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

人的韌性無與倫比,袁尚深知。【】

西涼兵進洛陽時他年歲尚少,奔馬長街時親眼目睹涼州兵將弧刀劈在商市上前幾日還大聲叫賣的賈人身上,嚇得他渾身顫抖手腳冰涼地從坐騎上摔下,後來在宅邸中大病數日,兩個兄長嘲笑他懦弱不堪。可現如今幾年過去,人們稱他爲兄弟中最勇健者,亦能隨父親南征北戰,監軍於陣前看着殺戮血流成河而無動於衷。

能對抗自己,對抗天下,是人之大勇,燕北在袁尚眼中便是這樣的人。

“先生,車騎將軍之子,將來可以做大將軍嗎?”

袁尚的目光無神地望着雙耳溫酒銅爐,爐內熱的並非是酒而是茶,一旦飲慣了這樣的東西便很難再拒絕它。

一路快步走入袁尚營帳的逄紀脫下夜裡擋風的外罩大氅掛起,看着袁尚出神的樣子感到好笑,帶着似有似無的笑意坐在一旁嗅了嗅飄逸四散的茶香,緩緩說道:“這……恐怕是不能的。”

“這是爲何?”

逄紀伸出手去提起銅爐的耳,觸及瞬間被燙到又縮了回去,沒好氣地看了一眼袁尚,悠悠道:“因大將軍也有兒子。”

袁尚點頭,這只是個淺顯到不能再淺顯的問題和答案,聽起來也更像是個玩笑。但若換一種問法,便會讓問題變得頗有深意,比如:“那奴隸的兒子,也能做大將軍?”

“奴隸能做大將軍,先朝有衛大將軍,今朝有燕大將軍……但奴隸的兒子能不能做大將軍,並不是他父親決定的,而是你的父親決定的。”逄紀在碗中倒上茶水撒入佐料,這才擡眼認真地看了袁尚一眼,冷聲道:“青州之戰,如果袁氏輸了,將來奴隸的兒子就能做皇帝!”

燕氏子的稱號又多了一些,趙王、大將軍、大司馬、總朝政,這個官職實際上已經超越了皇權。儘管自初平起,漢朝的皇權便一直像個笑話,人們根本無法在茶餘飯後說起皇帝的權力,就像他們不能說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皇權啊,在這個時代僅僅是用來給諸侯封官罷了。

“父親做過錯事,放董卓進京,有人說他是故意的,好讓天下亂了,當諸侯。”袁尚搖頭,年輕的眼睛離閃着光,“我不信。尚想擊敗燕氏掃清域內,挽大廈之將傾,解天下之倒懸……請先生助我!”

逄紀嘆了口氣,袁紹召董卓進京在如今看來是出了昏招,可在當時,哪裡不是一步絕佳的計劃呢?以邊軍殺宦官使皇后就範,開士人秉政,對朝廷對天下哪裡不好?

人們後來用這件事來看曹操與袁紹分出高下的例子,可當時提出這個議題的並非袁紹一人,是何進整個幕僚團除陳琳之外所有人之建議。至於說曹操後來聽說這件事大笑不止……曹孟德根本就不是何進的幕僚,他只能嘲諷地大笑。

至於說一獄吏便可殺宦官,更是玩笑之言,不要說獄吏,就是期門武士都沒用,要不然陳蕃是怎麼被活活打死的!

只是後來惡事已經發生,再說不是袁紹的錯便已經晚了,總是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的。

“公子不必心急,主公已派說客至兗州尋曹孟德,邀其至泰山殺馬盟誓同進同退。今天下有十而燕氏得四,曹氏的壓力不必我袁氏少上分毫,何況涼州韓遂、益州劉璋,亦可與我等聯兵。燕氏兵馬雖多,但若曹孟德遣兵二路,以一上將攻魏郡、一上將阻司隸陷河內,則京師震動;韓遂吞涼州下三輔,便像與長人對戰斬其手足。”逄紀儘管說得輕鬆,面上卻慎重無比,抿了一口茶水道:“若是這樣,我袁氏單單應對河北的麴義,便要容易的多。”

“可是先生……這樣難道不會讓曹叔父、劉益州、韓文約他們趁機據土,到時勢力更強嗎?”

傻孩子,逄紀看着年輕人臉上的希翼與堅定,勾起些許笑意道:“韓文約是守土之人,劉璋更是無能闇弱,皆不足爲懼。唯獨孟德是英才,能征善戰又折節下士,不過他既要攻魏郡又要防虎牢,未必能得多達好處。相較而言,若袁氏能衝破大河,則入河北之地無可擋者。”

袁尚擔心的事情,逄紀根本不擔心,除了曹操,別的諸侯根本沒有與袁紹相爭的能力。哪怕讓劉璋與燕北的領地相互對換,他也會仍舊力主袁氏討伐燕北而並非劉璋……瞧瞧劉璋繼任之後做了什麼吧,被張魯以漢中一地堵死在益州的廣袤山林裡,時不時還把自己部下逼反。

這樣人畜無害的人也配被稱作諸侯?

我呸!

袁尚似懂非懂地點着頭,他對那些諸侯更多的是隻聞其名不知其人,既然見多識廣的逄紀認爲燕北比其他人都危險也就好了。就在這時,帳外馬不停蹄地跑來騎手時候,大聲傳報着進入中軍帳,撩開帳簾便當即拜倒在地,高聲道:“稟報監軍,敵軍兵馬異動!”

“怎麼回事!”袁尚瞪大眼睛急切問道:“速速說來!”

“今日敵軍數千騎自營中殺出,橫掃我部於野外斥候,將方圓十餘里斥候絞殺乾淨,隨後停了半日,率軍向東而走,旗號是徐姓將軍。”

“徐,應當是燕氏子在關中收降的楊奉部下偏將徐晃徐公明,他曾有突衝萬軍鮮卑燕北響鼓助威的美名。”逄紀對燕氏諸將如數家珍,對袁尚說着轉過來對斥候道:“然後呢?”

“後來沒過多久,到了傍晚營中又有一部兵馬,隱蔽行跡藏起旗號向東走了,分作四部,人數約有六七千人。”斥候校尉斟酌片刻,這才擡頭對袁尚道:“我等猜測,或是將軍麴義率軍離去,因爲敵軍寨內中軍帳空了。”

“麴義!”

逄紀眯起眼睛,與袁尚對視一眼,這個消息讓他們太震驚了。若單單是徐晃離開,還無需多慮,但若麴義離開可就不一樣了。

“再探,派人追索敵跡,一日一報!”

逄紀最擔憂也最期待的事情終於發生,他轉過頭對袁尚道:“公子,若麴義與徐晃皆走,我等便可摧毀敵寨,傳信袁公圍困麴徐,直撲河北解救韓將軍!只是在下擔憂,這是燕軍的誘敵之計!”。

a

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