說,但處事在燕北眼中足夠敞亮。既應下燕北之邀至鄴城,這北西涼的叛軍頭子竟然將一家老小百餘口全部隨行帶到鄴都,只留下從子馬岱代領軍權,並協趙雲、陳羣助涼州事。

燕北自不會太過僭越,待安頓了馬氏親族一行在鄴都內的住處後,親領馬騰、馬超前去宮中面見皇帝。皇帝對馬騰說不出什麼,只是噓寒問暖一番,做足了皇帝的架勢……馬騰在燕北眼中意味着關中盡收手中與打開涼州這把鎖頭的鑰匙,可對皇帝呢?

一個西涼人!

劉協不喜歡西涼人。

對皇帝來說,與其耗費心力與馬騰說些什麼無關痛癢的話,還不如和大司馬聊聊如何解決公卿官俸的事情,反正現在他不怕涼州人了。

說到官俸,在劉協與馬騰面談不過一刻後,單獨召見燕北,希望能得到燕北在錢糧上的幫助……公卿已經用各種方式讓劉協知道了他們不好過,這些人都是隨他東遷的功臣,身爲皇帝,又怎能看羣臣難堪?

漢時雖然已有穩固的階級並不易變動上升,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那一套理論也早已問世。但涇渭分明的各個階級之間互相的義務與後世不同,這個時代的貴族要遠遠好於後來的貴族;這個時代的百姓也要遠遠好於後來的百姓;這個時代的皇帝更要好與後來的皇帝。

百姓種地得不到收穫,天降乾旱,就一定是公卿甚至皇帝的錯,三公就要承認自己失德請辭。

野蠻生長的年代,就是這麼果斷。

燕北對皇帝表達自己亦束手無策之後,隱晦地提到已經傳信幽州牧,希望他拿出早年在幽州積攢的家底送到鄴都,雖然不會太多,但能解燃眉之急。接着便是必不可少地提到馬騰,儘管皇帝不待見馬騰燕北知道,但馬騰在皇帝眼中與在燕北眼中完全不是相同的地位。

出宮後,燕北領馬騰、馬超等前往大司馬府,一場宴會正等待着他們。

馬超雖桀驁,但在席上他並不敢像在扶風對趙雲那樣再口出狂言,他雖傲氣卻並不傻,這種場合落燕北的面子對他並沒什麼好處。幷州驍勇的呂布像個富家翁身着錦緞披金佩玉地坐在對面,一個個過去傳名天下的諸侯喜笑顏開地聚在一起,這種讓馬騰倍感欣慰的場景在馬超眼中卻充滿了嘲笑與譏諷。

席間呂布飲多了酒,誇誇其談地說起自己過去的勇武贏得滿堂喝彩;楊奉、張燕與馬騰說起過去叛亂時的事情亦是充滿唏噓。可越是如此,馬超反倒越是不屑,只覺這場酒席無趣的很……這些人,有些老了,有些未老,可失去了雄心壯志,便是仍舊年輕又有何用?

就在這座固若金湯卻紙醉金迷的皇都裡,蹉跎度日?

待到酒宴終了,馬騰等人在一隊羽林騎的護送下返回朝廷安排的馬氏府邸的路上,飲酒讓他的鼻尖與臉頰顯得發紅,微醺着滿面笑意對馬超問道:“孟起,你覺得仲卿公如何啊?”

馬超一路上都想着離開鄴城,去涼州和那個叫趙子龍的年輕將軍比較騎戰,溫言看了沉浸在這種安逸中的父親一眼,回首看向大司馬府的方向,踱馬向前行了兩步,避開羽林騎的耳目,擰眉對馬騰道:“父親當可與其並立與世!”

馬騰聞言大悅,撫掌稱善,道:“孟起此言深得吾心,與大司馬同朝爲臣,真是快事!”

馬超卻沒有再說,只是在心頭暗道:阿父,你會錯孩兒的意,並立於世,並非是同朝向他稱臣。

皇室失德,羣雄競逐,爲何統治天下的要是燕氏而非馬氏?

送走了馬騰、呂布等人,燕北在後宅灌了兩碗醒酒湯,便聽侍從來報,說是鄭玄今日啓程,備好了車駕卻不知爲何又全部解下,目下仍舊在宅內與弟子辯論,看樣子今日不走了。

知曉這個消息,燕北當即找來典韋,僅帶一隊羽林便向鄭玄宅邸行去……他不知道鄭玄有算卜的才能,只當是有什麼事令那大儒改變了心意,這可是上天給他趁熱打鐵的機會,說什麼也要將他留下!

“什麼?”鄭玄暫住的鄴城別院中,燕北瞪大了眼問道:“先生您爲何要用這樣的話來搪塞燕某,陛下初安鄴城,正是需要英傑輔佐的時候,如果向您這樣的天下長者都不能留在國都,那還有誰有這樣的德行?”

“大司馬,老夫年事已高,顧忌的事情也少,便與閣下明說。”鄭玄雖然年過六旬,但在高密時仍舊能開堂講學,身骨還算硬朗,對燕北道:“以目下朝廷之實,即便有大司農與沒大司農又有什麼關係呢?冀州可納賦稅至國庫,還是幽州將賦稅交到國庫?連閣下執掌的幽冀都不能將賦稅交與國庫,更何況割據的關東與關西?”

“康成公有所不知,冀州牧韓文節的確將所餘賦稅交由朝廷,但冀州積年大旱,經年戰亂,去歲與前年皆由幽州補給上百萬石糧草才能讓百姓安活,燕某勉勵支撐纔有今日冀州能見到賦稅。可去歲東遷朝廷,冀州亦無餘糧……您上任大司農三日,可知曉朝廷欠百官俸祿多少?不下七十萬石糧草與三千萬錢,這樣的數目頗巨,誰有辦法改變?”

鄭玄點頭,這樣的事他何嘗不知,但他亦束手無策,望向燕北道:“老夫講學述經,尚可。可除了家藏萬卷陋書,並無賈之能,如何能擔當大司農?”

“燕某也不知道,但燕某知曉若今年朝廷選擇向您這樣有才能的人做大司農,明年冀州興許能多繳納些賦稅,至多三年五載,欠下的俸祿便能如數發給百官,興許還能給陛下留些賞賜之用。但若現在仍無大司農,來年一定還是現在的窘境……不過您年事已高,大司農這樣的官職也許並不合適。”

“哦?”鄭玄覺得燕北雖是戎馬倥傯的大將,但說出的話亦有些道理,正在頷首應下之際,卻聽到話鋒一轉,便問道:“燕君之意,是應允老夫告老還鄉授徒講學?”

“您既然要講學,又年事已高總需要醫匠,朝廷雖並未能平定天下,但若論醫者,不會有人比鄴都還好。與其回還高密講學,不如留在鄴都,太學新立,正需要您這樣的長者!”

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六十七章 祭拜仙人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